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語言學綱要》第三章 語音和音系(上)

朋友們好,大熊人回來瞭!漢語小塾又更新啦!今天讓我們一起充滿熱情地來學習《語言學綱要》的第三章“語音和音系”吧!本章新概念較多,如果之前看過nibo老師的現漢專欄,可以互相

朋友們好,大熊人回來瞭!漢語小塾又更新啦!今天讓我們一起充滿熱情地來學習《語言學綱要》的第三章“語音和音系”吧!本章新概念較多,如果之前看過nibo老師的現漢專欄,可以互相參考以幫助理解!

Q1:語音學和音系學分別是什麼?

首先,我們看下他們的英文名稱:

語音學——phonetics;音系學——phonology(這兩個英文詞應該背下來)。這不就可以清楚的認識到,這兩個都帶著“音”字的學科不是一個東西瞭。區分語音學和音系學,與區分語音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是密切相關的。

語音 是代表語言的聲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是由人體發音器官發出來的代表一定意義的聲音。上一講我們提到,任何符號的構成都必須具有一定的物質形式,以一定的物質材料為載體,這樣與意義統一於一體,才能構成完整的符號。語音就是語言的符號形式,所以和自然界普通的聲音可不一樣。嚴格意義上隻有“人”發出的有一定意義的聲音才稱得上是語音。

語音學就是從語言的自然屬性(形式)去把握語音的科學,它關心研究語音的聲學屬性(物理方面)—-如:考察某音的音高、音強、音長、音色;以及發音學屬性(生理方面),如:發漢語中元音“ɑ”時,人的各個參與發音器官的協調,舌位的前後、口腔閉合度的上下、唇形的圓展、聲帶的震動、肺部氣流動力等。語音的自然屬性針對所有人類語言,語音在某一語言中的作用不是語音學的關註對象。如:元音“ɑ”,在很多語言中都有這個音,隻不過不同語言中用法不同。因此國際音標表中的所有單個“音素”都是語音學考察對象,但是無關某具體語言中的具體用法。

音系學從語言的社會屬性(意義)研究語音在某一語言中如何作為語言符號形式的。自然屬性相同的語音在不同的語言符號系統中作用不同。比如/ɑ/(舌位靠後,漢語中在ao中及在ng前的那個“ɑ”),在漢語中可以組成單音節字“桑”(sāng),但在英語中沒有這種組合;同樣,“ɑ”在英語詞“pardon”['pɑ:rdn]中充當的角色,也絕不會與漢語中同一個“音素材料”的用法相混淆。因為,它們盡管是一個“形式”,但是不處在一個“系統”中,因此表達的社會約定意義就不同,即“形式相同,所代表的意義不同”。所以我們說,音系學關註的是語音在某具體語言中的作用。

Q2:音素和音位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A2:首先要來一些“正經”的,科學的解釋。

一般認為,

音素是人類語言從音質角度切分的最小線性語音單位。音素是從語音的自然屬性出發定義的,是針對所有人類語言的,是僅依據音質區別而得出的。

音位是一個具體語言(或方言)中有區別詞的語音形式功能的最小語音單位。音位是從語音的社會屬性出發定義的,是針對某一種具體語言的,是僅依據有無區別該語言中詞的語音形式功能(進而也區分瞭字詞的意義)而得出的。它可以是音質上的區別(如b和f的區別),也可以是音高(如漢語聲調)、音強(如英語中詞重音)、音長(如能區別意義的長短元音)有所區別。

然後我們看看這二者的聯系:

1、都是最小的線性單元。音素或音位都還可以切分為更小的語音特征或區別特征,但語音特征或區別特征組成音素或音位並不是按時間的次序先後出現的線性組合,比如[m]這個音素的雙唇、鼻音等特征是在同一時間使用的。

2、在音流某個位置上出現的音質音位(抽象概念)一定有其自然屬性,體現為某個具體音素(用物質語音材料來具體體現)。

3、音位是對具體語言中起相同作用的(具有一致的區分字詞義功能)若幹音素的抽象

例如:部分方言如西南官話地帶(大約如下圖紅圈地區,實際范圍更大)的部分方言常有“n”、“l”不分的情況。常把“奶奶”叫作“lǎilai”;把“牛奶”叫作“liúlǎi”。前後二者有明顯聽感上的差異(不同的調音姿態導致),然而在部分方言中[n]和[l]因為沒有區分字詞義的作用,因此在漢語部分方言中這兩個作輔音聲母的音素可以歸入一個音位。

因此,我們來做一個總結:

“音素”是地球上人們用來制作語言的最小的語音材料,總個數可以枚舉。出於“一音一符,一符一音”原則制作的國際音標表(IPA)中所說的“音”,指的就是物質構音材料“音素”。

“音位”是人們在不同音系中(或者說不同語言/方言中),對不同“音”的心理認知劃分區域,即這個語言的母語者從語感出發判定哪哪些音是否可以算作一個“類”。因為一個在一個音位(語感中人們認為是“一類”)下,會隨著使用“語言環境”變化,派生出不同的音素。因此音位是一個音系中的認知范疇,它的范圍一定是大於音素的,音位數量一定是小於音素的。

我們漢語拼音裡常用的ɑ、o、e、i、u、ü中“ɑ”,其實是我們中國人心裡認可的一個完整音位/a/(音位括號一般用“/ ….. /”,字母通常用這個音位中較常用的那個音素符號)。在不同的“語音環境”中,音位/a/表達為不同的音素。這聽上去很難相信,但理性歸納後不得不承認,請看下去:(音素使用“[ ]”括號)

/a/在-i、-n前組成ɑi或ɑn時(包括uan),表現形式是音素[a],舌位沉底靠前,口腔開合大。

/a/在音頭i-後隻有單獨的韻腹元音(聽感上最響的那個)、沒有韻頭和韻尾、以及韻腹元音單獨成為一個獨立音節的情況下,表現形式是音素[A],舌位沉底居中,口腔開合大。

/a/和[u]組成復韻母[ɑu](漢語拼音中的“ɑo”)、以及和-ng組成後鼻音韻母時,表現形式是音素[ɑ],舌位沉底靠後,口腔開合大。

/a/韻頭i-或ü-和韻尾-n之間時,表現形式是音素[ε]。舌位較前三略抬高、靠前,口腔開合較前三略小。

在部分北方方言的口語用法中,/a/甚至還有音素[ə]這個音位變體,[ə]舌位高低上偏中,舌位前後也偏中,“的”裡的e其實就是[ə]。比方說北京口語裡“他”、“她”說快瞭就特別像“忒”或者“特”(第一聲)。

因此我們就可以把[a]、[A]、[ɑ]、[ε]、[ə]這幾個音素理解為音位/a/在不同“語音環境”條件下的“獨特表現”。我們把這種一般音位概念下的表現形式稱之為“音位變體”,相關“音位變體”的說明和分類請關註下期。

因此,我們可以說: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