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南懷瑾:法眼宗

現在來談法眼宗。法眼宗在南宋時代就衰落瞭,此宗與雲門的教育法不同,比較註重文字。這一宗的人才,文學修養都很高,比如永明壽禪師(《宗鏡錄》的作者),即屬法眼宗這一系。法眼宗

現在來談法眼宗。法眼宗在南宋時代就衰落瞭,此宗與雲門的教育法不同,比較註重文字。這一宗的人才,文學修養都很高,比如永明壽禪師(《宗鏡錄》的作者),即屬法眼宗這一系。法眼宗註重文字、教理,才產生瞭永明壽的教理與修持並美。法眼禪師悟道的因緣,大傢可以自己研究。

法眼禪師有名的詩:

理極忘情謂,如何有喻齊?

到頭霜夜月,任運落前谿。

果熟兼猿重,山長似路迷。

舉頭殘照在,元是住居西。

詩作得不算特別好,但卻是禪的境界。他主張見地、修證、行願並重。要窮理,理明到瞭極點,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一切妄念都沒有瞭,就是“忘情”。用功的第一個道理是要理透,然後功夫才到。

到瞭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時,怎麼樣的比喻都講不出來瞭,怎麼比喻都是錯誤的,因為無法相比。

“到頭霜夜月,任運落前谿”,這是現前的境界,住在山上的人,經常看到這景象,尤其冬天的月亮最好看,大雪封山,人影沒有半個,然後月亮圓圓地掛在天上,下面一片琉璃世界,這個時候,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妙不可言。“到頭霜夜月”,就是這個境界,一片清明,忘身、忘念;人我世界都空瞭。第二句話要註意,“任運落前谿”,我們有時瞎貓撞到死老鼠,大境界沒有,隻有一點點空,偶然有一點禪瞭,但等一下就掉瞭,這類人很多,就是不懂“到頭霜夜月,任運落前谿”,明極則暗生,這是當然的道理。什麼叫掉瞭?暗極又會生明嘛!這是理沒有透。

下面兩句“果熟兼猿重,山長似路迷”,好詩,實實在在的境界。果子熟瞭,猴子來摘水果,抱也抱不動。猴子偷水果很有意思,右手摘瞭一個,挾在左臂下,再用左手去摘,挾在右臂下,雙手不斷地摘,水果不斷地從臂下掉到地上,看到人來瞭,趕緊跑,這就是人生。這個錢抓來放銀行,那個錢抓來買股票,然後走時,兩手空空,什麼都沒有,同猴子抓水果一模一樣。有些猴子心平一點,抓一個兩手捧著就把它吃掉瞭;如果要偷的話,一定一個都沒有。

這一段完全講功夫,陰極陽生,陽極陰生的境界,隨時在變動,不要認為清明境界一念不生能一直保持住,如果一念不變去,你就是妖怪瞭,妖怪就叫外道。我們守住一念,久瞭以後就落在枯禪,沒有生趣。事實上它一定會變的,中國道傢稱為“九轉還丹”,一層層地變化,真到後來得瞭果位,“果熟兼猿重”,猿代表心意,但這一段功夫是“山長似路迷”,果熟要慢慢修得。我們打坐三天就想證果,沒有這回事。要慢慢地,有時連自己都懷疑,好像沒有希望瞭,就是山長似路迷,這些都是講功夫。

最後兩句:“舉頭殘照在,元是住居西”,現成的境界,抬頭一看,好像在黑暗境界中,光明掉瞭,不過還有一點殘照在,原來那個靈靈明明的還在,就在那個房子西面。“住居西”是雙關語,也可說是西方極樂世界,這極樂世界不一定代表西方凈土佛國,而是代表自性清凈。

法眼宗非常平實,但偏重於文學方面,比較著重於文字。《指月錄》記載瞭這一首,《五燈會元》卷十,則錄瞭另外一首。法眼禪師與李王賞牡丹花談天,五代的李王,就是唐太宗的後代末路王孫。李王很尊重法眼禪師,是法眼禪師的皈依弟子。有一天,這位小王請法眼禪師同賞牡丹,一方面問佛法。牡丹代表富貴,賞完花後,李王請他作首偈子,他當場就寫瞭一首詩:

擁毳對芳叢,由來趣不同。

發從今日白,花是去年紅。

艷冶隨朝露,馨香逐晚風。

何須待零落,然後始知空。

天氣涼瞭,他們披著披風對著牡丹花叢。“由來趣不同”的趣字同趨,走的路不同。

“發從今日白,花是去年紅”,這兩句真好,但是襲自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不過偷得很高明。

“艷冶隨朝露,馨香逐晚風”,描寫花,好詩。

“何須待零落,然後始知空”,他對這個末代王孫說:你趕快去修道,時代已經結束,不是你的瞭,何必等到花掉下來,你才知道是空的呢?正此時,恰到好處,你趕快收場,這句子寫得多高明。

又在《指月錄》卷二十二有:

【師(法眼)頌三界唯心曰: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唯識唯心,眼聲耳色。色不到耳,聲何觸眼。眼色耳聲,萬法成辦。萬法匪緣,豈觀如幻。大地山河,誰堅誰變。】

這就是法眼這一系的禪宗,後來法眼一系發展下來,到瞭宋代,除瞭永明壽禪師以外,就是浮山遠禪師。

如果研究中國文化發展史,要特別註意溈仰宗的九十六圓相。溈山禪師乃百丈禪師的弟子,仰山禪師是溈山禪師這一系來的,跟著下來就是臨濟、曹洞,時代已到晚唐、五代。雲門、法眼則是五代瞭,浮山遠禪師、永明壽禪師已到瞭宋朝。這中間一差就兩三百年,我們幾句話就帶過去,幾百年一剎那而已。

時代愈向後發展,簡單的方法也越形繁復,同現在科學一樣,分工越來越精細。臨濟的四料簡、三玄三要,到瞭曹洞就是五位君臣,雲門的顧、鑒、咦也過去瞭。到瞭法眼,演變成“九帶”,這九帶成瞭東方文化,傳到日本,變成功夫方面的術語,黑帶、黃帶……等九條帶子。這就是從浮山遠禪師的九帶演變來的,九帶就是九個類別。

(南懷瑾《如何修證佛法》)

歡迎加入知乎圈子“隨興而讀”: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