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臨夏新生代化石的十項世界之最!全球首發!

世界上最大陸生哺乳動物巨犀的聚集地巨犀是地球歷史上生存過的最大的陸地哺乳動物,體重可達 24 噸,相當於 4 頭最大的非洲象的體重總和。巨犀的腿部很長,站立時的肩高 5 米

世界上最大陸生哺乳動物巨犀的聚集地

巨犀是地球歷史上生存過的最大的陸地哺乳動物,體重可達 24 噸,相當於 4 頭最大的非洲象的體重總和。巨犀的腿部很長,站立時的肩高 5 米,頭部可伸達 7 米的高度,像長頸鹿一樣取食樹冠的葉片。巨犀主要生活在亞洲,尤其是中國、蒙古、哈薩克斯坦和巴基斯坦。從始新世中期 4200 萬年前的始巨犀開始,巨犀演化出 6 個不同的屬,最終在中新世早期的 2100 萬年前絕滅。在臨夏盆地距今 2650 萬年前的漸新世晚期地層中發現瞭臨夏巨犀、牙溝吐魯番巨犀和霍爾果斯準噶爾巨犀,是世界上最大的巨犀聚集地。

世界上最豐富的鏟齒象化石

鏟齒象是一類現已滅絕的古代象,其頰齒仍然為低冠齒,但下頜特化,前端伸長變寬,一對門齒變長板狀,恰似一把大鐵鏟,故名之。它生存於距今大約 1500~1200 萬年的中中新世,主要分佈於亞洲和歐洲東部,是這一地質歷史時期的主要代表性動物。鏟齒象的化石雖然在整個舊大陸到處都有所發現,但最典型、最好的材料主要是在我國發現的。我國是鏟齒象動物群化石最豐富的國傢,就出土的數量而言,和政地區的鏟齒象化石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豐富的一批材料,並且還有眾多的其他長鼻類動物與鏟齒象共同生活在臨夏盆地。

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馬動物群

三趾馬動物群是以該動物群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動物——三趾馬命名的,主要生存於距今約 1100~500 萬年的晚中新世。三趾馬動物群是哺乳動物演化歷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動物群,不但化石的數量和種類非常豐富,已發現超過 100 種脊椎動物,而且是由古老類型向現生面貌轉變的過渡型動物群。和政地區的三趾馬動物群的化石數量最多、質量最好,且絕大多數是保存完好的頭骨,超過瞭中國著名的化石地點山西的保德和陜西的府谷以及歐洲最著名的位於希臘的皮克米和薩摩斯地點,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馬動物群化石產地。

世界上最早的稀樹草原群落

現代東非和南非地區的熱帶稀樹草原構成瞭全球生態系統中非常獨特的生態景觀,以眾多適應在開闊環境中食草和奔跑的大型有蹄類哺乳動物為特色,也被稱為「薩瓦納群落」。稀樹草原動物群成員在非洲的化石記錄一般不早於 700 萬年,在這一時期之前,東非地區以森林環境為主,僅河馬、大象等少數動物能夠在非洲本土找到起源。甘肅黑犀和鄧氏臨夏羚發現於甘肅臨夏盆地,時代約距今 900~1000 萬年前,是非洲黑犀和羚羊的化石祖先。中國這一時期已顯示相當開闊和幹熱的環境,構成瞭現代稀樹草原群落起源的基礎。

最大的鬣狗——巨鬣狗

和政地區的鬣狗類化石很豐富,其中的巨鬣狗是本地區最具特色的古動物之一。巨鬣狗體重可達 380 多公斤,是現代最大的非洲斑鬣狗的 6 倍,比現代非洲獅還重 100 多公斤。巨鬣狗甚至可以攻擊犀牛,這樣龐大的食肉類動物在任何時代都不常見,在鬣狗類群中則是絕無僅有。現代食肉類中,個體越大的就越容易搶占別傢的獵物,所以依仗其體重來搶掠其他動物的獵物可能是導致巨鬣狗變大的主因。試想巨鬣狗炫耀其兇悍的體魄和大鉗子般的上下頜,哪個動物敢不讓其三分?手中獵物被搶也隻好忍氣吞聲,再尋其他獵物瞭。

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和政羊

和政羊是在甘肅和政地區發現的一種牛科動物,它雖然在個體大小和體態上與現生的羊很接近,但其頭骨的構造、角的形態和頸部的特征卻與現今僅生存於北美阿拉斯加的麝牛更接近,是麝牛類早期的祖先類型。和政羊具有短而粗的角心,其橫切面呈三角形,左右角心的基部在頭骨上非常靠近甚至愈合,這是麝牛亞科的重要特點之一。和政羊的發現表明麝牛這類動物的起源地應該是亞洲,隻是後來才遷徙至北美。和政羊是和政地區三趾馬動物群中最有代表性的動物之一,數量非常豐富,已成為和政地區化石中的標志性物種。

世界上熊類的最近祖先——戴氏祖熊

戴氏祖熊化石發現於臨夏回族自治州廣河縣,地質年齡約為距今 800 萬年前的中新世晚期。早期熊類都沒有發現過完整的頭骨和連在一起的下頜骨,這個空白已被臨夏的化石標本填補。戴氏祖熊是一種大型的祖熊,在體型、比例和形態上介於絕滅的小鼬熊和現生的黑熊之間。由於在早期熊類祖先中高度進步的地位,戴氏祖熊的頭骨和下頜骨相比其他熊類祖先擁有更進步的接近於現生熊類的特點。綜合證據顯示,戴氏祖熊毫無疑問是現生熊類祖先中最晚和最進步的一個種,構成現生熊類支系的最近姐妹群。

世界上最早的擬聲鳥類——和政盤繞雉

和政盤繞雉生活於距今 700~1100 萬年前,它保存瞭迄今為止最早的鳥類特化卷曲加長的氣管化石,以及進而產生擬聲行為的最古老證據。盤繞雉的體重約 2.5 公斤,其氣管長度甚至大於其體長。鳥類的聲音發自鳴管,鳴管以上的氣管屬於聲道,所以盤繞雉演化出超級加長的氣管是為瞭發出更加嘹亮且渾厚的聲音,使其聽起來像一種體型更大的鳥類。這種「欺騙性信號」有利於恐嚇捕食者和競爭者以及更好地吸引配偶,與許多哺乳動物演化出較長的氣管具有異曲同工之妙。由此,和政盤繞雉化石使「體型誇大理論」得到進一步的驗證。

世界上保存最久遠的蛋白質

此前世界上保存最早的蛋白質來自非洲坦桑尼亞 380 萬年前的鴕鳥蛋化石,而在甘肅臨夏盆地早於 650 萬年前的鴕鳥蛋化石中檢測出的蛋白質序列成為世界上最早的記錄,具有重大的古生物學、古生態學和演化生物學意義。這一發現產生瞭巨大的科學影響,因為它綜合瞭分子動力學模擬和實驗數據,提出瞭一種保存機制,得出的結論是與方解石這種礦物表面的結合確保瞭蛋白質序列被保存下來。尤為重要的是,這項研究和發現表明,即使在炎熱的環境中,蛋白質中與肽結合的氨基酸也可以保存在久遠的地質時間深處。

最大的馬——埃氏馬

埃氏馬是在和政地區的早更新世黃土地層中發現的一種新的真馬化石,用法國著名的研究馬化石的古生物學傢埃森曼的名字為其命名。埃氏馬是世界上最大的馬,它的頭骨長度達到 0.73 米,同時它的臉部無論從絕對還是相對兩個方面來說在馬類中都是最長的,也就是說,它具有世界上最長的馬臉。埃氏馬的長臉特點有助於它們在吃草時隨時用眼睛保持對周圍情況的觀察,防范兇猛動物的襲擊。埃氏馬的生活環境中肉食類動物豐富,其中大型的劍齒虎、老虎、獵豹和鬣狗等顯然都是馬潛在的捕獵者,使其產生瞭如此特別的適應性狀。

來源 | 臨夏州融媒體中心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