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三伏天都過到中伏瞭,你還不知道什麼是三伏?一起來看看三伏天怎麼養生吧

一、什麼是三伏天人們常在夏季說三伏天,卻可能不知道到底什麼是三伏天,也不知道三伏天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那麼今天先來告訴你什麼是三伏天。夏季三個月始於立夏,止於立秋前

一、什麼是三伏天

人們常在夏季說三伏天,卻可能不知道到底什麼是三伏天,也不知道三伏天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那麼今天先來告訴你什麼是三伏天。

夏季三個月始於立夏,止於立秋前,經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六個節氣;秋季三個月起於立秋,止於立冬之前,經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三伏天則是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

2021年三伏天時間表 初伏: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

中伏: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

末伏: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20日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濕、燥、火”)中的暑邪。

今年7月11日進入三伏天,現在已經是中伏瞭,大傢要做好防暑準備哦!入伏後,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

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幹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而且,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二、過不好三伏,會落下病根!

其實,很多“病根兒”都是三伏天落下的。

俗話說,“進入小暑,上蒸下煮!”,外加上入伏後,高溫、高熱、高濕的 “桑拿天”將頻繁出現,熱浪襲人,酷暑難耐,各類健康問題也接踵而來,比如中暑、心血管疾病、心衰等。

三伏天本身很炎熱,外加我們身體出汗多,消耗大,很容易出現疲勞、消化功能減退的情況。如果不通過膳食進行調整,吃的不對,很容易導致免疫力降低,引起疾病。

三伏天,是一年最容易生病的40天!一年中最可怕的時候到瞭。

三伏過不好,是要留病根的!三伏到瞭,不論男女都要這樣養生!

三、如何過好三伏?伏天一定要一心防寒!

入伏後有一個問題一般人都會搞混:“伏天裡我們是不是要一心防暑?”

錯,正好相反!要一心防寒!

夏天不防暑要防寒?不明白的人,趕緊往下看!

伏天開始,人體陽氣在一年中逐漸達到頂峰,血管處於擴張狀態,腠理開泄,一旦著涼,寒邪便容易趁機入侵。

人們在夏季多喜食冷飲,愛吹空調,這些過度貪涼的行為都可能讓身體在無形中被寒邪傷害。

很多病都是由於進食寒涼而導致陽氣受損,或過於貪涼致外邪入侵所致。

千萬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時防寒甚至比防暑還重要。

你沒聽過“冬病夏治”?或者“冬病都是夏天積累的嗎?”

這是因為你可能在伏天時期常做以下事情而導致瞭寒氣入體:受涼,如洗冷水澡、趟涼水、吹空調等,常吃冰涼的食物,如冷飲、冰鎮水果等。

後果多嚴重呢?

有這樣一個病例,一位30多歲的女性,夏季一天要吃5根冰棍,每天都要吹空調和風扇,兩年以後,她得瞭硬皮病,全身皮膚變硬變黑,並出現內臟損害,這就是寒邪由表入裡的嚴重後果。

還記得當年張無忌中瞭“玄冥神掌”後,天天一犯病就凍成狗,身體裡都是“寒邪”,最後要靠“九陽神功”才能逼出寒氣!

可見,萬一寒氣入體有多麼可怕。況且:你們誰會九陽神功?

四、三伏天防寒,就看這3招!

第一避免冷風直吹。

無論是開空調、吹電扇還是窗邊納涼,都要避免長時間直吹。夜晚睡覺時,門窗別開小縫兒,以防虛邪賊風。

第二護好兩個部位。

咽喉和後心是人體最薄弱的地方,很容易受到風寒的侵犯。護好這兩個部位,有助於幫助身體緩沖低溫的寒氣。

第三飲食註意少寒涼。

要少吃冷飲,尤其是孩子。小孩子陽氣正在成長中,過食冷飲,會比成年人受到的損傷更大,易出現鼻炎、咽炎等呼吸疾病以及反復的扁桃體發炎、發燒、脾胃不和等問題。

五、三伏天就該熱著過!夏天因為大量出汗,毛孔充分張開,不是在吹風扇就是在吹空調,還吃個幾塊冰西瓜,隔三差五吃個涼拌菜,似乎感覺很愜意很享受,但其實身體很遭罪,這些行為正一點點讓你變成寒性體質,也正一點點接近癌癥,遠離健康。

有句老話叫“夏天不熱,冬天不冷,遲早要作病”。就是這個道理。因此,人體要順應自然,該熱的時候就得熱,該出汗就得出汗。夏天不“熱”著過,勢必要生病。

如果你一味“貪涼”,可能導致寒氣入體,累積新疾。夏天適當吃點“熱”,有利於保持體內寒熱平衡。尤其三伏天,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時機,吃點“熱”能讓冬病夏治發揮最大化效果,一味“貪涼”反而會傷其根本。

第一要“熱”著吃

夏天吃什麼呢,建議各位朋友,要吃熱熱的食物,這個熱不單單是指溫度,還有食物的性味。

果蔬:葡萄、韭菜

中醫養生講究“不時不食”,夏季正值葡萄、龍眼、荔枝上市的季節,適當食用這些溫熱性的水果可以改善腸胃功能,促進人體基礎代謝。

蔬菜中,南瓜性溫健脾,可加強腸胃蠕動;韭菜補腎溫陽,可增進食欲。提醒:食用時應註意控制食量,陽虛體質、脾胃虛寒的人可多食用;但體質濕熱、陰虛內熱、患有急性結膜炎的人應慎食。

肉類:牛、羊肉

夏天吹空調、喝冷飲容易使體內寒氣過重,食用羊肉、牛肉等熱性肉類可以溫陽散寒,補中益氣,尤其適合夏季手腳冰涼、氣血不足的人。

古語有言“伏羊一碗湯,不用開藥方”,足以見羊肉在伏天的效用。

食用熱性肉類時要註重葷素搭配,溫涼互補。如吃涮羊肉火鍋時,要多吃些白菜、冬瓜、青菜,以平衡溫涼寒熱。

有牙痛、上火、發燒感染癥狀和體質偏熱的人,應忌食熱性肉類。

熱食:湯面、熱粥

三伏高溫悶熱,許多人都會出現食欲不振、體乏無力等“苦夏”的癥狀。

古語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這時吃一碗熱氣騰騰的面食,出一身汗,能夠帶走體內的大量熱氣,解暑降溫,開胃理氣。

可多以熱湯面、熱粥等熱食作為主食,緩解吃過多冷食給身體帶來的不適。茶飲中紅茶性溫,很適合脾虛胃寒的人食用。

調料:生薑、辣椒、胡椒

俗語說“冬吃蘿卜夏吃薑”,生薑味辛性溫,散寒解表,適合體質偏寒的人食用。炒菜時加點生薑,可溫胃祛寒;與大棗、紅糖等搭配可代茶飲,幫助緩解女性經期疼痛;吃海鮮時可佐食薑汁蘸料,能夠殺菌驅寒。

在烹制菜品時,適當加入蔥、蒜、辣椒、胡椒等溫性香辛料,不僅能增香提味,還可以殺菌解毒,調理腸胃,胡椒粉具有暖胃的功效,可以抵制吃下去的寒性食物帶來的傷害,從內部溫暖身體。調料中醋性溫,拌涼菜時加入少許,可健脾開胃。

提醒:需要註意的是,口臭、便秘的人慎食,可能會加重胃熱、腸熱的不適。

飲:熱水、薑茶

夏季喝涼茶、冷飲固然可以給體內降溫,但非常容易損傷脾胃,特別是一些本身就脾胃虛弱、容易脹氣的人,喝瞭冷飲之後會更加難受。

夏天多喝熱水、熱茶,不僅可以解渴,還可以排汗散熱哦。不過喝茶最好在飯後,空腹飲茶容易腹瀉。

“冬吃蘿卜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處方”,夏天就應該用薑等食物來溫中散寒,把生薑、大棗一起煮水,加入適量的紅糖,能溫中散寒,健運脾胃。

第二要“熱”著過

適當流汗

老人們常說,“伏天汗不流,病來急白頭”,意思就是人應該順應自然,夏天體驗炎熱的感覺,讓身體多出出汗。

夏天出汗少,感冒、關節炎、失眠就會找上你,高血壓等慢性病的發病率也是成倍上升。

所以,夏天不要長時間待在封閉的空調房中,早晚可以適當運動,健步走就是不錯的選擇。

晚上回傢後再打開空調(27度左右),房間門打開互相通風,保持各房間溫差平衡,營造涼爽的環境更有利於入睡。

不過要註意的是,夏天也不宜大量的出汗。

因為運動過程中,體溫升高,排汗量增加,如果不及時補水很容易造成運動脫水。

所以要適當運動,晨跑與遊泳都是不錯的選擇,每次隻要鍛煉到微微出汗、氣喘籲籲就可以瞭。

熱水泡腳、泡澡

冷水洗浴是很多青年、中年男性最喜歡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氣炎熱,出汗之後,全身毛孔處於一種打開的狀態。

這時如果沖冷水澡,寒氣就會侵襲人體,導致風寒濕邪。容易手足發冷、小腿抽筋、雙目視物不清,甚至發燒。

即使是洗完熱水澡,也不能馬上吹空調、風扇,特別是免疫力不高的小孩子更要註意。

夏季可以多用熱水泡腳、泡澡,不僅能預防腳部疾病、祛除暑濕,還能提高睡眠質量,對心血管也有一定好處。

水溫以40℃-45℃,溫暖舒適為宜。水溫太高,不僅對心腦血管病患者不利,且容易破壞足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讓角質層幹燥甚至皸裂。

曬太陽

曬太陽在中醫裡被稱為“天灸”,也就是老天給我做艾灸。我們都知道艾灸是大補陽氣的方法,但做艾灸需要辯證。而“天灸”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它屬於中醫裡的“溫補之法”,沒有任何副作用,適合所有人。

夏天可在早上8點前和下午5點後曬曬太陽,讓陽光溫煦頭頂中心的百會穴,可起到通暢全身經脈、養腦補陽的作用。傍晚則可以背對陽光曬後背,最好是邊曬邊拍打按摩,有助調理五臟氣血。註意曬太陽的時候身邊帶個水杯,及時補充水分。


知妹兒和潤哥來自知潤健康。知潤健康·好醫通致力於打造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開放平臺,通過OMO模式,打通健康醫療線上、線下服務閉環,全城醫館、良醫在線,足不出戶實現健康狀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