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南寧·賓陽

賓陽是南寧市現轄5個縣(賓陽、上林、馬山、隆安、橫縣)之一。賓陽的風俗,以及地方特色文化,是個小眾的旅遊景點。賓州古城是廣西四大古鎮之一,位於賓陽縣城西北面,包括三聯街、賓

賓陽是南寧市現轄5個縣(賓陽、上林、馬山、隆安、橫縣)之一。賓陽的風俗,以及地方特色文化,是個小眾的旅遊景點。

賓州古城是廣西四大古鎮之一,位於賓陽縣城西北面,包括三聯街、賓陽南街、外東門街和寶水江在內,面積約3平方千米。

賓州古城始建於北宋開寶六年(973年),是賓陽古代縣、州、郡治所在地,也是嶺南地區古代重要的商埠,中原文化與壯族文化在賓州古城得到瞭很好的融合。

1、賓陽南街

賓陽南街是賓州古城最熱鬧的商業街,因其位於舊衙門南面,所以習慣稱之為南街。又因其街道長960米,所以又有“五裡街”之稱。根據史料記載,南街最早建於元朝,成形於明朝,清朝時進入鼎盛時期。

元朝的時候,雲南、江西、廣東、福建一帶的一些百姓為瞭躲避戰亂聚集到瞭這裡,後來因為賓州古城的地理區位和生活、商貿環境等都非常不錯,他們就在此定居下來,並建起瞭商鋪經營生意,這就是南街的雛形。

到瞭清朝,南街商賈雲集,經貿非常紅火。當時,這裡所售的商品琳瑯滿目,應有盡有。有米粉鋪、湯圓鋪、日雜鋪、染佈鋪、中藥鋪、打鐵鋪、當鋪、茶館、酒樓、客棧等。如今,南街還住著400多戶人傢,如果去賓州,一定要唆碗南街賓陽酸粉。

賓陽酸粉相傳北宋皇祐年間樞密副使狄青率軍南下平定儂智高駐軍的昆侖關時,因士兵吃不慣南方的大米,一位聰明的火頭軍便將大米磨成米漿,蒸成米粉,並切成“米條”給士兵吃。

士兵吃後胃口大開,體力大增,狄軍方一舉攻下瞭昆侖關。賓州人紛紛效仿制之,且將它改稱為“米粉”。到瞭明朝時期,賓州城內一位黃姓婦人的婆婆因病長臥不起,口淡無味,不思飲食。此婦人是位賢孝之人,苦思冥想,遂將米粉作瞭改革,淋入糖醋等佐料,使其婆婆胃口大開,很快痊愈。此事被傳為佳話,其所發明的“酸粉”經過代代傳承和改進,成為“賓陽酸粉”的前身。

南街“天後宮顏十五”酸粉世代相傳,久負盛名。清朝咸豐年間,賓州城外下南街天後宮顏永泰繼承瞭先祖的傳統風味酸粉制作工藝,創立“顏傢酸粉”,相傳於顏存德,而後至顏桂修、桂葆,再傳於顏十五。

顏十五則在繼承祖傳工藝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發和更新瞭獨特的制作工藝和配方,將祖傳工藝發揚光大,創制出傢喻戶曉的南街“天後宮顏十五”酸粉,成為賓陽酸粉作為廣西風味小吃的龍頭品牌。

南街“天後宮顏十五”酸粉,選料上乘。工藝精細,配料精制、獨特。精選上等二春米經晝夜浸泡、反復淘洗、磨漿,再經過數天的漂漿,然後采用大檔木蓋浮托蒸法進行蒸制,蒸出的米粉不厚不薄,即韌又嫩、晶瑩剔透,口感好。

配菜佐以叉燒、炸波肉、牛肉巴、灌風腸、肉排、炸花生或黃豆,並醃制新鮮黃瓜、青瓜、蘿卜絲等。鹵汁選料精良合理,將陳皮、八角、肉桂等30多種香料裹以紗佈制成料包進行 高溫熬煮成鹵汁,還有經過數月精心釀造而成的陳年糖醋。

賓陽酸粉作為廣西優秀的名小吃,是南寧夏日最佳的消暑食品。而南街天後宮顏十五酸粉,則是名小吃中的名牌。傳統工藝獨特制作的南街天後宮顏十五酸粉,具有消暑、開胃、止渴、提神之奇效,乃風味小吃之佳品,這就是南街天後宮顏十五酸粉,色香味俱全,嫩滑爽口、酸甜可口。香脆誘人,風味獨特、老少咸宜而聞名遐邇。

南街的房屋均為磚木結構的平房,這些房屋不向兩邊擴展,而是朝後延伸,格外地狹長。入門是前廳,中間是天井,後面是居室。當地人把這種結構獨特的房屋形象地稱為“竹筒屋”。

南街分為一鋪街、二鋪街、三鋪街和四鋪街,在二鋪街有一所寺廟,名為二鋪寺。寺廟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每到傳統節日,十裡八鄉的村民均會到此祈福。

賓陽南橋位於今賓陽縣城北,古賓州城南門外濱水江上,在南街與三聯街之間,南橋始建於明洪武六年(1373年),由知州周樂集資籌建,現為賓陽縣現存最古老的石橋之一,南橋體型、規模較大,造型古樸,厚實緊固,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至今還發揮其正常的交通功能。

南橋長24.5米,寬5.2米,高6米,通體為石料。石橋厚實堅固,兩邊的石板各雕刻有一幅精致的圖案,其形態逼真,栩栩如生。在兩個橋墩上,嵌有一對石刻雌雄螭獸,研究古橋梁建築的專傢稱,橋墩上嵌有雌雄螭獸的古橋,在國內唯獨賓陽南橋一處。

南橋下流淌的是寶水江,其源頭直至賓陽南部山區。過去,寶水江曾作運輸之用,木材、山貨等從寶水江順水而下運抵賓州城內銷售。寶水江的運輸,曾與古賓州的商貿興旺共榮。

在南街附近的同義村,有一座恩榮坊,其系明嘉靖皇帝為表彰蒙大賚之功德而賜建。蒙大賚生性聰穎,才華橫溢,官至刑部山西司郎中,屢立功勛,為朝廷所器重,被嘉靖皇帝恩封為“國舅”。恩榮坊歷經滄桑,建築物遭到嚴重破壞,大部分已不存在,1997年開始籌資重建,現已建成部分建築。

2、賓陽炮龍節

“炮聲不停,龍舞不止”。每年農歷正月十一舉行的賓陽炮龍節是南寧市賓陽縣獨有的一種傳統節日,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今年疫情解封後,停辦瞭3年的賓陽炮龍節如期舉行,特別熱鬧。

賓陽炮龍節包括“遊彩架”“燈會”“舞炮龍”三個部分。

遊行的隊列由彩色臺架、舞龍、舞獅、彩燈、音樂櫃等組成,隊伍長有半裡甚至一裡以上,由獅隊開路,舞龍保尾,中間彩架4臺,每臺配一套文武場樂隊。每臺彩架由4人肩抬,臺上以數個孩童扮飾某一特定情景的形象造型,每人坐立於特制的手指或佩帶的傘、扇、劍、弓、刀之類的小道具上。

燈酒會(燈會)有鄉飲和取燈。鄉飲以村屯和街巷為單位,由上一年生男丁(俗稱白花)的傢長擔任“頭人”籌集“丁款”和負責所有事務。各人聚集祠堂或者村社商討當年的農業生產,宣佈村規民約,然後會餐。

取燈乃“求嗣取丁”之意。燈會前,取燈者選擇生有三男二女的男人為“抱花嶽父”和一位擅長山歌的“抱花嶽母”,向燈會頭人報告取燈意圖,頭人找人制作一盞貼有麒麟玲瓏的“蓮花燈”。燈會當日,取燈儀式在社廟或祠堂舉行,“抱花嶽父”提著“蓮花燈”,眾人在“頭人”引導下,敲鑼打鼓給取燈人傢送去。

舞炮龍是炮龍節的高潮所在,主要包括開光、舞龍、舞炮龍、送龍等活動。當炮聲響起,舞龍者隨著總指揮的號令而跟著龍珠、龍牌、鑼鼓點節奏、文武場開路舞動炮龍。

舞龍者們均赤膊上陣,頭戴黑色竹編帽,揮舞著巨大的炮龍,毫不畏懼地穿行於鞭炮中。人們夾道相迎,將點燃的鞭炮拋向炮龍,以向龍祈福。

近年來,“百龍舞賓州”等特色品牌活動吸引瞭國內外眾多遊客參與,被稱為“東方狂歡節”。

2008年,賓陽炮龍節入選第二批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如果你去參觀,千萬別穿新衣服,一定穿舊衣服去,這樣即便濺到火星也不心疼哦。

3、賓陽油紙傘

“未出土時便有節,及凌雲處尚虛心。”竹,君子之所偏愛也,是人精神風貌、氣節的象征。

在華夏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文人雅士鐘愛竹,在筆墨紙硯中描繪出竹的“君子”氣節;手藝匠人善用竹,將非遺匠心註入天然竹材,用指間技藝賦予竹更多全新意義,讓竹文化走入尋常百姓傢。

賓陽油紙傘制傘技藝是清朝乾隆年間由民間藝人從桂林拜師學藝引進而來的。曾經,賓陽油紙傘是南寧人必備的遮陽擋雨的工具;而今,純手工打造的賓陽油紙傘是獨具賓陽特色和具有民俗文化研究價值的民間手工藝品。

迄今為止,賓陽油紙傘已有三百餘年的油紙傘制作歷史。在過去,傢傢戶戶做油紙傘曾是賓陽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村裡開花朵朵紅,花開花放任人工”。

陸雲崗,賓陽油紙傘制作技藝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也是廣西最後一位掌握全套油紙傘制作技藝的手工藝人陸玉貸之子。

一把看起來小小的油紙傘,其制作工序環環相扣,竟有120道之多。賓陽油紙傘制作技藝包括選竹料、起篾、制柄、制骨、制鬥、合架、裱紙、繪畫、塗油等工序。

一把好的賓陽油紙傘,主材需選用賓陽當地生長瞭三至五年的鋼竹。高大的竹子在制傘師傅的手中被一刀一刀削成平滑的0.5厘米寬的傘骨,而一把1米寬的傘,需要36支傘骨。僅僅是制作傘骨這一項工序,便要耗費制傘師傅大量的耐心和精力。

工序中技術性最強的是制作傘頭及熬煮桐油,這極為考驗制傘師傅的功底。因為結實耐用,賓陽油紙傘至今仍然受到不少人的青睞。

賓陽油紙傘不僅是遮風擋雨的工具,也是當地文化和記憶的傳承載體。2014年,賓陽油紙傘制作技藝成功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對於賓陽油紙傘的傳承發展,陸雲崗希望能夠完成老一輩手藝匠人們的夙願,復興賓陽油紙傘“老字號”招牌——同興傘舍,恢復作坊運作並擴大生產規模。堅守匠人初心,走出屬於賓陽油紙傘的獨特之路。

4、賓陽壯錦

壯錦是壯族民間文化瑰寶,與蜀錦、雲錦和宋錦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錦”。在壯文中,壯錦即“天紋之頁”之意,是壯族人民表達對天地的崇拜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及向往的一種載體。

壯錦以棉線為經,以五色絲線為緯,色彩絢麗、圖案精巧,既是精美的工藝品,又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結實耐用、技藝精巧的壯錦通常被用於壯族服飾、孩童背帶、餐桌臺佈等日常用品。

傳統的壯族織錦工藝據傳起源於宋代。其用棉、麻線進行編織,一般需要借助手工織機。賓陽壯錦編織技藝傳承瞭傳統壯錦古老的織造器械、編織工藝、編織材料和圖案風格,壯錦織機與其他織錦器械最大的區別就是懸掛於其上的大竹籠,因此壯錦織機又被形象地稱為“竹籠機”。

如今賓陽壯錦技藝在編織時仍是使用傳統小木機,機子上方那個直徑五六十公分的碩大竹籠,尤為引人註目。

事實上,壯錦就是在這樣一種裝有支撐系統、傳動裝置、分綜裝置和提花裝置的手工織機上,以棉紗為經,以各種彩色絲絨為緯,采用通經斷緯的方法巧妙交織而成的。通常壯錦經線一般為原色,緯線按織錦人的構思配以不同的色彩,織機上方的那個大竹籠,是專用以提織花紋圖案的,也是壯錦紋飾變化無窮的奧妙所在。

歷經千年發展的壯錦,有自成體系的3大種類、20多個品種和50多種圖案,傳統沿用的紋樣主要有二龍戲珠、回紋、水紋、雲紋,還有花卉、動物圖案等。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民族團結”“繁榮中華”等愛國情懷也反映到壯錦中。

南寧賓陽縣是壯錦的發源地之一,賓陽壯錦是桂西各縣壯錦的代表。壯錦圖案花紋具有古樸的藝術風格,產品質量上乘,花色品種繁多,在國內旅遊產品市場上非常暢銷,並遠銷歐美、香港、日本及東南亞國傢和地區。

改革開放以來,賓陽壯錦開始走向國際市場,遠銷海內外。賓陽縣作為中國織錦工藝科研生產基地之一,其壯錦得到瞭創新發展,變成瞭一種壯族文化元素,開始應用在各類文創產品上,並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2010年,賓陽壯族織錦技藝入選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大羅毛筆

賓陽縣賓州鎮大羅村是一個世代以制毛筆為生的村莊,所生產的毛筆被稱為“大羅毛筆”。大羅毛筆的南寧市級非遺傳承人是羅儒供,幾十年的制筆經驗,加上不斷改進的技藝,使得羅儒供制作的毛筆在廣西書法圈內廣有名氣,許多人慕名上門求筆,大羅毛筆的名聲得以延續。

賓陽縣大羅毛筆的制作始於清朝康熙年間,制筆技藝從毛筆的發祥地浙江省善璉鎮傳入賓州鎮大羅村,經世代傳承,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大羅毛筆不易脫毛,筆毛整齊,吸水、吸墨性能好,書寫流利。制作一支好的成品毛筆,從選料到制成需要200多道純手工工序,不僅用料十分講究,道道工序還需要嚴格把關,制作周期長達一個月。

20世紀50年代以前,大羅村以單傢獨戶為毛筆生產單位,後來,大羅村成立瞭“大羅毛筆廠”,從業人員多達1500人。產品有鬥筆、極品羊毫、狼毫、兔毫、長鋒書畫筆,寸、大、中、小楷,五、七言對筆及排筆等300多個規格和品種,遠銷國內外。

為瞭做好毛筆,大羅人不斷與全國各地的同行進行交流,取長補短,廣泛聽取書畫界人士的用筆感受。大羅人創造的“恒信牌”“恒昌牌”與“鶴筆牌”等優秀品牌一直受到人們的青睞和追捧。

大羅毛筆是大羅村人對手作毛筆技藝的傳承和堅守,是真正的“南寧制造”。

毛筆的制作工序大致有120道,但不同材質、不同用途的毛筆制作上又有所差別,如此算來制作工序遠不止這個數字。

制筆是個細活,常常一個動作重復幾百上千次,極其考驗耐心。對於已經裝桿的毛筆,要再仔仔細細地“打磨”一遍,用小刀將筆頭修整平齊。

羅師傅向我們透露瞭一個選筆小秘訣:將制作好的筆頭按入水中,筆毛散開而飽滿、整齊,提起時筆鋒收攏仍成尖錐形,這樣的毛筆書寫起來才能得心應手。

2012年,賓陽大羅毛筆制作技藝入選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6、賓陽小眾遊

賓陽縣露圩鎮距離南寧市79千米,露圩鎮每個村中不同的傢族都有不同並且秘不外傳的“武林秘籍”,露圩鎮的男子大多是具備武德的武術好手。

隨著露圩武術協會的成立,露圩傳統武術得到瞭更好的傳承和發展。2018年,露圩傳統武術成功入選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露圩武術以祖傳為主,以傢族為單位代代相傳。農閑時,傢族中的武術好手負責傳授武術、操練本傢族中的習武之人,並且向他們講授本傢族的男丁武德。所傳授的武術招式、套路以硬橋硬馬、拳打掌推、肩推撞、肘擊為主,極少起腳。使用的武術器械來源於板凳、椅子、頭巾、手巾等各種日常生產生活用具。

露圩傳統武術在維系傢族血脈、情感和促進民族融合、增進民族感情與交流方面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賓陽古辣稻花香裡,是一座安靜祥和的古鎮,成片的香米稻田依偎著古樸清幽的村落。在這裡,可以品著古辣香米,和明清時期的蔡氏書香古宅來一場時光的對話。

從古辣稻花香裡的碼頭上船,可遊湖泛舟,穿八橋,賞湖上漣漪輕泛,品江南旖旎風光。沿陸路而行,穿過米酒巷、茶坊巷、客棧巷、編藝巷,可品味市井日常。

最引人註目的,便是圍繞著村莊的一大片稻田,農民們將稻子種成瞭“藝術”,一幅幅精彩絕倫的“畫作”——栩栩如生的炮龍、蔡氏書院、壯族姑娘等藝術景觀被“畫”在瞭稻田裡,使這裡變成瞭獨特的稻田景觀藝術園。

走進景區,古建築用精湛的建築工藝將中原文明與嶺南鄉村風情完美融合在一座座深宅大院中。青磚巷道、古樹庭院……漫步此處,隱約能尋找到曾經擁有的鄉野童趣。“不求金玉重重貴,但願兒孫個個賢”,古辣稻花香裡人才輩出,蔡傢為其代表。

蔡傢人先後建成的蔡氏書香古宅建築群至今保存完好,蔡氏書院、向明門、太學第、大夫第、經元門、經元第、蔡府新第、小金洋樓、洋房組成瞭“四水歸堂”的建築格局。

屋頂上的雕梁畫棟,門窗上“福祿壽”等篆文的圖案,在這500年的歲月裡沉淀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高超的建築藝術。青磚瓦房裡依舊流淌著蔡氏傢族繚繞不斷的書香文脈,續寫著“詩書傳傢久,耕讀繼世長”的傢訓。

7、廣西大明山

大明山風景旅遊區位於南寧市區東北部,地處上林、馬山、賓陽、武鳴交界處,這裡山高林密,具有典型的山地森林景觀和氣候,一年四季都適合遊玩。

以“雨後明空晴翠”而得名,集雄、奇、秀、幽於一體,主峰龍頭山為桂中南第一高峰,因此被譽為“嶺南奇山,人間仙境”。

在大明山可以看到大草坪、瀑佈、峽谷等自然景觀,冬季則是南方少有的有概率看到霧凇美景的地方。

春天的大明山可以看到滿山遍野的山花,一進山就有個專門賞杜鵑花的觀景點;夏天適合看日出(觀日點在望兵山),還可享受瀑佈和山上森林的涼意,因此是桂中地區極佳的避暑去處;秋天是最適合看雲海的季節,你可以在飛鷹峰拍攝雲海美景;冬天則有較大概率可以看到霧凇。

四季景觀中,其中以冬季的“冬雪”最為典型,最值得看,觀看時間一般為每年12月至次年3月。屆時山腳下是滿目蔥籠,山上卻時常出現霧凇景觀,是我國南端的最佳賞雪勝地。

大明山景區景色優美迷人,四李景觀多變,擁有高濃度的負氧離子和獨特的氣候環境。從海拔200米的景區大門至1200多米的天坪服務區,全程約27公裡,是大明山旅遊區的第一條旅遊線路,這是大明山的進山必經之路。該線路為行車觀光路線,遊覽時間約1小時30分。沿途可觀賞魚躍龍門和大明山橄欖大峽谷等美景。

大明山888發財石位於景區燈籠花苑附近,面向三寶山,海拔恰好為888米,與“發發發”音近,寓意發財。

雲龍佛光是大明山一處充滿神秘色彩的景點。在“雲龍佛光”觀景廊正對面,由高到低的莽莽山梁,像是大明山強勁的龍體,而觀景臺左上方的山脊雲龍峰,恰似雲中舞動的龍脊。

神妙之處正是在龍脊上方,祥雲入境之時,陽光西斜之際,常常佛光乍現,福映霓彩。佛光是一種神秘的自然現象,午後的陽光照在雲霧表面所起的衍射和漫反射作用,使天邊驟然幻化出一個一個紅、橙、黃、綠、青、藍、紫的七色光環,中央透明如鏡,觀者背向偏西的太陽。

養生之旅是大明山最精彩、觀賞價值最高的生態畫廊,是一條融古木、鳥林、山溪、飛瀑為一體的旅遊線路。該線路負氧離子平均含量高達每立方厘米7萬個,在這個天然氧吧裡,大傢可以盡情呼吸清新潤肺的新鮮空氣。

三灘龍尾瀑佈,一處深山飛瀑,分外醒目。瀑佈連沖三級,如龍尾擺動。此處負氧離子高達每立方厘米19萬個,是大明山最為精彩的生態景觀。

每個水柱,每副水簾,激沖下來,撞到山根的石頭,碰的零碎,像千千萬萬的珠子。瀑佈從上面沖下,飛流瀉入潭中,水珠四濺,如雲漫霧繞,分辨不清哪裡是水,哪裡是霧。

大明山溪谷裡的水呈鐵銹紅色是個特解之迷,令人不安的是紅色的溪流上面還有點點白色的泡泡,聽當地人說紅色水是因為茶葉腐爛滲進溪水所致,但這顯然是很牽強的理由,因為目測紅色的溪流裡,沒有見到活著的小魚或小之類的生物。就連金龜瀑佈,潭中的水已呈褐色,像久泡的普洱茶色,也未見到活的動物。

結語

不同季節在賓陽都旅居過,這裡離南寧市區約90公裡左右,開車去南寧旅遊景點自駕遊非常方便;當然去周邊的防城港、北海、崇左等自駕遊也是不錯的體驗。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把知識轉化為生產力,讓見識升級為智慧,發現投資窪地,實現“睡後收入”。人最稀缺的是財富,最寶貴的是時間,和愛的人一起在喜歡的地方做喜歡的事,打造自己的人生花園,讓生活更加幸福。

熱愛生活的人,生活充滿陽光,腳步輕盈,慢慢享受沿途的風景。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當你下定決心準備出發時,最困難的時刻就已經過去瞭,那麼,出發吧,打造自己的人生旅途,在人生的花園裡挖呀挖呀挖,挖出自己想要的生活狀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