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達洛維夫人》弗吉尼亞·伍爾芙

上海譯文出版社 孫梁(譯)第一眼看見這個書名,我想起的是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有一個問題一直圍繞著我,為什麼不能把書名寫成那個人的名字,而是xxx夫人,這已經在暗示她已經

上海譯文出版社 孫梁(譯)

第一眼看見這個書名,我想起的是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有一個問題一直圍繞著我,為什麼不能把書名寫成那個人的名字,而是xxx夫人,這已經在暗示她已經失去自我瞭嗎,最終以xxx夫人來稱呼,我並不喜歡這樣稱呼。關於這一點,達洛維夫人可能更為強烈,她的名字是克拉麗莎,但是卻越來越不像是克拉麗莎,而是達洛維夫人。

這是一本很經典的意識流文學作品,所謂意識流文學,就是泛指註重描繪人物意識流動狀態的文學作品,既包括清醒的意識,更包括無意識、夢幻意識和語言前意識。總之就是主要描寫一個人的內心意識,而不受故事情節的約束。這本書真實發生的時間線其實隻有一天,一天這個形式在另一本意識流著作,喬伊斯的《尤利西斯》中也有運用,雖則隻有一天,卻反映瞭人的一生。這又讓我想起莫泊桑寫的《一生》,真實描寫瞭一個女性的一生,兩種不同的味道,可是無疑達洛維夫人更多的描寫瞭人的意識層面活動,這也是為什麼我對她感興趣的原因。按照標準的分類來看,這不是我接觸的第一本意識流作品,在這之前我有看過福克納的《喧囂與騷動》,或許是主題與意識的切換方式讓我感到迷茫,說實話沒有get到。可我認為除瞭標準的分類之外,註重人物意識流動的作品,我還是很喜歡的,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我反而不是很喜歡故事性強的。小說首先是關於人,“一切小說都是寫人物的,同時也為瞭描述性格,而不是為瞭說教或歌頌……”這點我和傳統觀點中“文學即人學”也是一致的。

可是在純意識流的閱讀過程中,我還是體會到瞭困難,因為你必須要拋下自我,換位思考,把自己融入到那樣的人物和情景下,才能真正體會到作者所描寫的意識,不然就隻是用眼睛看瞭一遍。而且我覺得,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齡段,所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在意識流的作品中可能更加明顯。所以感悟該怎麼寫,我真的很糾結,作者表達的東西很多,就像她自己所說的,“在這本書裡,我要表達的觀念多極瞭,可謂文思泉湧。我要描述生與死、理智與瘋狂;我要批判當今的社會制度,揭示其動態,而且是最本質的動態。”

那我就寫生與死,理智與瘋狂,那時的社會制度和動態。

這本書中涉及到死的是從戰爭中回來的賽普蒂默斯,戰爭和好友的死亡給他造成瞭巨大的精神打擊,一度患上精神疾病。“當埃文斯於停戰前夕在意大利犧牲時,賽普蒂默斯卻顯得無動於衷,甚至沒有看作一場友誼的終止,反而慶幸自己能泰然處之,頗為理智。戰爭教育瞭他。戰火是壯觀的。他已經歷全部過程:友情、歐洲大戰、死亡,得到過晉升,年齡不滿三十,肯定會活下去。”然而在別人看起來,肯定會活下去的他,其實心中已經死去,他失去瞭感覺。他沒有瞭作為人應有的感覺,對什麼都無動於衷,他的妻子曾說:“其實要是他願意,他也能快活的。”對於精神疾病,大傢可能都會以為是自己想不開造成的,自己想開瞭,其實也就好瞭,所以很難理解那樣不放過自己。又有多少人能理解被人性判處死亡的痛苦呢,如米蘭昆德拉曾說的那樣,“他應該為自己沒有痛苦而痛苦嗎?他應該為自己沒有憂愁而憂愁嗎?”友情和愛情在心中都已經遠去,似乎自己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上,經歷過戰爭的他是最有發言權的吧。他恐懼大夫來對他進行批判,代表瞭人性的大夫,說他沒有病,隻是在胡言亂語,嚇自己的妻子,這可對他是個無窮大的誤會,後來的威廉爵士看出他已經病入膏肓,要對他進行強制隔離治療,可還沒有等到那個時候,他已經跳樓自殺瞭。

達洛維夫人理解選擇自殺的賽普蒂默斯,她也曾有過死亡的想法,可是世俗的桎梏對她已經牢不可破,聽到這一消息後她在熱鬧的宴會中躲進鬥室,一邊思考一邊看窗外,最終決定再次返回人群之中。“無論如何,生命有一個至關緊要的中心,而在她的生命中,它卻被無聊的閑談磨損瞭,湮沒瞭,每天都在腐敗、謊言與閑聊中虛度。那青年卻保持瞭生命的中心。死亡乃是挑戰。死亡企圖傳遞信息,人們卻覺得難以接近那神秘的中心,它不可捉摸;親密變為疏遠,狂歡會褪色,人是孤獨的。死神倒能擁抱人哩。”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精神狀態也一直很不好,多次受精神疾病困擾,最終在59歲時選擇瞭自殺。

關於所謂的理智與瘋狂,涉及到達洛維夫婦以及夫人之前熱烈的男友沃爾什。“具體來講,克拉麗莎代表作者樂生、理智與隨俗的本性,特別體現在她同丈夫理查德·達洛衛和情人彼得·沃爾什的‘三角’糾葛中;經過不少波折與再三權衡之後,克拉麗莎終於嫁給平庸而可靠的議員達洛衛,舍棄瞭心地淳厚、耽於幻想而不諳世故的‘浪子’沃爾什,盡管未能忘情於他。”我覺得所謂的理智或許指的就是達洛維夫婦,而瘋狂是指浪漫主義色彩濃厚的沃爾什,他去瞭印度,即使在五十多歲還是和二十多歲的已婚女子產生瞭戀愛。他對於達洛維的評價是這樣的:“達洛維是正人君子,隻是有點狹隘,腦子不怎麼靈活;這些都是事實,但他是徹頭徹尾的正人君子。無論什麼事,他都以同樣刻板的理智去處理,沒有半分想象力,也沒有一絲才氣,卻有一種無法形容的優點,這是他一類人所共有的。”對於克拉麗莎是這樣評價的:“顯然她很世故,過分熱衷於社交、地位和成功。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都是真實的,她本人曾向他承認過。她討厭衣衫不整的女人,討厭思想保守和一事無成的人。她認為,人們沒有權利遊手好閑,懶懶散散,無所事事;人必須幹一番事業,出人頭地。”所以其實克拉麗莎成為達洛維夫人是必然的,這在他第一眼看到達洛維的時候就知道瞭,而且克拉麗莎也認為沒有嫁給沃爾什是對的,她對於沃爾什的留戀也隻不過是對於從前的自己的懷念,因為她已經不可挽回的改變瞭。“奇怪,不可思議,她從未像當年那樣幸福。那時,任何事都不嫌太慢,因為一切都不是永恒的。”現在的她生活已經像時針分針一樣被釘到瞭時鐘上。

最後關於當時的社會,作者想說的可能是平穩和轉化。“必須有‘平穩感’,即處世要四平八穩、循規蹈矩,切忌與眾不同、異想天開,而要為瞭社會的福祉,始終穩健。對此,作者鞭辟入裡地譏諷:威廉爵士崇拜平穩,因而不僅使自己飛黃騰達,並且使英國欣欣向榮;他及其同道禁閉瘋子,嚴禁其生育,懲罰其絕望的行徑,使不適宜生存的人不能傳播他們的觀點,直到他們遵從他那平穩感的教誨……總之,要每個人都順從資產階級社會的習俗、制度和秩序,決不可離經叛道,事實上,要眾人都成為毫無性靈的傀儡。”作者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瞭賽普蒂默斯的死亡。

“穩健有一個姐妹,不那麼笑裡藏刀,卻更強大、更可怕……她名喚轉化,慣於蹂躪弱者的意志,熱衷於炫耀自己,強加於人,硬把自己的形象銘刻在眾人臉上而得意揚揚。這種專橫的作風使達洛衛夫人打心坎裡憎惡,因為她從來不想轉化任何人,隻願每個人保持本來面目”

說瞭這麼多也差不多瞭,最後再回到作者身上吧。伍爾夫是一個熱衷於描寫人內心感覺的人,深入描寫人的意識,可是這樣也存在弊端:“這些話不但透露悲觀的心思,並且表明,這位意識流作傢慣於剖析深層心態,挖掘自我意識。然而,一味凝視內心,剝繭抽絲般解剖自我,可能會誇大心靈深處的疑慮、惶惑及恐懼,更覺得浮生若夢、萬有虛無,而把光明與黑暗交織的大千世界看成一片灰色,甚至一團漆黑瞭。這,也許是意識流作品大都悲觀色彩濃鬱的一個緣故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