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膠東旅遊:“煙臺范兒”——煙臺十大文化名片之煙臺蘋果、萊陽梨

“煙臺范兒”——煙臺十大文化名片之煙臺蘋果、萊陽梨2021-05-27煙臺是歷史文化名城,海洋、膠東民俗、紅色、仙道、葡萄酒、黃金等地域文化璀璨多姿、獨樹一幟,為瞭更加系統

“煙臺范兒”——煙臺十大文化名片之煙臺蘋果、萊陽梨

2021-05-27

煙臺是歷史文化名城,海洋、膠東民俗、紅色、仙道、葡萄酒、黃金等地域文化璀璨多姿、獨樹一幟,為瞭更加系統深入挖掘、鮮活生動呈現煙臺優勢文化資源,前期,“煙臺范兒——煙臺文化符號”征集和評選活動成功舉辦。經過廣泛征集、網絡投票、專傢論證等階段,最終評選出瞭煙臺10大文化名片、100個文化符號。現將10大文化名片進行系列發佈,今天讓我們深度瞭解下地理標志名片——煙臺蘋果、萊陽梨吧~

煙臺蘋果

概況

煙臺蘋果是指煙臺轄區內的長島、龍口、萊陽、萊州、蓬萊、招遠、棲霞和海陽等地栽培的蘋果。以栽培歷史悠久、品種齊全、產量高、品質好而馳名中外,有“水果皇後”美譽。煙臺蘋果個大、果形正,色澤鮮艷江潤,外表光滑細膩,口味酸甜適口,細脆津純,清香蜜味,且果肉硬度大,纖維少,質地細,糖份含量高,鐵、鋅、錳、鈣等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含量豐富,氨基酸含量較高,經常食用,可起到幫助消化、養顏潤膚的獨特作用。

蘋果品種以紅富士最負盛名,是煙臺蘋果的代表品種。煙臺蘋果在2002年獲得國傢地理標志產品保護,2008年註冊瞭國傢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11年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煙臺蘋果2009-2020年連續12年蟬聯中國果業第一品牌,品牌價值達145.05億元。

煙臺棲霞位於山東省膠東半島腹地,屬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日照時數2631小時,秋季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11.6℃,是丘陵低山區,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說。土壤大多為棕壤土,土壤反應多為微酸性,礦質元素豐富,通透性良好,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越的氣候土壤條件,非常適宜蘋果的生長,是環渤海灣蘋果優勢產區和農業部確定的蘋果優勢區域之一。

起源

中國是蘋果的原產地之一。西漢司馬相如的《上林賦》(公元前125~前118)提到“楟柰厚樸”。其中“柰”,多數學者認為就是後來的綿蘋果,即中國蘋果的古稱。據《西京雜記》(公元3~4世紀間)記載:當時“上林苑”中的各種果樹,都是“初修上林苑時,群臣遠方各獻(的)名果異樹……”其中有“柰三:白柰、紫柰、綠柰”。柰既然以名果貢獻,則在原產地的栽培就必然更早瞭。公元3世紀20年代,曹植有《請白柰表》和《謝賜柰表》。《史記·貨殖列傳》中曾記述當時內地已大面積生產的幾種果樹,但並沒有提及柰。總之,根據漢代以來柰的名稱與內涵的變化,反映瞭中國綿蘋果也存在一個發展的過程。

煙臺市自然條件優越,生態環境適宜,適合多種落葉果樹的生長,果業生產歷史悠久。據有關史料記載,早在三百五十多年前,就有多種果樹栽培。1660年,《登州府志》物產(果屬)中,即載有“桃、沙果、李、奈、梅、杏、李梅、棗、拐棗、羊棗、梨、唐棣、山楂、核桃、石榴、柿、栗、銀杏、頻婆、花紅、秋子、櫻桃、葡萄和文冠果”等三十餘種。而後,1742年的《海陽縣舊志》、1863年的《重修寧海州志》、1872年的《黃縣志》、1879年的《棲霞縣志》、1893年的《掖縣全志》等,亦均載有上述果樹種類。書中記載的沙果、柰、頻婆、花紅、秋子等即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蘋果(薔薇科蘋果屬)。可見蘋果在煙臺東西南北分佈之廣。書中雖無產量的多少,然已有品種(或類型)的記載:奈有“紅、白、黃三種”。想見當時已有一定的栽培基礎和生產規模。

關於蘋果栽培利用方面的文字記載,始見於明萬歷戊午年(公元1618年)《福山縣志》卷一,“地理土產·果類”中有“花紅”。清順治17年(公元1660年)的《登州府志》載:“黃縣多頻婆、花紅、秋子”。清康熙12年(公元1673年)的《福山縣志》及乾隆28年(公元1763年)的《福山縣志》均記載果類中的蘋果、花紅的名稱。清同治11年(公元1872年)《黃縣志》記載:“曰頻婆曰花紅曰秋子。舊志稱其三種得自青州”。又載:“頻婆,奈類也;花紅及林榆,亦奈類;秋子即林檎之味酢者”。頻婆是奈的別名,二字出自梵語譯音。這些記載說明煙臺境內早已有蘋果栽培,但均屬小蘋果和綿蘋果,且可能來自齊魯中部。這些蘋果屬植物,在煙臺地區經過數百年的引進栽培、選育,品種、類型不斷增加,面積不斷擴大,分佈全市各縣。

到二十世紀初,特別是三十年代已形成相當的生產規模。民國25年(1936年),《黃縣志》 中載:“……林檎變種極多,果實紅黃各半者名花紅,似花紅而色朱者名紅子,果柄歪凸者名秋子,形長者名檳子,有棱條者名半夏果子,初冬成熟者名冬果,形小而黃者名沙果,色綠味酸久置放香氣者名柰子,果實較大者名頻婆……”可見種類、類型之多。但主要是各種海棠、花紅、沙果,中國蘋果(綿蘋果,又叫棉花蘋果),數量較少。

有關文獻記載,抗日戰爭前,煙臺地區的小蘋果和中國蘋果主要分佈在煙、福、牟和黃縣、威海、棲霞等縣市。據《華東林業調查山東隊報告》載,戰前,僅黃縣豐儀區西林傢就有各種小蘋果8萬餘株,其中花紅類的產量最高年份達240~250萬公斤,平均120~150萬公斤。《膠濟鐵路經濟調查報告總編》(1932~1933年)載,牟平年產海棠110萬公斤,威海年產海棠2.5萬公斤。

《魯東農業概況》(1941年)載:煙臺附近有海棠140畝,其中結果面積114畝,總產4萬公斤,花紅44畝,總產1.25萬公斤。由於中國蘋果果肉松綿,果汁較少,品質不佳,不耐貯運,自19世紀末逐漸為西洋蘋果所取代。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萊陽專區和文登專區尚有小蘋果約2000畝,10萬株,總產20餘萬公斤;到八十年代初,各地保留下來的隻有少數紅海棠、洋白海棠、花紅等,其他種類已少見。

產業優勢

區位優勢:位於北緯37度,是全國兩大蘋果優勢產區——環渤海優勢區的核心區,是世界生產優質高端水果的黃金海岸之一。截至2019年底,全市果園面積達到385萬畝,蘋果種植面積276萬畝,產值192億元。

技術優勢:建有農業農村部山東煙臺蘋果育種中心等近10個科研平臺,形成瞭以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煙臺農科院、煙臺大學、北方安德利等科研院所、涉農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在果樹良種選育、果品精深加工等領域處於全國領先地位。

文化優勢:1871年,美國傳教士倪維斯率先將西洋蘋果引入煙臺栽培,煙臺成為中國現代蘋果的發源地。20世紀八十年代,紅富士由煙臺向全國大面積推廣。2019年蘋果成為“煙臺市樹”。開展系列以蘋果為主題的特色活動,舉辦“果香煙臺”攝影大賽等一系列文化宣傳活動,連續18年舉辦蘋果藝術節,舉辦2020年中國·山東國際蘋果節,形成瞭“開放、包容、創新、拼搏”的煙臺蘋果文化精神。

“煙臺蘋果”先後獲得國傢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國傢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中國馳名商標等殊榮。“煙臺蘋果”品牌價值141.5億元,連續十一年創中國果業第一品牌。

經濟優勢:煙臺市委市政府堅持以工哺農、以城帶鄉、統籌城鄉發展,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扶持果品產業發展,工商等社會資本以及果農、合作社等生產經營主體發展果品積極性高、投入大,形成瞭政府引導、社會廣泛參與的良好氛圍。 政策優勢:先後出臺《關於加快推進蘋果產業發展的意見》《煙臺市水果產業振興計劃》《煙臺市蘋果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煙臺市蘋果產業提質升級的意見》《煙臺市種子種苗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推進農業品牌化建設的意見》《煙臺名牌農產品認定管理辦法》《煙臺蘋果品牌戰略規劃》《煙臺蘋果品牌使用辦法》等系列文件。

萊陽梨

概況

萊陽梨,為山東梨類傳統名貴品種,為萊陽特產,亦稱茌梨,與新疆庫爾勒香水梨、河北雪梨、安徽碭山梨並稱為中國“四大名梨”。萊陽茌梨為梨中上品,果型大,皮層薄,香味濃,肉質細嫩,清脆渣少,含糖量8.5%左右,含酸量僅為0.113%。萊陽梨皮呈黃綠色,粗糙而有褐色銹斑,果形頭粗尾細,萼部凹入,表面上並不美觀,但去皮後其肉質細嫩,汁水豐富,甘甜如飴,口感清脆香甜,有獨特的風味。萊陽梨不僅鮮美可口,還有開胃、消食、化痰、清肺、止咳等功效。用萊陽茌梨加工制成的梨膏、梨幹、梨脯、罐頭等,深受消費者喜愛。

起源

大部分學者承人認為,萊陽梨起源於明末(1627年),形成於清初(1658年)。據《萊陽縣志》載:“相傳邑人於茌平得來。”萊陽梨相傳是清時邑人張鳳清在茌平縣任督學,查學時嘗到一種梨:皮薄、肉細、味道鮮美,便帶回梨芽與當地杜梨嫁接培育而成的。但據新的考證,茌平歷史上並無茌梨栽培。專傢們在研究探索茌梨的原祖時,發現瞭山東省茌梨的“五姐妹”,即青島恩梨、諸城冰糖子梨、滕縣槎子梨、曹縣歪把糙梨和平原縣境內原恩縣金香梨。它們都有萊陽梨的某些屬性,“血緣”親近,但都不及萊陽梨,萊陽梨獨居各色梨果之上。

產業優勢

區位優勢:菜陽梨主要產地在五龍河流域,是萊陽境內的五條大河在照旺莊五龍河口匯流,淤積成的一片廣闊的細沙地,尤以河岸蘆兒港、前後發坊、逍格莊、大小陶漳、前後照旺莊等村的質量為優。五龍河河岸的沙土有機質含量豐富,雲母含量多,對樹木的生長起到重要作用;加上膠東半島空氣比較濕潤,晝夜溫差大,十分有利於梨的糖分積累,因此萊陽梨含糖量特別高,達百分之十六左右,比一般梨含糖量高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

經濟優勢:建有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萊陽科研基地3處,平均年產在一百五十萬噸以上,被列入山東地理標志品牌,中國地理標志註冊名錄。近年來,梨產品深加工產業隨之發展起來,萊陽市的梨果加工龍頭企業有山東一品堂實業有限公司、萊陽梨潤堂食品有限公司等。加工產品主要是梨汁、梨膏等。

文化旅遊優勢:一是梨花節。每年4月中旬,萬物復蘇之際,梨花盛開,俯瞰梨園,如同一片皚皚白雪,把山川、田園、村舍點染得光輝耀眼,美如仙境。自1991年起,每年4月20日前後舉辦萊陽梨花節,廣邀四海賓朋共賞“千樹梨花千樹雪,一溪楊柳一溪煙”的梨鄉盛景,節日期間舉辦的各種豐富多彩的文化經貿活動,吸引大批客商前來投資興業。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田紀雲到萊陽考察,為萊陽題寫瞭“萊陽梨花節”的石碑。

二是梨文化節。2009年,中共萊陽市委、市政府決定在9月26日至10月10日萊陽梨成熟時舉辦萊陽梨文化節,著力打造“中國梨鄉,綠色萊陽”的文化品牌,有力地促進瞭萊陽的經濟發展和文化建設。梨文化節期間,梨鄉風情旅遊區總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采摘萊陽梨、民俗表演、梨狀元評選、品嘗農傢飯等活動異彩紛呈。

三是梨鄉風情旅遊區。梨鄉風情旅遊區是萊陽梨原產地,國傢AAA級景區,國傢級農業旅遊示范點、山東省旅遊特色村,是一處以歷史、人文、自然環境和農業種植為基礎,以民俗體驗、戶外活動和生態觀光為特色的綜合性生態旅遊度假區。作為歷屆梨文化節主場地的梨鄉風情旅遊區,景區內梨園面積萬餘畝,有樹齡達400餘年的貢梨樹和古梨樹群,著名的“丹崖春雪”“五龍匯漲”等歷史文化景觀均在境內。景區現有雙鶴池、丁香庭院、民俗博物館、采摘園、攬勝橋、農事園、四季園、古戲樓等10餘處景點。近年來以梨花節、萊陽梨文化節、梨園自摘遊、梨狀元評選、農傢樂體驗等一系列活動,吸引瞭大批中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聲明:本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此文僅用於分享傳播,如侵自刪!膠東五市協同發展,共築美好傢園——魅力膠東。

立足膠東,面向全國,全網四十餘傢媒體平臺,誠尋志向合作夥伴!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