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流浪的亞當夏娃——評《窮山惡水》

泰倫斯·馬立克也許不那麼在乎人,但從來沒有一棵樹是他不愛的。 ——Stephani

泰倫斯·馬立克也許不那麼在乎人,但從來沒有一棵樹是他不愛的。

——Stephanie Zacharek

“我怎麼也沒有想到小鎮街巷的事情最終會在蒙大拿州的窮山惡水上結束。”女主角霍利一開始的畫外音就奠定瞭全片的基調。

看到泰倫斯·馬立克的這部片子,你一定會馬上聯想起1967年的《邦尼和克萊德》,它們是如此相似,又是如此不同——比如說,後者成為瞭一個時代的標志性作品,被不斷地提及著;而《窮山惡水》則似乎像導演本人一樣隱居瞭起來。

與《邦尼和克萊德》類似,《窮山惡水》的靈感也來自一個血腥的真實故事:19歲的查爾斯·斯塔克韋瑟(Charles Starkweather)在1958年1月,與他14歲的女友卡羅爾·富蓋特(Carol Fugate)一起瘋狂地殺死瞭10個人。被捕後斯塔克韋瑟被處以死刑,他的女友富蓋特則被判處終身監禁。在馬立克的鏡頭中,這樣一個殺人、逃亡的故事被處理得幾乎絲毫不帶煙火氣,甚至處處都洋溢著牧歌般的散漫甚至悠閑的氣息,沉悶和抑鬱之情卻也在優美空曠的畫面下四處流溢。

影片開始的時候,這隻是一出中西部的廉價青春劇:收垃圾的小夥子基特愛上瞭受父親嚴厲管教的姑娘霍利,他們之間沒有什麼浪漫的情愫可言,不過是兩人都太古怪太不合群而已。他們在美麗的樹下約會,你幾乎感受不到任何荷爾蒙在迷亂地沖撞,這對年紀太小的男女,就像是最初伊甸園中的亞當和夏娃,純潔、自我,僅僅憑動物般的本能行事。於是當霍利的父親成為瞭他們的阻礙時,基特自然而然地幹掉瞭他,一把火燒瞭伊甸園,開始逃亡。

同樣是一個反社會的故事,但《邦尼和克萊德》是熱情的、行動的、與社會碰撞的;《窮山惡水》則是平靜的、無目的的、背離社會的。兩部片子同樣以美國中西部為背景,主角同樣帶著純真甚至頑皮的氣息,如同是美國某種原始的、純粹的自然動力呈現在瞭特別的人物身上。前者帶著似乎先驗的悲劇色彩,邦尼和克萊德就是那個時代的另類英雄——當他們面對一傢農夫老小,很親切自然地介紹說:“我叫邦尼,他是克萊德,我們是搶銀行的”,居然得到瞭對方贊美般的熱烈回應。《窮山惡水》中的基特與霍利則冷漠且充滿孩子氣,每次殺人都不過是個錯誤——他們對他人永遠充滿瞭一種小動物般的懷疑和警惕。在遠離人們的樹屋裡居住時,兩人就像是亞當和夏娃——帶著殺人的原罪,然而在自然中生活得如同單純的動物。一旦與人們接觸,無法預測無法控制的暴力就莫名襲來。

泰倫斯·馬立克用瞭大量極具天才性的美麗鏡頭來描繪兩人逃亡的過程,大遠景、空鏡頭、緩慢地橫移營造出空寂、至美甚至洪荒般的氣氛,猶如天地之初,人類之始。他沒有試圖去解析人物的成因:弗洛伊德也好,大變動的時代背景也罷;同樣的,他也沒有呈現出一種對人物的熱心或者辯護的態度(在這一點上,受本片影響的《真實的羅曼史》等作品則頗有不如)。整個電影自然得如同動物世界,荒誕得也正如動物世界。於是我們看到,結尾處基特被帶上車時,一個老警察誇獎他真是個可愛有禮貌的孩子,眾多的警察與其說在看護不如說在為他送行……

茜茜·斯帕塞克和馬丁·西恩在本片中的表演非常精彩,帶著種漫不經心地恍惚。都說那時的馬丁·西恩有點像詹姆斯·迪恩,其實完全不需要這樣的比附——詹姆斯·迪恩是叛逆的偶像,而在本片中,茜茜·斯帕塞克和馬丁·西恩更像是在自己的王國裡流浪的亞當和夏娃,最初與最後的人。

註:準備把自己認為寫得比較好的影評搬運幾篇到知乎的專欄來。緣起非常無厘頭:因為有人在想法裡說“你這也是寫瞭二十年文章的,文筆太爛瞭吧”……我知道這麼做不能證明什麼。不過也算把自己的得意之作做個整理,留個備份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