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鬼斧神工賞盆景之十七:文人式盆景

花木君在傳統樹木盆景造型當中,文人式盆景造型是比較特殊的一種形式,也是我國傳統盆景藝術特有的造型方式,日韓歐美很少看到類似的造型,其原因主要是由於文化蘊積和精神追求不同。對

花木君在傳統樹木盆景造型當中,文人式盆景造型是比較特殊的一種形式,也是我國傳統盆景藝術特有的造型方式,日韓歐美很少看到類似的造型,其原因主要是由於文化蘊積和精神追求不同。對於文人式造型,以往雖然有一定的約定俗成的觀感,然而確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不同人對文人式理解各不相同,有的對文人式的意境內涵和文化因素理解模糊不清,似是而非,於是就會出現對一些盆景作品附會比附,造成疑惑。筆者就自己的認識談談文人式的歷史淵源和文化特征,嘗試可以管窺文人式的真正精神所在,從而更明確文人式盆景的形態意境。“文人”這一名詞雖然在古代就有,然而古今異義,古代的文人指的是“文德之人”,現在則俗稱有文化的知識分子,缺少瞭一個“德”,是個泛泛的概念。《詩經·大雅·江漢》:“釐爾圭瓚,秬鬯一卣,告於文人。”,《尚書·周書·文侯之命》:“汝肇刑文武,用會紹乃辟,追孝於前文人。”,這裡的“文人”皆指“文德之人”。何為“文”, 先秦史籍《逸周書·謚法》關於謚法“文”的解釋:“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學勤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錫民爵位曰文。”,“德”原指順應自然,遵循本性,在此指好的品行。因而古代“文人”就是指勤學好問、博學廣聞、品德高尚的知識分子。古代培養文人的主要目的是“士”, 《孟子·滕文公下》:“士之仕也,猶農夫之耕也”,士的職業就是做官為社會服務,就好像農夫耕種一樣。士最早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從貴族養士中分化而來,那時候士有武士文士之分,逐漸武士成為“俠客”,文士簡稱“士”,是基層百姓當中尊貴的群體,專門從事文化活動,或者遊說或者講學,或者依附於貴族出謀劃策,或者獨立著述。後來逐漸參與政治,有官職的叫“士大夫”,成為新的貴族,沒有官職的則被稱為“文士”。文士包含比較廣泛,涵蓋儒釋道三教,儒傢精神是入世,道傢精神是超世,佛傢則是出世。反映到“文士”上那就是,在道傢為“隱士”、在佛傢為“居士”,在儒傢為“名士”。儒傢的“名士”,具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養浩然正氣,安貧樂道,正如儒傢思想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孟子·盡心上·忘勢》所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漢代辭賦傢傅毅《舞賦》:“文人不能懷其藻兮,武毅不能隱其剛。”,其目的不是為瞭追求名利,反而是“拯民於水火之中,措天下於衽席之上”。道傢的“隱士”,講究清靜無為,陶然山水,與大自然和諧共處,超然灑脫,陰陽互化,物我兩忘。佛傢的“居士”明心見性,悲天憫人,救苦救難,利他律己,重視修為。這三種“士”,雖然代表不同的精神追求和信仰,然而相互借鑒相互吸收相互交融,最後歸結到一點,那就是品質修養,對自身的道德要求高標準高規格,儒釋道傳統文化對歷代文人的影響顯著,簡直成瞭文人的行為準則和道德圭臬。理解瞭以上文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特征,那麼就能夠很好的體味“文人式盆景”造型的根源瞭。可以這樣說,文人式盆景就是文人精神追求的真實反映,是儒釋道三種文化互相融合的結果。盆景藝術本來就是融合儒釋道三傢文化精髓的藝術表現形式,在各種造型當中都有儒釋道的影子,如道傢的陰陽互化,佛傢的生死禪機,儒傢的中庸之道等,如果泛泛地說,任何一種盆景造型形式都包含三種文化,那麼,具體反映到“文人式”上該如何表現呢?文人式盆景的意境追求和精神根源歷史悠久,然而形成藝術形式則脫胎於唐代的“文人畫”,以“詩佛”王維為首的山水畫派,重在寫意,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格調上推崇清奇素雅,意境深遠,突出風骨神韻,線條簡潔流暢,尤其是樹木繪畫,樹幹瘦勁古拙,枝法的簡潔明快,於是這就奠定瞭文人式盆景的基本雛形。文人式盆景的造型特點可以概括如下:簡潔、清瘦、孤高、淡雅。 【簡潔】簡潔是文人式盆景造型構圖的主要特點,源自儒傢主張“大樂必易,大禮必簡”的簡約主義,從構圖來說呈現線條式的簡潔結構,沒有繁花似錦的雍容華貴之感。多用斜幹和曲幹的形式來體現,枝幹采用簡約風格,一幹一主枝或一幹兩主枝,莖幹蒼勁,枝疏葉稀,刪繁就簡,恰如寫意書法繪畫,寥寥幾筆,抽象簡潔,內含深淵,淋漓盡致,意境突顯。 【清瘦】文人式的枝幹一定是清瘦。“清瘦”一詞源自韓愈的《遊清龍寺》詩:“南山逼冬轉清瘦,刻劃圭角出崖窾。”,描繪秋冬山形。文人的代表形象歷來是竹清松瘦,棱角分明,意味著高尚的品質和節操,這和商賈的大腹便便、八面玲瓏形成鮮明對比。文人式造型的枝幹,或者斑駁嶙峋,或者古拙蒼勁,或者飄逸灑脫,或者清新秀奇,唯一不變的就是清瘦。 【孤高】文人式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孤高。中國的文人,歷來都不是政治的主流,往往處在邊緣地帶,然而正直的文人,不會隨波逐流、見風使舵,不會拍馬溜須、阿諛奉承,而是卓爾不群,直言極諫,敢於抗爭,“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這是文人自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使然。現實中君子往往得不到重用,小人充斥塵埃,以至於不少文人憤世嫉俗,寄情於景,然而文人不妥協,精神世界的人文追求永遠旺盛,哪怕孤獨寂寞,也是猶如蘭花、梅花一樣,不畏霜雪,凌寒而開,孤芳自賞,高傲自信,狂放不羈,幽香襲人。因而在文人式盆景造型上,多采取高聳的造型,體現文人的精神追求。 【淡雅】文人式的另一個特點是淡雅。古代文人的審美情趣,是融合儒釋道三種文化的混合體,淡指清淡自然,質樸無華;雅指情趣高潔,脫俗文雅。猶如“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周易·謙》),體現的是謙遜美德,不肆張揚,超然灑脫,俊逸清新。因而在文人式造型上,以古樸守拙取勝,切忌華麗巧飾;以清新自然為佳,切記匠氣十足;以超凡脫俗,風骨俊奇入勢,切忌格式固定,媚俗庸俗,毫無新意,缺乏內涵神韻和文化意境。以上四個特點是文人式盆景造型的主要特征,有的將枯幹式和雙幹式等造型也列入文人式,筆者感覺似乎不妥,雖然二者也有體現文人的精神追求和意境展現,然而,枯幹式主要體現的是禪意,是古代“枯藝”的代表,意境多以空明、疏淡、超然、深邃為主,雙幹式則是單獨造型,體現的是對立統一,陰陽和諧,意境多重在表現情趣。而文人式更多的是用簡潔的線條,近似抽象的造型,體現文人的精神追求和文人的氣節品質的體現,更多的是在於作品的內涵,因而似乎將枯幹式和雙幹式同文人式並列更為妥帖。當然,所有盆景造型並非一成不變,模式固定,或者某種造型就代表一種含義和意境,而是相互交叉,靈活變通,每盆精品盆景都是傳統藝術文化的集中展現,可能都糅合瞭傳統文化的精髓,從而體現博大精深的文化特征,隻是相對側重點不同而已,自然不能拘泥僵化。文人式盆景的樁材,沒有太多限制,適宜大多數樹種,然而經常選擇針葉樹或小葉雜樹樹種,比如松柏類的五針松、黑松、山松、側柏、圓柏、扁柏、榆樹、六月雪、雀梅、山格木、竹子、落羽衫、九裡香、相思、臘梅、梅花等等,選材多以瘦奇蒼勁的小老樁為佳。文人式盆景造型,是和日韓歐美區別較大的造型形式,雖然看起來制作簡單,簡潔明瞭,然而內涵豐富,意境深遠;貌似選材為主,年功為輔,其實,好的文人式精品盆景,還是需要巧妙構思,精心佈局,積年累月才能制作出真正體現文人精神價值的作品。(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2018-12-3易花得木更多精彩文章敬請關註微信公眾號:易花得木(yihuademu)(服務號)宜花得木(yihua-demu)(閱讀號)斧神工賞盆景之十七:文人式盆景


花木君

在傳統樹木盆景造型當中,文人式盆景造型是比較特殊的一種形式,也是我國傳統盆景藝術特有的造型方式,日韓歐美很少看到類似的造型,其原因主要是由於文化蘊積和精神追求不同。

對於文人式造型,以往雖然有一定的約定俗成的觀感,然而確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不同人對文人式理解各不相同,有的對文人式的意境內涵和文化因素理解模糊不清,似是而非,於是就會出現對一些盆景作品附會比附,造成疑惑。筆者就自己的認識談談文人式的歷史淵源和文化特征,嘗試可以管窺文人式的真正精神所在,從而更明確文人式盆景的形態意境。

“文人”這一名詞雖然在古代就有,然而古今異義,古代的文人指的是“文德之人”,現在則俗稱有文化的知識分子,缺少瞭一個“德”,是個泛泛的概念。《詩經·大雅·江漢》:“釐爾圭瓚,秬鬯一卣,告於文人。”,《尚書·周書·文侯之命》:“汝肇刑文武,用會紹乃辟,追孝於前文人。”,這裡的“文人”皆指“文德之人”。何為“文”, 先秦史籍《逸周書·謚法》關於謚法“文”的解釋:“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學勤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錫民爵位曰文。”,“德”原指順應自然,遵循本性,在此指好的品行。因而古代“文人”就是指勤學好問、博學廣聞、品德高尚的知識分子。

古代培養文人的主要目的是“士”, 《孟子·滕文公下》:“士之仕也,猶農夫之耕也”,士的職業就是做官為社會服務,就好像農夫耕種一樣。士最早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從貴族養士中分化而來,那時候士有武士文士之分,逐漸武士成為“俠客”,文士簡稱“士”,是基層百姓當中尊貴的群體,專門從事文化活動,或者遊說或者講學,或者依附於貴族出謀劃策,或者獨立著述。後來逐漸參與政治,有官職的叫“士大夫”,成為新的貴族,沒有官職的則被稱為“文士”。

文士包含比較廣泛,涵蓋儒釋道三教,儒傢精神是入世,道傢精神是超世,佛傢則是出世。反映到“文士”上那就是,在道傢為“隱士”、在佛傢為“居士”,在儒傢為“名士”。儒傢的“名士”,具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養浩然正氣,安貧樂道,正如儒傢思想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孟子·盡心上·忘勢》所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漢代辭賦傢傅毅《舞賦》:“文人不能懷其藻兮,武毅不能隱其剛。”,其目的不是為瞭追求名利,反而是“拯民於水火之中,措天下於衽席之上”。道傢的“隱士”,講究清靜無為,陶然山水,與大自然和諧共處,超然灑脫,陰陽互化,物我兩忘。佛傢的“居士”明心見性,悲天憫人,救苦救難,利他律己,重視修為。

這三種“士”,雖然代表不同的精神追求和信仰,然而相互借鑒相互吸收相互交融,最後歸結到一點,那就是品質修養,對自身的道德要求高標準高規格,儒釋道傳統文化對歷代文人的影響顯著,簡直成瞭文人的行為準則和道德圭臬。

理解瞭以上文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特征,那麼就能夠很好的體味“文人式盆景”造型的根源瞭。可以這樣說,文人式盆景就是文人精神追求的真實反映,是儒釋道三種文化互相融合的結果。

盆景藝術本來就是融合儒釋道三傢文化精髓的藝術表現形式,在各種造型當中都有儒釋道的影子,如道傢的陰陽互化,佛傢的生死禪機,儒傢的中庸之道等,如果泛泛地說,任何一種盆景造型形式都包含三種文化,那麼,具體反映到“文人式”上該如何表現呢?

文人式盆景的意境追求和精神根源歷史悠久,然而形成藝術形式則脫胎於唐代的“文人畫”,以“詩佛”王維為首的山水畫派,重在寫意,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格調上推崇清奇素雅,意境深遠,突出風骨神韻,線條簡潔流暢,尤其是樹木繪畫,樹幹瘦勁古拙,枝法的簡潔明快,於是這就奠定瞭文人式盆景的基本雛形。

文人式盆景的造型特點可以概括如下:簡潔、清瘦、孤高、淡雅。

【簡潔】


簡潔是文人式盆景造型構圖的主要特點,源自儒傢主張“大樂必易,大禮必簡”的簡約主義,從構圖來說呈現線條式的簡潔結構,沒有繁花似錦的雍容華貴之感。多用斜幹和曲幹的形式來體現,枝幹采用簡約風格,一幹一主枝或一幹兩主枝,莖幹蒼勁,枝疏葉稀,刪繁就簡,恰如寫意書法繪畫,寥寥幾筆,抽象簡潔,內含深淵,淋漓盡致,意境突顯。

【清瘦】


文人式的枝幹一定是清瘦。“清瘦”一詞源自韓愈的《遊清龍寺》詩:“南山逼冬轉清瘦,刻劃圭角出崖窾。”,描繪秋冬山形。文人的代表形象歷來是竹清松瘦,棱角分明,意味著高尚的品質和節操,這和商賈的大腹便便、八面玲瓏形成鮮明對比。文人式造型的枝幹,或者斑駁嶙峋,或者古拙蒼勁,或者飄逸灑脫,或者清新秀奇,唯一不變的就是清瘦。

【孤高】


文人式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孤高。中國的文人,歷來都不是政治的主流,往往處在邊緣地帶,然而正直的文人,不會隨波逐流、見風使舵,不會拍馬溜須、阿諛奉承,而是卓爾不群,直言極諫,敢於抗爭,“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這是文人自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使然。現實中君子往往得不到重用,小人充斥塵埃,以至於不少文人憤世嫉俗,寄情於景,然而文人不妥協,精神世界的人文追求永遠旺盛,哪怕孤獨寂寞,也是猶如蘭花、梅花一樣,不畏霜雪,凌寒而開,孤芳自賞,高傲自信,狂放不羈,幽香襲人。因而在文人式盆景造型上,多采取高聳的造型,體現文人的精神追求。

【淡雅】


文人式的另一個特點是淡雅。古代文人的審美情趣,是融合儒釋道三種文化的混合體,淡指清淡自然,質樸無華;雅指情趣高潔,脫俗文雅。猶如“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周易·謙》),體現的是謙遜美德,不肆張揚,超然灑脫,俊逸清新。因而在文人式造型上,以古樸守拙取勝,切忌華麗巧飾;以清新自然為佳,切記匠氣十足;以超凡脫俗,風骨俊奇入勢,切忌格式固定,媚俗庸俗,毫無新意,缺乏內涵神韻和文化意境。

以上四個特點是文人式盆景造型的主要特征,有的將枯幹式和雙幹式等造型也列入文人式,筆者感覺似乎不妥,雖然二者也有體現文人的精神追求和意境展現,然而,枯幹式主要體現的是禪意,是古代“枯藝”的代表,意境多以空明、疏淡、超然、深邃為主,雙幹式則是單獨造型,體現的是對立統一,陰陽和諧,意境多重在表現情趣。而文人式更多的是用簡潔的線條,近似抽象的造型,體現文人的精神追求和文人的氣節品質的體現,更多的是在於作品的內涵,因而似乎將枯幹式和雙幹式同文人式並列更為妥帖。

當然,所有盆景造型並非一成不變,模式固定,或者某種造型就代表一種含義和意境,而是相互交叉,靈活變通,每盆精品盆景都是傳統藝術文化的集中展現,可能都糅合瞭傳統文化的精髓,從而體現博大精深的文化特征,隻是相對側重點不同而已,自然不能拘泥僵化。

文人式盆景的樁材,沒有太多限制,適宜大多數樹種,然而經常選擇針葉樹或小葉雜樹樹種,比如松柏類的五針松、黑松、山松、側柏、圓柏、扁柏、榆樹、六月雪、雀梅、山格木、竹子、落羽衫、九裡香、相思、臘梅、梅花等等,選材多以瘦奇蒼勁的小老樁為佳。

文人式盆景造型,是和日韓歐美區別較大的造型形式,雖然看起來制作簡單,簡潔明瞭,然而內涵豐富,意境深遠;貌似選材為主,年功為輔,其實,好的文人式精品盆景,還是需要巧妙構思,精心佈局,積年累月才能制作出真正體現文人精神價值的作品。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2018-12-3易花得木

更多精彩文章敬請關註微信公眾號:

易花得木(yihuademu)(服務號)

宜花得木(yihua-demu)(閱讀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