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胰腺癌

一、胰腺癌是什麼疾病胰腺癌發生於在消化食物和調節血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胰臟上。大多數胰腺癌的發病部位在胰管上,胰管負責將胰腺分泌的消化液輸送出去。胰腺癌中約有2~3%屬於神

一、胰腺癌是什麼疾病

胰腺癌發生於在消化食物和調節血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胰臟上。大多數胰腺癌的發病部位在胰管上,胰管負責將胰腺分泌的消化液輸送出去。胰腺癌中約有2~3%屬於神經內分泌腫瘤。

胰腺位於肚臍下,胃的後面,成鴨梨狀,長15-18cm,寬3-5cm,厚2-3cm(如圖1)。胰腺有2個主要功能,一是分泌含消化酶的胰液,用以幫助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外分泌);二是制造調節血糖的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內分泌)。

● 導管細胞癌(起源於胰腺導管上皮)

導管細胞癌約占胰腺癌的90%,癌發生於像葉子的莖一樣貫穿於整個胰腺內部的胰管上皮(胰管細胞)。胰臟的腺泡細胞分泌的胰液通過胰管後與膽管合流,最後流入十二指腸。成年人的胰管直徑約1mm,一旦發生腫瘤胰管就開始擴張。 

胰臟分為胰頭、胰體和胰尾三部分,右側胰頭略寬靠近十二指腸,左側胰尾略細,中間部分為胰體。胰腺癌的3/4發生與胰頭。在胰頭, 膽管將協助分解脂肪的膽汁經肝臟輸送到十二指腸。胰管內發生的腫瘤擴散後膽管會變狹窄,眼球皮膚變黃,即所謂的“黃疸”。

胰臟位於在肝臟、十二指腸、胃的深處,腫瘤不易被發現,而且患癌後容易轉移到周圍淋巴結、血管和臟器。早期胰管癌無癥狀,多數病患在發生食欲不振、腹瀉、腹痛、胃周圍疼痛、背痛、黃疸、糖尿並惡化等癥狀後才進行診斷,發現時已經是晚期。

● 神經內分泌腫瘤(起源於非胰腺導管上皮)

分泌調節血糖胰島素的細胞聚集成塊,形成胰島,胰島呈點狀分佈在胰臟中。胰腺癌中的神經內分泌瘤就發生於此處,約占胰腺癌發病總數的2~3%,從幼兒到老人無年齡差別。神經內分泌瘤有低惡性度的和進展速度快的高惡性度兩大類。低惡性度的神經內分泌瘤比胰管癌進展速度慢,容易治療。

神經內分泌瘤有時會出現激素過剩的狀況,過剩制造胰島素的胰島素瘤會造成患者低血糖,意識不清。胃酸分泌過剩的神經內分泌瘤叫做胃泌素瘤。有癥狀後確診的神經內分泌瘤不一定就是晚期,早期神經內分泌瘤也有自覺癥狀。

二、胰腺癌的確診需要做哪些檢查

胰腺癌可以通過腹部超聲、CT、MRI、MRCP等影像檢查診斷,但最終確診須通過ERCP、腹部超聲波、CT下采集胰液細胞或組織切片進行病理診斷。

懷疑胰腺癌時,首先進行血液和腹部超聲波檢查(圖2),血液檢查淀粉酶、脂肪酶、彈性蛋白酶等胰酶和CA199、CEA、DUPAN-2、Span-1等腫瘤標志物的數據是否上升。腹部超聲波是終端發射超聲波,器械獲取反射波後在計算機上成像的影像檢查,如果超聲波檢查發現異常,須進一步進行CT或MRI或MRCP(磁共振胰膽管造影)檢查,以確定有無病變和擴散情況。根據檢查需要,還有經口達十二指腸的內窺鏡超聲EUS、內窺鏡逆行膽胰管造影ERCP、PET檢查等。ERCP是用內窺鏡註射造影劑行X光拍攝的檢查。PET檢查需要註射一種葡萄糖類似物,以確定癌細胞的有無和位置。

胰腺癌的最終確診須在ERCP、EUS、腹部超聲、CT等影像檢查下,采取病變組織活檢後病理診斷。難以判斷是否可手術切除時,除瞭上述檢查外,需要在腹部開4~5個孔,行腹腔鏡手術切除部分病變組織進行病理診斷。

三、胰腺癌的病理分期

分期表示腫瘤的進展程度,同時也是制定治療方針的重要指標。胰腺癌的分期根據腫瘤的大小、擴散程度、淋巴結和血管及其他臟器轉移有無轉移,可以分為0、Ⅰ、Ⅱ、Ⅲ、Ⅳa、Ⅳb期的6個階段,數字越大約接近晚期(如圖3)。

0期指癌細胞局限於上皮內,非浸潤性,也稱“上皮內癌”。Ⅰ期以後癌細胞會向上皮外浸潤擴散。Ⅳa、Ⅳb期指癌細胞浸潤轉移至其他臟器、周圍淋巴結、鄰近的血管等。

0期的胰腺癌非常罕見,最近影像診斷的進步和新的研究成果正在改變這種狀態。日本胰腺癌學會公佈的《胰腺癌登記報告2007》顯示,0~Ⅲ期的胰腺癌隻占20%,超過一半的患者是在已經發生瞭淋巴結和臟器轉移後才被確診的。但是,隨著治療技術的進步,中晚期胰腺癌的治療成績正在逐年提高。

四、胰腺癌的治療方法

胰腺癌的治療方法有手術、藥物治療(化療)、化學放療、免疫治療等方法。選擇什麼樣的治療,要根據腫瘤的分期、擴散程度、患者本人的願望、全身狀態和年齡等因素來決定。

如果腫瘤沒有擴散到胰腺外,首選手術治療。如果手術能切除幹凈,治愈的可能性就大。是否可以行手術治療,同樣也需要考慮腫瘤的分期、有無淋巴結或臟器轉移、患者本人的願望和身體狀況和年齡等方面。

0、Ⅰ、Ⅱ、Ⅲ、Ⅳa期的胰腺癌,如果可手術切除,切除後身體中仍然可能殘留微小的癌細胞,可以用化療盡量清除它們,這是胰腺癌最基本的標準治療方法。胰腺癌容易向周圍淋巴結和臟器發生轉移,即使病灶很小,手術後的化療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圖4)。

標準治療是根據國內外的臨床試驗,由各國專傢探討並認可的現階段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同時,主要國傢都有各自的胰腺癌治療指南。

對於Ⅳa期不可切除的,病灶局限於胰腺周圍的晚期胰腺癌,可采用化療。對於已發生遠處臟器和淋巴結轉移的患者,多數采取藥物治療(化療),隻要患者不耐藥,可以持續治療。但是根據臨床證據,這些治療方式效果都差不多,因此選擇化療的患者比較多。但是,免疫治療或者放化療結合免疫治療,確實使少部分患者受益(治療患者數相對少)。

胰管癌和神經內分泌瘤使用不同的藥物種類,選擇藥物時結合影像數據也十分重要。有部分醫院對已經發生周圍血管和淋巴結轉移的Ⅳa期胰腺癌患者,在術前進行新輔助化療,在抗癌劑的作用下縮小病灶,然後再進行手術切除,可能會降低復發率。

胰腺癌在診斷時、治療過程中,或者治療後,患者都可能出現黃疸、腹痛、營養不良等癥狀。控制和改善這些不良癥狀,對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可持續治療都具有很大的意義(後文詳述)。

五、胰腺癌的手術治療

目前認為手術是治療胰腺癌的最佳方法,手術方式包括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胰體胰尾切除術、胰腺全切除術,根據病灶的大小、位置和擴散程度決定切除范圍。胰腺癌沒有發生周圍血管、淋巴結轉移、腹膜播種(癌細胞散落在腹膜,多處出現轉移病灶),且有體力承受手術創傷的,才可以接受切除手術治療。手術時要切除病灶、部分或全部胰腺、以及部分周圍臟器,手術的目的是根治。

胰腺癌手術有3種: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圖5)、胰體尾部切除術(圖6)、胰腺全切除術。選擇哪種術式,要結合病灶的位置。隨著診斷方法的進步,醫療發達國傢很少出現開腹後,因為腫瘤擴散而不可切除,又把腹腔縫合的現象瞭。

● 胰頭癌

病灶在胰頭的,手術須切除胰頭、周圍淋巴結、十二指腸、膽囊、膽管。因為胰頭連接著十二指腸和膽管,這一區域的臟器作為整體都要切除。有時病灶位置特殊、擴散程度大的,還要切除一部分胃。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在切除以上部位後,還要再建小腸、殘留膽管、胰臟、胃的通道,以供食物、膽汁、胰液的通過。在日本,這樣的大手術需要非常精細,一次手術約花6~8小時。

另外,胰腺背後有與肝臟鏈接並輸送養料的門脈(大血管),如果癌組織浸潤門脈,還需切除部分門脈,並再建門脈。

● 胰體、胰尾癌

病灶在胰體、胰尾部的,隻留下胰頭,切除胰體、胰尾和周圍淋巴結。一般情況下,脾臟也一起摘除。根據癌組織的位置和大小,有時隻切除胰尾和周圍淋巴結。切除胰體、胰尾切除術沒有切除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復雜,不需要再建手術,4~5個小時就能完成。

● 胰腺全切除

癌細胞擴散到整個胰腺的,需要切除整個胰腺、十二指腸、膽管和膽囊。全切除術適用於全切除後有望完全治愈的患者。切除胰腺、十二指腸、部分膽管的患者需進行重建手術,重建小腸、殘留膽管和胃的通道。

※ 手術的並發癥

胰腺癌手術後最主要的並發癥是“胰瘺”和“膽汁瘺”。胰瘺是手術縫合處向腹腔漏出胰液的現象。膽汁瘺是再建消化管漏膽汁的現象。發生胰瘺和膽汁瘺的,患者會出現發燒,腹痛等癥狀。多數情況下,短暫斷食可以自愈,如果引起腹腔內出血就比較麻煩瞭。

胰腺癌手術需要高超的技術,建議患者選擇手術經驗豐富的醫療機構,盡可能降低術後並發癥的風險。希望在日本接受治療的患者,請聯系日本就醫網,協助選擇日本肝膽胰外科學會公佈的可信賴的醫療機構。

※ 術後胰酶補充和糖尿病對策

胰頭十二指腸切除後會嚴重影響胃的運動,餐後容易胃痛,食欲減少。術後脂肪吸收率也隨之下降,容易腹瀉。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胰全切除及部分胰尾切除(有食欲不振的)的患者,術後補充胰脂肪酶非常重要。建議患者不要一次過多進食,少食多餐。胰臟有調節血糖的作用,摘除胰臟和糖尿病惡化時都需要註射胰島素。

六、胰腺癌的藥物治療

胰腺癌發生其他臟器轉移而不能手術和復發時需要藥物治療。即使沒有轉移,術後輔助化療也是標準治療。

● 不可手術患者的一線治療藥物

當手術很難將癌組織完全取出時,藥物療法基本有以下5種:點滴註射吉西他濱單藥治療;吉西他濱與厄洛替尼聯合治療;口服S-1(替吉奧)單藥治療;FOLFIRINOX化療方案(奧沙利鉑+伊利替康+5-FU+亞葉酸鈣);吉西他濱與白蛋白紫杉醇聯合治療,也有①+③聯合治療的。

根據至今為止的臨床試驗結果,可以看出①~⑤的有效率和安全性有所不同。選擇何種療法,卻決於患者的意願,生活狀態,身體狀態,和年齡等因素。治療方法各有優缺點。患者在選擇時請仔細聽取醫生對副作用的說明,聽取醫生的意見,理解治療方法後慎重選擇。

● 二線治療藥物

當一線治療藥物不起效果後,應考慮更換藥物。比如針對使用過吉西他濱的患者,更換為上述③④的方案,二線治療用藥選擇一線治療時未使用過的藥物。對於不可手術切除的胰腺癌患者,應根據藥物的療效和副作用,持續使用藥物治療。

● 術後藥物治療

術後化療的目的是盡可能清除手術未清除的微小癌細胞,降低術後復發轉移風險。胰腺癌的治療,術後必須行輔助化療。標註化療是術後口服S-1(替吉奧),1日口服2次,連續4周,停藥2周為一個療程,治療須持續4個療程。對於易腹瀉或不可使用S-1的患者,用吉西他濱單藥代替。

● 神經內分泌瘤的藥物療法

腫瘤已經擴散不可手術的神經內分泌瘤(低惡性度),藥物治療的第一選擇是舒尼替尼或者依維莫司。另外,2014年日本開發瞭新的抗癌劑“Streptozocin”。舒尼替尼和依維莫司是一日一次的口服藥物;Streptozocin須點滴註射,一日一次連續點滴5日停藥37日為一個療程,或者每周點滴1次。當患者過多分泌胰島素等酶時,須同時註射奧曲肽。

七、胰腺癌藥物治療副作用及出現時間

關於化療的副作用,從開始點滴抗癌劑到點滴後24小時內易出現惡心、過敏反應和血管疼痛;點滴後3~14天易出現骨髓抑制、口腔炎癥、腹瀉、乏力等癥狀。脫發、間質性肺炎、淚眼等副作用多出現在1個月之後。

▼長按保存圖片可放大查看圖片內容。

圖7總結瞭藥物療法的副作用類型,癥狀的強弱和出現時間。隨著藥物開發,現在對化療藥物的副作用已經能控制,不至於產生嚴重的後果,請不要因為恐懼而中斷化療。

在藥物療法中,前文描述的須特別註意副作用的出現,它們可能造成患者骨髓抑制,造成血液中起清除細菌、病毒的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等。發生骨髓抑制時,多數無自覺癥狀,通常用藥後3日至1周可能發生此副作用。須註意食欲不振、腹瀉和消化道出血。可能造成神經損傷,引起手腳觸覺麻木,此時須降低藥量或停藥。~引起脫發不常見,用藥後2~3周多有脫發現象。多數在停藥後1~2個月毛發可再生。

神經內分泌瘤使用舒尼替尼後,多有手足浮腫,皮膚幹燥等手足綜合征發生,還可能產生高血壓、腹瀉和骨髓抑制;使用依維莫司須註意間質性肺炎、皮疹、手指損傷等;Streptozocin須註意腎臟損傷和糖代謝異常。副作用分為可承受和不可承受必須去醫院救治兩大類,在用藥前請務必確認藥物的副作用和相應處治方法。

出現這些情況時,請立即就醫!

  • 發熱38度以上伴隨疼痛或出血
  • 強烈胸痛、悸動、氣短、持續控咳
  • 持續嘔吐、腹瀉、無法飲水
  • 手腳感覺麻木嚴重、疼痛

八、胰腺癌的放射線治療(放化療結合)

化學放射線療法是化療和放療相結合的治療方法。當胰腺癌無手術機會,腫瘤隻局限於胰腺和其周邊淋巴結時,化學放射線療法是一個選擇。

腫瘤局限於胰腺和周圍淋巴結范圍內,沒有手術條件時,可選擇化療或化學放射線治療。臨床上,放化療結合比單獨放療的療效好。治療胰腺癌的放化療使用的化療藥物包括S-1、5-FU等氟尿嘧啶類抗癌劑和吉西他濱。放療需照射病灶和其周圍范圍,使癌細胞死亡。照射時不會感到疼痛和灼燒。

長時間小劑量使用放射線照射,可以最大程度減輕放射線對正常細胞的損傷,並能更完全的切割癌細胞。放療的副作用包括胃、小腸出血,惡心、腹瀉、乏力、食欲不振。當副作用嚴重時,不得不中止放療。

胰腺癌少有骨轉移,但是發生骨轉移的,對病灶進行局部放療可以減輕疼痛和骨折的風險。

胰腺癌的質子放射治療:

質子穿透性更強,可以照射到體內更深部位的腫瘤。質子可以準確靶向病灶,強力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能更好的保護腫瘤周圍健康組織和器官。同時,質子對放療抵抗性較高的腫瘤細胞(腺癌和肉瘤,低氧細胞,癌癥幹細胞等)也顯示出很高的殺傷效果。因此,在對胰腺癌的治療方面,質子的效果更突出。

早在2000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就對質子治療與3D-CRT(三維適形放療)、IMRT (調強適形放射治療)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在不能手術的胰腺癌病例中,質子治療可以改善適形性和劑量均勻性。另外一項早期研究也證實,質子治療與3D-CRT相比,顯現出計量學優勢,附近危及器官的劑量減少,其中最明顯的是左腎和脊髓。

另外,無論是用於可切除胰腺癌的新輔助治療、輔助治療,還是用於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的治療,質子治療均顯現出良好的計量學優勢。

針對質子治療作為新輔助治療方案治療胰腺癌的研究結果表明,質子治療的大分割方案(5 CGE×5次)是可行的。

將質子治療用於胰腺癌的輔助治療時,質子治療也可以明顯降低附近危及器官的照射量。此前的一項研究指出,與IMRT相比,質子治療(照射劑量為50.4Gy)可以更好地保護附近危及器官,小腸(15.4% vs. 47.0%)和胃(2.3% vs. 20.0%)劑量顯著降低。

另外一項研究表明,質子治療應用於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時,與IMRT相比,質子治療減少瞭對腎臟、肝臟和脊髓,以及胃、十二指腸和小腸的照射暴露。

九、疼痛、黃疸、營養不良的改善方法

出現黃疸時用膽汁引流或導管留置術可以順利引流膽汁。癌組織栓塞十二指腸也可以使用導管,改善食物通過障礙。

治療因癌變引起的疼痛、黃疸、食欲不振非常必要。胰腺癌患者在被診斷時有不少人已經出現疼痛癥狀,無論手術前還是藥物治療過程中,當患者出現疼痛時使用解熱鎮痛、阿片類麻醉藥品很平常。針對腹部的嚴重疼痛,醫用麻醉劑有時也是有效的。有些人對麻醉劑抵觸,而事實上臨床已經驗證:醫用麻醉劑不引起中毒,無論從治療和患者精神方面考慮,出現疼痛後盡早使用麻醉劑的,能收獲更好的治療效果。

腫瘤阻塞膽管,膽汁淤積後引起眼球、皮膚發黃,產生所謂“黃疸”時,需接受減黃治療。減黃治療包括手術和藥物等治療,治療的重要性僅次於腫瘤治療,同時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

目前膽管引流有兩種方法,一是內窺鏡經口插入至十二指腸行膽管引流(ENBD、ERBD);二是經皮向肝臟插入細針擴張膽管(經皮經肝膽管引流PTBD)。不手術處理黃疸的,多數采用內窺鏡放置導管的辦法解決引流問題。胰腺癌造成十二指腸胃阻塞不能進食的,用內窺鏡將金屬導管插入胃或十二指腸,將狹窄部位擴大(十二指腸導管留置術)。有時,行胰臟手術時預測到將來十二指腸可能閉塞的,需將胃與小腸(空腸)直接連接,即搭橋手術。胰臟不能發揮機能後,會造成食欲不振和高血糖,此時有必要人工補充胰酶和胰島素。

十、胰腺癌的復發與轉移

治療過程中又出現新發現的癌組織的叫復發,在周圍淋巴結或臟器出現癌組織的稱為轉移。手術隻能清除肉眼可視的癌組織,不可視的癌細胞在胰臟位置或者其他臟器再次出現的狀態即為復發。轉移是指癌細胞經淋巴液或血液循環流至其他臟器並增殖的狀態。

胰臟周圍包圍著主要消化器,大血管和淋巴結,容易復發轉移。常見轉移肝臟、腹膜、肺、淋巴結、骨等。復發轉移後的胰腺癌,主要治療手段是藥物。胰管癌的術後標準化療是S-1,發生復發轉移時S-1很難起效瞭,需更換為上文減少的其他化療方案。術後輔助化療結束後進入長期隨訪觀察階段,此時仍需根據患者的體力、病狀、本人意願等繼續使用其他化療方案。

出現疼痛、黃疸、十二指腸閉塞時選擇上節介紹的處治方法。情緒不好,不安、疼痛、不舒服時沒必要獨自承擔,請尋求醫務人員和傢屬的幫助。即使復發轉移,也請堅持自己的生活,選擇自己認可的治療方式。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