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什麼是企業價值

“企業價值管理是一個經常被提到的現代管理理念。但關於究竟什麼是企業價值,我覺得目前不管是學術界還是實踐界都沒有達成共識。本文是我根據十多年的實踐經驗總結的一些個人看法。以期

“企業價值管理是一個經常被提到的現代管理理念。但關於究竟什麼是企業價值,我覺得目前不管是學術界還是實踐界都沒有達成共識。本文是我根據十多年的實踐經驗總結的一些個人看法。以期拋磚引玉,為倡導“價值管理”的經理人和企業傢提供一些思路。”

傳統理論和實踐對企業價值的理解和定義。

“以客戶為中心,滿足客戶需求”是現代公司的共識。公司實現價值的過程,是從獲取客戶真正的需求開始的。對自身能力進行仔細評估,並以此為出發點為目標細分市場客戶創造並提供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是公司取得長期的卓越的財務業績的基礎。公司應從選擇客戶、獲得客戶、保留客戶和培育客戶關系出發構建公司的競爭戰略體系,以客戶滿意度、客戶獲利率作為公司評價競爭戰略成敗的首要指標,並以此為基礎構建公司的商業模式

財務管理學的解釋是“企業未來可持續自由現金流量的折現值”。這是一個被投資銀行傢和金融分析師普遍使用的概念和價值衡量標準,但對於企業而言,我覺得這個概念更像是空中樓閣,不接地氣。首先,“自由現金流量”的持續流入依靠的是什麼?其次,如何確保未來有可持續的自由現金流量呢?大傢都知道未來存在這很多不確定性,企業如何應對這種不確定性呢?這個概念也並未給出答案;再次,關於折現值,即使“未來可持續自由現金流量”可以確定,“折現率”的選擇依然是個難題,影響“折現率”的因素太多。所以使用這個概念很難與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相結合。

實踐中,企業傢和資本市場通常以利潤、凈資產、銷售額”作為衡量標準:如企業在申請銀行貸款時,營業利潤就是決定銀行是否發放貸款的重要指標;企業申請IPO上市時,審批制下的A股市場發行價格由企業凈利潤乘以主管機關給定的參考值計算得出,即使在註冊制下“利潤”依然是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市場上的重要參考指標;基金經理也依據上述指標計算市盈率、市銷率、市凈率等以作為企業是否值得投資的判斷標準。但是如果由“利潤、 凈資產、銷售額”等決定企業價值的高低,那麼很多初創期企業或者需要依靠前期大量“燒錢“才能維持經營的新商業模式或創新型企業就很難獲得持續發展的機會,也就不會有類似阿裡巴巴、京東、騰訊、美團等一大批互聯網巨頭的迅速崛起,更不會有各類“獨角獸”的誕生,因為依據“利潤”等指標這類企業根本就沒有任何價值。顯然資本傢並非傻子,所以上述指標根本就無法解釋企業價值的內涵,況且“市盈率、市凈率、市銷率等隻是計算企業價值的估值方式。

2、我對企業價值的理解

那麼究竟什麼才是企業的價值呢?我認為將企業價值解釋為“企業面向未來的持續貨幣資產獲取能力”,既可以解釋為何很多前期需要巨額投入的輕資產企業在尚未盈利、也未形成“規模效益”時即可獲得適當的估值進而獲得多輪融資,而部分相對傳統的企業即使擁有大量的利潤、巨額凈資產及不錯的銷售額依然無法獲得資本市場尤其是“一級資本市場”的青睞;又可以找到落實“持續提高企業價值”的具體實施路徑。

那麼,為什麼是“持續獲取貨幣資產的能力”而不是“持續獲取利潤的能力”或“市場地位”呢?

“持續獲取貨幣資產的能力”是以“現金流”為目標的經營理念。隻有有足夠貨幣資產的支撐才能保證企業日常的償付能力,才能支撐企業正常的運轉。沒有現金付貨款供應商就會停止供貨、沒有現金發工資員工要罷工、沒有現金付稅金國傢要處罰等等不勝枚舉;同時充足的償付能力可以避免企業重蹈覆轍部分高利潤或市場老大卻因缺少現金而不得不申請破產企業的覆轍。

而以“持續獲取利潤的能力”及“市場地位”為經營目標的企業,往往會陷入“利潤陷阱”或“市場地位陷阱”。如,以犧牲現金流而換取紙面上的利潤及市場地位,最終影響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類似的案例並不少見,有心的各位都能註意到,在此就不舉例瞭。

那麼追求“現金流”是否意味著利潤和市場地位不重要呢?

同樣也是不對。企業應該追求“適當的市場地位”和可以保證企業“活下去”的利潤。

關於為什麼是適當的是市場地位,我覺得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理解:

第一,市場份額過少,企業很難獲得供應鏈優勢,比如成為不瞭重要的供應商就需要依附於其他大型供應商從而導致企業面對客戶缺乏定價決策權,成為不瞭供應商的重要客戶就會導致企業缺乏與供應商談判的主動權;第二,市場份額過少,企業應對外部危機和環境變化的能力就會較弱,尤其是在競爭激烈或經濟蕭條時更是首當其沖;第三,市場份額過高,尤其在企業占據絕對市場地位的情況下,企業很容易因缺乏足夠的競爭陷入故步自封、喪失鬥志,成為創新的阻力,難以及時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不利於企業保持持續的競爭活力,諾基亞丟掉手機市場份額、柯達差點兒難以在現代影像產品市場占有一席之地我認為和其早期過高的市場地位不無關系。

同樣關於為什麼是可以保證企業活下去的利潤,希望我下面的看法能給各位些啟發。

任正非先生提出華為“追求有利潤的收入和有現金流的利潤”。因為企業利潤不足就無法彌補投入的成本,長此以往,企業很難維持基本的簡單再生產,更別說擴大市場規模和獲取持續價值創造能力瞭,所以企業必須獲取滿足持續增長需要的利潤規模。但是追求利潤不應當以犧牲現金流、損害企業未來競爭能力及企業賴以生存的商業生態環境為代價。關於前者,前面已經介紹瞭具體原因。關於後者:首先,在目標客戶購買能力既定的情況(即使采用“撇脂定價” 模式的企業,利潤水平也受到目標客戶實際購買能力的限制)下,追求過高的利潤必然以降低成本費用來實現,由此可能導致企業不得不減少必要的費用如支持產品銷售必需的廣告宣傳費用、支持企業未來發展的研發費用等投入,從而不利於企業未來競爭能力的培育;其次、企業可能因過度壓縮價值鏈上各環節成本而影響產品質量,影響企業聲譽和市場形象;再次,通過壓低產業鏈上其他企業利潤獲利時,會因供應商或經銷商的不滿導致喪失原有的供應鏈優勢,或因供應商或經銷商采取同樣措施而影響企業整個產業鏈的商業生態,進而降低發展的可持續性;最後、可能會因管理層隻關註利潤從而忽視利潤質量,導致以大量債權和重資產取代可持續現金流量或盲目追求生產規模最大化,加大企業的經營杠桿風險。近段時間頻頻出現的日本產品質量問題,個人認為與其過分追求低成本的管理模式不無關系。但到底多少利潤是合適的,取決於企業所處的產業環境、市場規模和發展階段等因素。

以上就是我對企業價值的理解。那麼企業該怎麼提升自身價值呢?關於這個問題,未完待續。。。。。。

下期討論。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