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剛到手瞭外星人m17 R4,體驗與感想

上周回國,開始瞭14天的隔離。傢人五月份給買的外星人m17 R4送瞭過來,配置是3080 + i7-10870h,為這段略有漫長的時日增添瞭許多樂趣,我也無需為越顯捉襟見肘

上周回國,開始瞭14天的隔離。傢人五月份給買的外星人m17 R4送瞭過來,配置是3080 + i7-10870h,為這段略有漫長的時日增添瞭許多樂趣,我也無需為越顯捉襟見肘的舊電腦而擔憂。

到貨驗機時拍的

這是我自己個人電腦史上最為激進的一次換代,相當於從入門級遊戲本直接跨越到瞭超高端的行列,那麼這篇文章我就簡要談談這幾天用下來的感受,以及相比於其它定位的遊戲本的體驗差別吧。

我那臺舊的遊戲本是一八年四月份購買的,聯想Y7000,價格五千多。顯卡和處理器分別是1050Ti和i7-8750h,屏幕色域是60% SRGB且刷新率隻有60幀,妥妥的入門遊戲本。沒有花大價錢的原因,一方面是父母的勸阻,另一方面是我初識遊戲本這一品類——當時我沒有計劃出國,並且對Windows有相當大的需求,所以糾結臺式機or筆記本已久。後來怕是自己對裝機一竅不通,就搞瞭那臺。這麼說吧,即便是價格便宜的入門級遊戲本,我也感覺仿佛踏入瞭一片新世界:印象最為深刻的是SSD帶來的超快開機速度、IPS屏幕的優秀觀感(相比於傢裡老筆記本的868P TN屏幕)以及獨顯帶來的順滑吃雞體驗。嘛,誰叫當初我要求就那麼高,簡直就物超所值瞭。

左:聯想Y7000;左上:iPad Pro 12.9;右:MacBook Pro 13。

右:iPad Pro 12.9。可以看出,筆記本電腦的15.6吋屏幕的高度實際上幾乎等於12.9吋的4.3平板。也就是說,15吋和17吋筆記本之間感知最強的區別是,後者明顯高於前者。

頹勢在第二年和第三年開始出現。首先是遊戲要求的提升以及日常畫畫的PS需求讓我對8G的內存感到越來越難受,而且想要再插內存條的時候發現,經久使用、常年顛簸後的主板上,擴展內存插槽居然壞瞭;256G SSD+2T機械的硬盤配置在當年甚是豪華,但系統和各種軟件很快就把那256G的C盤占得滿滿當當,所有遊戲,尤其是大型遊戲,都隻能放入機械硬盤裡——空間歸大,然而遊戲內的加載、讀取速度慢得一塌糊塗,就算是玩CS: GO這樣的網遊,爆破模式裡都能等到所有人第一局打到半中才姍姍遲來,每次都要觀戰個一兩局,毫無遊戲體驗。說到FPS,這塊低色域的非高刷屏真讓人在網遊中吃夠苦頭,而1050Ti和可憐的4G顯存又很難應付類似戰地5、使命召喚16這樣的高畫質FPS… …該換電腦瞭。

正好留學半中,那就針對上述痛點,換瞭臺上半年剛剛隨著3080 Laptop GPU推出的外星人m17 R4。選擇過程實際上挺坎坷的。我有兩萬RMB的預算,然後針對瞭這個價位區間的機型,也就是各廠商的旗艦,作瞭很多橫向對比。這臺傻多戴的m17 R4雖然槽點夠多,但對我個人要求而言是優於其他競品的,具體原因首先要聚焦到這些競品:玩傢國度的槍神5 Pro、拯救者的R9000K和雷蛇的靈刃17,我沒法對每個產品捧一踩一,因為它們在參數和試用體驗上的優缺點極為明顯(以下隻標明瞭我個人較為看重的,而且主觀性很強,是我自己選擇時列舉的,僅供自用,不建議過分參考、評價):

  • 外星人 m17 R4
    • 優點
      • 頂級的外觀設計和質感(對我來說,設備的外觀經常會影響我的遊戲和辦公體驗)
      • 頂級的鍵盤手感
    • 缺點
      • 高不成低不就的屏幕選配
      • 前代模具和處理器(雖然當時還沒有被x17系列背刺… …我不喜歡x17的外觀,釋然瞭)
  • 玩傢國度 槍神5 Pro
    • 優點
      • 17吋的2K 165Hz屏幕(僅美版)
    • 缺點
      • 造型顯得沒有質感,有些殺馬特
      • 性能釋放不夠激進(獨顯直連的存在與否以及150W和130W的3080 Laptop GPU之間普通人盲測看不出來區別的… …但還是要提一嘴,也不要過於被帶節奏)
  • 拯救者 R9000K
    • 優點
      • 屏幕素質優秀(2K 165Hz,與眾不同的是屏幕亮度是500 nits的,堪比iPad Pro,並且還進行瞭遊戲本少有的出廠校色,雖然我覺得色域100% SRGB其實沒必要校色)
      • 親測散熱模組優秀,感知很強
      • 設計質感很棒,尤其是屏幕面
      • 幾乎沒有參數上的槽點
    • 缺點
      • 國內缺貨,國外缺貨,價格≈同樣3080的美版m17 R4
      • 跟定位更低些的R9000P相比形成不瞭感知強的差異化
      • 16吋雖然夠用,但比起另外幾個貴物而言還是略小
      • 不喜歡鍵盤每個單鍵的那種形狀,看起來掉價
  • 雷蛇 靈刃17專業版
    • 優點
      • 除瞭屏幕面,設計和質感都是毋庸置疑的頂級
      • 屏幕可選4K 120Hz 100% ARGB,甚至還是觸控屏(問題隻有Windows的渣渣色彩管理以及令人發指的高分辨率縮放)
    • 缺點
      • 售後幾乎為零,對不懂拆機什麼的普通消費者而言不算友好
      • 屏幕的下巴實在難看
      • 顯卡功率低,而且WASD區域鍵盤容易變得滾燙,風扇聲音還很刺耳

外星人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外觀和做工質感瞭。作為普通消費者,在高端遊戲本的選購中這一點恰恰是最不建議忽視的:實際上我自己主觀上認為,差瞭一檔的筆電做工和設計會讓遊戲體驗下降的層級遠要比差瞭一代的處理器或是顯卡要多得多。每個人在這方面都有不同的感受,且這點確實對於另外一部分人來說不足一提,單單就是「智商稅」形式的溢價,但是我無論如何也要建議你在橫向選購這種價位的筆記本時,要在看網上評測視頻、查閱參數跑分的同時,務必到線下去仔細端詳、把玩一下那些展示機;你自己說不定都不知道自己對外觀和做工質感的看重程度會有多大。

其次就是主觀上評判的缺點,以及自己對此的取舍瞭。市面上從未有一臺十全十美的產品,所以在選購時,能否接受缺點,往往要比會不會被優點所驚艷要更為重要。就比如說我這次選擇吧,外星人m17 R4隻提供瞭這麼些屏幕的選配:

  • 72% NTSC|1080p|165Hz|G-Sync
  • 100% SRGB|1080p|360Hz|G-Sync
  • 100% ARGB|2160p|60Hz

註意到沒有?今年上半年主流的萬金油選配 1440p|165Hz+ 居然不存在。我敢打賭很多人都的確難以接受這點。排除掉165Hz,留給我的隻有分辨率夠用的超高刷屏,和刷新率和響應速度看不下去的超高分屏。主打遊戲是接受不瞭後者的,於是我就權衡瞭中間這個 1080p|360Hz 的選配:對於純電競,這就是塊完美的屏幕,但是1080p的解析度,不能說是看不下去吧,隻能是在日常上網、看視頻中能夠接受的范疇之內;妙就妙在我有一臺完美得離譜的上網、看番本——iPad Pro 12.9吋版本 + 2代妙控鍵盤,正好就補足瞭這點。而剩下就可以說完全沒有買來後悔的可能性瞭,就綜合考量買這款瞭。


m17 R4的高端定位自打展示機摸到手上的一瞬間就能感受得到。三面潔白無瑕,機身嚴絲合縫,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到鎂鋁合金和塑料之間的差異,並且鍵盤應該是所有遊戲本裡最為優秀的。這就是我的第一印象,買這貨的絕佳理由。因此到手的前幾天我簡直就是百般把玩這臺「藝術品」,恨不得睡覺都要抱著。

尺寸對比。

可以看出ROG和拯救者(此處指R/Y9000K),本產品的RGB區域實際上要少。隻有電源鍵、背板外星人logo、鍵盤背光以及屁股上燈帶這四處。

無敵的正面。雖然屏幕邊框不小,但是居然完全不礙眼。

背板摸起來很舒服,磨砂圖層要略粗於白色鍵盤面。

紙盒。很好看。

(果然,照片裡就失去瞭很多實物的質感。千萬要以實物為準。)

首當其沖的是單機重量,這也算是始料未及吧。3.5 KG聽起來不算什麼,但是從箱子裡雙手端起這臺機器,就能立刻感受到沉重的分量,可謂是「重薄」遊戲本瞭。這一點要提醒一下經常轉移使用場景的小夥伴。

開蓋之後就顯現瞭碩大的17吋顯示屏。雖然物理上就增寬瞭些許,但是相比起15吋來看,整個視覺效果帶來的是豁然開朗的感覺。私認為15.6吋和17.2吋遊戲本之間的差異跟11吋和12.9吋的iPad Pro很像:乍看一眼沒差多少,但是用用大號的就回不去小號的瞭。

然後就是堪比電瓶車充電器的巨大電源:

本體是清純JK,而電源適配器是猥瑣大叔。

功率很猛,但是設計得很難看。這點過幾天就不會去關心瞭,因為沒人玩遊戲本會盯著擱在角落裡的電源看。

沿用上代模具還有一個不足之處就是屁股上的USB Type-C口隻支持雷電3。我自己一般就把它當移動硬盤接口就是瞭,如果不是秉持「我可以不要,你不能沒有」這種想法的話,不必太在意這些加分項。

接下來的遊戲體驗就有點令人失望瞭。RTX 3080是目前為止最強的移動端顯卡,但是即便在1080p畫質下,也不是可以完全把所有遊戲的圖形選項一股腦地無腦拉高的。這些就連3080都很難拉動的遊戲主要都是新的3A大作,如《荒野大鏢客2》和《賽博朋克2077》。

自己測試下來,即便是就在1080p的分辨率下,《荒野大鏢客2》的無腦最高畫質(包括拉滿默認鎖定的選項)大概隻有20~30幀、而《賽博朋克2077》在畫質全部最高的情況下拉滿光追且不開DLSS的幀數也差不多高。不要對移動端的3080抱有太大期望,理論上2080Ti或者3070沒法拉滿暢玩的遊戲,3080照樣也駕馭不瞭。

然而DLSS對於這兩款顯卡殺手來說就是救場般的存在。開啟DLSS後,把《賽博朋克2077》的畫質拉滿並且光追開超級,就能穩定在60幀運行。在《荒野大鏢客》中,DLSS實際上是提供瞭另一種抗鋸齒的可能性,在1080p這個分辨率下開啟DLSS的話能夠很好彌補原版抗鋸齒(時間性抗鋸齒以及2~4x多重采樣)植被模糊的情況,但是經常會有過分的銳化效果,讓亮背景下角色的輪廓向外呈現出白邊。默認最高畫質(不開鎖定選項)+DLSS質量可以讓幀數暴漲到70~95幀左右。

在網遊和我經常玩的老3A和策略遊戲這塊,就出現瞭性能過剩的情況,這下就很容易覺得1080p屏幕那130左右的ppi(精細度)不太夠用。要不是自己有4K 144Hz的顯示器,就會非常眼饞隔壁清一色的1440p遊戲本以及Alienware新出的X17 | 4K 120Hz版。如同上文所述,這也是我唯一一點稍有後悔的地方,畢竟出國總不可能搬著個易破損的30+吋顯示器。好在留學一般來說也多少時間在每局動輒兩三個晚上的文明6或者P社遊戲上花時間,心裡還算釋懷瞭很多。如果完全不打網遊,隻玩3A大作或者這些策略遊戲的話(最好再加上有看藍光影視以及閱覽文字內容的習慣),我強烈建議入4K屏幕版本的產品。高於250的ppi會讓這些高密度的文字和圖標清晰得多,體驗極為舒適。

Minecraft Java版開啟SEUS-PTGI光追,默認設置下大約保持20~40幀。

在運行這些3A遊戲的同時,m17 R4的鍵盤會開始不可避免地烤手,這也是需要註意的一點,原因應該是因為性能釋放太過激進。指尖實際上不會有太燙的感覺,但是要把手肘靠在鍵盤面上蹭兩下就知道這溫度很燙瞭。

說到鍵盤,我本來是相中瞭Cherry X軸的機械鍵盤選配,無奈在我訂購這臺電腦時,美行官網的m17 R4下Cherry的選配選項已經沒瞭。考慮到後期很有可能搞一臺機械鍵盤玩,就沒多糾結這點瞭。原配的長鍵程薄膜鍵盤已經是同類產品之中的佼佼者瞭,而且其鍵盤佈局堪稱教科書級別。

觸控板的尺寸相當大,位置有點偏左,有幾率會被按空格鍵的大拇指根誤觸。整塊觸控板的做工很優秀,全玻璃覆蓋,在Windows陣營的筆記本中應該都是第一梯隊的。滑動感受極其順暢,已經有Mac附妙控板的手感瞭,但是有可能因為我平常用慣iPad Pro的妙控鍵盤上觸控板的點按體驗瞭,相比之下這塊觸控板的點按要差一些,需要一定力氣按壓下去而且在不同區域的所需力度還不均勻,比如觸控板上部以及邊緣根本按不下去,繼承瞭Windows本的老毛病,且左邊沒有右邊敏感。我一般使用輕觸代替點按。

鍵帽設計完全一致。iPad Pro妙控鍵盤2代使用者無縫上手。

還有一點需要好評的是音響效果。我個人感受,m17 R4的整體外放聽感已經可以無限接近MacBook Pro 13和iPhone 12 Pro Max瞭。在聲場這塊已經可以打平甚至小勝它倆,但是高音部分還是差MacBook Pro 13一點。用來聽聲辯位和打文字冒險遊戲的話已經綽綽有餘瞭,有更高需求再去考慮外接音箱。當然這倆都能被iPad Pro降維打擊,輕松碾壓,因此我在外放影音的時候偏向於使用iPad Pro。

《白色相簿2》。視覺小說一般是Windows的獨占,而在m17 R4上它們就有出眾的外放體驗。

到現在為止用下來就一個問題,Alien FX的功能是真的難用,甚至讓我幹脆放棄瞭手動DIY光效,就用著簡潔的原版藍綠。造成光效控制一塌糊塗的罪魁禍首是Alienware Command Centre這個用腳寫出來的控制軟件。隻要一連上網打開這個東西,就會進入永無止境的強制性下載更新,所以我一般都斷網後使用,結果每次我要調節燈光亮暗的時候都得手動斷網進入這個破程序,很讓人頭大。反而之前聯想Y7000的FN+空格背光燈快捷鍵就做得很不錯,可以多級亮度調節,而這邊將近兩萬的跪物上FN+F12居然隻能全局開啟/關閉燈效,麻煩之極。


總的來說,m17 R4(美行)是款很穩當的產品,缺點不算多,也很推薦作為高端遊戲本的入門來入手。不到2萬元的價格得到的是很多無法在任何一臺其他遊戲本上找到的體驗,即頂級的設計和質感以及優秀的揚聲器和觸控板,而且在此基礎上還沒有閹割性能,居然在這麼薄的機身裡跑著滿血的顯卡(嘛,犧牲瞭鍵盤溫度)。如果你傾心於這些賣點,那m17 R4(或者基本相同定位的新品x17 R1)就真的是不二之選。但是,一切建立在充裕的預算上。我暴論,13000元以上的筆電的的確確毫無性價比可言,各方面其實都不能跟13000元左右的產品拉開較大差距,在今年的產品中還尤為突出:3080 ~ 3070、4K 120Hz ~ 2K 165Hz。買電腦的決斷很大程度上還是沖動消費,必須要對自己的需求有概念。

我個人很喜歡m17 R4。接下來高中和大學裡的學習與創作就靠它瞭。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