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小說《奮鬥在蘇俄》| 當代青年,魂穿蘇聯?

在斯大林時代成為克格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一、從原子之心談起這是近期發售的FPS遊戲——《原子之心》中的畫面。和現實世界線不同,在這個平行宇宙的紅色國度裡,蘇聯憑借先進的機器

在斯大林時代成為克格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一、從原子之心談起

這是近期發售的FPS遊戲——《原子之心》中的畫面。

和現實世界線不同,在這個平行宇宙的紅色國度裡,蘇聯憑借先進的機器人技術,在二戰後成為瞭科技領先全世界的超級大國,隨後華約聯盟迅速擴大,並在1955年完成瞭社會主義的最終形態。同時,中蘇雙方成為瞭堅定的盟友,而德國也在二戰結束後走上瞭社會主義道路。這些遊戲中塑造的無產階級巨像,讓人不由得聯想到那個鋼鐵洪流般堅硬恢弘的蘇維埃政府時代。

二、穿越斯大林時期的蘇聯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保衛蘇聯,劍指柏林

當我們看到柏林大廈插上瞭那面帶有鐮錘星鮮艷如火的旗幟時,也許沒有人會預料到那個頭戴軍帽手持鐮錘的紅色巨人最後會被冰雪埋葬。

1991年10月25日。

蘇聯國旗從克裡姆林宮緩緩降下,俄羅斯三色旗隨後升起,屬於蘇聯的偉大時代宣告終結。

一天後,最高蘇維埃宣佈蘇聯正式解體,俄羅斯聯邦繼承蘇聯的主要國土和軍工設施。

一切到此就塵埃落定。

匆匆74年國史,曾經的蘇聯給人類留下瞭多少輝煌?又留下多少遺憾?

關於蘇聯的消逝,作為後來者的我們提出過無數猜想,但問題討論到最後,話題大都會聚焦到一個點上:

斯人已逝,蘇聯已死,若是它走上另一條路,這樣的結局是否會改寫。

假如你穿越到斯大林時代的蘇聯,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面對即將到來的蘇德戰爭,會如何亂世求生?

而來到這個世界將近兩年的主角維克托,每時每刻都在為這場戰爭的到來做著準備。

1941 年 9 月的一天,德國180萬大軍長驅直入,數百萬的波蘭軍隊潰不成軍兵臨城下,在希特勒看來,莫斯科已是他的囊中之物,蘇聯危在旦夕。

就在這個千鈞一發之際,斯大林做瞭一個驚人的決定——紅場閱兵。

這也許是世界軍事史上絕無僅有的一次檢閱:

整個儀式僅有25分鐘,受檢部隊全部荷槍實彈,百萬雄師隨後便從克裡姆林宮直接奔赴戰場。

“為瞭蘇維埃!我們要踏過納粹的屍體,點亮世界革命之火。世界無產階級勞動人民的幸福將通過刺刀實現!”

在這場風暴來臨前的盛典之後,舉世矚目的衛國戰爭隨即打響。

硝煙遍佈的大背景下,維克托先是穿越到瞭一個與西烏克蘭邊界線上的小城利沃夫,成為一名騎兵連的排長,經歷大清洗後,又意外被提拔到內務委員會,做起瞭國安局局長,並在剿匪成功後開始瞭情報工作。

但直到蘇德戰爭迫在眉睫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真正能做的事情,其實少得可憐。

是的,如今是戰爭時期。

而維克托與他的這一支殘兵敗將,恰好處在德軍進攻的鋒線位置上。

憑借著前世的記憶,他提出瞭一個在此時看來瘋狂且不可思議的構想:德軍或許會抽調部分裝甲部隊調頭南下,穿插到基輔方向的後方。

畢竟,在納粹即將叩開莫斯科大門的情況下,沒人會想到他們將調頭圍攻基輔。

雖然維克托對蘇德戰爭的歷史所知不多,但歷史上基輔戰役的失敗,正是以他所說的那種方式呈現的。

如果德軍成功推進,那麼蘇軍在整個西南戰線上的防禦,將全部崩潰。

“害怕並不是退卻的理由,作為一名佈爾什維克黨員,我們的職責便是與法西斯戰鬥!”

震耳欲聾的歡呼聲響起,殘破的紅旗在河堤上搖晃飄飛。

鏖戰瞭五天的士兵們終於等到瞭援軍的到來,由維克托領導的這支部隊,也以“蘇聯英雄”的身份登上瞭《紅星報》的頭版。

但殘酷的戰爭並不能阻止內務人民委員部中的勾心鬥角、爭權奪利。

克格勃這個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影響力最深的世界級情報部門,正是在外部的重壓以及內部的權爭中發展壯大起來的。

為瞭在戰爭中保護自己,維克托努力趁著各種機會學習指揮軍隊的知識,慢慢爬上更高的位置。

隨後,他來到莫斯科成為貝利亞的親信,並在德黑蘭會議中憑借一番關於蘇聯內部體制的論述得到鋼鐵領袖斯大林的青睞。

此時的他或許還沒有意識到。

這個提議,將會對蘇聯的發展和歷史進程的演進產生巨大的影響。

二戰的世界線從此開始變動。

蘇聯這個規模龐大的紅色帝國,正在顛能的道路上施往一條岔道,至於這條岔道是危機重重還是一路坦途,現在還未可知。

面對雲波詭譎的政治泥淖,被戰爭裹挾的維克托顯然就隻有一個選擇瞭:那就是繼續擴張國傢安全人民委員部,讓這個部門演進為前世那個令全世界都聞之色變的————克格勃。

三、為什麼《奮鬥在蘇俄》是最好的蘇穿小說之一?

歷史不可改變,變的是每一代人們對於歷史的認知,而歷史穿越類小說則是當代人們對歷史認知的一種文學性的體現。

蘇聯是對近現代歷史產生過深遠影響的國傢,往往使得我們對於其抱有一種復雜的態度。

小說《奮鬥在蘇俄》最大的優點就是通過還原真實歷史細節,把前二戰斯大林時代的社會風氣還原的極為逼真。

雖然本質依舊是一本成年人的童話,但卻具有極強的現實感。

因為在整本書中,支配人物行動的是歷史政治邏輯而不是理想和口號,所以撥動歷史時針的主角能和其他的配角一起在讀者心中樹立起相當立體的人物形象。

人物刻畫:

劇情進展中,主角維克托的個人感情變化也十分突出。

作為安全局和克格勃的操盤者,從一開始主角對戰俘有所同情到後來經歷戰爭和死亡後對生命的淡泊,其人生目標也從一開始為求自保變為純粹的上升欲、權利欲。

於是,他開始以冷肅的視角迎接一個個歷史轉折點,最終在權力鬥爭中一路爬到蘇共高層,成為斯大林的心腹——國傢安全人民委員部中排名第二的“四巨頭”之一。

除此之外,我們在書中也能偶然一窺許多同時期歷史的側面——

當主角維克托在克裡姆林宮第一次偶遇剛從佈拉格回來的勃列日涅夫,回想起的就是前世所看過的那張勛章掛滿胸前的著名照片;但年輕時,他也曾是一名工作能力出色到能被斯大林親自授予勞動英雄勛章的佈爾什維克黨年輕幹部。

而在後世的所謂“回憶錄”中——這個時代的領袖斯大林同志的形象,大多數都是反面的,仿佛是修煉出瞭某種高明的權術,至於他不需要具備像希特勒那樣出眾的口才,也不需要列寧那樣的個人魅力,卻能讓佈爾什維克黨死心塌地的追隨。

但對於唯物主義者來說,評判一個人的時候,往往需要通過辯證的視角。

因此,在面對斯大林對於接班人考驗時,維克托承認:諾大的聯盟,要想成為把控全局的操盤者,不能沒有手腕,更不可獲缺對偉大理想的執著,否則會將大船開向深淵。

這從某種程度也對斯大林積極推動佈爾什維克黨內將權力歸還給最高蘇維埃的一種肯定。

不管後世人對斯大林給予瞭怎樣的評價,至少在這個年月裡,他在整個聯盟的威望是無人能及的。

派系鬥爭

文中關蘇俄的政治派系,作者的刻畫也很出彩。

比如主角曾受到原克格勃主席謝羅夫的提拔,而未來十幾年的領導者貝利亞同樣很看好他,作為不同派系的兩人難免在政治上交鋒,這就讓維克托從某種程度上被迫陷入良知與權力鬥爭的泥潭。

但在這條從基層幹部到高級幹部的進階之路上,維克托本人從萌發自身的政治觀點,到現在形成自身的治政理國理念,和前人形成沖突是必然的,也是良性的,隻有這樣才能成長起來成為真正的領袖。

軍事細節

小說在軍事領域中的細節和整個大場面描繪的栩栩如生;

比如在斯摩棱斯克戰役中,面對德軍的進攻,附近戰壕中的蘇軍士兵紛紛湧來增援。

有人爬上瞭坦克炮塔,將剛剛打開艙蓋,鉆出半個身子的德軍坦克車手一刀刺死,又朝坦克內丟瞭一枚手榴彈……

渾身浴血的蘇軍中士,依舊掙紮著爬起來,舉著那枚好不容易裝上的手榴彈,跌跌撞撞的沖到坦克下方,將手榴彈連同自己的手臂,一塊塞進瞭坦克的履帶與滾輪之間。

當勝利黃昏最終降臨的時候,三架蘇軍戰機從德軍的陣地飛掠而過,潮水般的士兵湧上堤坡,沖進大河.

這種槍林彈雨的震撼的場面在整部小說中屢見不鮮,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歲月,生存-成瞭戰場上所有人的動力。

四、一次假設,一個答案

書中以點到線,從以上三個角度串聯起輻射整個上世紀中後期蘇聯發展的方方面面,並讓這個 血與骨糾纏,火與淚並存,逐漸在歷史洪流中被人忘卻的時代在宏大的紅色背景下展現出瞭強大的生命力。

在書中見證這場紅色蘇維埃的演變時,也會讓很多讀者會產生一種歷史穿梭的恍惚:

正如那個知名的廣告:

走過可口可樂的巨牌廣告,走過百老匯的旋律和漢堡快餐的氣味,抬頭看到升機吊著被拆除的列寧像飛過,列寧伸出手,仿佛在道別。

它揮手告別,卻依舊存在,被銘記,就像是那打造雕塑的磐石,以及磐石來自的大地一般堅固。

這個幽靈依然在流浪,它將繼續存在下去。

蘇聯的強大是因為它是第一個為瞭實現人類最偉大的理想而建立的國傢。

它最巔峰的時刻,就是它堅持自己理想的時候。

最後的轟然崩塌不是因為光明是錯的,而是它已經腐朽和變質,不再選擇光明。

真正瞭解蘇聯,瞭解它的的誕生,輝煌,衰落的人,懷念的並不是蘇聯本身,而是偉大的理想,是那一抹鮮艷純粹的紅色。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時代大潮之下,誰人可以逆浪改流?

重溫二戰的殘酷性,見證反法西斯的正義之路。

在理想建設更好的蘇聯更好的社會主義國傢上很多人有不同的想法,當權謀與戰火彌漫,一個攜帶者21世紀思想穿越而來的靈魂,是否能為這個問題寫下新的答案。

或許小說《奮鬥在蘇俄》給出瞭一條它的思路。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