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什麼是體驗式(沉浸式)表演?

我不是演員,也沒有演戲的打算,買這本書完全是因為周星馳主演和執導的電影《喜劇之王》。電影中那個演技拙劣,卻懷揣夢想、總有自己想法且演戲認真投入的群眾演員尹天仇,在逼仄的小床

我不是演員,也沒有演戲的打算,買這本書完全是因為周星馳主演和執導的電影《喜劇之王》。電影中那個演技拙劣,卻懷揣夢想、總有自己想法且演戲認真投入的群眾演員尹天仇,在逼仄的小床上苦讀一本書,特寫鏡頭中這本書的名字是《演員的自我修養》。

此書以舞臺劇表演教學中師生教習對話的方式闡述作者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理論——體驗式表演。演員沉浸到劇本人物的生活中去,體驗角色的情感,將角色最真實的內心世界以藝術的、美好的手段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舞臺上的所有動作都必須有內心依據,連貫而真實。

演員不是角色本人,如何體驗角色的內心情感呢?借助想象力。藝術是想象力的作品,表演的開始就動用想象力,將劇本內容轉化成舞臺現實。通過想象力達到普希金所說的“規定情境中感情的真摯和情感的真實——這是對戲劇傢的要求。”

體驗式表演要求每次的表演、表演的每一個瞬間都在體驗,每次表演都必須是全新的角色塑造、全新的體驗、全新的表現。

對於戲劇創作來說,隻憑直覺、靈感或者潛意識是不夠的。直覺可以指引正確的方向,但是也會將演員帶入歧途。而且直覺、靈感或者潛意識不會時刻出現,它們缺席的時候,表演的效果是糟糕的。

體驗式表演通過有意識的技巧實現無意識的創作,通過平時有意識的角色策劃及技巧性訓練,最終實現激發潛意識的靈感,達到“戲如人生”的效果。

作者把演員的表演水平從高到低分為以下幾個等級:

體驗藝術 > 表現藝術 > 匠人藝術>(機械式表演)> 過火表演 > 利用藝術

表現藝術:演員一開始體驗角色,體驗完畢後,記住並重復先前確定好的角色的外在動作、語調和表情。表現藝術常常以驚人的劇場效果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讓人震驚,但是它無法走入人的靈魂深處,取得不瞭觀眾的信任,無法觸動觀眾的心靈。

匠人藝術:也稱為“橡皮圖章法”、“舞臺機械式表演”,利用長期訓練出來的模板來代替真實的情感。在面部表情、效仿、聲音和手勢的幫助下,匠人演員展現給觀眾的隻是憑空捏造的感情的假面具。比如:嫉妒的時候咬牙切齒翻白眼、哭泣的時候雙手掩面、絕望的時候抓頭發。。。。。。

過火表演:演員隨手撿來的、未經打磨或者準備的人類習慣直接搬上舞臺。初學者一般會有這樣的表演。

利用藝術:舞臺藝術被演員利用,借演出的機會滿足演員的私欲,如展示演員的美貌、身材等。借著舞臺藝術贏得聲譽,賺取錢財。

你喜歡的演員的演技屬於哪一個等級?

大陸演員中,葛優屬於沉浸式體驗藝術水平,陳道明在表現藝術層級,“小鮮肉”等流量明星應該是在利用藝術吧。

周星馳的演技處於什麼位置呢?在《喜劇之王》中,他僅用自己飾演的一個角色就將以上幾個等級的表演一個個全部展現出來,而且在幾個等級之間隨意切換,應用自如,出神入化,遊刃有餘。他塑造的人物以誇張的動作、語言和表情在外人面表現自己的強大和自尊,但是透露給觀眾的是一個缺乏自信、有些自卑、唯唯諾諾的普通人脆弱的內心情感。用低等級的外在行為,在不經意間自然地打動觀眾。打動觀眾的情感和時刻是那麼自然和真實,是通過沉浸式體驗獲得的。 這可能就是“以有意識的技巧,激發潛意識的靈感”。

周星馳是我敬佩的電影導演。他的電影多描寫社會底層小人物,他們為瞭生活和夢想掙紮、努力。看似癲狂誇張的喜劇氛圍之中包裹的是濃濃的悲情。《喜劇之王》是周星馳演藝歷程的自述和記錄,也是《演員的自我修養》表演體系電影版的理解和詮釋。

佩服他,不僅僅在於他的演技,更重要的是他能夠把內心深處天馬行空的臆想、幻想搬上熒幕,且能得到許多人的共鳴與認同。他的臆想成為瞭大傢的臆想,臆想因此而升華為藝術創作中的“想象力”。 他是成功的“精神病”人。

相反,絕大多數人的臆想和幻想是沒有價值的,處理得不好,還會走上精神疾病的歪路。

《喜劇之王》電影中尹天仇那本書的名字是《演員的自我修養》。我手上的這本書名是《演員自我修養》,念起來有些別扭,總覺得少瞭一個“的”字。難道是主謂短語,“修養”在這裡是動詞?翻譯劉傑為何如此翻譯?有些費解。

說實話,這本書不大好讀,就像書名和作者的名字一樣。雖然采取對話的方式,但更像是把長篇的表演理論加上雙引號“”,抽象而有些晦澀。許多的語句仔細推敲以後,不知所雲。是作者的問題,還是翻譯的問題?

即使不打算做演員,這本書可以作為評價演員水平的參照,幫助讀者理解和欣賞表演藝術。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