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最近火起來的老年玩具,可能是個偽需求

最近有傢線下的老年玩具店火瞭。圖片來自網絡還是挺新奇的。畢竟大傢很少會考慮到“老年人都喜歡玩些什麼”,以及是不是可以有專門為老人定制的玩具。這傢北京通州區的老年玩具店,據說

最近有傢線下的老年玩具店火瞭。

圖片來自網絡

還是挺新奇的。畢竟大傢很少會考慮到“老年人都喜歡玩些什麼”,以及是不是可以有專門為老人定制的玩具。

這傢北京通州區的老年玩具店,據說裡面有300多種玩具,包括懷舊經典玩具,也有時尚潮玩。

圖片來自網絡

比如有運動類的,投壺、音樂陀螺、太極柔力球和室內高爾夫:

圖片來自網絡

也有保健類的雨花石足底按摩墊、拉筋板、秋千:

圖片來自網絡

益智類的九連環,釣魚遊戲,手搖縫紉機等等。

圖片來自網絡

玩具價格基本在十幾塊錢到三四百塊錢之間,屬於老年人消費得起的范疇。

自從開業後,基本上每個路過的人都會看幾眼。從去年年底到現在,積累瞭不少老年粉絲。

有些老年朋友,定點來這裡下棋,聊起來才發現原來相互就住上下樓,20多年都沒認識,終於借著這裡變成瞭棋友。

不少年輕人也被吸引,進來玩玩投壺、盤盤核桃。

圖片來自網絡

“老有所玩”,聽起來是個好生意。

但這些玩具,和我認知裡的老人玩具大相徑庭。還記得之前我們組團去看過的“老博會”嘛?

老人可以坐在這個機器上通過手臂運動打遊戲:

實拍

還有比如在棋盤上通過辨認顏色來完成類似“貪吃蛇”的任務:

實拍

這些娛樂的背後,除瞭能休閑,其實還包含著很多專業的、系統性的幹預和康復理論。

今天就給大傢好好說一說,真正的老人玩具長什麼樣,以及什麼時候我們需要給老人買玩具。

老人玩具的必要性

不是所有老人都需要玩具的,尤其是65歲以下的“小老人”。

別小看瞭老年人給自己找樂子的能力。之前我們去走訪寶山老齡化社區的時候,就看到大傢都玩得各有特色。

有打牌、打麻將的:

社區實拍

有排隊玩套圈的(老人中最受歡迎的遊戲,每次隊伍排老長):

社區實拍

有組團跳舞打太極的:

社區實拍

還有上老年大學、學玩手機的:

社區實拍

他們一定需要老人玩具嗎?不需要呀。

有業內朋友跟我說,像開頭這樣的老人玩具店,早些時候也出現過,還有淘寶網店,但是都沒有大范圍流行過。一些店鋪還因為經營的問題,很難持續盈利。

圖片來自淘寶

問題並不是出在“大傢不知道”,而是店裡賣的按摩板啦,華容道啦,空竹啦,大部分都屬於休閑產品,和兒童益智玩具區別不大,要不要玩完全看老人個人喜好,並不是剛需。

身體條件還不錯、年齡不算太大的“小老人”們,選擇自己喜歡的社交、娛樂活動就好瞭,代替玩具選項有很多。

比如有正經的調研顯示,打麻將能對老人的認知功能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傢人可以多支持的~

但是,在有一種情況下,老年玩具會變成剛需。

圖片來自網絡

中高齡老人(老老人),身體條件已經受到限制,不能外出或者很難進行娛樂活動;

認知功能下降的老人,比如阿爾茲海默癥的老人,他們日常的身體活動、社交活動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這些玩具能給他們提供心理、情緒、社交上的支持,還能有針對性的進行認知和行為能力的訓練。

改良的老年玩具 vs 老人訓練玩具

首先比較好理解的是,為瞭適應老人的習慣和身體條件,進行一些玩具的改良。

比如當老人的視力和動手能力都退化的情況下,這種比常規撲克牌尺寸更大的“大撲克”就很贊。

淘寶上就能買到,有普通撲克的2倍大、4倍大和9倍大。還有加大版的跳棋、飛行棋等等:

圖片來自網絡

市面上的老年手機,也有很多針對性的改良。比如按鍵大,聲音大,字體大,還有側鍵手電、一鍵撥號、一鍵求救、語音朗讀這些專門為老人定制的功能。

圖片來自網絡

再來說說老人訓練玩具。

通過玩遊戲訓練什麼呢?訓練認知功能的6個維度:

在國外,遊戲訓練是針對認知障礙患者非常重要的一種“非藥物療法”。其他常見的療法還有香薰療法、寵物療法等等。

給大傢舉幾個現場例子。

比如上面這個“回傢的路”,它裡面包含瞭地點牌、道路牌共20張,通過拼接卡牌讓老人復述自己回傢的路,訓練老人的空間及表達能力,預防老人走失。

機構實拍

又比如“火山探險”,有點像老年版的“大富翁”,老朋友們需要通過扔骰子、完成任務走到終點,而任務一般是10以內數字的加減法,訓練老人的計算能力。

機構實拍

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在我們看來這麼簡單的算術,會有老人面露難色,也有老人信心滿滿。

機構實拍

我個人有點想玩的“魔力環”,它就是多重訓練,如何抽出裡面的彩色棍子保證結構不倒:首先是訓練辨色能力(扔骰子決定顏色),其次是視空間的建構,還有手指的靈活程度。

機構實拍

帶領老人玩這類玩具,是個專業活兒。

你需要針對不同認知水平的老人適當區分遊戲難易程度,設置競賽。而且老師可以根據大傢的進步,慢慢增加遊戲內容。

這個魔力環,可以根據不同的顏色、粗細設置分值,遊戲結束後,老人還可以根據手中拿到的棒子計算自己的得分,這又增加瞭計算能力的訓練。

所以,一般這類玩具都屬於“團體玩具”,需要由專業的社工或者活動老師的帶領,從暖場開始,一開始可能是手眼協調的小遊戲:

機構實拍

老師還起到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保證每個老人都參與進來,即使一開始隻是圍觀。而且每個人的表現,都一定會受到贊揚和掌聲:

機構實拍

老師還要處理遊戲中發生的各種事件:學不會、不服氣、不願玩等等。

這時候有人可能會質疑,老人們真的喜歡這些看似幼稚的遊戲嗎?他們的反饋怎麼樣?

參與這些遊戲的,通常都是身體和認知條件受限的“老老人”,地點在街道和居委會、老人日間照料中心、長者服務中心或者養老院。

我采訪機構工作人員,他們說大多數時候,這些老人是很難有人陪伴、有機會參加活動的。有老師的帶領,能在掌聲、笑聲和鼓勵中參與遊戲,幾乎沒有老人不喜歡的。

機構實拍

因為“社交”才是這些老人真正缺失的東西。

個人物品

以上這些玩具的訓練作用,在認知癥中度以前,都是很有幫助的。但對於重度的老人來說,很難起到作用瞭。

在日常交流都很困難的情況下,一些情緒撫慰用品和感官互動的玩具就顯得更加重要瞭。

比如玩具寵物:

這隻玩具小貓逼真可愛,有合成毛皮,還會模擬呼吸。

認知喪失或記憶力受損的認知癥患者可以安靜的愛撫它,帶來平靜的心態。

類似的還有治療娃娃,外觀、重量和手感都為老人專門設計的,還能給娃娃換衣服。抱著一個娃娃的簡單行為,可以幫助重建養育感情,提供一種目的感和撫慰感。

還有一種類型是觸覺的、感官的互動玩具。比如“多功能觸覺及記憶毯”,上面有很多不同的觸覺材料、口袋、可擠壓抗應力球,能起到舒緩和互動的功能。

比如裡面可發出聲響的內容物,可引起註意,刺激聽覺及相應神經。

柔軟的可擠壓抗應力球,也可做手部的訓練、舒壓及心理調適。

帶有黏貼帶的可打開的口袋,可以互動。

帶有孔和繩子的互動設施,可以訓練穿孔,綁紮等日常生活能力。透明的可拆卸口袋,可配合與回憶療法有關的訓練。

這種“觸覺多感官手筒”、“互動感官靠墊”,老人日常中也可以使用。

上面這些小球、彩帶、拉鏈、佈料都可以平靜煩躁的雙手和心靈,讓認知喪失老人在玩東西時找到極大的舒適感。

高科技訓練系統和社區服務

文章開頭說的,我在老博會看到的則屬於“認知訓練系統”這類大型的互動玩具。

實拍

目前比較普及的是這種:

這是上海民政和認知癥友好社區采購的觸屏電腦一體機。它有認知評估+方案+互動遊戲的功能。

這裡不得不誇一誇我們上海的養老服務,目前上海已經有28個街道開啟“認知癥友好社區”的服務瞭。

比如社區裡的“記憶角”,通過這個屏幕,可以5分鐘內完成認知癥咨詢篩查。

圖片來自網絡

上海政府對這些認知癥友好社區做出瞭硬性規定,每年必需主動篩查2000位老人,評估他們認知癥的風險。

工作人員會上門讓老人做AD量表,看是否存在認知方面的風險,如風險較高的話,建議老人至醫院記憶障礙門診就診,確診後可至“記憶傢”做非藥物幹預,就是上面提到的各種遊戲活動、知識講座和訓練營等等。

很多認知癥老人的傢庭成員,也背負著相當大的照護壓力。老人確診後,社區也會給傢屬提供20小時時長的認知癥相關照護指導,有的社區還成立瞭“傢屬互助會”,讓大傢一起交流困難,互相支持。

如果老人僅僅是記憶下降,並無認知障礙確診,也可參加這裡的活動,做到早預防、早幹預。社區裡的日間照顧中心也越來越漂亮、越來越適老化:

上海五裡橋街道日間照護中心 圖片來自網絡

在上海,這些和認知癥相關的知識已經變成瞭很多老人的必修課。大傢對認知癥的“病恥感”也有所下降,不再覺得這是見不得人的癡呆、精神病瞭。

所以借著說“老年玩具”的機會,也給大傢總結一下作為傢人,我們能為老人做些什麼。

  1. 65歲以上的老人,每年做一次量表評估(社區、醫院、各種養老機構都可以);
  2. 如果沒什麼問題,多支持老人開展興趣愛好和社交活動,多陪伴他們;
  3. 如果量表顯示風險,一定要去醫院記憶障礙門診就診;
  4. 可以鼓勵老人參加社區的非藥物幹預,比如上面那些團體遊戲活動;
  5. 如果想要自己陪老人玩遊戲,可以購買這本書《老·愛·玩——首屆全國樂齡遊戲創意設計大賽作品集錦》:

這是17年清華大學周燕珉教授組織的一次樂齡遊戲大賽,書本從大賽獲獎作品中挑選瞭12 款各具特色的遊戲作品。

每個遊戲均對遊戲的適用對象、遊戲規則和註意事項等進行瞭詳細地說明。

遊戲道具也是利用手邊物品都可以制作的,不需要額外購買。

最後的最後,老年玩具是一個正在被關註、有巨大發展潛力的領域。不管是從業者也好,還是我們作為傢屬也好,我們都應該把這句話銘記於心:

保持專業,不忘關懷。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