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如何搞定自己不擅長的工作?

職場中我們經常會碰到一些棘手的、自己不擅長的工作,又沒有在學校那種學習環境可以花大量時間來學習搞懂,很多時候都是還沒有準備好就硬著頭皮撐上去。面對不擅長的事情,我們常常會因

職場中我們經常會碰到一些棘手的、自己不擅長的工作,又沒有在學校那種學習環境可以花大量時間來學習搞懂,很多時候都是還沒有準備好就硬著頭皮撐上去。

面對不擅長的事情,我們常常會因為害怕搞砸,而本能地產生抗拒。然而進入職場之後,需要首先扭轉的就是你的“學生思維”:

大多數公司層面的決策或行為,出發點本身就不是那麼“以人為本”,老板們想的往往是如何對公司的戰略進行佈局,來更好地發展和適應市場,而不是如何去適應員工的能力與喜好。

“人”的價值更多體現在能否快速高效地勝任公司的角色,創造出公司需要的價值。

因此,“等我學會瞭再去做”這種想法在職場中,本身就是很不成熟的。

心態擺正:正確看待“棘手的問題”

發生“不擅長”的事情,是好事。意味著我們的職場邊界正在被拓寬。

一般來說,“不擅長的事情”可以分為這麼幾種:

1.經驗層面:缺少可以直接或間接借鑒的經驗

很多人在接到一項工作的時候,第一反應是“臣妾做不到啊”,因為這個事兒不但自己完全沒做過,甚至全公司都沒做過。

那咋整?比如現在短視頻正火,老板說我們要開始拍抖音瞭,但是全公司沒有一個人有短視頻制作和運營的經驗,那麼如果你幸運地被老板選中來牽頭做這件事,面臨的任務就是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從零開始幫大傢摸索出一套流程和方法,以便後面的同事可以借鑒。

2.能力層面:具有技術或者專業壁壘

有一些工作的棘手之處在於,它們本身具有較高的專業門檻,比如法律、審計、金融分析、計算機編程等,非專業人士很難通過短時間突擊而習得。

很多擴張期的公司,沒有那麼多時間或錢來把每個職能板塊的人都招齊,難免有的時候就需要已經在崗的同事們身兼數職,比如你是個新媒體編輯卻不得不去學設計,或者你是個產品經理,但是被老板安排去學pathyon,又或者,你本來是個行政,但是公司法務崗空缺,讓你去審審合同,這都是很有可能的呀。

3.結果未知

還有一些老板,倒是不見得會強人所難,安排一些難度太高、你壓根不會做的事情,但是一上來就說,小張,下個月拿回來50萬的銷售額啊。

這你受不受得瞭啦?其實這種結果性的要求,真是比什麼都可怕,尤其是對新業務而言,老板自己可能都是懵逼的,就把它指派給你,說好聽一點呢,是出於對你的信任,但其實,他可能就是自己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死馬當活馬醫,順便試試你的潛力。

To do list

如前面所說,職場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拓展職場邊界、搞定不擅長事情的過程,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些方法,用來應對上面列舉的那些棘手的工作。

1)跟“情緒”和平共處

面對沒有把握的事情,有消極情緒很正常,不過大傢要明白一件事,“情緒”這種東西並不會一直存在,它會隨著問題的解決而逐漸消解的。

所以對於隨著不確定性而自然產生的情緒,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自己穩住,保持清醒不要被它所控制,這是我們進行後面具體操作的心理基礎。並且理解,出現這種情緒是完全正常的,是一種潛意識中對未知領域所產生的防禦機制,並不能說明自己真的做不到。

2)分解目標:把大象裝進冰箱

許多看似復雜的事情,都可以通過任務拆解的方式來一步步完成,也就是俗話說的“把大象裝進冰箱”。原因是,雖然問題各不相同,但解決問題的本質思路是類似的。

首先,是明確問題產生的背景原因和目標。

分配到我們手中的每一項棘手的任務,不管大小,都有它在公司戰略層面產生的背景,以及期待達到的目標。

比方說,公司現在要開發一款用於線上零售的小程序,背景是自己的用戶(假設是年輕女性哈)大多都用微信,而小程序能夠很好地降低公司進行電商運營和系統開發的成本,公司所在的賽道,各傢競爭對手也都在紛紛佈局小程序實現更高的流量轉化。

公司選擇這樣做,期待達到的目標,是通過佈局小程序的方式,獲取微信上的用戶流量,增加產品的銷量。

明確瞭這一點,我們會很快發現,自己的任務並不僅僅是“開發出一款零售小程序”那麼簡單,而是一切要圍繞著如何能夠“獲取更多用戶”和“增加銷量”來服務。從單純的技術層面,上升到瞭改善用戶體驗的層面。

第二步:列出操作清單(project list)。

操作清單就是具體做事的步驟,先幹嘛再幹嘛。也就是按照問題被解決的次序,排列出一個“任務清單”。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這個清單主要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圍繞技術層面的“小程序開發”,二是圍繞用戶體驗層面的“流量獲取”和“銷量提升”。

技術層面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小程序開發出來,由於整個流程已經很成熟,因此這一步完全可以通過學習網上的教程、結合一些專業知識和同行經驗來完成。

接下去,就是提升“用戶體驗”方面的事情瞭,觀察自己目標受眾的喜好,什麼樣的界面會讓她們耳目一新?什麼樣的操作方式讓她們用起來最順手?該怎麼設置能讓主打產品最快被用戶看到?這些則需要更多從年輕女性的消費習慣、消費心態角度去考慮,再列出詳細的改進方案。

第三步:找出影響結果的“關鍵因素”並各個擊破

在“操作清單”中,保不齊總有那麼幾項因素非常關鍵,但自己又沒什麼把握,這是讓我們前期感到惴惴不安的主要因素,也是我們接下去要攻克的重點。

對整個任務周期進行劃分,把清單上那些自己沒把握又重要的事情分配一個比較高的時間權重,重點去攻克,而對於那些已經沒什麼難度的事,就少花點時間去做。

比如在這個案例中,如果你是非技術人員,短板主要集中在前期開發,那就什麼都別說瞭,趕緊去學習技術,在整個的開發周期(比如2個月)中,給自己預留一段集中學習的時間,看書、參加培訓、請教有成功開發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等等,讓自己盡可能快地成長起來。

如果你技術層面沒什麼問題,主要覺得在消費習慣和用戶體驗方面沒什麼把握的話,那就先把程序開發出來之後,不斷進行完善和內測,讓周圍的目標受眾去體驗和感受,同時學習消費心理和產品思維相關的知識,增強自己對用戶體驗的認知。

3)學會爭取資源

大部分任務經過邏輯拆解和單項突擊之後,都可以慢慢“化不可能為可能”。

然而仍然有少數的一些任務,在經過一番努力之後,發現確實超出瞭自己的能力范圍,比如學習的周期確實太長、難度確實太高,怎麼辦?

為瞭最終的目標,我們也不建議大傢硬來,而是要學會借勢與借力,也就是跟老板去爭取資源。

我們曾經跟大傢說“愛哭的孩子有奶吃”是職場中顛撲不破的真理,然而“哭”也是有技巧的。如果一拿到任務,什麼都沒做直接就跟老板開口“哭”,老板多半會覺得這個孩子沒什麼實力。

因此“哭”這件事,一定要發生在前面這些努力已經做到位之後,確實仍然解決不瞭,再去“哭”。

一方面是讓老板知道,你已經努力嘗試過這個項目,知道主要的問題和瓶頸出現在哪,期望得到哪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你也能大抵明白,額外的這些資源需要動用怎樣的人力物力財力,能達到怎樣的效果,對公司來說是否合適、是否得不償失。

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對資源註入前後的結果、周期和性價比進行對比和權衡,告訴老板,為什麼采用外部資源註入,要比完全靠自己對公司來說更好。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