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上海軍事文化遺產(21)——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大廈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大廈,又名老市府大樓,1914年初開始動工興建,由公和洋行(Palmer&Turner)建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工程停頓下來。直到大戰結束復工,192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大廈,又名老市府大樓,1914年初開始動工興建,由公和洋行(Palmer&Turner)建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工程停頓下來。直到大戰結束復工,1922年11月16日竣工。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大廈舊照(圖源:網絡)

這幢大廈占據上海公共租界中區江西路、福州路、漢口路和河南路4條馬路之間的區域,占地面積共12畝地,建築面積22705平方米,內有400多個辦公室以及萬國商團的風雨操場,總造價175萬兩白銀。整個建築是一幢花崗石外墻的城堡式4層大樓,大廈的建築風格包括古典主義、巴洛克和文藝復興式樣,南、東、北幾個立面分別采用不同的風格,大廈的4個角都采用凹進方式。因此,整幢大樓在給人雄厚堅固的感覺的同時,也不失活潑變化。大樓正門開在東北角,即江西路、漢口路西南轉角,漢口路北就是著名的上海聖三一堂(紅禮拜堂)。大廈的東南轉角,在江西路、漢口路路口,與工部局大廈相對應,後來建造的都城飯店(Metropole Hotel)、漢彌爾登大樓(Hamilton House)和建設大廈(Development Building)也都在一角采用凹進方式,由此形成瞭一個微型圓形廣場。

工部局的旗幟,也作為上海公共租界的象征之物。其中中央位置放瞭十二面國旗(左:英、美、法、空缺,右:意大利、俄羅斯、丹麥、葡萄牙,下:瑞典、奧地利、西班牙、荷蘭),象征來自這些國傢的僑民,左上方空缺處原為德意志帝國旗幟,一戰後德國的旗幟從工部局旗幟中摘除,改用白色代替(圖源:網絡)

該樓自1945年起成為當時上海市政府所在地。1949年5月,上海解放後,上海市人民政府在此成立,該樓也成為市政府的第一幢辦公大樓。10月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在此舉行隆重儀式,升起瞭全市第一面五星紅旗。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大廈現為上海的優秀近代建築之一、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改造前《上海歷史導覽圖》標識的位置圖(圖源:網絡)

2020年啟動保護性綜合改造。在改造中發現,工部局大樓最初的設計為圍合型平面,但西南角的公共租界巡捕房直至1936年才拆除,因此整個建築沒有實現最初的設計。保護性綜合改造將對大樓西南角長期空缺的部分進行彌補,以實現整個街坊歷史性的合圍。合圍後將會形成約3000平方米公共開放空間,市民遊客可以走進大樓的公共空間參觀、休憩,從而打造歷史風貌保護和城市更新經典新街區。

保護性綜合改造後效果圖(圖源:網絡)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