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耶路撒冷王 –《天國王朝》中的麻風少年鮑德溫四世

一、關於耶路撒冷王國 《天》片中的耶路撒冷王,那個麻風病人,相信大傢都很有印象,實際上,他是耶路撒冷王國第六任君主,這一傢子很有趣,祖輩都是行事很有風格很有手段的人物。可惜

一、關於耶路撒冷王國

《天》片中的耶路撒冷王,那個麻風病人,相信大傢都很有印象,實際上,他是耶路撒冷王國第六任君主,這一傢子很有趣,祖輩都是行事很有風格很有手段的人物。可惜一手一腳整出來的國傢卻不是很長久。

   1095年,羅馬教皇號召天主教貴族和領主召集軍隊對塞爾柱人發動聖戰,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爆發。在這次東征過程中,十字軍在東方建立瞭一系列十字軍國傢以鞏固他們的勢力。這些國傢背靠西方勢力的支持,是對抗伊斯蘭世界的橋頭堡。其中有兩個國傢頗有關聯,一個是埃德薩伯國,另外一個就是片中所謂“天國王朝”——耶路撒冷王國。

   說他們有關聯,是因為這兩個國傢的創始人實際上是同一個人,即鮑德溫一世,而《天》片中的那個麻風國王是鮑德溫四世。

   1098年,來自諾曼底的佈倫伯爵鮑德溫一世參加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東征開始不久,這個鮑德溫就第一次體現瞭自己的“風格”,擅自離開大部隊,獨自率領自己的部隊向埃德薩城(兩河流域的古城,亦為基督教聖城之一)進發。其時埃德薩城被塞爾柱人圍攻已歷兩月,而俺們的鮑德溫大爺就像山東及時雨宋公明一樣,施施然登場瞭。

   援軍到來,塞爾柱人撤圍。當時的埃德薩軍事長官叫做提奧洛斯,對鮑大爺的及時來援簡直感激涕零,景仰之情猶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這個時候,耶路撒冷王國的創始人第二次展現瞭他的風格,1098年3月,鮑德溫與提奧洛斯結為同盟,並認其為養子和繼承人,同年3月,鮑德溫大爺偷襲他幹兒子的營地並劫持其全傢,要求幹兒子用埃德薩城的控制權來換全傢的性命。可憐的幹兒子舍不得全傢人被迫答應,將城交出,卻馬上成為鮑德溫大爺施展第三次風格的實踐品,一傢老小,包括他自己慘遭滅門。

   就這樣,1098年,鮑德溫建立埃德薩伯國,稱鮑德溫一世。

   現在把有風格的鮑德溫一世暫且放一放,來說另一個有風格的人。這個人叫做哥德弗德,是一個王子,準確的說是法國佈倫王子。而他是鮑大爺的兄長。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11世紀末的歐洲也是一個亂,王子們、貴族們、領主們整天閑著沒事幹,你丟我,我丟你,也很不可開交。正好,教廷號召大傢東征瞭,槍口終於找到個一致對外的方向瞭,於是也不鬧瞭, 一窩蜂往東邊發財去瞭。貴族這個東西,素來以傢族產業經營模式為特點,十字軍東征,一傢子出去東遊的不在少數,哥德弗德和鮑德溫兩兄弟就是一個范本。

   但是這兩兄弟都很獨立,都很有方向感,不往一個地方去(地方多瞭搶不過來,分頭行事)。在弟弟成功安傢埃德薩之後一年,哥哥終於率領部隊到達瞭耶路撒冷那疙瘩,並將其包圍。隨後的攻城戰歷時8天,使哥哥的傢兵傢將損失約70%,世人稱之為痛!然而,終於在1099年7月15日,十字軍攻破耶路撒冷,稍事休息後,哥德弗德大大爺下令屠城。侵略軍用半天的時間,屠盡瞭城中除行政長官外的所有人。

   哥德弗德大大爺和他弟弟一樣,也是個很有風格的人,底下人請他做耶路撒冷的國王,他很生氣的說,偶是這樣滴人嗎?!偶是來保護聖墓滴!於是他給自己取瞭一個很有風格的稱號,叫做“聖墓保護人”,以此身份執掌聖城。

  但是哥德弗德大大爺的命不是很好,他隻做瞭一年的“聖墓保護人”。1100年,哥德弗德在耶路撒冷病故。二爺鮑德溫幾乎同一時間從埃德薩風塵仆仆的趕到,在兄長的遺體前毫不猶豫加冕為耶路撒冷國王,十字軍耶路撒冷王國正式建立,標志著聖城回歸。

   按照鮑二爺一貫的行事風格以及在此次時間中的驚人行動速度,偶很懷疑哥大爺的病故是不是有點貓膩,呵呵,不過這是完全出於猜測,無事實依據。

  以上即為《天國王朝》中耶路撒冷王國的來由。

  二、鮑德溫四世之前的王國傳承

   鮑德溫四世是鮑德溫一世的堂弟的外孫的弟弟的兒子,看起來這兩個國王的血緣關系似乎是遠瞭點,但鮑德溫四世的作為並沒有給他老祖丟什麼臉。

   在說鮑德溫四世那短短不到30年的執政生涯之前,先簡單回顧一下耶路撒冷王國在此前170餘年中的傳承關系和主要事件,免得突兀。

   鮑德溫一世順利加冕之後,那個高興勁就甭提瞭。如果說鮑太祖之前的行為都體現瞭開國君主無一例外的心狠手辣,那麼他接下來對國傢的治理則體現瞭優秀的軍事和政治才能。首先他很聰明地搶先占領一系列地中海東岸港口,將之納入王國治下,這樣的作用是保障瞭歐洲通往伊斯蘭世界腹地的通道,而地中海各國為瞭保護共同的軍事、貿易通道則紛紛自覺自願地拱衛耶路撒冷東海岸,隨時準備提供強有力的支援,隨後他在埃德薩、安條克和的黎波黎建立宗主權,使這三個蝦米成為耶路撒冷的附屬,讓耶路撒冷不必因為被伊斯蘭勢力包圍而顯得形隻影單。幾路散手使下來,耶路撒冷王國盛極一時。

   1118年,可愛的世間奇男子鮑德溫一世終於嗝屁瞭。王國交給瞭他的堂弟,埃德薩國王,鮑德溫二世。這個二世不像是秦二世那樣的顛佬,可又讓人覺得他真的是有點顛,在位期間,他多次與塞爾柱人交戰,多次被俘,但每次都神奇般安然無恙脫身,而且回來後絲毫不以為恥,繼續騎著高頭大馬外出征伐。征戰的結果是,在1131年他去世時,比起鮑德溫一世時的版圖,王國多增加瞭幾乎整個巴勒斯坦地區,一直到達今天黎巴嫩的中部。

   此後耶路撒冷王國的領導者是鮑德溫二世的女兒和女婿,女兒作為王室血統的繼承人代表著政治和宗室上的傳承,而女婿則主要擔負著國傢軍事安全的責任並行使職權。有趣的是,這個叫做福爾克的駙馬爺也是一個出色的軍事統帥,但是他不像他的老丈人那麼喜歡外出揚鞭,而隻是穩妥地保證著整個王國的安全,在他有生之年,他成功抵禦瞭曾吉王朝對耶路撒冷和其他十字軍國傢的攻擊,保證瞭耶穌基督的信徒們在此地能夠繼續安居樂業

   福爾克在1143年的一次打獵行動中不幸墜馬身亡。借此機會,曾吉王朝攻取瞭埃德薩。這一事件引起瞭1147年的第二次十字軍東征。

   1153年,福爾克的老婆退位,兒子鮑德溫三世即位。到瞭這一代,鮑德溫傢族的優秀血統仍然沒有褪色,據史書記載,三少爺拿著他的劍征服瞭埃及在巴勒斯坦的最後領地阿斯科倫。但是與此同時,曾吉王朝的第二代領導者,有為的君主納阿丁也走上瞭歷史舞臺,他征服瞭大馬士革,統一瞭敘利亞的伊斯蘭世界,給十字軍國傢造成瞭巨大的威脅。

   1162年,鮑德溫三少爺去世。其弟阿馬裡克一世即位,也就是《天》片中鮑德溫四世的老爹。從阿馬裡克開始,這對父子就辛苦的背負上瞭要和伊斯蘭世界兩位偉大領袖——納阿丁和撒拉丁——長期對抗的命運。

   在阿馬裡克一世12年的執政生涯中,與納阿丁對抗的同時,他還曾經試圖征服整個埃及,但是最後以失敗而告終。到瞭1174年,他和納阿丁就像約好的一樣,先後嗝屁,估計是英雄寂寞,一個死瞭另一個接著自殺。就這樣,王位終於傳到瞭鮑德溫四世的手裡。這個當時年僅13歲,9歲就得瞭麻風病的孩子註定要挑起王國最後的重擔,去面對他一生中最危險的敵人——撒拉丁。

  三、最後強者——一個麻風病人的故事

   1161年,耶路撒冷大教堂,提爾大主教在為一個嬰兒做洗禮。主持洗禮的是這個嬰兒的伯父,也是他的教父——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三世。

   在洗禮過程中發生瞭一個小插曲。當國王把自己的名字作為禮物賜予這個新生兒時,國王的一位近臣開瞭個玩笑:作為一國之王,隻賜一個名字給自己的侄子太吝嗇瞭吧,有沒有其他更正式的禮物。國王聽瞭大笑,指著聖十字架說:“那我再給他一個禮物,耶路撒冷之王!”這個事情被在場的禮官所記錄。但是當時誰也沒有想到,正值盛年的國王會在次年突然病勢。

   鮑德溫幼年很好動,喜歡學習搏擊,喜歡和夥伴玩帶有軍事性質的遊戲。在他九歲時,有一次在教師指導下和夥伴互相以木棍刺擊,被夥伴刺中左臂。教師在大聲斥責同伴的同時驚奇地發現,雖然鮑德溫的左臂已被刺得青腫,但他仍不以為意。起初教師以為這是鮑德溫天生堅韌所致,然後一問之下才發現,鮑德溫居然對這次刺擊毫無痛感。經過宮廷醫師的診治,確認九歲的王子患上瞭當時最可怕的病癥,麻風。

   王位繼承人得瞭麻風病的消息被嚴密封鎖,然而紙包不住火,鮑德溫身上出現越來越多的病癥,為瞭掩人耳目,他不得不開始在身上增加衣物以包裹身體。因此在《天》片中,我們所看到的鮑德溫四世的形象與歷史的真實相去並不甚遠。

   盡管如此,在鮑德溫十一、二歲時,他患上麻風的事情在上層貴族中也已經不是秘密。似乎總是天意弄人,如果鮑德溫的父親阿馬裡克一世活得久一點,那麼鮑德溫也許還來不及繼承王位就會死去,他也就不必以腐蝕之軀來背負王國巨大的責任。然而,在1174年,納阿丁在與新崛起的撒拉丁爭奪伊斯蘭領袖位置時突然病勢,雄心勃勃的阿馬裡克一世(傢族傳統,向來如此)聞訊立即遠征埃及,準備聯合納阿丁的遺留勢力解決掉撒拉丁,卻在途中患急癥,不得不撤軍並於歸途中逝世。

   這一年的鮑德溫年僅13歲,根據歷來的貴族傳統,15歲才是繼承爵位的年齡,關於王位的傳承,匆匆嗝屁的阿馬裡克又根本沒有來得及留下任何遺命,而一個才13歲的麻風病人可以指望的成數能有多大?雖然這樣,耶路撒冷的高層議會在緊急會議中還是提議由鮑德溫繼承王位,並以全票通過的方式形成決議(殘念。。。,活脫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鮑德溫加冕的時候,他的病癥不得不完全的向一切人公開。奇怪的是,得知這個消息後王國內部相對平靜,並沒有太多人暴走,反而是羅馬教廷帶來壓力,因為當時普遍認為麻風病是上帝對罪人的懲罰,所以羅馬教廷認為讓一個患有神罰之癥的人來統治聖地實在說不過去。但是對於教廷的態度,耶路撒冷議會不予理會,而耶路撒冷的大主教對教廷的答復是,國王已經是塗聖油之王,請不要置疑主的世間權威和決定!於是羅馬教廷也就哪邊涼快哪邊歇著去瞭。

   關於鮑德溫的加冕,有一個傳說,據說在他加冕時,有一隻鷹飛入教堂,直接降落在主教將要加冕的王冠上,並張開雙翼,恰好在冠上形成十字的形狀。(好象很牛逼)

   但是始終因為國王年幼的關系,議會暫時任命瞭一位攝政王,這個人叫做雷蒙德,也就是《天》片中的那個提亞什麼斯,這個人在王國很有地位,是醫院騎士團的領導,在《天》片中,醫院騎士團與聖殿騎士團分屬兩個不同的勢力,這一點與史實符合,不過實際上,醫院騎士團的歷史比聖殿騎士團悠久,而且在福爾克時期直接受其統屬,有很多光榮的戰績。總之,雷蒙德便向國王宣誓效忠,暫時攝政。

   寫到這裡,耶路撒冷就快要進入《天國王朝》所敘述的歷史時段瞭。而愛德華.諾頓飾演的麻風國王也將迎來他一生中已所剩不多,然而卻輝煌意氣的時光。

   《天》片中,巴裡安出現的時間是在蒙吉薩戰役之後,哈丁戰役前夕,推算起來,應該是在1185年或1186年。實際上,巴裡安男爵在歷史上的出場要大大早於這個時間。早在1174年鮑德溫四世加冕時,巴裡安和他的兄弟鮑德溫(此鮑德溫非彼鮑德溫,同名不同人)在推舉攝政王時,就作為雷蒙德的支持者出現在歷史舞臺上。因此,他當然不是鐵匠出身,而是個世襲罔替真金白銀童叟無欺的貴族,而且論輩分他也比鮑德溫四世高一輩,因為在1177年他娶瞭阿馬裡克一世的遺孀也就是鮑德溫四世他老媽做老婆,片中卻改成他和鮑德溫四世的妹妹(其實是姐姐)有一腿,挺好玩的,不過不大可能,他沒那麼年輕,鮑德溫四世死的時候,他已年近六十(眾水魚暈倒)。因為他的領地在伊柏林,因此,他也被叫做伊柏林的巴裡安。

   現在重新回到鮑德溫登基的時候。老牌貴族雷蒙德不是多爾袞似的人物,沒有大權在手就想號令天下的思想,相反,他是一個相對理智、或者說保守的鴿派,主張保疆守土,不要輕易去招惹鋒芒畢露的撒拉丁。他有起碼的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撒拉丁的對手,平心而論,連他都不是,那誰是?回頭看看身邊那個包裹得嚴嚴實實,常年在面具下沉默的麻風少年。雷蒙德所希望的隻是平安。

   這樣的願望隻維持瞭三年。1177年,撒拉丁終於完成瞭以埃及為大本營,大馬士革為政教合一中心,整個敘利亞伊斯蘭世界為羽翼的基業,並與東羅馬帝國達成和平的協議,完成瞭他遠交近攻的戰略構想。一切的一切都在為奪取耶路撒冷而準備,此時他的欲望空前膨脹,一心隻想著成就不朽功業,在他眼裡,阿馬裡克一世死後的耶路撒冷王國已經沒有可以和他抗衡的人物。於是,在1177年的秋天,撒拉丁率領3萬塞爾柱精騎出發。

   而在耶路撒冷這邊,三年下來,證明瞭攝政王雷蒙德並不具備掌控王國所有勢力的手段和能力。他隻掌握瞭醫院騎士團,而另一個重要的力量聖殿騎士團他卻沒能掌握。王國形成瞭除他之外的另一個勢力——以雷納德為首的新來的騎士貴族,聖殿騎士團是他們手裡的本錢。這個雷納德,即是在《天》片中被鮑德溫用馬鞭海扁的那位仁兄。

   雷蒙德老先生是鴿派,雷納德則是不折不扣的鷹派,為瞭戰略方向問題彼此互不咬弦,雷蒙德憑借自己攝政王的身份保持著對雷納德的彈壓,使得雷納德一直沒有機會對伊斯蘭世界進行挑釁。然而,他們不知道,沙漠之王早已不需要他們的挑釁。

   1177年秋,撒拉丁的三萬騎兵分成兩路發動進攻,其中兩萬進攻聖殿騎士團所在的加沙地帶(這個地名是不是很熟?),一萬包圍阿斯卡倫。

   耶路撒冷幾乎沒有任何準備,一開始就被打瞭個措手不及。他們事前甚至沒有得到什麼情報,情報工作失誤導致的結果是,在敵軍到達阿斯卡倫之前,竟然讓國王在少數部隊的陪同下到瞭那個地方,自動把羊羔送到餓虎的嘴邊。

   這一年的麻風病少年患者年屆十六周歲,仍然整日生活在面具之下,登基三年來,在紛亂的國事中,他依舊也隻能繼續保持沉默,在國傢戰略的選擇上,也沒有人想到去問這個不定哪天就會掛掉的麻風病人的意見。然而沒有人註意到,鮑德溫傢族一脈相成的血液和品質經已慢慢在他體內形成,行將在未來不多的生命旅程中熊熊燃燒。

   塞爾柱人很快就清楚瞭耶路撒冷王正被他們圍困在阿斯卡倫。欣喜若狂的撒拉丁馬上組織部隊對該地區進行猛烈的攻擊,誓要生擒敵酋。國王的騎士衛隊鎮定而毫無主意地保衛在君主的周圍,抱定瞭進行最後死戰的決心。然而這時候,他們卻從身後的孩子口中聽到瞭冷靜清醒而又條理清晰的指令。騎士們驚奇地轉身看著國王,然後鞠躬並舉劍示意,執行命令。

   在打退塞爾柱人的進攻後,鮑德溫傢的少年戰術天才抓住對方組織攻勢的間隙,率領帳下突圍而走。撒拉丁聞訊大發雷霆並派遣馬木留克騎兵衛隊狂追,但是無濟於事。

   鮑德溫突圍後並不向耶路撒冷撤退,他派出通訊員命令各地騎士立即前來與他相會,同時往醫院騎士團的駐地進發。在那裡,他與帶領聖殿騎士團殘部突圍的雷納德相遇。狼狽的雷納德原以為被圍的國王已經提前歸天,想不到國王已經在部署決戰的事宜。他第一次感到那個銀面具下所散發的氣度,也第一次認識到瞭國王的權利和威嚴。於是,耶路撒冷國王集結主力軍隊,與同樣收束軍隊前來奪取耶路撒冷的撒拉丁在蒙吉薩相遇。

   11月25日,雙方大戰。結果以撒拉丁的潰敗而告終,其馬木留克近衛部隊幾乎全滅。這裡介紹一下什麼是馬木留克騎兵,馬木留克騎兵來自埃及,但不由埃及人組成,而是由希臘的色雷斯、馬其頓,高加索的亞美尼亞、阿塞拜疆等地方的人組成的奴隸兵團,但是這個奴隸兵團和其他不大一樣。馬木留克騎兵都是不到六歲時,就從他們的故鄉被購買或者拐騙而來,這些男孩基本都不知道自己的傢庭和身世。經過篩選的男孩一律被閹割,然後就投入冷酷無情的軍事訓練,他們主要學習的課程就是馬術和格鬥。一般都有三分之一的男孩死在成人的過程中,幸存者自然而然地被訓練為沒有傢庭,沒有親情,甚至沒有肉欲的戰爭機器。

   這次大敗使撒拉丁退回東邊,修養部隊。然而戰爭天才不甘心敗在一個弱冠麻風病人的手裡。休息一年後,1179年,撒拉丁率軍偷襲瞭在泉水谷的雷納德和聖殿騎士團,鮑德溫聞訊馬上親提大軍前來交戰。

   雙方對峙許久,撒拉丁無法占到便宜。於是雙方締結兩年的休戰協議。沙漠之王終於被拒絕在耶路撒冷國土之外。

   在《天》片中,鮑德溫臨死時對西比拉說,他仿佛又回到瞭16歲那一年,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指揮王國擊敗瞭撒拉丁的精銳。這一戰即是1177年的蒙吉薩之戰。

   電影開始的時候,這一切都已是往事,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即將走向生命盡頭的國王,但其光芒卻完全掩蓋瞭所謂的鐵匠主角和爭吵不休的各色人等,甚至包括撒拉丁。

   1179年泉水谷戰役後,撒拉丁退回大漠,繼續等待收復聖地的機會。

   而這段時間在聖地的人們中間,卻發生瞭很多紛繁復雜的事情。強敵來臨時人們或許可以暫時拋開彼此的分歧聯合抗敵,但是一旦外患解除,一切又會馬上回歸到原來的軌跡上。三國時代袁紹死後曹操不急於進兵而要等著袁傢兄弟內訌,日本投降後國共馬上開戰,都印證瞭這個規律。

   經歷瞭蒙吉薩和泉水谷兩場戰役後,雷蒙德和雷納德開始對“麻風病人”這個事物有瞭全新的認識。

   認識的結果是,有兩點很重要,第一點:就像鮑德溫四世在《天》片中抽打雷納德時所說的,“耶路撒冷,惟我獨尊”,兩派人馬都必須收斂起來,不要以為自己可以去掌握什麼戰略方向。隻有國王的意志才是國傢的意志,蒙吉薩戰役結束後雷蒙德馬上很懂事地辭去攝政王職務,將權利交回;第二點:國王惟我獨尊的日子不會很長瞭,因此表面上行動要收斂,暗地裡準備工作卻要做足。既然暫時沒機會出招,就自己先練練內功吧,反正再怎麼也要比對方先打通任督二脈。

   一開始,雷蒙德的發展勢頭相當良好,他從加強內部著手派遣,真真正正的是在練內功。1177年的蒙吉薩戰役打完後,他馬上就讓自己的親密戰友巴裡安娶瞭阿馬裡克一世的寡婦老婆(斯科特的改編讓巴裡安完成瞭母女通吃的偉業),也就是說,他搖身一變就變成瞭國王的繼父的老大。同時,鮑德溫的病情使得王國不可能主動發動戰事,所以在這段時間裡,似乎是雷蒙德一派在占據上風。

   但另一邊的雷納德也沒閑著,他雖然在內傢修煉上缺乏天賦,但一點也不妨礙他要做個外傢高手的偉大決心。首先他將新來的騎士貴族科特奈和呂西安傢族攬入自己的陣營,然後庸俗而又有效的聯姻手段也照樣用到,迎娶幫助王國防守死海東南部地區的重要貴族之女為妻。吃瞭這幾顆大補丸以後,此君的一身橫練功夫也顯得頗為可觀瞭。

   病情日益沉重的鮑德溫在勉力維持著王國的穩定,同時他也深知不安分的臣子已經在未雨綢繆,但是對此,他也隻能在面具下發出酸澀的苦笑,因為他雖然可以作為耶路撒冷王惟我獨尊,也可以讓撒拉丁蟄居大漠,卻不能違背上帝為他安排的命運,事實擺在眼前,他命不久矣,不但是別人,就算他自己也已默默地在等待那個時刻的來臨。

   1180年,耶路撒冷來瞭一個新客人。一個年青的貴族騎士,這個人的名字叫做蓋伊。也就是《天》片中的那個蠢材。這個人的到來給暗流湧動的王國增加瞭一個不可預知的變數,促使此前一直僵持的局面產生新的變化,對王國的未來走向起到瞭決定性的作用。

   蓋伊本人的智商和才能暫且不論,但是他很有可能是一個美男子。因為他才沒到耶路撒冷多久就俘獲瞭公主西比拉的芳心。西比拉也是個寡婦,此前曾有一個丈夫並生有一子,但是丈夫短命早死。總之怎樣也好,這個在電影中與精靈王子勾搭的公主在現實裡其實是愛上瞭蓋伊先生。雙方愛欲兩火催動,很快就到瞭談婚論嫁的階段。

   雷蒙德反對這個婚事,因為雷納德已經招攬瞭太多的外來新貴族,而這個新來的蓋伊是個什麼貨色誰也不清楚,他不得不警惕。但是他的這個行為再次證明瞭他的局限性,因為這時候的蓋伊其實還是個中立派,聰明的做法應該是觀察事情的發展,瞭解大眾對這門婚事的看法,然後在適當的時候錦上添花或者是雪中送炭,取得蓋伊的感激最終拉其入夥。但是雷蒙德卻不做任何調研就決絕地表示反對,這是一個比較省事卻相當愚蠢的做法。

   盡管江湖兩大勢力之一表示反對,但是輿論的發展卻使得這件事越來越具有可操作性。大眾普遍認為,蓋伊背後的貴族勢力很大,招他入贅的話耶路撒冷將得到一個強大的外援,人們甚至還想起瞭梅裡薩德女王和他的丈夫福爾克的事情,要是這個蓋伊也是個像福爾克那樣的優秀人物(笑爆嘴),能夠繼承國王的事業,再加上他的資源背景,豈不是件美事?

   就這樣,蓋伊成為瞭耶路撒冷王國的女婿,而且馬上他就對雷蒙德之前的“友好”行為作出瞭回應,毫不猶豫的加入瞭雷納德的陣營(之前是納阿丁和撒拉丁,現在是雷蒙德和雷納德,我靠我要瘋瞭,外國人為什麼就不能取些區別大點的名字?)。而這個時候的雷蒙德除瞭後悔自己的行為外,搞不好也在想,巴裡安為什麼就不能年輕點帥點,那樣的話當初就可以直接去勾引西比拉,而不用娶個相比起來作用極為有限的老寡婦王後瞭。寫到這我有點懷疑:斯科特會不會是雷蒙德的後裔,跑到這邊篡改歷史為老祖宗還願來瞭??(一陣西瓜皮。。。)

   也許是因為幸福來得太突然,讓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一個強助的雷納德有點飄飄然。1181年,他擅自破壞休戰協議,搶劫瞭一支伊斯蘭商隊,並襲擊紅海沿岸地區,打爛前往麥加的朝聖者所乘坐的船隻,這還不算,他還擬訂瞭進攻麥加的瘋狂計劃並準備實施,總之在紅海玩得很盡興。

  撒拉丁坐不住瞭,也忍不住瞭。他於1182年率領大軍出發,發誓要教訓這些不守信用的異教徒。電影中說撒拉丁率領瞭二十萬大軍,實際沒這麼誇張, 那年月,那地方,打個群架最多也就是三、五萬人的規模。

   這時候的鮑德溫病情已經到瞭相當沉重的地步,身體一些部位已經開始腐爛。他已經無力再處理太多政務,不得不將大部分權利交給他的姐夫,蓋伊成為瞭第二個攝政王。

   1183年,撒拉丁進攻耶路撒冷。西方的兩支十字軍趕來援助(蓋伊倒也真不是吹的,雖然是個敗傢子,但也確實是個太子黨,手中的確掌握著部分寶貴資源)。王國軍隊前出至加利利海,在此阻擋撒拉丁的去路。這次軍隊的行動由剛上臺的蓋伊攝政王統帥,二雷作為助手協助,鮑德溫帶著一絲憂慮的心情留在後方觀望前方的表現。

   國王不在,二雷又開始扯淡,無非又是堅守與外出決戰的爭論。雷蒙德認為敵軍是遠來之師,人多勢眾士氣正高,但補給有限,決戰正是他們所期望的,應該堅守。雷納德的意見則不用說瞭,是人都知道他的精神世界裡永遠都隻有兩個字:PK。蓋伊覺得雷蒙德這次似乎有點道理,但要他一個執政黨領袖去聽從在野黨的意見實在說不過去,其他不說,你這黨魁還想不想當瞭?所以他決定出去會會撒拉丁。

   前方的一舉一動都被後方的麻風病人所掌握。鮑德溫無法再坐著看他去幹傻事,瞭解到瞭姐夫的意圖後,他馬上拖著殘病之軀前往前線,終於在蓋伊出發前趕到,制止瞭他愚蠢的行為並接管瞭軍隊的指揮。

   撒拉丁在此之前進行瞭數次挑戰,使用各種手段引誘基蓋伊外出決戰,眼見即將成功很是開心。但是整裝待發的他卻得知基督教軍隊最終還是按兵不動。鬱悶的撒拉丁派人查探,得到的結果是對方軍營豎起瞭王旗。於是他知道,那個麻風病人,那個半死不活的麻風病人還是來瞭。沙漠之王在軍帳裡沉默瞭很久,最後下令撤軍,默默地回到沙漠去等待他的麻風對手死去的那天。

   電影中斯科特對這一段的演繹我個人還是比較認可的,比較完整地體現瞭鮑德溫的氣概和不可挽救的悲哀。

   回到耶路撒冷的蓋伊大駙馬根本不知道自己剛剛從鬼門關回來,他認為國王的行為讓他大丟面子,並跑到皇宮去和自己的小舅子大吵大鬧,叫囂今後不再服從國王的命令。躺在病榻上的鮑德溫冷冷地看著他,強忍著沒有讓姐姐第二次成為寡婦。蓋伊的舉止已經讓他完全清楚瞭這是一個什麼貨色。他剝奪瞭蓋伊攝政的權利以及他在雅法和阿斯卡德的領地,並派大教長和兩大騎士團團長前往西方求援,他知道自己的生命之火已經快要燃盡,他一死薩拉丁就會馬上到來,他要為這個國傢最後再爭取更多的防衛資源。

   1185年,24歲的鮑德溫奄奄一息,為瞭祖輩的基業,他以超人的毅力、腐蝕的身體支撐瞭這個國傢十一年,但現在他再也支持不住瞭。他召來雷蒙德立下遺囑,指定自己7歲的外甥——西比拉與前夫的兒子鮑德溫五世為繼承人,雷蒙德為攝政,並嚴令規定禁止蓋伊參與權力。

   1185年3月,麻風病人,沙漠之雄撒拉丁永遠無法跨越的對手,耶路撒冷王國最後的強者,也是最脆弱的強者——鮑德溫四世,終於得到瞭身體和靈魂的最後解脫。

本文來自豆瓣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