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身高的真相——孩子能否突破身高遺傳?

身高的真相——孩子能否突破身高遺傳?我們每個人在成長期應該都經歷過這樣的場景,在操場上或是班級裡,被老師高聲喊道:“下面讓我們從最低到最高來排隊!”。這時候有些孩子心裡一定

身高的真相——孩子能否突破身高遺傳?

我們每個人在成長期應該都經歷過這樣的場景,在操場上或是班級裡,被老師高聲喊道:“下面讓我們從最低到最高來排隊!”。

這時候有些孩子心裡一定會不開心,尤其是男孩子們,當他們必須站在同學們所羨慕的“高”端的另一端時。高個子的同學似乎總是體育活動裡的佼佼者,身高仿佛成瞭一種資本。即便長大成人,身高問題依然無法逃脫,在婚戀市場中,身高甚至已經成為一項硬性的考察指標,高也似乎總是與“富”和“帥”掛鉤。

關於我們的身高,其實無外乎被兩大問題所困擾,那就是:

我什麼時候會長高(或停止長高)?以及我究竟會長多高?

首先我們需要追溯“身高”這一概念在我們每個人的成長中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每個人身高最大的突增期一般是發生在嬰兒期,在生命的第一年,孩子會肉眼可見的變大。在嬰兒期之後,孩子們的下一個明顯的身高突增出現在青春期,這是一個會發生許多變化的時期,男孩和女孩逐漸長大,並在外貌上看起來越來越像成年男性和女性。但是沒有人能準確地告訴你,每個人什麼時候會經歷這些變化。

對於不同的孩子,青春期開始於不同的年齡,這是一個需要幾年時間的過程。因此,長高會發生在不同的年齡,這取決於孩子本身,以及TA是男孩還是女孩。

長高的60%-70%,它在你的基因裡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在按照自己的節奏。換句話說,身高會按照自己的時間表來生長。不管你多麼迫切的希望長高,你從父母那裡繼承下來的復雜指令代碼——基因,都在告訴你的身體如何成長和決定很多事情,包括你有多高。因為遺傳基因,它有自己的個性和想法。

因此有一種身高預測法叫做:

CMH靶身高預測法,The Corrected Midparental Height(CMH)靶身高預測法。它是一種通過父母身高來預測孩子遺傳靶身高的方法,該預測方法認為,由於孩子的最終身高60%以上依賴於遺傳因素,因此預測孩子的遺傳靶身高,對預測孩子未來的最終身高有很大的借鑒意義。該方法於70年代被引入國內,並被國內很多醫院普遍采用一直持續到現在。

CMH靶身高預測法出現20年後的1998年,瑞典學者Luo等人針對20年來人們身高發展的變化進行瞭相關研究,又提出瞭新的靶身高預測方法FPH。

FPH靶身高預測法

和CMH一樣,The Final Height for Parental Height(FPH)靶身高預測法也是一種通過父母身高來預測孩子遺傳靶身高的方法。它的基礎數據雖然來源於瑞典父母和兒童,但在2004年, 朱偉斌等學者針對上海320名青年的分析結果顯示,FPH相比於CMH具有更好的預測結果和準確性,驗證準確性等均優於CMH。

(圖片源自新浪微博)

說到這裡,如果您是班上最矮或最高的孩子的父母,我相信您對孩子青少年時期身高還是會有一種執念。

遺傳靶身高的預測法,難道就把我們每個人的身高釘在瞭DNA的十字架上瞭嗎?不!千萬不要忽略瞭另外至少30%的環境因素對身高的影響有多麼重要。

你的身高是由你的基因決定的,但這些基因並不能讓你完全復制你的爸爸或媽媽。每個孩子隻能從他們的父母那裡獲得一部分基因,但絕不是全部,而父母同樣也不會給每個孩子同樣的基因。如果你有兄弟姐妹,你就會更深的體會到這一點。即使你們有相同的父母,兄弟姐妹看起來也會非常不同。即使是同卵雙胞胎,也可能最終身高不同!因此,身高顯然還要受到多種其他因素的影響,如營養、運動、文化、性別、傢庭背景和心理狀態等。

這時,有些父母還會擔心他們的孩子與同學相比是否“矮”,在人際交往和社交相處中是否會受到差別對待,被嘲笑、欺負或對他們的身材感到沮喪。美國的安娜堡密歇根大學醫學院兒科心理學傢 David E. Sandberg 博士一項針對近 1000 名初中和高中生的研究發現,身高對同學之間的好感度幾乎沒有影響。“矮個子的孩子往往適應能力強,朋友和高個子的同學一樣多”。

“矮”隻是對身高明顯低於該年齡、性別、種族或傢庭的正常測量范圍的人的描述性術語。身材矮小也是一個統計學術語,一般是指比95%的同齡人矮的孩子。因此,在任何人群中,近5%的人將符合這一統計定義。

所以,作為父母,需要做到的是把關註點放在孩子成長周期中對於孩子身高的監測和幹預上,而不是“矮”本身,需要確定孩子身高的生長模式是否表明可能存在健康問題或僅僅是正常的變化。

因為許多與同齡人相比身材矮小的孩子成年後身高正常,隻是生長時間上有所延遲外。但還有一些孩子的“長不高”是外界因素所導致的,這些因素阻礙瞭孩子的生長並導致身材矮小。這些因素就包括影響心臟、肺、腸或腎臟的慢性疾病、營養不足以及顯著的社會心理壓力和特納綜合癥(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等遺傳疾病。

所以,身高其實不僅僅是一項外形上的表象體征,更是孩子健康的重要指標,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組成部分。

那麼身為傢長,你怎麼知道你的孩子的身高是否正常?如何瞭解到孩子是否“矮”?你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孩子的身高朝著更健康方向發展?

這又要回歸到我們上面所提到的對孩子身高的隨時預測和瞭解,以便及時幹預。除去遺傳靶向身高預測法,以下幾種身高預測法從更全方位的角度對孩子的身高進行預測和分析。

瓦爾克爾氏身高預測法

瓦爾克爾氏身高預測法[1]【1】是一種通過當年身高和對應常數來推測未來成年身高的方法。該方法適用於2 – 20歲兒童青少年,具有一定的準確性,被廣泛應用於身高預測。瓦爾克爾氏身高預測法分為一次法和兩次法,兩次法引入瞭身高增長因素作為預測因子,相比於一次法具有更高的準確性。

身高百分位表預測法

身高百分位表預測法是一種通過查表進行身高預測的方法。身高百分位表由首都兒科研究所根據2005年九省/市兒童體格發育調查數據研究制定,反應瞭當時中國兒童身體體格的各項數據情況,相比於其它基於多項式擬合的預測法更能反應中國兒童的生長發育特點,因此也被廣大醫院用於判斷是否存在生長發育遲緩、是否存在兒童內分泌問題等問題的判斷和診療上。身高百分位表也經常被用於0 – 18歲中國青少年兒童的身高預測上。

BP身高預測法

Bayley-Pinneau(BP)身高預測法[2]【2】於1946年由美國科學傢提出,1952年又按照G-P骨齡圖譜加以修正,一直廣泛應用於北美兒童身高預測,屬於通過骨齡預測身高的方法之一。

常見的骨齡評估方式有兩種:圖譜法和計分法。G-P骨齡評估方法屬於圖譜法,它的基礎數據來源於美國中、上層傢庭子女,且於1957年後未再進行更新,但由於其在使用上的便捷性,因此在全世界范圍內,仍然被廣泛應用於骨齡精度要求不高的情況。

目前為止,G-P骨齡仍然被國內很多醫院采用,而BP身高預測法適合對7 – 18.5歲的男孩和6 – 18歲的女孩進行身高預測,它根據G-P骨齡、評估骨齡時的真實年齡、評估骨齡時的身高進行預測,由於中國兒童與歐美兒童的發育差異,BP預測法青春期前預測結果會偏低,在青春期後預測結果會偏高。

(註意,BP身高預測法是基於G-P骨齡研究而來,因此使用其他方式評估的骨齡帶入公式可能會導致預測結果的失真)。

RWT身高預測法

Roche- Wainer-Thissen(RWT)身高預測法同樣產生於美國,也同樣基於G-P骨齡進行身高預測,相比於BP身高預測法,RWT身高預測法增加瞭體重、父母平均身高等預測因素,使得該方法與BP方法在預測上各有千秋,但也由於體重受環境因素影響較大,RWT方法並未在全球范圍內廣泛使用。,

(RWT預測法仍然是使用G-P圖譜骨齡評估法評估的骨齡,如果是用其他骨齡評估法可能會損失精度)。

TW3身高預測法

Tanner and Whitehouse(TW3)身高預測法[3]【3】是一種基於TW骨齡計分法預測身高的方法,於1962年首次提出TW1,1975年修改為TW2,2001年修改TW3。

TW骨齡計分法提出後,經過世界各地學者12年的驗證,最終證明TW系統分期是普世的,適用於全人群。TW使用計分法,相比於圖譜法,它更加可靠,受主觀因素影響更小,適用范圍和人群也更廣。

TW3預測法根據TW3評估得出的R骨分數進行身高預測,隻適用於4 – 14歲的女孩以及4 – 17歲的男孩進行身高預測。註意,年齡在4 – 7歲的女孩和年齡在4 – 10歲的男孩是不需要提供R分數的。另外,R骨成熟度分數大於1000分者也不適用於該方法,對於女孩使用該方法,還需要提供初潮情況。

中華05身高預測法

中華05身高預測法的標準是根據2005年中國人手腕骨發育標準修訂研究組根據中國五城市的采樣數據制定提出的,符合中國兒童發育特點的手腕骨發育標準。而中華05身高預測法[4]【4】則是一種根據中華05評估標準評估的骨齡進行身高預測的方法,它也屬於骨齡身高預測法的一種。

其實,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多數孩子都會學會適應和接受自己的身高,無論他們是高、是矮還是介於兩者之間。因此,作為傢長,需要做的是盡可能保證孩子合理的飲食,吃得健康,獲得他們成長所需的營養、睡眠和運動,讓他們盡可能達到最大的潛在身高。換句話說,長到你想要的那樣高。

“隻要孩子穩定成長,我們就沒必要過分擔心,但身高不尋常的跳躍或生長突然下降可能是健康問題的征兆。” 芝加哥大學兒科內分泌學傢伊麗莎白·利特爾約翰 (Elizabeth Littlejohn) 醫學博士的這個觀點再次提醒傢長,監測孩子身高的重要性。對孩子身高的監測,又何嘗不是對孩子健康的另一種方式的守護呢?

關註長頸鹿公眾號,以上身高預測方法都可以嘗試,陪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 【1】孫慶祝,郝文亭,洪峰. 體育測量與評價(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96. ↑
  2. 【2】陳鳳生,王偉.兒科內分泌遺傳代謝臨床新技術[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2:113. ↑
  3. 【3】葉義言.中國兒童骨齡評分法(TW-C)簡明教程[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234. ↑
  4. 【4】張紹言.中國人手腕部標準——中華05及其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83.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