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山東與“偽齊”——令人監介的聯系

北宋靖康元年八月,金軍分東、西兩路南下攻宋,閏十一月汴京城破,徽欽二帝被俘,次年二月金軍攜二帝君臣三千餘人北歸,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恥”。此時北宋的滅亡,實際上隻是首都被

北宋靖康元年八月,金軍分東、西兩路南下攻宋,閏十一月汴京城破,徽欽二帝被俘,次年二月金軍攜二帝君臣三千餘人北歸,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恥”。

此時北宋的滅亡,實際上隻是首都被占、北方淪陷,而在江淮以南仍然是大宋疆土,所以不久之後康王趙構在應天即位,重建大宋,史稱南宋。而河北、山東、山西的淪陷區則成為義軍蜂起的金朝控制區。金朝起於白山黑水之間,建國不過十年卻連滅遼宋兩大政權,一時風光無兩。然而此時的女真人仍有很重的部落遺風,對如何有效管轄一個龐大的帝國經驗不足,甚至於他們對已經占領的北宋疆土也並未有太大的興趣。“漢人治漢”,金朝在汴京北上之時,拉出瞭一位北宋的大臣喚作張邦昌的,冊封其為皇帝,建國“大楚”,史稱偽楚。偽楚存在不足一月,張邦昌本人也知道這個皇帝隻是頂缸的,沒有任何實際價值,於是在不久之後就宣佈還政於康王。

然而在三年之後,金朝卻又設立瞭一個傀儡政權,用於統轄黃河以南、南宋以北的土地——偽齊。

偽齊的皇帝叫劉豫,本來也是大宋的臣子。他在元符年間進士及第,宣和末年任河北西路提刑官,是宋慈的同行卻沒有宋大人的操守,金兵南下時棄職逃走。建炎二年拜濟南知府,金軍圍城時,他殺掉瞭關勝,投降金朝——這裡的關勝還真的就是關勝,《金史》卷七十七說“撻懶攻濟南,有關勝者,濟南驍將也,屢出城拒戰,豫遂殺關勝出降。”

這裡有個巧合,前一個“大楚”皇帝張邦昌,是永靜軍東光縣人,而後一個“大齊”皇帝劉豫呢,是永靜軍阜城縣人,倆人論起來還是嫡出的老鄉。

偽齊立國規模不大,蓋為黃河以南、秦-淮以北,然而當時宋金合議未成,淮河以北許多州縣仍處於宋軍控制之下,比如泗州、唐州、鄧州——它們本是金朝得不到的土地,後來被趙構秦檜君臣送給瞭金朝。

偽齊年號阜昌,本來按著金朝給他定的都城是在大名府,劉豫自己搬去瞭東平府,後來又搬到瞭開封府。偽齊也是用五京制,隻不過沒湊夠數,北京大名府、東京東平府、汴京開封府。還鑄瞭錢幣,“阜昌通寶”,這錢挺貴的。

偽齊存在八年,阜昌八年,也就是天會十五年,此時金太宗已經病死,即位的金熙宗在本年十一月廢掉齊國,劉豫改封曹王,遷居遼國舊都——上京臨潢府。而偽齊故地,則將軍政委任於在開封設立的汴京行臺尚書省。

如此說的話,其實偽齊就是個傀儡政權,不應該予以承認。然而有個很尷尬的事實卻是,偽齊和現在的某個省,有很深的淵源。

山東省。

偽齊在山東設瞭一些州縣,沿用至今的,有濟南府濟陽縣、齊河縣,萊州招遠縣,登州棲霞縣、福山縣,濟州嘉祥縣,城陽軍日照縣,濱州蒲臺縣,博州茌平縣。又把襲慶府(兗州)奉符縣升設泰安軍——金朝改成泰安州——也就是現在的泰安市。

如果你覺得,偽齊和山東的淵源就是這新添的幾個州縣,那就錯瞭,山東和偽齊最大的淵源是……“山東”這個名字就是偽齊改的。

前邊說瞭,偽齊皇帝劉豫最後當的官,就是濟南知府。當時濟南府屬於大宋的京東東路——宋朝一級行政區劃是路,當時山東地區因為在京城開封府的東邊,所以叫京東路,細分為京東東路、京東西路,還有一部分州縣屬於當時的河北東路(濱、棣、德、博四州及其他幾個縣)。

偽齊把“京東”二字,改成瞭“山東”——這個改名可謂是影響深遠,金朝接著沿用偽齊的山東東西路,元朝設過山東行省、山東東西道肅政廉訪司和山東東西道宣慰司,明朝設山東行省後改山東佈政司,清朝沿用山東佈政司,民國改山東省,現在還是叫山東省——可“山東”這個名專門用作行政區劃專名居然是從一個偽政權開始的,豈不尷尬?所以基本上現在查山東省的由來,定名山東這事,都說成是金朝改置。

實際上,偽齊對於山東的改置在一百多年前更明顯。

除瞭上邊說的縣和泰安之外,他還把莒縣單獨拎出來成立城陽軍,金朝改城陽軍為莒州,莒州一直沿用到民國二年才降為莒縣;還有滕州,滕州的前身是北宋的滕縣,金朝升州,而之所以升州就是因為偽齊把滕縣升設滕陽軍,所以金朝大定二十二年順勢改為滕陽州,不久又去掉陽字,成為滕州。還有寧海,寧海州也是民國二年才降為縣,在之前一直是寧海州,而北宋時並沒有寧海州,此處叫牟平縣,偽齊在牟平縣設寧海軍,金朝升州。

還有菏澤曹縣,北宋有個興仁府,偽齊降為曹州,沿用金元兩朝,明初廢曹州為曹縣——也就是現在曹縣的由來。而今天的菏澤,則是明朝在廢曹縣好多年之後,重新設的一個新的州,實際上和之前的曹州沒有直接的繼承關系。

北宋末年山東偽齊山東

寫這篇東西呢,主要是昭告中外:山東歷史沿革圖正在制作中。

哦對瞭,偽齊的圖我之前做過,送大傢瞭。

大傢晚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