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風景畫的新視野之巴比松畫派

巴比松畫派(法語:École de Barbizon)是1830年到1840年在法國興起的鄉村風景畫派。因該畫派的主要畫傢都住在巴黎南郊約50公裡的楓丹白露森林附近的巴比松

巴比松畫派(法語:École de Barbizon)是1830年1840年法國興起的鄉村風景畫派。因該畫派的主要畫傢都住在巴黎南郊約50公裡的楓丹白露森林附近的巴比松村,故1840年後這些畫傢被合稱為“巴比松派”。

他們受到17世紀荷蘭和法國大師如雅各佈(Jacob Isaakszoon van Ruisdael)和克勞德·洛蘭(Claude Lorrain)的作品啟發,試圖擺脫傳統學院派風格,轉而從大自然和鄉村生活中尋找靈感。他們的作品反映瞭對自然界的深深贊賞,以及捕捉其固有美和寧靜的願望。

《麥田》雅各佈 1670《海港》克洛德·洛蘭 1637

這些藝術傢以奉獻精神、紀律和對細節的精心關註來對待他們的藝術創作。他們認真研究和繪制生活寫生,密切關註光線、色彩和氣氛的效果。通過對真實描繪自然的承諾,他們將風景畫提升到瞭新的高度。

巴比松畫派強調直接觀察和戶外寫生的方式,徹底改變瞭藝術傢對待風景畫的方式。他們擺脫瞭工作室的束縛,擁抱戶外空氣,從而更準確地捕捉光線和氣氛的瞬息變化。這種方法對後來的藝術運動,如印象派,產生瞭深遠影響。

納爾西斯-維爾日勒·迪亞

巴比松畫派由幾位風格和個性各異的藝術傢組成,但他們都共同認同風景畫是一種有價值且獨立的主題,而不僅僅是歷史或寓言場景的背景。巴比松學派的一些最傑出的成員包括:

讓-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羅(1796-1875年),他是1829年首次發現巴比松和豐坦佈洛的魅力的人。他繪制寧靜和和諧的風景,色彩柔和,觸感細膩。他還精通光與影,創造微妙的對比和變化。

讓-巴蒂斯·卡米耶·柯羅 1845

泰奧多爾·盧梭(1812-1867年)是巴比松畫派的領袖和導師。他在1846年定居巴比松,因為他的非傳統和大膽的繪畫作品被巴黎沙龍拒絕。他繪制廣闊而雄偉的風景,具有戲劇性的天空和高聳的樹木。他對季節變化和天氣條件深感著迷,並通過色彩和筆觸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泰奧多爾·盧梭 1848

夏爾-弗朗索瓦·多比尼(1817-1878年)於1852年加入巴比松畫派。他繪制鬱鬱蔥蔥的風景,有河流、池塘和田野。他經常在船上工作,稱之為他的“水上工作室”。他使用鮮明而清新的色彩,松散而流動的筆觸,創造一種運動感和自發性。

夏爾-弗朗索瓦·多比尼1861

巴比松畫派旨在真實客觀地呈現自然,而不加以理想化或渲染。他們不懼挑戰既定的規范和傳統,追求自己的藝術追求。他們不僅僅是畫傢,也是詩人,創造瞭抒情而引人遐想的風景畫。

巴比松畫派是風景畫的新視野,改變瞭藝術史的進程,贊美瞭自然的美麗和多樣性,以及人類生活的尊嚴和高貴的視野。

納爾西斯-維爾日勒·迪亞 186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