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葫蘆笙」西方人曾以為中國沒有和聲樂器?

「一器一會」也是一期一會每一件樂器都帶有其自身屬性的聲音自帶靈魂也如同人永遠也不可能再踏入同一條河流時刻變幻,各具特色講者|小不點山人樂隊成員,聲音雜傢。小不點與葫蘆笙大傢

「一器一會」也是一期一會

每一件樂器都帶有其自身屬性的聲音

自帶靈魂

也如同人永遠也不可能再踏入同一條河流

時刻變幻,各具特色

講者|小不點

山人樂隊成員,聲音雜傢。

小不點與葫蘆笙

大傢好,我是山人樂隊小不點。

這次我給大傢介紹的是「葫蘆笙」,它分佈於我國的西南地區,特別是貴州、雲南等地。

葫蘆,是一種一年生的攀緣草本類植物,原產於印度。果實呈梨形或圓形,可以吃,也可以入藥。葫蘆果殼幹硬後,常被用來盛酒、裝物,道士也常用它來盛丹,使它染上瞭一點仙風道骨的神韻。

在民間,它被一剖為二,用作水瓢,「依葫蘆畫瓢」的俗語就是因它而產生的。

葫蘆又被稱作「匏」。在很古老的時候,人們就用它來制作笙、竽一類的樂器,而「匏」也就成瞭八音[1]之一。

戰國早期曾國國君乙的墓葬曾發現葫蘆笙 湖北隨州市出土

戰國或西漢時期的銅葫蘆笙 原來的竹管或木管已不復存在 雲南江川李傢山出土

在中國的雲南地區葫蘆尤多,以至於從清代到新中國成立以前,對雲南佤族部落的首領泛稱「葫蘆王」,佤族阿佤山區也被稱為「葫蘆王地」。

而這些少數民族用葫蘆制作的樂器中,最有名的莫過於葫蘆笙和葫蘆絲瞭。

葫蘆絲葫蘆笙中的竹簧片葫蘆笙

葫蘆笙,是用一個葫蘆來作為它的共鳴腔,竹子做的簧片作為發聲音筒。竹子越長它的音越低,竹子越短它的音就越高。

葫蘆絲,它也是雲南代表性的一個樂器,屬於傣族的。葫蘆笙葫蘆絲原理相同,都是以葫蘆作共鳴腔,不過葫蘆絲音高的調制原理類似笛子,靠不同音孔來調整。

葫蘆笙還有一段比較有意思的歷史,是一位德國人告訴我的。

從前有位德國的傳教士來雲南,回去的時候帶瞭一把葫蘆笙,之後把葫蘆笙發聲原理琢磨透瞭,慢慢地制造成瞭一個新的樂器。

是的,就是西方音樂史上很重要的口琴。你聽,在吹奏時,葫蘆笙吹或吸,都有聲音的;口琴的也是吹吸都有聲音。

同時,它們都還有一些相同的技巧,例如通過拍打琴尾氣流,產生顫音效果、又如吹出哇音。因此葫蘆笙算得上是口琴的祖先瞭。

西方一直認為中國沒有和聲樂器,葫蘆笙其實就是中國的和聲樂器。

口琴相對於葫蘆笙更易攜帶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中國少數民族的樂器和現代西方標準化的樂器音高並不同,當我們用訓化過的西化的耳朵來審視東方傳統聲音,可能會覺得聲音是不準的。

在中國,宋代人提出瞭「樂效人聲」,也就是樂器要服務於人聲。很多少數民族的樂器和他們語言發聲是相和的,也就是在傳統計算方式上再修正符合自己本民族的人聲。想更清楚瞭解少數民族的樂器,就需要讀懂他們的語言。

葫蘆笙就有很多不同的調,每個民族都會根據他們的語言有一個特殊的調在裡面。像拉祜族比較接近大調,樂器音色有點像我們教堂裡面用的合成器,它可以做很長的延音。

雲南拉祜族人吹奏葫蘆笙雲南拉祜族人吹奏葫蘆笙

拉祜族和葫蘆還有這樣的淵源:傳說從前造物主厄莎播下葫蘆種子,結出瞭一個葫蘆,葫蘆長大後,裡面竟然有一對小兄妹(娜笛、紮笛)。兩兄妹成婚後生下來九對最初的人類,這就是拉祜族最早的祖先。其實,雲南很多少數民族都有關於葫蘆或葫蘆笙的傳說,例如彝族、阿昌族、怒族、拉祜族、德昂族、佤族和水族等。

雲南楚雄彝族人吹奏葫蘆笙雲南楚雄彝族人吹奏葫蘆笙

在雲南彝族,有一個這樣的葫蘆笙故事:

從前,有對年輕的獵人夫婦,剛在一起沒多久,財主就看上瞭姑娘的美貌,把她搶走瞭。姑娘臨走前悄悄告訴獵人,等到三年三個月零三天後,穿上雀皮衣裳,吹著葫蘆笙,到財主傢院心裡跳三轉,就會見到她瞭。

獵人熬過三年三個月零三天後,穿上雀皮衣裳來到財主傢,在財主院子裡吹著葫蘆笙跳著舞,繞著院子跳瞭三轉。果然,姑娘聽見葫蘆笙響,笑著奔出來同獵人相見。

一旁趕來的財主見瞭也很奇怪:「姑娘來到他傢幾年,從沒見過她笑過,今天見到穿著爛皮毛衣裳的人怎麼會高興成這個樣?我要是把雀皮衣裳穿上,姑娘不也對我笑瞭嗎?」

於是財主把獵人的雀皮衣裳搶過來。這時姑娘馬上叫起來:「妖魔鬼怪來囉!」聞聲而來的傢丁護主心切,直接向著毛茸茸的怪物張開瞭毒弩,劈頭蓋腦射去。老財主一下子被亂箭射死瞭,獵人和姑娘也得以團聚。

從此以後,彝族人每逢討親嫁女,都會吹葫蘆笙,跳舞,唱調子。表示對財主的蔑視,對這對堅貞的獵人夫婦的祝賀。

所以,音樂都是跟舞蹈不分傢的。在雲南少數民族葫蘆文化的背景下,很多節慶、祭祖或婚喪嫁娶中,吹葫蘆笙、跳葫蘆笙舞都是一種最高的民族禮儀。葫蘆笙在民間是要搭配舞蹈使用的。

那今天我就獻醜給大傢來一段,開啟它正確的打開方法吧。

參考資料

[1]張黎.楚雄彝族葫蘆笙音樂概述[J].通俗歌曲,2015(08):53.

[2]梅雪林.笙的歷史與現狀[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5(04):33-38.

[3]佘學保,李子仁.彝族民間樂器葫蘆笙[J].樂器,1988(Z1):21.

[4]張源.傈僳族葫蘆笙[J].參花(下),2014(07):95.

[5]黎孟德 娜荷芽 編著《中國民族音樂鑒賞》

[6]雲南群眾文藝叢書《雲南民族民間故事選》

[7]本文資料圖片來自於互聯網

策劃制作

策劃:unintended小米 朱芳瓊

導演:張昆

監制:老貓(鼓童)

視覺:楊建華

攝影:曠四旬 楊建華

文編:曠四旬

參考

  1. ^中國古代人把制造樂器的材料,分為八種,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塊、石頭、金屬、絲線與竹子,稱為「八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