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年輕女性晚上起夜3-4次,這是病。

聲明本文由間質之傢的馮觀貴醫生原創。馮觀貴,主治醫師,碩士研究生,國內2傢頂級尿控中心(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北京醫院)學習、進修經歷,對於泌尿外科排尿障礙性疾病有一定的經

聲明本文由間質之傢的馮觀貴醫生原創。

馮觀貴,主治醫師,碩士研究生,國內2傢頂級尿控中心(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北京醫院)學習、進修經歷,對於泌尿外科排尿障礙性疾病有一定的經驗與見解。

最近連續有幾位年輕的女性朋友問起關於夜尿的問題,自訴白天都很好,就是夜間起夜3-4次/晚,每次尿量偏少。在排尿障礙門診也經常碰到被夜尿困擾的老年患者,大多數老年人夜間排尿都在1次以上,實際對患者造成困擾的排尿多在2次以上。

夜尿癥是常見的下尿路癥狀(LUTS)之一, 發病率高,隨年齡增加而增加,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常導致抑鬱、認知功能障礙、情緒障礙、跌倒性損傷等並發癥。

2002年,國際尿控協會(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將夜尿癥定義為:患者夜間因尿意醒來排尿≥1次。

夜尿癥對患者的影響

由於夜尿癥是非致死性疾病,大多數醫患對夜尿癥重視不足。事實上夜尿癥對於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夜尿癥影響患者的睡眠質量,睡眠障礙可能導致疲勞、註意力下降、記憶力減退等問題,53.4%的夜尿癥患者承認夜尿癥導致的睡眠障礙幹擾瞭他們正常的工作和社交。此外老年患者頻繁夜間起床,跌倒機率上升,容易發生髖關節骨折等意外。

夜尿癥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機制復雜

1.總尿量增加:白天和夜間均存在尿量增多,常見病因有糖尿病、尿崩癥、原發性煩渴癥等;一些藥物也可以引起多尿(如皮質醇、β-腎上腺受體拮抗劑、甲狀腺素、抗抑鬱藥、抗癲癇藥等)。

2.夜間尿量增多:精氨酸加壓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即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是維持人體內正常滲透壓的重要因素。AVP主要通過位於腎集合管上的V2受體起作用,其激活後使水的重吸收增加,減少尿液的生成。AVP有晝夜節律變化,一般在凌晨4點達到頂峰,是日間的9倍,而有些夜尿癥患者喪失瞭這種節律。

3.功能膀胱容量減少:病因包括膀胱過度活動癥(OAB)、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膀胱疼痛綜合征、神經源性膀胱等,均可導致功能膀胱容量減少。有些藥物也可產生此作用(如氯胺酮、膀胱灌註化療藥物等)。

4.睡眠障礙或紊亂

5.混合因素:包括上述多種原因,常見於老年、合並心腦血管疾病及服用相關藥物的患者。

夜尿癥的診斷評估

(一) 病史詢問

下尿路癥狀、是否服用引起夜間多尿的藥物、是否存在睡前飲水過多、是否有睡眠障礙,以及是否合並內科相關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等)、神經系統疾病(如帕金森病等)、婦科病(如子宮脫垂等)、精神病(如焦慮癥、抑鬱癥等)。

(二) 查體

除常規查體外,推薦註重以下檢查,如:體重、腰圍及血壓;心臟及呼吸系統檢查;下肢足踝關節檢查瞭解水腫情況;恥骨上區觸診瞭解是否有尿瀦留;男性患者行直腸指檢瞭解前列腺情況,女性患者行盆底檢查瞭解子宮脫垂及其他婦科疾病。

(三) 排尿日記及其他量表

這一點不僅許多患者嫌麻煩,臨床醫生也往往不夠重視,推薦排尿日記或頻量表(frequency-volume chart,FVC)作為夜尿癥診斷與鑒別診斷的重要工具,要求連續記錄72小時,需記錄液體攝入量和種類,排尿時間及排尿量,排尿時伴發癥狀。還需要記錄患者睡眠時間、覺醒時間。

通過它,什麼多尿癥、夜間尿量增多、膀胱功能容量減小等通通無處遁形,可以說一表在手,勝過千言萬語。

(四)輔助檢查

1.實驗室檢查:在常規檢查基礎上(尿常規、尿培養、肝腎功能、血糖、血電解質),推薦監測血、尿滲透壓變化。正常人血漿AVP為2.3—7.4pmol/L。

2.影像學檢查:首選泌尿系超聲檢查,結果異常時可根據情況行泌尿系CT和/或MRI檢查。頭顱MRI可協助診斷神經系統疾病,如蝶鞍上腫瘤等所致的繼發性尿崩癥。

3.泌尿專科檢查:對有排尿困難癥狀者,推薦患者先行尿流率、殘餘尿等檢查,必要時行有創尿動力學檢查。

夜尿癥的治療

找到潛在病因是治療夜尿癥的關鍵。改變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一直是治療夜尿癥的一線基礎治療,根據療效及不同病因選擇藥物或外科治療。

(一)改變生活方式

①限制飲水,睡前限制液體攝人,特別是酒精或咖啡;②提高睡眠質量;③註意夜間保暖,增加皮膚血供,減少尿液產生;④適度運動、抬高下肢,以減少水瀦留;⑤OAB患者進行膀胱功能訓練,如延遲排尿等;⑥盆底功能鍛煉;⑦睡前盡可能排空膀胱,某些患者可在睡前行間歇導尿或留置尿管。

(二)藥物治療

1.α受體阻滯劑:能降低膀胱出口的阻力、減少殘餘尿量,從而降低排尿次數。常用的α受體阻滯劑包括坦索羅辛、多沙唑嗪、特拉唑嗪等。對合並膀胱出口梗阻(BOO)的夜尿癥患者推薦使用。

2. M受體阻滯劑:M受體阻滯劑可以通過抑制逼尿肌過度活動(detrusor overactivity,DO)、降低尿急程度來增加功能膀胱容量,適用於夜間膀胱容量減小的患者。常用的M受體阻滯劑包括索利那新、托特羅定等。對合並OAB的夜尿癥患者推薦使用。

3. 抗利尿激素ADH:目前臨床常用的ADH是人工合成的DDAVP,可以明顯減少夜尿總量(減少0.6—0.8 ml/min),減少夜間排尿次數(減少0.8—1.3次),延長夜間首次排尿的時間(延長1.6~2.1 h),減少夜尿占全天尿量的百分比。DDAVP可用於治療夜間尿量增多、膀胱容量減小、排尿次數增多的成年夜尿癥患者,在合並夜尿癥的BPH患者中效果明顯。DDAVP治療夜尿癥的療效不受年齡影響。DDAVP片劑起始安全用量為男性0.1 mg,每天1次;女性0.05 mg,每天1次,可根據患者的療效調整劑量。對以夜間多尿為主的夜尿癥患者推薦優先使用。DDAVP的不良反應:最主要的是低鈉血癥。

4.利尿劑:利尿劑作為治療夜尿癥的可選方案。利尿劑在給藥後2 h起效,4—6 h達峰值,持續時間為6—12h。常用的利尿劑有氫氯噻嗪、呋塞米等,推薦上午使用。

5.藥物聯合治療:α受體阻滯劑聯合M受體阻滯劑可減少BPH合並OAB患者的夜尿次數;氫氯噻嗪聯合特拉唑嗪可使近30%患者的夜間排尿次數減少50%以上。

6.其他藥物:非甾體類抗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對於治療伴有BPH的難治性夜尿癥患者有效,常用的NSAIDs包括塞來昔佈、洛索洛芬等。褪黑激素的分泌與夜尿癥狀明顯呈負相關,提高內源性褪黑激素水平可能是一種預防和治療夜尿癥的方法。常用的褪黑激素為美拉通寧。

(三)外科治療

對於某些調整生活方式及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有明確手術指征的患者,可給予恰當的外科治療:存在因BPH導致BOO的夜尿癥患者可行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TURP);存在DO的患者可行逼尿肌A型肉毒毒素(BTX-A)註射或骶神經調節(SNM);存在膀胱攣縮的患者可行膀胱擴大術或尿流改道術。

總之,夜尿癥不是一種單一的疾病,而是多因素導致的一大類年齡相關性疾病,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和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夜尿癥逐漸引起醫務人員及患者的重視。夜間多尿是夜尿癥的重要病因;排尿日記是夜尿癥最重要的診斷及分類手段;篩選病因是夜尿癥治療的關鍵。調整生活方式能使多數夜尿癥患者受益。全身疾病導致夜間多尿應優先治療全身疾病,非泌尿系疾病更應優先治療。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