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2022三季度壽險公司退保率:2傢超15%,4傢超8%,個別險企退保規模已超保費收入的8成!

2022年三季度74傢壽險公司退保率①約26%險企超4%2傢公司超15%,4傢公司超8%②部分險企迎集中“退保潮”產品退保規模已超當年保費5成③短期現金流承壓出售高流動性債

2022年三季度

74傢壽險公司退保率

①約26%險企超4%

2傢公司超15%,4傢公司超8%

②部分險企迎集中“退保潮”

產品退保規模已超當年保費5成

③短期現金流承壓

出售高流動性債券資產等變現

④那些曾經的熱銷產品

多少已經近乎全部退保…

1

2022年三季度

74傢壽險公司綜合退保率

1. 74傢壽險公司退保率:2傢超15%,4傢超8%!

雖然,每個季度“13精”都會從保費和利潤等角度,去分析保險公司的經營情況,比如,之前發的《2022三季度壽險公司利潤榜》一文。

但是,對於保單繼續率和退保率等指標,能夠看出險企業務品質和經營差異,大傢也格外關註。

此前,由於沒有公開數據,我們隻能借助上市險企的數據去剖析,比如,2022年上半年頭部壽險公司退保率不降、繼續率下降。

詳見《股市震蕩,基民虧損,銀行兩度下調定期存款利率:對保險業的“利好”和“利空”?》。

不過,隨著《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的正式實施,我們得以更清晰的去瞭解一傢壽險公司。

因此,“13精”匯總瞭2022年三季度74傢壽險公司的退保率數據,如上圖所示。

2. 關於綜合退保率:並非年化值,且口徑並不統一!

本文之所以隻有74傢公司的數據,是因為諸如華夏人壽、大傢人壽等公司,未披露相關報告。

此外,在正式分析險企退保率數據之前,需要註意的是,目前,各傢險企對這一指標的披露口徑並不統一。

一方面,中國人壽未披露規模保費增速和退保率的數據,另一方面,有的公司按照本季度數披露綜合退保率。

這就導致上圖統計的綜合退保率指標,存在本年度累計值和當季值混雜現象,各傢險企之間不能統一,難以對比。

不過,從統計到的數據情況看,大多數公司還是按照13號準則的公式,披露的累計值。

即,綜合退保率=(退保金+保戶儲金及投資款的退保金+投資連結保險獨立賬戶的退保金)÷(期初長期險責任準備金+保戶儲金及投資款期初餘額+獨立賬戶負債期初餘額+本年度簽單保費)×100%。

其中,退保金和簽單保費的計算口徑均為本年度累計值。

此外,這一指標的計算口徑為本年累計值,也就是說並非年化指標,隨著時間的進展,後續退保率還會提升!

以新華和國壽的數據為例,按照正常業務進展,無特殊情況的話,全年退保率是一季度的4倍左右。

2

集中退保潮之下

退保規模較大,險企不得不“變現”

1. 前三季度累計退保率高於4%,已經是較高水平!

那麼,怎麼去看各傢險企的退保率情況呢?

首先,我們可以從險企的退保率分佈去看,再跟頭部險企做一下對標。

按照分佈看,2022年三季度,綜合退保率大於4%的險企,共有19傢占比約26%。

其中,還有2傢險企綜合退保率大於15%,分別是財信人壽為17.09%,長生人壽為16%。

從前三季度累計口徑的數據看,上市險企中,新華人壽的退保率為1.5%,中國人壽為0.74%。

由此可見,如果一傢險企累計口徑的綜合退保率高於4%,甚至超過8%,已經屬於偏高的水平。

如果按照2021年末保費規模,對這些險企進行劃分,不同規模類型間的退保率分佈也有些許差異。

總體而言,老六傢的退保率都相對集中且偏低,但是,退保率較高的大多集中在中小險企。

從上圖可見,退保率大於8%的6傢險企中,4傢去年保費規模都不過百億,其他2傢分別是國華人壽和百年人壽。

其實,中小險企的高退保率公司較多,一方面與其規模小受集中退保影響較大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曾經公司主銷存續期較短的產品有關,詳見本文第三節。

2. 個別險企迎集中退保潮,退保規模已超當年保費8成!

此外,分析退保率不能隻看高低,還要結合具體的退保規模、規模保費增速,以及經營活動凈現金流等。

比如,一傢公司如果退保率較高,疊加規模保費增長承壓,則會導致公司短期現金流承壓。

“13精”統計瞭幾傢退保率較高的險企,2022年三季度退保規模前三的產品情況,其中,有些險企的當年退保規模已經較高。

比如,國華人壽TOP3退保規模約234億,已超當年保險業務收入的8成,詳見上圖。

財信人壽的TOP3退保規模已近當年保費7成,長生人壽的TOP3退保規模已超當年保費5成。

雖然,這些公司即使退保率高企也屬於正常退保,即,是幾年前存續期較短產品的集中退保所致。

但是,集中退保的出現還是給公司現金流代來一定壓力。

因此,不得不通過出售部分流動性較好的債券資產等方式,以籌措資金進行兌付。

3. 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回溯不利偏差率,不得連續低於-30%!

由此可見,當集中退保潮和規模保費負增長疊加,對險企現金流的壓力影響較大。

因此,監管也要求險企每季度對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進行回溯,並規定“保險公司最近兩個季度的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回溯不利偏差率不得連續低於-30%。”

據“13精”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有19傢險企都曾出現過當季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回溯不利偏差率低於-30%的情況。

其中,一季度有5傢,二季度有6傢,三季度有9傢,詳見上圖。

從數據看,隨著時間的進展,出現較大負偏差的公司明顯增多。

雖然,目前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回溯不利偏差率,並未有公司出現連續2個季度低於-30%的情況。

但是,合眾人壽除二季度超-30%外,一季度和三季度的不利偏差也都接近-30%。

此外,部分險企季度間現金流回溯不利偏差波動極大,也值得關註。

3

5年前的那些“年金險”

紛紛進入集中退保期,順利兌付

1. 5年前的那些產品,迎集中“退保潮”!

最後,回到前文提到的這些退保率高企的險企,遭遇的集中退保潮,主要還是與5年前左右熱銷的存續期較短產品有關。

“13精”整理瞭退保率較高的8傢險企具體的產品退保情況,如上圖所示。

大傢如果仔細看上圖的內容,會發現這些產品有很多共性。

一是,在這8傢險企的24款產品中,年金產品就有19款,當年累計退保規模約562億。

二是,這些產品中絕大多數都是靠銀郵渠道銷售,尤其是退保規模最高的幾款產品。

三是,很多產品的綜合退保率已經超過60%。

比如,國華泰山5號已經達到76%,東吳穩增寶終身壽險B款(萬能型),吉祥金彩年年年金保險等也都在75%以上。

總結而言,就是對於很多中小公司而言,當年為尋求規模的快速擴張,大多隻能依靠銀郵等渠道,去銷售一些“儲蓄型”保險。

當年,這些產品大多以年金為主,且存續期在5年左右。

2. 這些產品退保的本質,還是“長險短做”!

這一點,從這些產品的條款編號就能看出,大多數都是在2016年和2015年批復的產品。

此外,從本年退保率已經超70%的水平,以及當前的退保規模看,當年熱銷時候銷售的總保費規模,已經沒剩下多少瞭…

所以,這些險企的產品退保,都屬於正常退保,也就是大傢一般俗稱的“滿期退保”。

即,產品達到當初消費者購買時的預期收益,客戶選擇退保變現。

因此,這些產品退保的本質,歸根結底還是“長險短做”,詳見《210款壽險產品退保率排行榜:1款退157億,1款退41億,還有產品退保率超80%!》。

不過,在利率下行的趨勢下,萬能險結算利率下調也變得普遍,部分萬能險退保的增加,也不得不考慮這一因素。

但是,無論是何種情況,對於消費者而言,即使這些公司退保率高企,也無需過多擔心,因為從數據看,都能順利兌付。

3. 多地監管局聯合多部門,打擊“代理退保”黑產…

最後,除正常退保外,近年來困擾行業的非正常退保問題也不容忽視。

此前,銀保監會已經多次下發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不要輕信“代理退保”。

其中,指出這些不法分子,往往以保險產品收益低等為由,誘騙消費者委托他們退保,再去購買所謂“高收益”的理財產品。

實際上,他們有的是利用消費者的個人信息,更有甚者,還截留侵占消費者退保資金,暗藏集資詐騙風險。

詳見《保險315!看看監管點名的那些典型案例!》

近期,多地監管局更是聯合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安廳、檢察院、法院等,開展專項打擊代理退保黑產。

同時,面向社會公開征集“代理退保”黑產相關違法犯罪線索,詳見上圖,深圳還設立舉報“代理退保”黑產獎勵機制。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