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絲綢之路』知多少——關於絲綢之路必須知道的15個常識

新時代一帶一路經濟走廊及其途徑城市分佈走勢圖從駝鈴聲聲,到列車飛馳;從貨輪不止,到天空佈滿的航線。昔日的絲路大國的傳奇;今日的“一帶一路”的宏偉戰略佈局。伴隨各國的質疑,不

新時代一帶一路經濟走廊及其途徑城市分佈走勢圖

從駝鈴聲聲,到列車飛馳;從貨輪不止,到天空佈滿的航線。昔日的絲路大國的傳奇;今日的“一帶一路”的宏偉戰略佈局。

伴隨各國的質疑,不容忽視的是國人對絲路的知之甚少。今天這篇文章,小藝來說說絲綢之路的前世今生,用問答的形式解答關於絲路的15個基本常識問題~

01 絲 綢 之 路 的 名 字 從 何 而 來 ?

tips1:

雖然,中國是絲綢之路的C位國傢

“絲綢之路”這個名號,卻不是中國人取的

“絲綢之路”一詞首先由晚清來華的德國地質學傢李希霍芬1877 年在其《中國》(第一卷)一書中提出。此後這一概念在西方漢學界獲得認可,漸漸地亦被中國學者所接受和運用。

李希霍芬

tips2:

絲綢之路名稱並不統一

國內國外稱謂大不同

陸上盡管一些路段尚有“麝香之路”、“玉石之路”之別稱,但通稱“絲綢之路”少有異議。而海上就有諸多叫法,如“陶瓷之路”、“茶葉之路”、 “香料之路”、“白銀之路”等,都是根據古代海上貿易中占主導地位的物品加以命名的。

總之,“絲綢之路”這一命名由中國輸出絲綢而得名。絲綢質輕,方便運輸,不易損壞,陸上東西方貿易商品基本以絲綢為主,而且絲織品是廣大西域地區最受歡迎的商品之一。加之“絲綢之路”名稱本身又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深刻的內涵,得到瞭學界及國內外不同層面人們的廣泛認可。

李希霍芬《中國》卷一中的“絲綢之路”地圖,紅線為他標註的路線

02 絲 綢 之 路 是 固 定 一 條 路 嗎 ?

提到絲綢之路,我們通常會想到這一條:

  • 長安出發,穿過河西走廊,連接亞非歐的那條路上絲綢之路。

更進一步,有人會想到還有一條:

  • 從中國東南沿海出發,經過中南半島和南海諸國,穿過印度洋,最後抵達東非和歐洲的海上絲綢之路。

以及這一條:

  • 由中原地區向北越過長城,穿越西北蒙古高原,直達地中海以北歐地區的草原絲綢之路。

但是,這隻是眾多絲綢之路的一角。古代中國的絲綢之路遠比這復雜的多得多!

tips3:

絲綢之路有至少5條以上主線

以及無數條副線、支線!

比如:

  • 西南絲綢之路——蜀身毒道

中印緬道是從中國西南經緬甸通往印度的道路,國內文獻稱之為“蜀身毒道”。漢唐時期,南亞諸國與中國交往常行此道,絲綢無疑是這一貿易通道上的大宗商品,有學者稱為“西南絲綢之路”。

  • 高原絲綢之路——唐蕃古道

除此之外,有學者甚至將“唐蕃古道”等由內地經西藏、尼泊爾至印度的通道,稱為“高原絲綢之路”。

因此,今天我們用“絲綢之路”指稱以中國為根本的古代東西交往的各條道路。當然,最廣泛意義上的還是陸上、海上、草原三條“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上的沙漠駝隊

03 陸上絲綢之路:大漠孤煙駝鈴響

tips4:

陸上絲綢之路形成時間為

公元前後、兩漢時期

“陸上絲綢之路”是連接中國與歐洲直到非洲諸地區的陸上商業貿易通道,從開通一直到16世紀仍保留使用。最早源於張騫出使西域。他分別於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兩次出使西域,促進瞭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司馬遷在《史記》中將張騫的事跡稱為“鑿空”,張騫後來也被譽為“東方的哥倫佈”。

tips5:

陸上絲綢之路的線路分為

東段、中段、西段,共三段

陸上絲綢之路將中原、西域與阿拉伯、波斯灣緊密聯系在一起。

(狹義的西域是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帕米爾高原以東,昆侖山以北,巴爾喀什湖以南,即漢代西域都護府的轄地。廣義的西域包括蔥嶺以西的中亞細亞、羅馬帝國等地,包括今阿富汗、伊朗、烏茲別克斯坦至地中海沿岸一帶)

經過幾個世紀的不斷努力,絲綢之路向西伸展到瞭地中海,成為亞洲和歐洲、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友誼之路。

學術界一般把這條東西通道分成東、中、西三段。

  • 東段:中國傳統本土地帶的路線稱為東段。東段的路線到武威、張掖匯合,再沿河西走廊至陽關、玉門關。自漢以後,東段路線基本沒有大的變化。
  • 中段:主要是西域境內的諸線路。中段線路隨綠洲、沙漠的變化時有變遷。
  • 西段:西域之外向西、向南的路線為西段。它並非一條東西方向的筆直大路而是若幹條東西相連、南北交錯的道路交織而成的交通網絡。

陸上絲綢之路線路圖

tips6:

陸上絲綢之路在2014年

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014年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中國、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聯合提交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文化遺產申請項目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成為首例跨國合作而成功申遺的項目。這也是中國的第47處世界遺產。

tips7:

陸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

是東西溝通的渠道,中西文化的橋梁

自張騫開辟之後,這條通道便成為瞭歷代王朝對外交往的主要通道。中國的漆器、火藥、指南針、瓷器以及造紙、打井、冶煉等技術開始西傳,葡萄、石榴、核桃、香料、胡椒、玻璃、象牙、獅子等往東傳來。“陸上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文明向西方傳播的重要渠道,是溝通中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

唐 三彩釉陶載樂駱駝 中國國傢博物館藏

漢晉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04 海上絲綢之路:漲海聲中萬國商

tips8:

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時間為

秦 漢 時 期

“海上絲綢之路”的出現可能要先於“陸上絲綢之路”。秦漢之際,中央政府越來越重視海洋疆土的管理。漢武帝通使“鑿空”西域,又發舶於南海,初步形成通過陸上及海上絲綢之路與國際交流的宏偉構架。

tips9:

海上絲綢之路航線分:

南海航線、東海航線

“海上絲綢之路”的基本路線主要有兩條:

  • 南海航線:占主要地位的是向西航行的南海航線南海航線是唐宋以後中外交流的主要通道,以南海為中心,起點主要是番禺(今廣州)、泉州、明州(今寧波)等,從中國東南沿海出發,經過中南半島和南海諸國,穿過印度洋,進入紅海,最後抵達東非和歐洲。同一朝代的海上絲路起點可能有兩處乃至更多。規模最大的港口是廣州和泉州。廣州從秦漢直到唐宋一直是中國最大的商港。明清實行海禁,廣州又成為中國唯一對外開放的港口。泉州港發端於唐,宋元時成為東方第一大港。
  • 東海航線:占次要地位的是向東到達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的東海航線。東海航線最晚始自周武王滅紂,建立周王朝,他封箕子到朝鮮,從山東半島的渤海灣海港出發,到達朝鮮,教其民田蠶織作。中國的養蠶、繅絲、織綢技術由此通過黃海最早傳到瞭朝鮮。

海上絲綢之路線路圖

tips10:

宋代,海上絲路逐漸取代陸上絲路

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主要通道

在隋唐以前,它隻是陸上絲綢之路的一種補充形式。到瞭宋代,伴隨著我國造船、航海技術的發展。中國通往東南亞、馬六甲海峽、印度洋,乃至非洲大陸航路的紛紛開通與延伸。“海上絲綢之路”逐漸替代瞭陸上絲綢之路,成為中國對外交往的主要通道。那時中國的廣州、泉州、寧波、杭州都是世界級的對外港口。

tips11:

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

“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與外國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並推動瞭沿線各國的共同發展,也把世界各地的文明傳入中國,促進瞭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如香料、珍珠、寶石、玻璃、象牙等各種特產,獅、虎、豹、大象等各種動物,棉花、番薯、玉米、花生、煙草、西紅柿等各種農作物,以及世界各地的宗教、哲學、醫學、天文學、化學、數學、法學、美學藝術等等也都通過這條海上大動脈傳入中國,這些對中國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的發展也產生瞭巨大的影響。

西漢 弦紋玻璃杯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藏

東漢 海藍寶石、金綠寶石、透綠寶石、水晶、玉髓串飾 廣西合浦縣博物館藏

05 草原絲綢之路:馬踏萬裡原上草

tips12:

草原絲綢之路初步形成於

公元前5世紀前後

春秋戰國時期,希臘人在著作中提到他們見到瞭來自絲綢之國“賽裡斯”的絲綢,說明當時中國的絲綢已經流傳到瞭歐洲。

公元前2世紀時,絲綢已經大量地流入瞭匈奴地區。與絲綢同樣成為這條通道上貿易商品的還有來自農業區的糧食、茶葉、麻、手工制品和來自草原地區的牛、馬等畜產品,這種經濟關系上的相互依賴,是形成草原絲綢之路的基礎條件。

在春秋戰國時代,遊牧民族便在東起大興安嶺、西至黑海這片橫貫歐亞大陸的草原上活動,中國的絲綢早在此時,便已通過遊牧民族從東方傳到西方。遊牧民族利用這條通道四處征戰、不斷遷徙,在將自己的遊牧文化傳播出去的同時,又成為異文化的接受者,這些都培養瞭遊牧民族開放包容的特性。遊牧民族在草原通道上的遷徙流動,又成為世界三大宗教傳播的主要媒介。

tips13:

草原絲綢之路的線路

“草原絲綢之路”大的走向是:

  • 由中原地區向北越過古陰山(今大青山)、燕山一帶的長城沿線,
  • 向西北穿越蒙古高原、南俄草原、中西亞北部,直達地中海以北的歐亞地區。
  • 這條草原大通道,是以多條南北向和東西向的通道呈網絡狀交織而形成的,覆蓋瞭極其廣闊的地域,而且在歷史上屢有變遷,不同歷史時期形成不同的格局。
  • “草原絲綢之路”所經之處多是無邊的草原,它與傳統意義上的“絲綢之路”相比,分佈的領域更為廣闊,隻要有水草的地方就有路可走。

草原絲綢之路路線圖

tips14:

草原絲綢之路的價值:

草原遊牧民族推動瞭歐亞融合

“草原絲綢之路”的中心區域是歐亞草原,這裡是遊牧文明的搖籃,它位於歐洲、東亞和西亞三個文明地區之間。

在世界的文化格局中,它對促進東西方各民族文化交流起到的作用是經久不息的,遠遠超過瞭絲綢貿易本身。

歷史上的草原遊牧民族,在草原通道上的移動方向大都是由東向西、由北向南,這個潮流持續瞭兩千多年。這些民族的西遷及其政權的建立,將中原的風俗習慣、儒傢文化、漢語言、典章等帶到瞭西方,推動著歐亞文明的交融發展。

北周天和四年 鎏金銀胡瓶 寧夏固原博物館藏

戰國 青銅武士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tips15:

總結:絲綢之路

架起瞭中國與世界的橋梁

  • 陸上絲綢之路:是歐亞大陸之間最主要的貿易通道
  • 草原絲綢之路:是陸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支線。
  • 海上絲綢之路:隨著航海和造船技術的改進,商船遠航和貨運能力大大提升,“海上絲綢之路”使得中國同世界其它國傢進行直接的商貿往來成為可能,並在“陸上絲綢之路”因戰亂中斷的時候,能保證持續對外開展貿易活動。

“絲綢之路”並不是特定的一條路,我們可以將它看作一架架起中國與世界溝通的橋梁。正是由於這座“橋梁”的存在,推動瞭世界不同國傢、不同民族之間的交往,也促進瞭東西方雙向的文化交流。

-END-

編輯|怡 顏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