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武皇

武曌(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亦作武瞾、武照,本名不詳,通稱武則天或武後,並州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認的女皇帝。唐高宗時為皇後(655年-68

武曌(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亦作武瞾、武照,本名不詳,通稱武則天或武後,並州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認的女皇帝。唐高宗時為皇後(655年-683年),尊號為天後,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後臨朝稱制,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以後,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

武則天的軍事

692年,安西之戰 勝

在西北,唐朝與吐蕃為爭奪西域烽煙不息,安西四鎮時置時罷,高宗啟用裴行儉經略西域,於調露元年(679年)重置四鎮。垂拱三年(687年),正當武後忙於篡位時,吐蕃又占領瞭安西四鎮,其前鋒直達敦煌。武後稱帝後的長壽元年(692年),武則天派王孝傑率軍收復安西四鎮,並遣軍常駐,從而結束瞭唐蕃在西域反復爭奪的局面。

693年—694年,“亞洲大戰” 五戰五勝

據史料記載,公元693-694年初,亞洲大陸上,武周、吐蕃、西突厥、後突厥、室韋5個大國同時展開交戰。

本次戰爭涉及東亞、中亞、西亞、北亞等地區,涵蓋瞭亞洲絕大部分地區,故稱亞洲大戰。對照今天地理位置分佈,按照當時這幾個政權所統治的區域,則第一次亞洲大戰涉及今天中國、蒙古、俄羅斯、朝鮮、尼泊爾、不丹、越南、緬甸、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15個國傢。

其中,突厥的情況需要特別說明。

西突厥:657年唐高宗滅西突厥汗國,然而部分西突厥部落不服唐朝管制,舉族西遷,活躍於西亞。

後突厥:682年唐高宗誤殺突厥可汗伏念,導致原本歸順的東突厥叛唐,建立後突厥,活躍於漠北。

戰爭背景

長壽元年(692年)九月,武周派大將王孝傑與阿史那忠率軍出征西北。十月,王孝傑大破吐蕃,收復龜茲、疏勒、於闐、碎葉等安西四鎮,設安西都護府於龜茲。在群臣一致反對的情況下,武則天毅然對安西四鎮增兵三萬。這一措施使安西四鎮從此安定,直到唐玄宗時再無反復。然而,吐蕃不甘失敗,密謀著一場更大的戰爭。

戰爭開始

武周長壽二年(693年)年,崛起的吐蕃帝國聯合西突厥人挑起對武周的戰爭,不久,後突厥默啜可汗也趁機侵犯武周邊境,室韋也借機發起對武周的戰爭。

面對四國大軍同時壓境,武周國內一片恐慌。武周皇帝武則天,並沒有像慈禧太後面對八國聯軍那樣倉皇出逃,而是沉著冷靜地應對戰爭。武則天派王孝傑與吐蕃和西突厥聯軍作戰,武周碎葉鎮守使韓思忠與西突厥阿悉結泥熟俟斤部落及突厥施質汗、胡祿屋闕部交戰,又派李多祚同後突厥和室韋交戰。

戰爭結果

694年初,武周右鷹揚衛大將軍李多祚擊敗瞭後突厥默啜可汗、室韋。按《資治通鑒》記載,其擊敗時間應早於吐蕃與西突厥聯軍。但雙方兵力、傷亡情況均不明。

694年二月,武周武威道總管王孝傑大破吐蕃孛攵論贊刃、突厥可汗俀子等於泠泉及大嶺,吐蕃和西突厥傷亡各30000餘人。武周碎葉鎮守使韓思忠,攻破西突厥阿悉結泥熟俟斤部等10000餘人。第一次亞洲大戰以武周帝國獲勝,吐蕃、西突厥、後突厥、室韋失敗而告終。

戰爭影響

武周帝國取得瞭第一次亞洲大戰的勝利,使得武周威名大振,國際聲望大幅提高,為世界三大紀功柱之首——大周萬國頌德天樞的營建奠定瞭軍事基礎。

695年,攻後突爵之戰 勝

696年,素羅汗山之戰。結果:敗

696年,黃獐谷之戰。結果:大敗

697年,東硤石谷之戰。結果:敗

697年,滅契丹之戰。結果:勝

698年,趙州之戰。結果:未分勝負(因為沒有找到對方主力部隊)

699年,攻契丹餘黨,結果:勝

700年,洪源谷之戰。六戰六勝

701年,相王李旦攻打後突爵,然而敵軍撤退,未能交戰

702年,茂州之戰。四戰四勝

703年,攻始安獠之戰。結果:勝

統計勝負:21勝2平3負”

後面這幾場戰爭沒有詳細的些,感興趣的自己查

武周天樞

大周萬國頌德天樞,即天樞,寓意“天下中樞”,是武周盛世的標志、世界中心的象征。由各國君臣籌資百萬億建於神都(今洛陽),位居世界三大紀功柱(中國武周王朝天樞、羅馬圖拉真紀功柱、印度阿育王石柱)之首。標志著中國古代國際地位達到頂峰,是武周帝國屹立於世界之巔,統領萬國、協和萬邦的見證。 長壽二年(693年),吐蕃、西突厥、後突厥、室韋4國入侵,於次年(694年)二月被武周擊敗。八月,世界各國元首在波斯國大酋長阿羅憾(Abraham)等人的號召下,請求建天樞,銘紀功德,黜唐頌周。武則天批準。東夷人毛婆羅(毛むくじゃら)設計圖紙,高麗人泉獻誠(샘헌성)運銅,高足酉(고족유)雕刻。次年四月建成,總高147尺(45.87米),柱身八面,蟠龍、麒麟縈繞,上為騰雲承露盤,頂部四龍立捧火珠。柱身碑刻文武百官和萬國元首的名字,武則天親題:“大周萬國頌德天樞”。 天樞被唐朝統治者視為武周政權帶給李唐的恥辱,開元二年(714年)唐玄宗便下令銷毀天樞,存世僅20年。今洛陽博物館前的觀光塔便是參照天樞而建。

萬國來朝

武周的政治、經濟、文化對當時世界產生重大影響,使得各國紛紛來朝。同時,政府容留大批各國的王公貴族,並有大量外國人移居神都。那時武周的都城洛陽,是世界上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

據學術論文《蕃將與武則天政權》指出,武周時期“從中央到地方,蕃人出身的文武官員,其數目之巨,讓人不可思議,僅充武職的蕃將一項,就當以千計。有姓名可考的,粗略統計,擢將軍、郎將的,不下百餘人”。武周一朝,在朝為官的外國人總數多達四千五百餘,超過瞭唐朝頂峰時的三千多人。

據《唐六典》記載,唐玄宗開元時期朝貢國為70餘國。而在武周時期,朝貢國數量竟達到瞭驚人的200餘,甚至是唐玄宗開元盛世的將近3倍,是萬國來朝的頂峰時期,更是世界歷史上國際化程度最高的王朝。

四夷歸附

武周時期,各國歸附的現象之多為中國歷代罕見。如692年二月,吐蕃黨項部落萬餘人歸附武周,武則天將其分置十州。同年五月,吐蕃大首領曷蘇亦率領其部落連同貴川部、黨項人30萬人一並歸附武周,武則天派張玄遇率領精兵二萬迎接。不料曷蘇事情泄漏,被國人(吐蕃)擒回。 此時恰逢羌族首領昝捶率領八千餘人歸附,張玄遇以其部落置萊川州。

建造歷史

發起延載元年(694年)八月,世界各國元首在波斯國大酋長阿羅憾等人的號召下,請求用銅鐵鑄造天樞,銘紀功德,黜唐頌周。新羅(今韓國)國王金理洪、日本國持統天皇、大食(阿拉伯帝國)阿卜杜勒·麥利克、拂菻(東羅馬帝國)查士丁尼二世、真臘國王剎利·質多斯那、東天竺國王摩羅枝摩、西天竺國王屍羅逸多、南天竺國王遮婁其拔羅婆、北天竺國王婁其那那、中天竺國王地婆西那、高麗蕃長高足酉、吐蕃贊普赤都松贊、疏勒王裴夷徤、於闐王尉遲璥、安國國王昭武氏、龜茲國王延繇抜、突厥可汗默啜、羌蠻酋長昝捶、永昌蠻酋長薰期,以及室韋、靺鞨、林邑、勃律國、謝國、佛誓國、罽賓國、骨利幹、女國、石國、烏蘇國、拔汗那等200餘國傢元首紛紛響應。200個國傢斥資200億。

武三思(曾任禮部尚書,主管朝廷的禮儀、外事活動)帶領著四夷酋長向武則天請願,武則天制可。於是任命姚璹為督作使,掌督工程建設。各國君臣籌資百萬億購買銅鐵鑄造。

建成

公元695年,夏季,四月,天樞鑄造完成。東夷(新羅/日本)人毛婆羅設計模型,武三思撰文,天樞上刻百官和各國首領的名字,武則天親自書寫匾額為:“大周萬國頌德天樞。”

這是武周時期武周世界霸主的象征,感興趣的可以去自己查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