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戰疫院長訪談錄|山東省立第三醫院院長呂湧濤:38天“5個零”,山東軍團在“疫”線交出答卷

2月9日,抵達武漢;2月11日,接管武漢漢陽方艙醫院480張床位;2月21日,首批患者康復出艙;3月8日,艙內患者清零;3月17日,303名隊員平安凱旋。作為新冠肺炎疫情發

2月9日,抵達武漢;2月11日,接管武漢漢陽方艙醫院480張床位;2月21日,首批患者康復出艙;3月8日,艙內患者清零;3月17日,303名隊員平安凱旋。

作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眾多援鄂醫療隊中的一支,山東省第八批援湖北醫療隊在“生命之舟”裡,守護瞭近600位患者,並實現瞭艙內患者“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安全管理“零事故”、患者傢屬 “零投訴”、出院患者 “零返艙”“5個零”,彰顯瞭“山東力量”。

正如山東省立第三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山東省第八批援湖北醫療隊領隊呂湧濤在前線手記中所言:“從濟南機場集結的那一刻,我隻能看到你們的雙眼,那一雙雙堅毅的目光讓我們彼此相識,全省16地市150傢醫院的303名戰士一起走向沒有硝煙的戰場。我們要去同一個地方——武漢!我們要去完成共同的任務——抗疫!我們陣前立誓:堅定信心,眾志成城,不辱使命,敢打必勝!嘹亮的聲音至今回蕩在遙墻國際機場!”

應戰:300人軍團向“疫”線集結

時間的指針撥回到2月9日,還在醫院密集佈置各項工作的山東省立第三醫院院長呂湧濤接到山東省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處通知,他將作為山東省第八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領隊,帶領302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

“雖然通知來得突然,但我並未感到意外,因為通知下發前,我已主動請纓多次。”據悉,呂湧濤此前數次請纓戰“疫”,理由包括大學畢業後有傳染病院的工作經驗;SARS期間自己是定點接收醫院隔離病區負責人,有在隔離病房工作的經驗;“5·12”大地震時,帶隊到北川,有在復雜情況下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此次疫情發生以來,醫院“四線”作戰,工作很平穩,團隊很給力,完全可以抽身去一線;從小跟著父親在軍隊裡長大,與身俱來有一種英雄情結……

知道前線的兇險,也做好瞭應對的心理準備,但呂湧濤不知道的是,他此行將帶領的是一支302人組成的“超級軍團”。“聽說隊員們來自全省150傢醫院,其中很多是基層醫院及專科醫院的醫護人員。隊員們的年齡差距也很大,從‘60後’到‘90後’都有,溝通、管理的難度可想而知,但既然組織將這項任務交給我,就是對我多年管理經驗的充分信任。”

到達濟南遙墻國際機場時,呂湧濤才拿到302人的名單。“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必須‘落地成軍’。”

雷厲風行是呂湧濤的一貫作風,於是機艙成瞭“臨時指揮部”,一個半小時的航程,呂湧濤開始“綢繆帷幄”。

“在飛機上,我就與隊長一起商討架構這支303人的隊伍,將醫護人員分成10個小組,同時設置後備組、保障組、感控組、組織宣傳組等專業組別。在小組長的選拔上,我們主要有四個原則,專業上以呼吸、重癥專業優先,有管理經驗的科主任優先,三級醫院資質的人員優先,黨員優先。”

飛機降落前半個小時,呂湧濤用乘務員播報器宣佈瞭10個醫療組組長的人選。飛機落地後等待大巴接機時,呂湧濤又召集瞭3個班次的護理人員進行工作分配。到駐地後,呂湧濤第一時間召集全員召開第一次黨支部大會,宣佈成立山東省第八批援助湖北醫療隊臨時黨支部,全體黨員重溫入黨誓詞。“當場還有186位醫護人員寫瞭入黨申請書遞到我手裡,看著厚厚一疊的申請書,除瞭感動更堅定瞭此行必勝的信心。”

實戰:一下機艙就進方艙

“我們2月9日晚上到武漢,11日就要進艙,但當時武漢漢陽方艙醫院的情況是,裡面除瞭床什麼都沒有。12日,新聞播報武漢病人數新增12000多例,讓我們感覺壓力很大。”形勢嚴峻,呂湧濤到達武漢後,第一時間參與到方艙醫院“三區兩通道”的建設中。

呂湧濤說,為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安全,方艙醫院最初對收治患者有四方面的要求,即有並發癥的不能收,血氧飽和度低於95%的不能收,65歲以上的不能收,有精神疾病的不能收。

“但當時的形勢並不允許我們這樣做,2月11日下午3點,我們還在建設‘三區兩通道’,下午4點就要正式開艙接診患者,但大批患者已經被轉運過來,我們沒有充足的甄別患者的時間,隻能是應收先收。當時就有一名糖尿病腹瀉3天的患者被收治進來,我印象深刻,因為嚴格意義上,此類患者是不能被收進方艙醫院的。”

就這樣,呂湧濤帶領團隊第一批進駐方艙醫院,6小時內就收治瞭330名患者,很快病床基本收滿,但早期的方艙醫院困難重重,基礎藥品和搶救物品還沒有得到很好的配套。“有位胸悶的患者,需要吸氧,我找到氧氣罐和氧氣表,結果不配套。”

第二重困難來自醫護感控。“我們的隊伍龐大,人員來自不同醫療機構,很多人在傳染病防控方面經驗不足,據我瞭解,隻有極少數人有穿脫防護服的經驗。要保障他們的安全,感控箭在弦上。”呂湧濤到駐地後不僅緊急召集全員培訓,還提出瞭嚴格的駐地管理規定,“不許外出,不許串門,不許聚集,不許和附近人聯系。”

困難還來自患者的情緒。“患者的焦慮情緒是很明顯的,有的患者等待瞭較長時間,有的患者傢屬在不同醫院治療,這都加重瞭患者的負面情緒,還有的患者核酸檢測連續兩次呈陽性,就情緒崩潰瞭。”呂湧濤說,因此,不同於傳統的醫院,我們的醫護人員扮演的角色也就不能是單純的發發藥、看看病,還要承擔起很多心理、生活方面的輔導。

在醫療隊員的努力下,“山東品牌”的“人文之艙”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

隊員們想盡一切辦法讓這艘“生命之舟”充滿煙火氣。他們帶來瞭山東濰坊的風箏,利用休息時間折疊瞭上千隻寫滿祝福語的千紙鶴,業餘時間主動收集傢書,創作手記,抒發前線感想。“我們還制作瞭‘魯鄂連心’的隊徽,隊長王言森主任還創作瞭長篇詩歌《方艙情》及原創歌曲《方艙之歌》。”

為方便與患者交流,醫護人員還在防護服上寫上各自的名字,並在前胸後背貼上大大的二維碼。患者掃碼即可進入“漢陽方艙傢人群”,與醫護、病友隨時溝通交流,這一經驗做法被譽為“行走的二維碼”。

“隊員們還會帶領患者練八段錦,為患者穴位按摩等。”呂湧濤說,他們還發動艙內的一些黨員、志願者幫著做瞭很多工作,在醫患之間創造瞭一種協調、和諧的氛圍。

反思:人文關懷是“一劑良藥”

作為戰“疫”中國經驗的“方艙醫院建設”,被很多人視為“當今社會和諧醫患關系構建的良好范本”,還有人直呼“很久沒見到的醫患之情又回來瞭”。呂湧濤經此一“疫”,感觸頗深。

“有一個叫小雯雯(化名)的小朋友讓我印象深刻。她的經歷其實是武漢很多傢庭的縮影,她全傢都不幸感染住院瞭,她和父親被收治到瞭我們所在的方艙醫院,期間她父親病情加重轉院,出院前的最後3天是9歲的小雯雯獨自在方艙醫院度過的。我們的醫護人員給瞭她很多的關心,她出院時說瞭一句話:‘我替武漢謝謝你們!’讓當時在場的很多人熱淚盈眶,也讓我們覺得所有的努力都值得瞭。”

呂湧濤說,方艙醫院的戰“疫”經歷,讓他進一步認識到,今後,在醫院管理方面,要加強在組織建設、人文關懷方面更多的投入。同時,今後在大型場館建設過程中,也要適當考慮改建成方艙醫院的功能,以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再次來襲。


文:健康報記者 劉欣茹

來源:微信公眾號“健康報”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