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京劇是怎麼來的?

大傢好我是且放,相信大傢對於最近較為火熱的京劇相當的感興趣。但是又不知道怎麼接近他,好像京劇對於自己來說是一個很高不可攀的高端藝術。其實不是,想要瞭解京劇嗎?想要欣賞他的美

大傢好我是且放,相信大傢對於最近較為火熱的京劇相當的感興趣。但是又不知道怎麼接近他,好像京劇對於自己來說是一個很高不可攀的高端藝術。其實不是,想要瞭解京劇嗎?想要欣賞他的美嗎?那就來京劇淺談,跟著且放一起,瞭解京劇的那些事兒!

今天我們來初步的談一談,帶你走進京劇,瞭解京劇。

首先好多人對於京劇的印象就是,京劇嘛,國粹,一種高大上的東西。要麼就是,這是老年人才會聽的東西。其實不然,京劇,雖說是一種很傳統的藝術,也是一門很復雜的藝術,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年輕人喜歡它,筆者97年生人,但是喜歡京劇已經有七八年瞭。在大學也是加入瞭京劇社,認識瞭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我也一直想讓更多的年輕人,認識並且喜歡這門優美的藝術,也想為推動京劇的發展,加一分力。其實,京劇也可以很有趣。

閑話少說,今天我們說點什麼呢?其實關於京劇,我也不是專業人士,我隻能是把我自己知道的,傳達給你們。

那還是從京劇的歷史開始說起吧。誒,對,就是歷史,別著急劃走。其實我也不太想說這些枯燥乏味的歷史,但是,要想真的瞭解京劇,一些必要的歷史發展還是需要知道一點的。

首先,京劇,也被人們稱為皮黃戲。那為什麼會被稱為皮黃戲呢?

京劇當中,每一句唱詞,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板式,每一種板式的唱腔也大多相同。通俗的來講就是,一個板式都是一樣的調調來唱。(當然,不完全是。初學者可以暫時這麼理解)那麼在這所有的板式當中,又能分為兩種大的類別,分別是:西皮,二黃。這就是京劇為什麼被稱為皮黃戲的原因那麼,京劇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什麼時候呢?

這就要說到我們歷史上一位偉大的皇帝瞭,誒,有的看官可能想到瞭,就是我們的乾隆皇帝。乾隆皇帝五十五年(1790),乾隆老爺子八十大壽,在杭州有個戲班子(徽班),叫“三慶”,這戲班子老板很有生意頭腦啊,一聽這個消息,一拍大腿。得!進京!為啥?咱手裡有功夫啊,又趕上乾隆八十大壽,趕上一波好機會就能發光發熱啊。你還別說,還真讓“三慶”趕著瞭。“三慶”在北京城那是大放異彩啊。完事之後呢,在杭州的其他戲班子也都坐不住瞭,不能光叫你一人發財啊。於是乎,又有三個徽班,趕著這波“下海的浪潮”也進京瞭,這三個戲班子分別叫“四喜”“春臺”“和春”。加上最早進京的“三慶”,就組成瞭最早的京劇歷史記載“四大徽班進京城”!

大大大後來,這些個戲班子火瞭之後,去南方演出,當時的戲班子可今非昔比,在京城這個神奇的地方他們完完成瞭自我的升華,吸取瞭各種藝術的長處形成瞭一種全新的表演方式。那些個人,一聽,哎呦!好聽!那你們叫什麼劇呢?不知道啊,沒名字。得嘞,京城來的,就叫京劇吧。

當然,這都是後話。

四大徽班,這就是京劇最初的雛形。那麼徽班,當然唱人傢自己的徽調瞭,徽調是啥,也就是咱前面提到的“二黃”。但是人傢徽班不僅有“二黃”啊,還有“昆山腔”“戈陽腔”等等一些“亂七八糟”的腔調。於是乎歷史學傢,一些戲曲專傢給這些個徽班起瞭個名字,很形象啊,叫“雜合戲班”。形象吧!

但是,在這麼多腔調裡面,有一個腔調,可謂是大名鼎鼎啊。沒錯,那就是“昆山腔”,它來自於昆曲,這昆曲啊,早在明朝,乾隆帝的爺爺爺爺爺爺爺輩分的時候就達到瞭鼎盛時期瞭。但是吧,因為它太流行瞭,一些個文人雅士啊,皇宮貴族啊就想瞭。不行啊,這些個平民老百姓跟我欣賞一樣的藝術啊,我得改改。於是昆曲在這些人的努力下,越來越高雅,越來越細膩,這平民老百姓欣賞不瞭啊。慢慢的,失去瞭廣大勞動人民的基礎,沒人看瞭!也就慢慢的衰落瞭。所以說,封建帝制不可取啊。昆曲的沒落,為將來京劇的崛起埋下瞭伏筆。此階段,也是京劇的第一個階段。那麼第二個階段是啥呢?京劇啊,你得知道,他是結合瞭當時一些很著名的戲曲的精華形成的一個戲種。“雜合戲班”不是白叫的啊。那麼在嘉慶,道光年間呢,京劇又吸收別人瞭。這件事還有一個專門的稱呼,叫“徽漢合流”,徽咱們都知道,徽班嘛。那漢又是什麼呢?

各位看官有沒有發現。這皮黃戲的二黃出來瞭,那西皮又在哪呢?誒,這漢,說的就是西皮!

那時候湖北一帶的“漢調”,收到瞭秦腔的影響,融合瞭“西皮”“二黃”的腔調,形成瞭當時湖北的“皮黃腔”。來瞭來瞭,他來瞭!“皮黃腔”牛啊,這湖北的漢班一想,咱這麼厲害,進京去啊!就這樣,漢班帶著自己的特色“用湖廣音唱西皮二黃板”來瞭!

但是!啊,凡事都有但是,這漢班來瞭京城之後很尷尬的發現,自己唱戲沒人聽啊。這怎麼辦呢?那時候在京城誰最火啊。當然是徽班。漢班老板一想,咬咬牙,一拍大腿!得!咱以後也叫徽班!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徽漢合流”。在經過漢班的加入之後,徽班那更是唱遍天下無敵手啊。火的一塌糊塗,紅的發紫啊。而在這個時候也出現瞭一些京劇歷史上很著名的人物。比如說:餘三勝(春臺徽班第一老生)、張二奎(四喜徽班第一老生)、程長庚(三慶徽班第一老生)。這三個人在當時可瞭不得,別看前兩位名字接地氣啊。那在當時的影響力可大瞭去瞭。這三個人可以說是京劇的“祖師爺”瞭。後世也給他們三位老爺子起瞭一個組合名:“三鼎甲”!

這是一個註定被歷史銘記的時候,因為在這個時候,京劇,他終於呱呱墜地瞭!

在往後的年代裡,出現瞭無數的表演藝術傢,有一副著名的畫作,大夥就算沒見過,也肯定都聽過,那就是著名的“同光十三絕”!

那這十三個人都是誰呢,請看圖,從左到右依次是,郝蘭田(《行路》飾康氏)

、張勝奎(《一捧雪》飾莫成)

、梅巧玲(《雁門關》飾蕭太後)

、劉趕三(《探親》飾鄉下媽媽)

、餘紫雲(《彩樓》飾王寶釧)

、程長庚(《群英會》飾魯肅)、

徐小香(《群英會》飾周瑜)、

時小福(《采桑》飾羅敷)、

楊鳴玉(《思志誠》飾明天亮)、

盧勝奎(《空城計》飾諸葛亮)、

朱蓮芬(《琴挑》飾陳妙常)、

譚鑫培(《惡虎村》飾黃天霸)、

楊月樓(《四郎探母》飾楊四郎)

同光十三絕都是在各自領域裡極為出色的表演藝術傢。那麼京劇的歷史到這也差不多說完瞭。咱們今天也就是開一個小頭,講瞭一下從最開始四大徽班,到後來的“徽漢合流”,再到後來的“同光十三絕”,京劇的發展歷程也就是這樣,集眾傢之所長,形成瞭一種“雜合戲班”的表演方式,來自於昆曲,秦腔等多種唱法,采取瞭“用湖廣音唱西皮二黃”的獨特唱腔。這就是京劇,也是為啥京劇唱腔念白跟我們平時說的普通話不一樣的原因。

今天的京劇那些事兒,到這呢也就結束瞭。覺得看完瞭自己能收貨點東西,能得到點什麼的,您給且放我點個贊,支持一下作者,接下來我也將慢慢的,把京劇當中的行當,流派,服裝,化妝等等一一介紹。

喜歡京劇的,想瞭解京劇的,來京劇淺談,看且放給你說說,京劇的那些事兒!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