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用戶至上、用戶優先和用戶思維,用戶是超級會員、朋友、夥伴、傢人,而不再是粉絲

「用戶思維」很重要,無數專傢學者將「用戶思維」奉為神律,傳業授道。美國營銷專傢勞特朋教授“4C營銷理論”(1990年)中指出,應該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重新設定瞭市場營銷組合

「用戶思維」很重要,無數專傢學者將「用戶思維」奉為神律,傳業授道。

美國營銷專傢勞特朋教授“4C營銷理論”(1990年)中指出,應該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重新設定瞭市場營銷組合的四個基本要素:即消費者(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溝通(Communication)。他強調企業首先應該把追求顧客滿意放在第一位。

裡斯和特勞特在《定位》中認為,定位要從一個產品開始,那產品可能是一種商品、一項服務、一個機構甚至是一個人,也許就是你自己。但是定位不是你對產品要做的事,定位是你對預期客戶要做的事。

「用戶思維」很強大,少數天才以「用戶思維」成就商業巔峰。

  • “將用戶體驗做到極致”——喬佈斯/蘋果
  • “世界上有兩種公司,一種是盡可能地說服客戶支付一個高的利潤;另一種是拼命把價格降到最低,把利潤都讓給用戶的公司。”——貝索斯/亞馬遜
  • “如何可以少賺一點,今年毛利10%,明年爭取9.5%,後年9%就好……”——吉姆·西格爾/costoc
  • “我們將賦能全球每一人、每一個組織,幫助他們成就不凡”——納德拉/微軟
  • “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任正非/華為

他們的商業案例幾乎完美詮釋“用戶至上”和真正並踐行“用戶優先”。

「用戶思維」似乎很簡單,諸多創新創業者在其引領下,不斷刷新新消費品牌高速崛起奇跡。

首先是歐美的DTC品牌以「用戶思維」不斷破局,破界,成為新消費品牌崛起的底層邏輯。

  • “極致透明”的服裝品牌Everlane(2011),2019年,估值近20億美元。
  • 簡約的設計和選擇的剃須刀品牌Harry’s(2013年),6年內共獲得瞭約 5億美元的融資,2021年估值達到 17 億美元。
  • 讓用戶購買床墊變得簡單的Casper(2014年),2019年估值過10億美元,並於2020年上市。
  • 倡導美容民主化的化妝品品牌Glossier(2014年),2019年估值達到12億美元。
  • 給用戶一雙極盡環保舒適的鞋Allbilds(2016),2020年,完成E輪1億美元融資,估值達17億美元。
  • 讓難言之隱不再難言男性醫藥品牌Hims(2017),上線三年,累計獲得1.58億美元融資,2020年成功借殼上市。

我們還發現,在中國,2017年前後,2年時間就完成品牌建設不在少數:三頓半,元氣森林、keep、鐘薛高、王飽飽,花西子、完美日記、蕉內等等。

這些數字光環下的新消費品牌快速崛起特征中,無論是以品類創新破圈,新場景的打造與潮流引領,還是跨界營銷、社交貨幣、內容種草的互動營銷,大部分以「用戶思維」作為開端。

諸多的營銷/品牌專傢以此進行廣泛而深度的討論,並提出瞭無數創新方法論:會員營銷、私域、爆品法則、IP等等。

值得註意的是,大部分方法論都將「以用戶為中心」簡單帶過,好像大傢都知道什麼是「用戶思維」一樣;或者直接談到如何洞察用戶需求,好像大傢早已形成瞭「用戶思維」。

要知道,「用戶思維」的認知和認可哪有那麼簡單,即使“客戶是上帝”談瞭一百年,大部分企業和組織出發點依舊是股東、產品、品牌;即使都明白“用戶第一”,但真正放到產品中的並不多。

今天,品牌猿帶你接近「用戶思維」,瞭解「用戶思維」,最好還能創新實踐「用戶思維」。

一、用戶思維1——「以用戶為中心」

什麼是新消費時代的「以用戶為中心」?

1. 是“用戶”,而非“消費者”,必須明確的第一個認知

過去,傳統營銷人對商品使用者的描述,強調的是“消費者、客戶、顧客”。

在顧客們演變成新智人、數字原住民,在消費者成為生活者,在人人都是創造者的今天,「用戶」概念的形成是實實在在的一個飛躍。

「消費者」本質上是傳統企業認定的一次性購買,而「用戶」邏輯出發,理念到行動就大不一樣:

TA們不僅是購買產品的消費者/客戶/顧客——企業的終極目標是賣貨;而是產品和服務的使用者——企業的終極目標是服務;

TA們不僅是信息/廣告的接受者;而是品牌信息/內容的傳播者和創造者;

TA們和品牌不僅是買賣關系——從消費者到忠誠者,就是要賺多少錢;而是一種共生共存共進的關系——一起創造生活、驅動進步。

從數字化來說,「消費者」代表的是消費數據,無法轉換為品牌自有數據;「用戶」代表的是數據資產和記名消費,每個用戶都有自己的ID,可追溯,可表達。

當你不把「用戶」當做「消費者」,也不是細分市場的數據,而是擁有希望,夢想,需求和情感的個體的時候,他們自然也不僅僅是在消費,而是在傳播自己喜歡的產品,支持自己相信的品牌,發展自己熱愛的公司。

當你不把「用戶」當做「客戶和顧客」,不是客人,不是上帝,而是和你一樣平等的關系,是品牌的一部分,和品牌一起成長的實實在在的人,他們自然會和你一起創造新世界。理解「以用戶為中心」,從清晰「用戶」概念開始。

2. 由「以產品為中心」到「以用戶為中心」

即使很多企業天天念叨著「以用戶為中心」,甚至貼在墻上,寫進瞭使命,又有幾個品牌真正的做到。

互聯網時代,由於喬佈斯、貝索斯、吉姆·西格爾、雷軍以對「用戶」卓遠認知和踐行贏得市場,「用戶」開始成為所有商業活動的起點,原點。

移動時代,無論是拼多多黃崢“真正的消費升級是滿足三四線城市用戶的需求”;還是字節跳動的黃錚“從用戶出發,就是我們把用戶關心的推薦給他”,美團王興“是否以客戶為中心決定瞭一個企業的成敗”,「用戶為中心」的信念被不斷堅定。

更進一步的是數字時代,萬物互聯,信息透明,媒體下沉,消費平權,“新人群”已然成為世界的中心。

他們想要的不僅僅是功能、利益和體驗,而是想要獲得“意義”;他們不是購買品牌,而是想成為品牌的一部分,希望有權決定生產什麼,已經如何生產。

他們善於判斷,精於想象,樂於表達個人觀點,並願意寫下自己的人生故事,他們積極主動,多疑善思,富有創造力,他們已經到達瞭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頂端,那裡的目標是自治,成長和自我實現。——《品牌翻轉》

再加上用戶自身的審美升級和認知升級,假如不以他們為中心,被他們遺棄就是必然。

另一個角度,商品也不再是作為物的產品,而更多是觸發場景的體驗,很多時候,人們喜歡的不是產品本身,而是產品所處的場景,以及場景中自己浸潤的情感。

“我們是誰”遠沒有“他們是誰”重要,所以,僅僅知道是用戶是誰,還是不是「以用戶為中心」,你還需要幫助他們成為他們想要成為的人。

此時,你還想以“你有什麼產品?它有什麼功能?”開局?你還在想“市場有什麼空白,你的什麼產品以什麼價格能夠彌補這個空缺,以什麼樣的廣告和渠道打入消費者的生活?”的模式進入市場?

3. 是“站在用戶的的立場著想”,而不是“滿足用戶需求”

「以用戶為中心」——「不是為用戶著想,而是站在用戶的立場著想」

“站在顧客角度,而不是為顧客著想”——7-Eleven創始人鈴木敏文

站在用戶立場著想,這意味著跳出瞭「用戶」自身思維局限,當下痛點需求的限制,融合瞭多樣性的人和多維度的認知,溶解瞭產品、服務、技術、場景的邊界,將迸發出無與倫比的創造力,從而形成全新的品類、全新的解決方案、全新的生活方式,甚至全新的用戶。

用戶立場的體驗迭代。“體驗”這個詞,在流動的數字時代無時無刻不發生著變化,算法推薦、即看即買、即買即得、內容直播+、本地服務、意義消費……;爆品/超級單品不再是為用戶升級某一體驗,而是從用戶角度持續不斷的創造新體驗;

用戶立場的產業鏈重構。萬物互聯時代,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對供應鏈一往情深。傳統的產業鏈重構,往往以企業為主導,修修補補;站在用戶的立場:“用戶在哪裡,用戶的資源在哪裡,產業鏈就偏向哪裡”。這樣認知下,產業鏈才能持續被打破、顛覆、創造,才能 反復搭配、碰撞與聚合,進而催生出更多的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

用戶立場的的經營法則。當品牌從經營產品、經營數據進入到經營用戶,那麼,借助數字打通用戶唯一的ID,實現權益融通,體驗融合和場景融創,直到實現用戶體驗的無縫場景自由轉換成為用戶經營的終極追求。

如果我們更大膽的站在用戶的立場,思考用戶與生活,用戶與時代,用戶與世界的關系,“產品”難道隻能是一個具象的產品,而不是一個凝聚力的社群,一段美好生活,一個公益的行動,一個保護地球的行動?

二、用戶思維2——圈層or社群,千萬不要妄想把海水煮沸

很早以前,品牌界、營銷界就一直倡導二八法則、聚集戰略,舍九取一,利出一孔,穿透圈層等等,體現在用戶思維上就是——專註某一特定人群的一小部分用戶。

“爆品戰略”就是以用戶為中心的微創新,在1厘米寬的地方做出1公裡深,打造極致差異化。——金錯刀

這裡的「1厘米」,也可以理解為某一特定人群的一小部分用戶。

看起來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其實卻是「有效和無效」用戶思維的差距所在。

特別是現實中,非常多的企業和品牌的新品都妄圖把海水煮沸,或是滿足各類人群,所謂的聚焦也僅僅是PPT上的人群畫像而已;或是實現各種功能,好像我無所不能,就像瑞士軍刀。

舉一個孕媽媽人群的例子,大部分用戶描述就是一個細分瞭年齡,收入,城市和媒體接觸習慣的孕媽媽。

殊不知,即使一個一二線城市的孕媽媽,就有90後孕媽媽VS80後孕媽媽,有一胎孕媽媽VS二胎孕媽媽,有全職孕媽媽VS工作孕媽媽,有獨立孕媽媽VS有四老孕媽媽,有文藝孕媽媽VS文青孕媽媽,有蘋果孕媽媽VS安卓孕媽媽,有悅己孕媽媽VS有媽寶孕媽媽…….。

她們的生活習慣、媒體習慣、社交人群、育兒理念、價值觀都不一樣,有的甚至相差甚遠,她們的需求自然會不同。

而隻有與你的產品理念和育兒觀念合拍的人群,價值觀同頻的一部分用戶,才可能是你真正需要抓住的核心用戶。

每一個特定人群的一小部分人群都代表一個社群,對應著有著共同的興趣,價值觀,更重要的擁有共同的信息的人,他們可以互相交流,並認同自己所處的社群:我是遊戲玩傢,我是瑜伽愛好者,我喜歡撿跑,我愛逛書店,我喜歡貓……。

這裡勉強給出確定特定用戶的三個方法:

第一,從最擅長的人群裡面找

自己最熟悉哪個圈層,就研究哪個圈層,入局哪個圈層,發力哪個圈層。

比如,摩拜共享單車從校園開始。

第二,在現有的產品群裡尋找

關註自己的產品或是市場上銷售最好的產品,研究購買人群行為、洞察他們心理,解決什麼問題,不斷假設和提問“用戶明天追求什麼”和“能開拓什麼變的不同”,從而發現升級和創新的可能。

比如蔦屋書店,7-Eleven,花西子的精彩表現。

第三,尋找擁有共同理念的夥伴,找到和你並肩作戰的人

自己喜歡什麼熱愛什麼,願意創造什麼贏得什麼,明確瞭自己的理念,然後找到鐵桿擁護者,成就社群。

社群不僅是另一種類型的人群細分,更重要的是,還必須意識到你無法以社群為營銷目標,能做的是支持他,助力他,與其成為夥伴,使其更好的生活。

比如小米的極客(屌絲),露露檸檬 (Lululemon)為自己而活女性,比如淘寶造物節上的造物主,Roblox羅佈樂思創造新世界。

你還可以從蘋果的Ipnone、樂高、迪士尼身上看到這些,因為擁有瞭鐵桿的擁護者,才能面臨無數風雨走到今天。

由此可見,確定目標市場的關鍵不在於能夠尋找到最大市場,而是在於能否找到自己的圈層or社群。

換句話說,用戶的性質決定瞭你的未來,擁有最佳用戶的公司終將勝出。

三、用戶思維3——專註用戶進步,而非產品和競爭對手。

爆品戰略有一個核心理念是“產品做到極致,好到無與倫比,便宜到難以抗拒。”

那麼問題來瞭,“極致”和“好”的參照標準是什麼?

由自己的判斷?參照過去的產品?參考競品?還是用戶認可?並不是人人都如喬佈斯,能清晰的把握未來。

這就引申出用戶思維第三條——專註用戶進步,而非產品和競爭對手。

專註進步,而非產品,“進步”代表瞭朝向某個目標或夢想的動作。——《與運氣競爭》——《與運氣競爭》克裡斯坦森

“用戶進步”這個詞也許難於理解,借用爆品戰略中特別討巧的表述「痛點和尖叫點」,加上癢點來梳理一下。

1.「痛點」、「癢點」和「尖叫點」

1)「痛點」——意識到的需求

「痛點」一般是困擾用戶的問題,用戶自己能夠想到的痛點。

《爆品戰略》將痛點定義為用戶最痛的需求點,也是一個產品滿足用戶諸多需求中最痛的一根針,並給出瞭互聯網時代找痛點三個行動工具:找風口,找一級痛點(痛點金字塔,從一級到七級),數據拷問。

「痛點」對應的是互聯網思維,就如雪中送炭,直擊用戶的感官。營銷上,一般是告訴用戶,我有什麼功能,能夠幫助解決什麼問題,或者是提醒用戶,假如不購買,會面臨什麼問題,給用戶非買它不可的理由。

比如高性價比手機,69元的充電寶,比如京東的“多快好省”,比如餓瞭麼外賣。

2)「癢點」——無意識的潛在需求

「癢點」用戶有潛在的需求,卻沒有意識到,但是一看到這樣的產品和服務,就像戳中內心的燃點一樣,特別向往。

「癢點」對應的是數字思維。看到一個風口,然後站在用戶的角度,洞察分佈在用戶各個細分場景中,種種可能的問題和潛在的需求,抓住風口給出適合的解決方案。

營銷上,「癢點」的解決方案一般不會談性價比,而是談體驗,談創新,談引領,談對生活的賦能和改變。

比如通過研究早餐場景在麥片裡加水果的好麥多;比如戴森自動吸附頭發,低溫燙發,對頭發的損傷較小的卷發棒。

3)「尖叫點」——未夢想的需求或創造新價值

「尖叫點」是用戶無法想象的,超預期的用戶體驗。

用戶不懂產品、技術、解決方案等,更無法構想出具備革新性的解決方案。企業則需要前瞻性地發現趨勢和洞察(10倍速變化),站在“將來的時間點”上反思“現狀”,並借用創新(技術/服務/模式等)給出超越當下的解決方案或為用戶創造全新的價值。

換個角度,「尖叫點」已經不是從需求角度出發,而是從創業者自身的,或者是供應端角度來創造世界。

比如汽車代替馬車,比如蘋果手機代替諾基亞,比如共享單車,比如今日頭條的信息推薦,比如馬斯克的火星飛船。

在「尖叫點」實踐上,我們品一下歐美DTC品牌商業天才們的創新邏輯:他們的開始,往往不再是一個產品一個痛點,而是洞見到一個可能的新需求,或是意識自己能夠創造一種新價值。

Peloton——創始人John Foley,“我要創造一個在線數字化的健身體驗,融合硬件和軟件,用戶可以在傢消費健身的“內容”,讓人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體驗到健身的快樂”。

innocent——三位創始人“做純天然新鮮水果、不添加防腐劑的果昔,將10%的利潤捐獻給慈善組織,我們要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更健康。”

Allbirds——創始人Tim Brown,“我們打造一個極盡生態環保之可能的品牌,設計和售賣“世界上最舒服的鞋”。”

Seed Beauty——創始人Laura認為,“我們不預測彩妝趨勢,而是創造它!”。

我喜歡挑戰的事情,喜歡有難度的事情,喜歡獲得更大的成就感,而不是平平庸庸、碌碌無為。所以,我選擇瞭創業,選擇瞭不斷地創業,因為我覺得每一次創業都能讓我獲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張一鳴/字節跳動

更簡單地說,「痛點」就是解決用戶的問題;「癢點」是滿足用戶心中的欲望;「尖叫點」則是超越用戶的期望。

將「痛點,癢點和尖叫點」層級化,就形成瞭用戶需求的金字塔,而不斷探索、創造、引導、引領、賦能用戶需求金字塔的行動,品牌猿將其稱之為「專註用戶進步」。

「專註用戶進步」的本質是一場「無限遊戲」。

國傢亦是如此:溫飽-小康-美好-創新!

2. 從「用戶進步」的角度,我們不難得出三條產品的基礎認知

第一,失敗的產品都是從“我想做一個產品”開始,成功的產品大部分是從“我打算為誰解決什麼問題或創造什麼價值開始的”;失敗的品牌大多專註於“我如何戰勝競爭對手”,成功的品牌都是“我如何為用戶持續創造新的價值”。

這就是大潤發創始人黃明端所說“我戰勝瞭所有對手,卻輸給瞭時代。”;你也可以從諾基亞的敗亡和蘋果的發展軌跡參悟到這個道理。

第二,產品“極致”和“好”的標準已經發生變化。

不管你是否承認,產品已經發生瞭變化。

我們正在從一個靜態的名詞世界前往一個流動的動詞世界。在未來三十年,所有有形的產品,都會變成無形的“動詞”。產品將會變成服務和流程。

——凱文·凱利

因為這種改變,「物 」的數字化 ,不再是單純的工具,解決問題工具,盈利工具,而是數字化生活工具,品牌也不再是信用背書,心智定位,而是一種新的數字化生活方式。

從這個角度來說,產品好壞的標準不再是產品自身,而是,讓數字化的「物 」在生活中得以運用,以此賦能和改變每個人的生活;不止是銷售美好“事物”:咖啡、文創、文旅、IP、嚴選等;而是讓美好的“ 事物”在生活中得以使用。

第三,“極致”和“好”沒有止境,迭代和創新需要持續發生。

“在無價,無界,無序的時代,讓我們一起融入“人的價值最大化”的無限遊戲”。——張瑞敏/海爾

如此三個認知,才可能抓住瞭用戶進步的核心所在。

四、用戶思維4——超級會員、朋友、夥伴、傢人,而不再是粉絲

粉絲是互聯網時代的文化,我們卻已經從移動互聯時代走入數字智能時代,從實物為中心走到瞭用戶為中心的時代,從傳統零售走向連通線上線下創造的新體驗和新場景新零售時,用戶成為數字品牌最重要的資產和變現的基礎,粉絲還能是粉絲嗎?

當大數據成為生產力,會員體系作為用戶關系的基礎設施,成為一個不斷提高效率的新信用體系時,關系越深,交易效率越高,並且遞進整體實現自循環時,這樣一個全新的閉環生態中的人,他們還能被稱為粉絲嗎?

當Z世代成為消費頂流,品牌背後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成為年輕人購買的要素 ,他們不僅購買感知和體驗,還在尋找屬於自己的那份歸屬感,還期望通過社交被關註和被認可的世界疊加,社群成為場景的商業動力時,這些與品牌一起前行的夥伴,還能被稱為粉絲嗎?

當點贊、分享和評論成為各平臺和品牌的底層能力之後,在數字衍生出更強大的滲透、互動和參與能力,在KOL、KOC、主理人等更多元的意見領袖成為共建日常,在快閃、目的地、美術館體驗成為社交常態時,原來僅僅是搖旗吶喊或是發牢騷的人群,還能稱為粉絲嗎?

這就是粉絲和會員進化的時代演繹。

他們可以是村民(阿那亞)、可以是夥伴(蔚來)、可以是朋友(內外內衣/三頓半),可以是超級會員(亞馬遜京東),可以是生活者(蔦屋書店/7-11),可以是生態參與者(Airbnb)……,可以是其他什麼,但絕不再是粉絲。

所以,請不要再不將用戶當做粉絲。

此時,你會發現用戶《參與感》開始過時,實打實的共建成為新能力 ,更有甚者,將控制權交給用戶。

那些歐美的數字品牌(DTC品牌)已做出瞭成功的示范。

層級1:讓用戶參與、互動,並生產內容。

“千禧一代心目中的雅詩蘭黛”的Glossier。把Instagram的展示空間部分轉讓給瞭用戶,線下店鋪的「打卡貼」在官方渠道發佈;在用戶中選出品牌大使;在Slack(群組聊天工具)跟用戶保持互動交流…….,由此, 用戶樂此不疲地分享著有關 Glossier的一切。

層級2:與用戶共同創造創新產品

美妝品牌孵化器Seed Beauty。所有品牌和產品均來自用戶的參與。隨時隨地獲取反饋 並邀請百萬用戶擔任產品研發專傢,進入實驗室和工程師們一起討論產品。Laura表示「行動和實時參與是一切事情的核心準則」。

層級3:觀念引領,一起改變世界。

當一群文化認同、興趣圈層的人群真正形成社群,以獨特的影響力與“產品”的價值融合後, 這些人和追求的這件事情,自然會爆發無窮的生命力:露露檸檬 (Lululemon)、Allbilds、蔚來、淘寶造物節。

可以預見,這就是下一個三年的用戶思維:連接一群“觀念引領、可持續、自我進化”的數字用戶,找到一群願意“陪伴和伴隨”品牌一起成長,進化的夥伴,而不是僅僅點點贊吐吐槽發發群的粉絲。

“真正好的消費品牌是和一群意氣相投的用戶一起去定義”——內外內衣創始人劉小璐

想象一下,擁有這樣的用戶特征的品牌,何懼未來的千般變化,洪水滔天。

五、後記

時代已經變瞭,「以用戶為中心」這句話,自然需要被重新拆解、理解、梳理和進化,並形成適合、引領下一個三年的「用戶思維」。

用戶思維1——「以用戶為中心」

用戶思維2——圈層or社群,不要妄想把海水煮沸

用戶思維3——專註用戶進步,而非產品和競爭對手。

用戶思維4——超級會員、朋友、夥伴、傢人,而不再是粉絲

特別是,假如將「用戶思維」視為新消費品牌的原力和“一”,真正理解「用戶思維」的邏輯,洞察「用戶思維」的趨勢,新的用戶會層出不窮的出現,新的價值和體驗會不斷被需求所創造,新的商業模式也會被不斷升級重塑,這就是「用戶思維」真正力量所在。

這個時候,用戶的痛點是什麼,重要嗎?產品是什麼,重要嗎?能不能快速引爆,重要嗎?因為,在正確的道路上前行,向著正確的方向奔跑,比什麼都重要,成功也是必然。

我們生活在一個“元”變化的時代,這是一個變化的本質都在變化的時代,最後一句,當別人都在轉彎的時候,你要激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