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南沙在哪?

說起南沙,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無外乎“終極三問”。“南沙在哪兒?”“南沙有人嗎?”“南沙房價為什麼漲得這麼快?”2018年4月21日,南沙自貿區成立三周年。三年來,南沙的成績

說起南沙,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無外乎“終極三問”。“南沙在哪兒?”“南沙有人嗎?”“南沙房價為什麼漲得這麼快?”

2018年4月21日,南沙自貿區成立三周年。

三年來,南沙的成績被各大媒體爭相報道。今天的南沙已不再是一片灘塗的“不毛之地”,甚至隱約可見“未來城市”的雛形。

(南沙區內道路)

但大多數人對於南沙的印象,可能也就是房產中介口中的“未來藍圖”,甚至連南沙和南海上的“南沙群島”都傻傻分不清。

南沙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它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南沙對於廣州、甚至整個粵港澳灣區,又意味著什麼?本期就讓我們走近南沙的“前世今生”。

南沙的開發,最早始於霍英東,但真正發力則是因為廣州自身的發展危機。

1978年,番禺籍香港商人霍英東帶著一傢老小,經歷瞭三天三夜的奔波,回到傢鄉番禺,看到“一窮二白”的落後面貌,他決心做點什麼。

經過考察之後,霍英東認為位於南沙礦場附近的土地可以作為房地產業興盛的香港的“後花園”,為其提供建材。

一番查閱後,霍英東發現南沙距離香港直線距離短,能聯通粵東粵西,並且是難得的“深水港”,自然條件堪比香港島的中區和九龍半島的尖東地區。這才下定決心開發南沙。

(霍英東在南沙)

此後三年,包括洛溪大橋在內,若幹由海外華僑投資捐贈的大橋和公路在廣州南片區建成通車,為此後大批進入南沙的建材掃清瞭交通上的障礙。

1990年,廣州市把南沙定為重點對外開放區域和重點開發區,並成立瞭南沙經濟區管委會。南沙開發初期的規劃面積是22平方公裡,由霍英東投資建設,這就是後來搞“大南沙”開發時稱的“小南沙”。

1992年,廣東省政府向國務院遞瞭份請示,想把南沙設為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二年,這一請示就得到瞭批復同意,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就此成立。

而霍英東憑借之前與番禺市簽署的兩份土地使用協議,擁有瞭這片海岸線長達7.1公裡的“小南沙”的開發權。

這還隻是揭開瞭南沙開發的小小序幕。

此時,作為港口城市的廣州憑借先發優勢,發展得風生水起。

港口碼頭由西向東散落在珠江沿岸,並逐漸向出海口佈局,並占據瞭廣州的城市核心地帶。而黃埔老港、新港和新沙港區的發展,也直接帶動瞭黃浦區的發展。

(廣州港區示意圖)

但廣州港口的危機也開始露頭。

1994年,廣東省制定《珠江三角洲規劃》時,給廣州港的年增長定瞭一個較低的預測值,而給深圳港和珠海港的預測就高出一大截。

實際上,廣州也在調研中也認識到瞭自身的問題,航道水深不足被認為是最大軟肋。第二年,廣州市給出的應對之策也是,疏深廣州港出海航道。

但廣州港的局限已難以掩飾。多年的港口運輸讓黃埔港這個內河港口淤積嚴重,與擁有深水港灣的深圳、珠海相比,優勢不再。照此勢頭發展,廣州的航運優勢被取代是遲早的事情。

(深圳鹽田港)

所以,擺在廣州這個老牌港口城市面前似乎隻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到珠江口去搞深水碼頭, 變內河港為海港。

時任交通部長的黃鎮東在一次與市政府主要領導的談話中更直接指出:廣州不到海濱搞深水港,泉州港的今天就是廣州港的明天。

20世紀末,廣州市政府下瞭決心,去珠江口搞南沙港區。

技術和投資都不是太大問題,政治因素反而成為最大的掣肘。為瞭保證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隻允許香港人到鹽田及內地其他地方搞集裝箱港,而不想讓廣州建設深水泊位的集裝箱碼頭。

南沙港的建設,會讓已初具規模的鹽田港多出一個競爭對手。

所以在項目論證的過程中,廣州一直強調廣州港的發展主要在內貿集裝箱上,不會對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帶來挑戰,可謂小心翼翼。

2000年,廣州市政府領導在一次視察中提出,南沙港的建設不在位於“小南沙”的南沙港基礎上擴建,而是在更南邊的龍穴島以南海灘開辟一片港區。這可以說是南沙港建設的起點。

2002年,經過多方論證,南沙港的開發緊迫性得到瞭中央的首肯。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鎔基在任期內最後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批準瞭南沙港區一期工程項目建議書。鮮少有人註意到的是,為瞭降低南沙港對香港的影響,工程申報中將南沙港區定位為“多用途碼頭”,而非“集裝箱碼頭”。

第二年,國傢發改委給南沙港頒發的“準生證”文件中,“通知”隻有短短三行字,而後附的“請示”文件卻足足有五頁,其中最重要的章節是“廣州地區港口的建設與香港的港口將形成優勢互補、各展其長、共同發展的格局。”

相當長一段時期,廣州的戰略方向和廣州港口的發展方向是一致的,也就是向東延展。

但當廣州決心面向珠江口時,戰略方向也在隨之變化。

1997年,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體規劃中,對南沙的定位是:建成以港口碼頭為中心,交通運輸、工業加工和旅遊服務齊發展,功能齊全、佈局合理、環境優美、文明發達、面向世界的現代化濱海新城。

廣州遲遲沒有實現的濱海城市夢想,被寄托於南沙身上。

有意思的是,在那次討論會上,關於“南沙問題需不需要報廣州市人大”引發瞭廣州市和番禺市之間的爭論,恰恰是這場爭吵讓廣州市動瞭將番禺收歸轄區的念頭。

於是2000年,番禺撤市改區,成為瞭番禺區。此後城市新戰略調整為“南拓、北優、西聯、東進”。當時屬於番禺的南沙也成為“南拓”戰略的重要部分。

2005年,南沙正式從番禺區析出,成為南沙區。番禺區的南沙街,萬頃沙鎮,橫瀝鎮,黃閣鎮,靈山鎮廟南村、七一村和廟青村的部分區域,東湧鎮慶盛村、沙公堡村、石牌村的各一部分區域一並劃入南沙區。

但當時,專傢學者對南沙能否融入廣州市生活圈深表懷疑。

直到2010年,時任廣州市委書記的張廣寧在一次會議中給十區兩市做瞭劃分,除六個老城區外,將蘿崗、番禺劃為副中心,將南沙、花都、增城、從化定位為衛星城。

張廣寧還解釋瞭什麼是副中心:“副中心是中心城區的副中心,有些配套不那麼齊全,但是它也屬於中心。”而衛星城的配套相對會齊全一點。

8年前,南沙離“中心”還很遠。

但第二年的全國“兩會”上,時任廣東省省委書記汪洋在審議“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時,提出可以加上一句,“以南沙為突破口,再造一個新廣州。”南沙新區立馬成為熱議話題。

2012年,南沙獲批全國第6個國傢級新區。雖然這個新區來得晚,還是第6個,但南沙的地位就此躍升。

這一年發佈的《廣州市城市功能佈局規劃》,南沙的提法又回到“濱海新城”,還是和“中心”沒沾上邊。但廣州市對南沙繼續“擴容”,將原屬番禺區的東湧鎮、大崗鎮、欖核鎮劃歸南沙區管轄。

(南沙區收入原屬番禺區地塊)

三年後的2015年,與蛇口自貿區、橫琴自貿區鼎足而立的南沙自貿新區落地。自貿區選點落在廣州最南端的珠江口岸,包括瞭散落的七大板塊。

(南沙自貿新區示意圖)

國傢新區和自貿區兩塊牌子,給南沙帶來瞭最直接的固定資產投資的高增長,南沙的基建也不斷提速。

2002年大開發之前,南沙GDP總量僅有61.7億元;2010年被定位為衛星城時,南沙GDP總量為485.68億元;兩年後翻一番,突破千億大關。到2017年年末,南沙連續15個季度GDP增速位列廣州各區之首。

2016年,南沙被確定為“城市副中心”,由於其他區沒有“副中心”的提法,坊間猜測,南沙未來可能成為廣州唯一副中心。事實上,這一猜測在今年新的城市總規中得到確認。

這個時候,誰都看得出來,雖然南沙還是遠得有些神秘,但早不是吳下阿蒙。

從2010年到2016年,短短六年裡,南沙定位的“連跳”,堪稱神跡。

近幾年,隨著南沙自身戰略的不斷加碼,廣州的投註也在加速。

除瞭港口、地鐵等重大基建的投資,在重大項目的招商上,南沙也是最大受益者之一。不僅是造船業等臨港產業,像亞信、微軟、科大訊飛等一批科創企業也開始落戶南沙。

但南沙的光鮮和這個新區的“落寞”是並存的,一方面它是代表著這個城市最美好的未來,一方面你又能嗅出幾分“鬼城”的味道。

(南沙夜晚街道)

對此,官方似乎並不在意。除瞭城市自身戰略需要外,南方大地上火熱的“粵港澳大灣區”概念,南沙更是被寄予厚望。

灣區的概念一出,也將廣深之間的競爭更直白地擺在臺面上。直到今天,坊間依然熱衷於討論誰是“灣區龍頭”。雖是民間談資,官方一直倡議的也是協作多過競爭,但城市競爭的殘酷擺在面前。

圍繞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等大項目的多年的論證和論爭,都說明瞭各城市在其中的謀劃和角力。

這幾年,網上時不時會有一種論調,即“發展南沙新區,是不是廣州的戰略性失誤?”網民依然對發展廣州這種跳躍發展頗有微詞。在他們看來,南沙還是太遠瞭。

這是從廣州看南沙。但假如置於粵港澳大灣區或整個珠三角,南沙的區位堪稱幾何中心,60公裡的范圍內可以覆蓋14個大中城市。這也是70年代不毛之地的南沙吸引霍英東的重要原因。

但有喜也有憂。

有媒體報道,深中通道橋梁工程本月底開工,預計2024年建成。這項浩大工程歷經16年的艱辛論證和準備。期間,廣州多次表達異議,擔憂不可謂不深重。

建成後,中山到深圳隻需20分鐘,也將成為深圳連接珠江西岸最直接的通道,而無需繞道廣州。

要知道,珠江東西兩岸在以往隻依靠虎門大橋連接,而這種連接方式令兩岸貨運與客運的車輛要經過廣州城完成中轉,一旦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粵東、西直接打通,勢必會造成運輸分流。

(虎門大橋圖)

而值得一提的是,深中通道也將有一條南沙支線。到時,從南沙到深圳機場的時間距離不超過30分鐘,可是到廣州白雲機場卻要近90分鐘。

而廣州第二機場的選址又一次選擇瞭北部的增城,意味著倘若南沙真要發展為廣州一極,機場的覆蓋上,深圳可能比廣州更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

從區劃上說,南沙是廣州的一個區,南沙的發展要靠廣州。但論及市場聯接性和接近性,廣州在連接南沙的焦慮上其實並不小。

毫無疑問的是,廣州希望的南沙,是一個代表廣州參與粵港澳大合唱的一員,而非一個深圳香港的“後花園”。

相比較深圳前海和珠海橫琴,南沙本就在定位和先發政策優勢上落後一截。所以,在產業佈局的同時,廣州在南部的地鐵基建上是最不遺餘力的,其用心便在於此。

南沙的“前世今生”裡,滿滿都是城市間的暗暗較量。而到瞭大灣區時代,這種博弈可謂有增無減。無論是廣州還是南沙,處處充滿挑戰。

如果說,南沙的發展有什麼籌碼的話,最可能打的牌可能就是港口和自貿區瞭。

南沙港戰略的敲定,背後有整個廣州發展突圍的身影;而南沙自貿區的建設,則是廣州對未來發展的寄望。

論及自貿區,比之於前海、橫琴,南沙還需要更強勁的後發動力;而論及港口,雖南沙港增速驚人,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如今大部分傳統港口城市發展都出現頹勢,互聯網時代下無形的金融、信息的流動正在挑戰傳統貿易對一個城市的主導地位。

對很多人而言,地理上的“南沙在哪”依然沒有什麼清晰的答案;但對廣州或南沙而言,戰略上的“南沙在哪”可能才是真正的焦慮所在。

但危機危機,有危也有機。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版權屬於作者)



歡迎關註“識廣”

ID:sikgwong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