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升學宴怎麼辦?看古代 “畢業季”如何安排

高考結束後一大批的畢業學子迎來自己最期待的暑假沒有假期作業,沒有考試壓力等待他們的將是美好的大學生活隨著一張張寄出的錄取通知書到達考生手中為瞭慶賀這一刻少不瞭一些的宴請活動

高考結束後一大批的畢業學子

迎來自己最期待的暑假

沒有假期作業,沒有考試壓力

等待他們的將是美好的大學生活

隨著一張張寄出的錄取通知書

到達考生手中

為瞭慶賀這一刻

少不瞭一些的宴請活動

一方面是為瞭慶祝自己的孩子

考上瞭心儀的大學

另一方面則是感謝老師的辛勤付出

而在古代

學子在科舉考試上榜後

也會舉辦一場宴會來慶祝

中國古代的謝師宴

歷經朝代眾多,形式繁多

但就拿科舉考試舉例

總體來說

被稱為“科舉四宴”

這四宴分別為

文舉的鹿鳴宴、瓊林宴和

武舉的鷹揚宴、會武宴

自隋唐科舉制度創立以來

歷屆科舉考試揭榜後

都會由朝廷舉辦宴會

祝賀這些金榜題名的考生

鹿鳴宴在唐朝時期便已興起

在鄉試放榜的第二天

為慶祝新科舉人取得佳績

而舉辦的宴會

參加宴會的人有科舉考試的

主考官、同考官、提調等其他各級官員

當然還有新科舉人

古代等級劃分十分嚴格

官員按照職位大小

新科舉人按照名次,按序就座

由長者(尊者)先動筷

然後同時起筷

在古代

尊卑和次序都是重要的禮儀

不可輕易僭越

宴會舉行之時

還會伴奏《鹿鳴》之曲

朗誦《鹿鳴》這首樂歌

《祥驗記》記載:“鹿者,祿也。”

因“鹿”與“祿”同音

寄托著古人希望學子能夠

升官發財的願望

古人常常使用雙關的修辭手法

所以

“鹿鳴宴”的名稱便是由此而來

另一說法是

因明朝皇帝宴請科舉考生

都以“鹿”為主食

而“鳴”在古代代表“天賜”

皇帝又貴為天子

所以皇帝請客做東

科舉考生為客,隨即就叫“鹿鳴宴”

宋代時

為殿試文武兩榜狀元同時設宴慶祝

也叫“鹿鳴宴”

“瓊林宴”是宋朝的說法

主要是為在殿試高中後的

新科進士舉行慶祝宴會

時間也都是在揭榜的第二天

宋太祖曾經規定,殿試之後

由皇帝宣佈考生學子的名次並舉辦宴會

慶祝金榜題名的新科進士

舉辦宴會的地點便是在

著名的皇傢花園“瓊林苑”

所以“瓊林宴”一詞

便是由此而來

不過在後來宋徽宗趙佶執政期間

“瓊林宴”又改稱“聞喜宴”

意為聽到喜訊開設的慶賀宴會

“聞喜宴”的概念其實和

唐朝時期的“曲江宴”一個意思

都是為高中後的新科進士舉行的宴會

隻是因為舉辦的地點不一樣

所以命名有所不同

在宋朝時

瓊林宴排場十分浩大

相當於現代的國宴標準

可見其重視程度

到瞭明、清時期

“聞喜宴”又被稱為“恩榮宴”

雖然名稱不同

但是宴會的流程和儀式

都沒有太大的變化

因此後人還是習慣稱其為“瓊林宴”

“鹿鳴宴,款文榜之賢;

鷹揚宴,待武科之士”

從這可看出這是針對考中武舉的考生

“鷹揚宴”取自“武如鷹之飛揚”

源於詩經中的“維師尚父,時維鷹揚”

給予這對考生的

激勵和美好祝願

在清朝時期

朝廷規定各省舉辦歡慶的宴會

一般在揭榜第二天

以款待考中武舉的考生

主考官及外場考官都要參加

新武科舉人首先要拜謁諸位考官

之後再依次入座開宴

儀式與鹿鳴宴差不多

會武宴

會武宴是在武科殿試放榜後

為武科新進士舉辦的慶祝宴會

普通武舉是無法參加的

也就是說雖同為武科

但會武宴相比鷹揚宴規格更高

會武宴的傳統一直沿襲到清朝

在會武宴上會賜武狀元

盔甲、腰刀等武器

並按等級賜進士金銀財寶等

而在光緒二十七年

武科考試制度被廢止

從此就沒有鷹揚宴和會武宴

而現如今的高考

也和古代科舉有很多相似

十年寒窗苦讀待到金榜題名時

邀請恩師和親朋好友一起慶祝

經歷瞭上千年的演變

成為現在的“升學宴”、“謝師宴”

也可以說是一種傳統文化的流傳

PS:小墨認為在提倡勤儉節約的當今社會

我們可以更多的小辦傢宴

杜絕鋪張浪費大擺宴席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