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不吹不黑,日本人的“工匠精神”到底是什麼?

在中國的語文課本裡,曾經有一篇宋代蘇軾的《石鐘山記》文末曾經有一句“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我想把這個作

在中國的語文課本裡,曾經有一篇宋代蘇軾的《石鐘山記》文末曾經有一句“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我想把這個作為我來表達“工匠精神”的初心,一如“擔當”在日語中意味著對某件事負責的人。

2016年3月5日以來,“工匠精神”成為炙手可熱的流行語。但最近幾年以來由於貿易戰、新冠疫情的雙重壓迫 ,中國的實體經濟如羽翼未豐的小鳥驚逢驚巢,如根基未穩之新樹遇風暴。

制造業轉型內外交困,一方面是企業用工荒,另一方面員工離職頻繁,苛責待遇太差。 而很多居心叵測的自媒體更是唯恐天下不亂 ,甚至有迎合民粹抹黑中國制造業。動輒血汗工廠、動輒人間地獄、動輒“流水線”多恐懼。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名對制造業感情深厚且尚有閑暇來從事寫作的人難以將憂慮緘藏於心。對於中國制造業固然不能粉飾太平,掩飾矛盾;更不能釜底抽薪,落井下石。

制造業的核心是產品和客戶。客觀的說無論有沒有貿易戰,中國制造業轉型是必然的,因為粗放型的制造業太容易被替代,低端產業鏈歷來隻是國際資本的備胎。

這些年為企業做培訓、做顧問,與企業各階層有深入的交流。深刻體會到中國制造業的內卷之嚴重,從老板到車間主任到基層工人,沒有幾個說是真正開心的。

從經營的角度來講,大部分的產業轉移是由於用工成本的問題,因此低端產業當初憑借較低的人力資源成本尚可盈利,但是隨著房地產對整個社會財富的虹吸效應,生活成本直線上升。較低的工資不僅招不到優秀的技術工人,而且連技術含量極低的工人都很難招聘到。因為使用沒有經驗的工人 廢品率又極高,最終陷入瞭惡性循環。

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之路必然伴隨著陣痛,但是這是不可回避的。中小企業的出路必須是產業升級和產品升級,根據我對日企多年的研究。我發現日本很多中小企業規模不大,但是經營的很好,能夠持續的盈利。

關鍵就在於他們在技術上不斷的改善和創新,在自己的領域裡擁有一技之長,能夠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因此他們接的訂單往往是難度很大但是附加值很高的產品。

即使像漫畫中小林研業的訂單最終被轉移到中國,但是他們已經憑借第一批訂單賺到瞭豐厚的利潤。這種利潤又能夠保持企業繼續經營或者進行升級。

良好的財務狀況能夠讓企業與員工建立良好的互信,從而保證員工隊伍的穩定性和技能的持續提升。

對於什麼是工匠精神,也許大傢見仁見智,我從事現場管理的培訓和顧問多年,不敢說能成一傢之言,但是也願意把自己這些年一點點經驗與大傢分享。一如《石鐘山記》,既然常行舟於絕壁之下,那麼就有義務提起拙筆告知大傢所見所聞所悟。

本漫畫從左至右閱讀

原創不易,歡迎點贊,歡迎轉發!

日本企業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