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饕餮盛宴(四)- 遼博遼金時期展覽

走完這兩個特展,已經馬疲人倦,接下來打足精神,參觀瞭古代遼寧展覽的遼金時期展廳。契丹族屬東胡鮮卑族系,世居潢水(今西拉木倫河)和土河(今老哈河)流域,公元4世紀始見於史書記

走完這兩個特展,已經馬疲人倦,接下來打足精神,參觀瞭古代遼寧展覽的遼金時期展廳。

契丹族屬東胡鮮卑族系,世居潢水(今西拉木倫河)和土河(今老哈河)流域,公元4世紀始見於史書記載,到唐末先後經歷古八部、大賀氏和遙輦氏聯盟三個時期。公元916年,迭剌部夷離堇兼聯盟軍事首領阿保機建立契丹(後改遼、大契丹、大遼)政權。遼朝極盛時期,疆域南據燕雲,北至外興安嶺,東臨日本海,西近阿爾泰山,是繼匈奴、鮮卑、突厥、回鶻之後在北方興起的又一個對中原產生巨大影響的遊牧政權。

四時捺缽制度

契丹人隨水草,逐寒暑,往來遊牧漁獵。遼建國後,皇帝四季外出遊獵,朝官隨行,設行帳稱“捺缽”,捺缽是契丹語,意為行帳、營盤。大約到聖宗時,四季捺缽才有固定的地點和制度,成為遼帝定期會北、南面官,決定軍國大事的中心。北面官是處理契丹各部和各遊牧、漁獵部落事宜,南面官是負責漢人、渤海人事物。

春捺缽鑿鉤魚,捕鶻打雁;夏捺缽除遊獵之外,與北、南面官議國政;秋捺缽主要是入山射鹿、虎;冬捺缽是避寒,與北、南面官議論國事,時出校獵講武,並接受北宋及諸屬國的“禮貢”,後來靠“騎射”建立的金、元朝也有捺缽之制,清朝則有木蘭秋獵的習俗。

1、遼 鎏金銀臂鞲/玉臂鞲

彰武朝陽溝2號墓出土

臂鞲是契丹人的特有的器具,造型為帶有圓弧的瓦片形,其兩側開有穿系繩、鏈的孔道,便於將臂鞲固定於手臂。臂鞲的功能是為瞭“駕鶻”之用。鶻又稱鶻鷹,學名矛隼,即海東青。

2、遼 雙鹿紋鎏金銀飾片

彰武朝陽溝2號墓出土

裝飾於胡祿之上。胡祿即箭囊,是騎兵用來裝箭的匣袋,通常以金、銀葉(片)裝飾,最早由北方少數民族發明,在唐代非常流行,大唐和匈奴都在使用。五代時,銀胡祿通常代指鎧甲鞍轡皆飾以銀、戰鬥力極強的契丹精銳騎兵。

3、遼 契丹文魚符

朝陽地區出土

魚符是遼代兵符,此魚符為銅制,左半,背有魚鱗,內有契丹文,譯文為:天雲軍祥穩。右半留京,左半授守將。

4、遼 白釉穿帶雞冠壺/綠釉雙孔雞冠壺

阜蒙臥鳳溝七傢子遼墓出土/北票西官營子遼墓

雞冠壺是仿遊牧民族馬上攜帶的皮囊壺燒制而成,是遼墓隨葬陶器主要器形之一。

5、五代 青瓷飛魚形水盂(耀州窯摩羯形水盂)

北票市水泉1號遼墓

整體造型設計成龍魚形,上顎向上翻卷,雙翅高振呈飛翔狀,魚尾商橋,呈“U”字形,內外施滿青釉,釉色潤澤晶瑩、青翠欲滴,為耀州窯的精品之作。2013年8月19日,國傢文物局將其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6、遼 三彩釉印牡丹雙蝶紋海棠式長盤

遼寧省新民市巴圖營子出土

遼三彩是遼瓷中最華麗的品種,此長盤盤口作八曲海棠花冠式、寬邊平底、胎質呈黃白色,盤中印凸起牡丹一株,花兩旁為對飛蝴蝶。盤沿飾繁密的卷草花紋,又依花式施黃、白、綠三色彩釉,晶瑩澄徹。

7、遼 鎏金銀捍(音漢)腰

建平張傢營子遼墓出土

鎏金銀捍腰用銀胎模制錘鍱,再經鏨花,表面鎏金而成。中間為仰視祥雲托火珠,雙龍對坐,隙處加飾細線蕃草紋。造型生動,工藝精湛,代表遼代金銀工藝的細作水平。

捍腰是契丹服飾中護衛腰部之飾,是大袍後腰的帶飾,橫陳腰後,兩端抵於兩肋,兩端以革帶於腹前系結。

8、遼 迦陵頻伽紋銅鏡

建平張傢營子遼墓出土

以凸線勾畫出兩隻佛教故事中的神鳥迦陵頻伽,頭戴蓮冠,舒展雙翅,雙手各捧一盆三葉花,相對而立。

9、遼 銀扣玻璃方盤

法庫葉茂臺遼墓出土

翠綠色,盤為正方形平面,中間有一圓形凹坑,四角方向各有一葉形凹坑,四葉間均刻兩道橫紋,下部有四個錐形足。色調深沉典雅,形體厚重平穩。外沿鑲一周銀扣,出土時上承瑪瑙杯,可能作盞托用。

10、遼 茶綠釉雞腿壇

法庫葉茂臺7號墓出土

雞腿壇,又叫牛腿瓶、背壺,古代名為攜壺,是遊牧民族用以盛甜酒、奶漿等飲料的容器。契丹早期已有,中期流行,上下基本等寬,平底,晚期普遍使用,但器身更加修長,最大直徑下移,平底更小,缺乏穩定感,以茶葉末黃釉居多,少數茶葉末綠釉,黒釉。

關山族墓壁畫

位於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大巴鎮北十裡的關山種畜場附近,為遼代中晚期最顯赫的外戚 – 蕭和傢族墓。蕭和是耶律阿保機時期的宰相蕭阿古隻的後人,蕭和傢族聲名顯赫,有一門生於三後,四世出土十王之稱。

關山海拔隻有440米左右,卻有“神山”之稱,在遼代,契丹人稱之為“黑山”,神山的意思,蒙古語名字是“翁因敖拉”,也是神山之意。

關山遼墓壁畫在接受唐宋技法的同時又有明顯的契丹風格,顏色大紅大綠,生機勃勃。壁畫的選題,大多真實反映出瞭當時契丹貴族奢華的現實生活,具有很強的寫實性。壁畫中,有官員,有奴仆,有和尚道士和巫師,反映瞭契丹人的禮儀風俗。

11、關山4號遼墓墓道出行圖

蕭和墓的壁畫有兩個《出行圖》,一個是墓道北面壁上的《契丹人出行圖》,一個是南面壁上的《漢人出行圖》,涇渭分明。壁畫十分講究細節,真實地反映出當時契丹人與漢人的不同之處。

壁畫中髡發是契丹人,他們穿著圓領緊袖長袍、短靴。漢人則是帶著簪花幞頭,身著圓領但是寬袖的長袍,穿著長褲、麻鞋。畫中漢人有14人,但是隻有一匹馬,而且還有一位牽馬拿著馬鞭的馬夫。契丹人也是14人,但是卻騎著11匹馬,還有三人是負責駱駝車的。

絡屍葬是契丹民族貴族的獨特葬服,面部常覆以金屬面具,周身各部分穿上銀或用金銀銅絲網絡。

12、遼 銀面具/鎏金銀面具

凌源遼墓出土/阜新民主水庫出土

面具按照死者面部特征,年齡、性別,用金屬薄片加工打造而成,質地分為金、銀、銅、鎏金銀、鎏金銅。

13、男/女叉手禮俑

朝陽孫傢灣遼墓

叉手禮是古代生活中打招呼的禮儀,出現於西晉,流行於唐、五代、遼、宋、金、元、明時期的。宋人《事林廣記》載“凡叉手之法,以左手緊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收不可太著胸,須令稍去二三寸,方為叉手法也。”有學者認為,此風俗源於契丹。

14、遼墓壁畫出行圖局部牽馬圖

阜新八傢子平原公主墓出土

平原公主墓中出土的規格達75平方米的壁畫,描繪瞭遼代契丹人出行歸來的場景,雖距今已1000多年,但依舊輪廓清晰、色彩鮮亮,其中一匹棗紅馬,更是色彩明麗、栩栩如生。

15、遼彩繪伎樂人物石板

朝陽姑營子耿崇美墓出土

16、遼彩繪人物木版畫

朝陽商傢溝一號墓出土

興起於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在其首領完顏阿骨打的帶領下,於公元1115年建立“大金”國,定都上京會寧府(今哈爾濱阿城)。後滅遼破北宋。1153年,海陵王遷都燕京(今北京),定名中都。1214年,金宣宗因受蒙古人所迫而遷都南京(今開封)。1234年,金朝滅亡。金朝統治時期,長期居住在遼寧大地上的有女真、契丹、渤海、漢等民族。

17、金白釉黑花葫蘆形倒裝壺

彰武白臺溝水庫出土

器體呈葫蘆形,最上部堆塑出一尖蘑菇形鈕,似蓋,但無法開啟,壺體一側塑一四爪龍以作壺柄,龍張口立角,怒目旁視。另一側置短流,流與腹連接處塑一小人騎於流上,栩栩如生,極富生活情趣。

此註壺與一般的瓷執壺不同,壺頂無口,而在圈足內挖一註酒圓孔,與壺體內的註酒管相通,裝酒時將壺倒置,裝滿後正置。

18、金正隆五年白瓷買地券

遼陽冮(音剛)官屯窯址出土

遼陽太子河南岸的冮官屯,有一處遼金時期的古窯遺址。該遺址長1.2公裡,寬0.5公裡,其中河南岸長110米,高3至5米的斷層積滿瞭陶瓷殘片。這古窯,就是七八百年前著名的遼金“瓷窯務”(今稱冮官屯窯),是目前東北地區唯一一處保存較好的大型手工工廠遺存,是我國北方窯口的集大成者。

此券高41厘米,寬26厘米,厚4厘米,為遼陽冮官屯古窯燒制,乳白色釉,黑褐色字,插在醬釉瓷虎座上。

買地券表明從神靈那裡買來土地,一般置於墓中。

鎮館之寶

1、商獸面饕餮紋大圓鼎

遼寧省喀左縣小波汰溝出土

商晚期,高86厘米,口徑61厘米,是國內出土最大的商代圓鼎之一,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商王畿以外最大的銅鼎。

2、北燕 鴨形玻璃註

北票市西官營子北燕馮素弗墓出土

長20.5厘米、腹徑5.2厘米,重70克。淡綠色玻璃質,質光亮,半透明,微見銀綠色銹浸。體橫長,鴨形,口如鴨嘴狀,長頸鼓腹,拖一細長尾,尾尖微殘。背上以玻璃條粘出一對雛鴨式的三角形翅膀,腹下兩側各粘一段波狀的折線紋以擬雙足,腹底貼一平正的餅狀圓玻璃。此器重心在前,隻有腹部充水至半時,因後身加重,才得放穩。此器造型生動別致,在早期玻璃器中十分罕見。

2002年1月18日,國傢文物局將其列入《第一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又是走到腿斷的一天,逛博物館絕對是個體力活。

沈陽美食

炒冷面

冷面

雞架是沈陽人非常喜歡的美食,可以烤,可以鹵,可以醉,據說沒有一隻雞能逃出沈陽。

烤雞架

燒烤,遍佈大街小巷

第二天參觀瞭大帥府和金融博物館

大帥府全名張氏帥府博物館,是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帥府遺址上建立起來的,是北洋政府末代國傢元首、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及其長子、偉大愛國者張學良將軍主政東北時期的官邸和私宅,總占地面積5.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為東北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名人故居。

大青樓

建於1918-1922年,為仿羅馬式建築,因該樓采用青磚建造,故稱大青樓。大青樓總建築面積2460平方米,樓高37米,是當時奉天城的最高點之一。整體建築富麗堂皇,外部立體浮雕造型生動,堪稱民國時期東北建築的經典之作。假山門洞正對大青樓正門處,為張作霖親自指揮建造,具有防禦作用,假山南面門上刻有張作霖手書的“天理人心”匾額。山上有亭洞和石階,四周長滿梧桐、皂角樹。大青樓融辦公與居住為一體,作為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兩代主政東北時期的重要辦公場所。

小青樓

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二層磚木結構小樓,建成於民國七年(1918年),因其采用青磚青瓦建築而成,俗稱小青樓。是張作霖為他最寵愛的五夫人壽氏專門修建的。建築面積450平方米,整座樓體呈凹字形,小青樓梟混線條的雕飾、窗口飾以鎮石、樓後頂部砌有環形女兒墻等手法則是典型的西洋風格,同時小采用瞭大量的木雕、磚雕等中國傳統工藝來裝飾。分佈在小青樓的28幅雀替木雕,多以梅花、柳枝、蘭花為主,風格各異。小青樓最為考究的是,它的每個門窗的上面均采用鎮石磚雕裝飾,這些鎮石磚雕以花、鳥圖案為主。

花園

沈陽金融博物館

地下金庫,門是德國造的厚40厘米

南宋一兩金葉子

南宋陳二郎十兩金鋌

唐懷集縣庸調四十兩銀餅

這次由於遼博的特展而臨時決定來沈陽,是時隔多年後又一次沈陽之行,依然被東北人熱情的性格所感染。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