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北京十大標志性古建築

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有著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和八百多年的建都史,在中國最後三個封建王朝成為世界最宏偉的都市,被譽為“地球表面上人類最偉大的單項工程

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有著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和八百多年的建都史,在中國最後三個封建王朝成為世界最宏偉的都市,被譽為“地球表面上人類最偉大的單項工程”。時至今日,盡管北京的古都景觀在城市改造中受到一定的破壞,但仍為全國文物古建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城市,以規模宏大的皇傢建築聞名於世,這些建築金碧輝煌,等級森嚴,是北京古建築的一大特色,下面是我心目中的北京十大標志性古建築。一:天安門誰也無法否認天安門的特殊地位,它已不僅僅是一個建築,而是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權力,這種權利從數百年前延續至今,作為皇城正門,在封建時代,天安門是皇帝頒詔的場所,皇帝的神聖權威通過天安門向天下播揚;作為世界最大的馬克思主義講臺和新文化運動的見證者,天安門又成為新中國的標志。

天安門是明清兩代皇城的正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距今已有近六百年歷史,原稱承天門,初建時僅為三層樓式木牌坊,成化年間重修,始建城樓,清順治八年重建為今天的寬九楹深五楹重簷歇山頂城樓樣式,城樓長60餘米,高34.7米,由城臺和城樓兩部分組成,城樓為重簷歇山殿頂,上覆黃琉璃瓦,60根巨柱高聳,地面金磚鋪成,一平如砥;南北兩面均為菱花格扇門;天花、門拱、梁枋上雕繪著傳統的金龍彩繪和吉祥圖案,城臺下有券門五闕,中間的券門最大,位於北京城的中軸線上,過去隻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天安門前的雄偉的石獅和精美的華表都是明永樂年間的古物,白色的石獅和華表與紅色的天安門城樓構成鮮明的色彩對比,組成瞭完美和諧的建築整體。二:紫禁城建築群北京紫禁城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與英國的白金漢宮、法國的凡爾賽宮、俄羅斯的克裡姆林宮、美國的白宮並稱“世界五大宮”。紫禁城占地72萬平方米,共有宮殿近9000間,被譽為“殿宇之海”,宮殿建築面積16.3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距今有近六百年歷史,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共居住過24位皇帝(明朝14位清朝10位),這些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瞭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眾多國內外建築學傢認為紫禁城的設計與建築,實在是人類歷史上一個無與倫比的傑作,它的平面佈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莊嚴、和諧,在世界上都是罕見的。紫禁城的主體建築太和殿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建築,殿高28米,東西長63米,南北寬35米,建在8米高的漢白玉臺基上,大殿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圍繞禦座的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禦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臺上,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後面有精雕細刻的圍屏。太和殿是紫禁城中最雄偉壯麗的建築,金碧輝煌,莊嚴絢麗,被譽為“中華第一殿”。三:天壇祈年殿天壇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築群,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與紫禁城同時修建而成,祈年殿是天壇的主體建築,它是一座三重簷攢尖頂圓形大殿,采用青藍色琉璃瓦,表示天空的顏色。大殿通高38米,按照“敬天禮神”的“天數”而建,殿頂周長三十丈,表示一個月有三十天;大殿中部四根通天柱象征一年的四季;中層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的十二個月;外層十二根簷柱,象征一日的十二個時辰;中外層共二十四柱,象征一年的二十四節令;三層相加共二十八柱,象征天上的二十八星宿;加上頂部的八根童子柱,共三十六柱,象征三十六天罡;大殿的鎏金寶頂有一根雷公柱,是“一統天下”的象征。

祈年殿是北京的標志性建築,是中國古典木制建築的巔峰作品,體現瞭中國“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在世界建築之林中擁有很高的地位。四:正陽門城樓北京城以其城門的巍峨雄偉聞名於世界古城之林,擁有“外七內九皇城四”諸多的雄偉城門,在北京的眾多城門中當然以天安門最具知名度,其次即為正陽門,即人們俗稱的“大前門”,為京師內城九門的正南門,封建時代隻有皇帝才可由此出入,是北京舊城的最高建築,取“聖主當陽、日至中天、萬國瞻仰”之意。是北京內城九門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城樓和箭樓。

正陽門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規模和建築工藝都是京師九門之首,由城樓、箭樓、甕城等組成,現僅存城樓和箭樓,是中國典型的城防建築,是城門中最雄偉的一座。城樓面闊七間,重簷三滴水的歇山頂,上鋪灰筒瓦,綠琉璃瓦剪邊,朱紅梁木上飾金花彩雲,三重簷重樓閣,通高42米,進深24米,正陽門的建築形制及結構,體現瞭中國傳統的建築藝術風格,展示瞭中國古代人民的創造力,具有極高的科學、藝術、文物價值。五:景山萬春亭景山坐落於北京紫禁城北門外,是聞名中外的北京城中軸線的中心。這座經歷三個朝代,一直為帝王妃嬪禦園的景山公園,總占地面積為23萬多平方米。園內四季凝翠,翠綠成蔭,蒼松翠柏,古樹參天,萬餘株形態各異的樹木中約有近千株樹齡百年以上,是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皇傢禦園之一,如今則列入北京市十大公園。

景山中峰頂上的萬春亭為北京城中軸線的最高點,是全城唯一可以俯瞰紫禁城全貌的地方,它建於清乾隆十六年,亭高17.4米,三重簷四角攢尖頂,黃琉璃瓦綠剪邊,外20內12的雙重方柱撐起三層穹頂,磐磐方基,氣勢雄偉,造型優雅,巍峨雄健,是我國的古典建築瑰寶。六:鐘鼓樓鐘鼓樓位於北京城的中軸線最北端,封建時代是北京的報時中心,所謂“暮鼓晨鐘”即是指此,始建之年可上推到元代,今天的鐘鼓樓始建於明永樂年間,後多次修繕,鐘樓於乾隆十年重建,改成瞭今天的全磚石結構。鐘樓為單體磚石結構,黑琉璃瓦綠剪邊,重簷歇山頂,通高47.95米,樓體高33米,簷下為訪木單昂單翹五踩鬥拱,底座四面各有一座拱券式大門,樓中央的八角木架上懸掛著建於明永樂年間的重約63噸的全國最重的大鐘(比馳名中外的“永樂大鐘”還重10餘噸)。鼓樓為單體木結構,灰筒瓦綠剪邊,重簷歇山頂,通高46.7米,面寬34米,進深22.4米,單昂單翹五踩鬥拱,梁枋繪有旋子彩畫,朱紅色樓體,內置大鼓。鐘鼓樓這對雄偉建築相距約100米,一灰一紅,協調典雅,雄據於傳統中軸線的最北端。七:雍和宮建築群雍和宮位於北京內城的東北角,是北京最大的、保存最完好的喇嘛寺院,整座寺院南北長400米左右,占地約6.64萬平方米,因曾經是雍正皇帝即位前的府邸,乾隆曾把雍正的靈寢停在雍和宮內,因此把主要建築全換為瞭黃琉璃瓦,整座寺院既有古剎莊嚴肅穆的氣氛,又有皇傢建築金碧輝煌的華麗。殿宇雄偉,樓閣巍峨。雍和宮具有將漢、滿、蒙、藏等各族建築藝術融為一體的獨特建築風格,整座寺廟坐北朝南,分為東、中、西三路,中路五進殿堂自南向北逐漸升高,而又層層封閉,密集緊湊,前面的牌坊、草坪與後面的殿堂、回廊交相輝映,相得益彰,佈局和諧壯觀,是一組富麗堂皇、錯落有致的古建築群。它既是一座包羅萬象的藝術寶庫,又是一座奧妙神秘的宗教聖殿,在全國乃至世界有著很高的知名度。八:德勝門箭樓德勝門是明清京師九門之一,與安定門遙相並列成為舊都北城的重要門戶,德勝門命名於明洪武元年,至今已有六百三十多年歷史,是明開國大將徐達攻破大都,為瞭加強防禦所築,箭樓始建於明正統四年,如今德勝門城樓、甕城都已不再,隻有箭樓保留瞭下來,矗立在車流滾滾的二環路旁。給現代化的環路增添瞭幾許古典的氣息。

歷史上,德勝門是專門走兵車的門,取旗開得勝之意

德勝門箭樓坐南向北,前樓後廈,建在12.6米高的城臺上面,重簷歇山式,灰筒瓦鋪頂,綠琉璃瓦剪邊,面闊七間,進深二間,抱廈五間,內分四層,墻體東、西、北三面上下設四排箭窗,共82孔,城臺上沿築有雉堞和女兒墻,整座建築灰墻綠瓦,巍峨壯觀,剛勁古樸,是十分典型的古代城防建築。九:北海白塔北海是世界上建園最早的皇傢園林,始建於遼代,歷朝歷代均有擴建,後逐漸形成“一池三仙山”的格局,碧波蕩漾,樓宇錯落,花樹紛呈,是數個朝代風景名勝薈萃之地,是我國最精美的皇傢園林之一。位於北海瓊華島山頂的白塔始建於清順治八年,是一座潔白色的藏式佛塔,高35.9米,呈寶瓶狀,由塔基、塔身和寶頂三部分組成,塔基為磚石須彌座,塔身為磚、石、木結構,上有306個通風口,塔身南面有時輪金剛門,塔肚最大直徑14米,鎦金寶頂分為天盤、地盤、日月火焰三層,地盤周圍掛有銅鈴,寶頂下有銅鑄華蓋,塔內有一根通高九丈的通天柱,柱頂金盒內有兩個高僧的舍利子。整座白塔莊嚴巍峨,神聖純潔,是北京的標志性建築之一。十:盧溝橋盧溝橋位於北京豐臺區宛平城西,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橋長266米多,寬8米,宛如一道長虹,橫跨兩岸,11個拱券洞門,每個橋墩前的分水尖都像一柄利劍,指向河水,叫做“斬龍劍”,橋東西兩端有四根高4.65米的精美華表,橋身兩側有1.4米高的望柱281根,橋上共有石獅485個,形態各異,橋西端有兩隻石制大象,造型生動。

橋東端碑亭中立有乾隆禦筆的“盧溝曉月”碑,橋西端立有康熙親題的詠永定河詩石碑,整座石橋美麗大方,是罕見的建築藝術珍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