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微信詐騙再出新套路,“親屬卡”成為騙子工具!

01最近小呸在搗鼓微信時,在支付服務中發現瞭一個有意思的功能——親屬卡。顧名思義,微信用戶可以向指定的親屬好友開通服務,讓對方獲得使用自身微信錢餘額的部分權限(僅限消費時使

01

最近小呸在搗鼓微信時,在支付服務中發現瞭一個有意思的功能——親屬卡。

顧名思義,微信用戶可以向指定的親屬好友開通服務,讓對方獲得使用自身微信錢餘額的部分權限(僅限消費時使用)。

通俗點講,就是可以幫助他人買單,相當於一個單向的“傢庭賬戶”。

一般來講,設計這種功能的初衷是為瞭方便傢人消費購物,免去瞭轉賬提現的手續。

由於親屬卡可以設置消費上限(一般情況下為0到數千元不等),且可以實時知曉每一筆扣款情況,因此在管理孩子零花錢這點上廣受好評。

深感好奇的小呸,很快便體驗瞭一把。

就功能本身而言,該說不說相當方便,拿著別人的卡刷刷刷的快感,無與倫比。

但,從財產安全的角度考慮,設置功能的過程卻存在些許“BUG”:

雖然名為“親屬卡”,但事實上任意一位微信好友都能被設置為贈送對象,隻要輸入支付密碼就能立即開通生效,無需額外的身份驗證(比如證明親屬關系)。

這樣一來,功能應用的范圍是廣瞭(可以給男女朋友、閨蜜哥們、非直系親屬使用),但與此同時,也容易給騙子留下操作空間:

萬一被別用心之人忽悠著開通瞭功能,那餘額裡的錢豈不是三兩下就劃走瞭?

想到這裡,小呸立刻百度瞭一下“親屬卡詐騙”。

結果呢?還真搜出來不少案例。

某日,正在玩微信的小D發現,自己的通訊錄裡多瞭一條好友申請。

雖然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但看到對方頂著一個大大的美女頭像,小D還是抱著“隻加個好友又不吃虧”的心態點瞭同意。

加瞭好友之後,這位“美女”比較高冷,一直都沒有發言寒暄,似乎隻是加錯瞭好友。

時間一長,小D也就把這事兒放下瞭。

但5個月之後,出人意料的情況發生瞭:

沉默的許久的“美女”突然給他發過來一條信息:

“送你一張親屬卡”,顯示的額度為3000元。

正當小D疑惑之時,對方解釋道:

自己剛剛不小心點錯瞭,把卡送到小D賬號上瞭,希望小D可以送回同樣額度的親屬卡。

小D見狀並沒有多想,找到親屬卡的功能便發瞭一張同樣的卡過去。

在他看來,這舉手之勞的事情,能幫就幫,誰還沒個手滑的時候呢?

況且對方還是大美女,能欠自己個人情也挺好

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小D懵瞭:

自己居然接二連三收到扣款提示,對方在短時間內連消費,把額度花瞭個一幹二凈。

再查看自己的餘額,果然少瞭3000元。

感到不對勁的小D立刻聯系“美女”,沒想到對方已經將自己拉黑……

02

在前面的例子裡,小D為何如此輕易就被人坑走幾千塊錢?

最核心的原因,是他不清楚“親屬卡”的具體功能和使用方法,而行騙者正是利用瞭這一點。

騙子先是利用“美女”的網絡身份麻痹對方,降低受害人警惕心。

而後等到時機成熟時,贈與對方一張一定額度的親屬卡,並用發錯卡為借口,誘導對方回贈。

由於不清楚“親屬卡”到底是什麼,受害人在慣性思維的作用下,往往就稀裡糊塗地上瞭當(親屬卡上顯示的數字僅僅是交易額度上限,如果發卡人賬戶裡沒有錢,那麼就無法使用)。

不僅如此,小呸在實測中發現,贈送親屬卡的消息提示,與轉賬發紅包極為相似。

不熟悉微信操作的人,甚至可能認為對方給自己轉瞭錢。

高明的獵手往往以獵物的形象出現,你眼中“馬虎大意”的網友,背地裡可能是磨刀霍霍的不法分子。

事實上,不僅僅是微信,支付寶賬戶的“親情卡”功能同樣存在類似的騙術。

而騙子加好友的手段,也是五花八門。

像小D遭遇的這種陌生人加好友的情況還算“低端”的,厲害一點的騙子,往往會事先通過非法渠道獲取受害人的個人信息,再“量身定做”話術。

對手機APP操作一知半解的中老年人,尤其容易上當受騙。

但話說回來,“親屬卡”騙術雖然陰險隱蔽,大傢夥提防的方式卻並不難。

除瞭謹慎添加好友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

不輕易使用你不清楚的手機、APP功能(例如呼叫轉移、親屬卡、屏幕共享等),遇到其他人(包括親人朋友,萬一對方被盜號瞭呢)誘導開通類似功能時,一定要第一時間提高警惕。

遇到實在需要使用的場合,也最好先瞭解清楚功能和規則。

想要避坑,多留意《使用說明》是個好習慣。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