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Nature:哈佛團隊發明多穩態充氣折紙結構,瞬間撐起小帳篷

作者:庫珀 編審:寇建超排版:王落塵臨時結構通常存在設計上的短板,要麼可以輕松放置和拆卸,要麼可以壓縮起來緊湊運輸,要麼結構堅固卻十分笨重,想要在這三點之間找一個平衡,從工

作者:庫珀 編審:寇建超

排版:王落塵

臨時結構通常存在設計上的短板,要麼可以輕松放置和拆卸,要麼可以壓縮起來緊湊運輸,要麼結構堅固卻十分笨重,想要在這三點之間找一個平衡,從工程學角度來講是項不小的挑戰。

最常見的方法,例如帳篷,主要是由相互連接的桿元件組成,外面蒙上一層織物,這些桿元件可以同步伸縮,然後把連接各個桿的 “關節” 鎖定,就能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結構,不過這個組裝過程比較繁瑣,遇到大風也很容易被掀翻。

其次就是利用充氣膜,通過單一的壓力輸入使其變形為目標形狀,這種結構需要很好的氣密性,有時候還需要持續充氣,如果閥門泄漏或者被刺破,很快就會萎縮甚至發生爆炸事故。

而建築工地上隨處可見的臨時板房就不用說瞭,結構相當穩固,但板材運輸、拆卸搭建多有不便。

現在,十分有創意的解決方案來瞭。來自哈佛大學的科學傢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米級、多穩態的充氣折紙結構,而靈感來源於古老的折紙手藝。

圖|折紙可形成一定的穩固結構或樣式(來源:Cristian Marianciuc)

這種充氣折紙結構折疊起來時非常容易收納,但充一下氣就能自動展開成特定的空間結構,比如拱門或避難帳篷等,不需要額外在內部進行結構支撐,這項研究或為大型折紙結構的工程學應用鋪平瞭道路,相關論文於 4 月 22 日發表在《自然》(Nature)上。

圖|充一下氣就能自己支撐起來的拱門和帳篷(來源:Nature

當折紙遇見幾何學

這項研究成果,可以稱得上是幾何科學和折紙藝術的一次完美碰撞。

論文的通訊作者之一卡蒂婭・貝托迪(Katia Bertoldi)是哈佛大學應用力學教授,致力於研究材料和結構的力學;另一位通訊作者查克・霍伯曼(Chuck Hoberman)則是一位知名的藝術傢、工程師、建築師和發明傢,其特長就是研究折疊玩具和相關結構,他發明的 “霍伯曼球體” 曾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

關於打造一個全新的充氣折紙結構,研究人員們在下手之前就有以下幾點設想:(1)折疊時占據盡可能小的體積;(2)能自主展開;(3)展開後自主鎖定到位;(4)能提供結構牢固的外殼(如果設計用於定義封閉環境)。

想要達到上述幾點要求,團隊需要從折紙的第一個環節開始:折三角形。

三角形折紙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的同時,具有較強的物理功能特性,而這種全新折紙結構的實現,難度就在於選擇什麼樣角度的三角形,以及如何將諸多三角形拼合到一個空間物體中,且相互之間是幾何兼容的狀態。

圖|三角形面作為大型充氣和雙穩態結構的構建塊(來源:Nature

這個看上去很復雜的問題,依據的幾何原理卻很基礎,即某些三角的角度可以在一個圓中保持固定,它移動到不同位置會有不同的邊長變化,而一個三角形可以在圓中的不同位置找到能夠重合的另一個三角形。

經過一系列復雜的幾何分析和實驗數據積累,研究人員得以創建瞭一個雙穩態折紙圖形庫,用來匹配不同三角形邊、角的最佳組合。在驅動設計方面,采用單一的流體壓力輸入來部署,然後,還可將不同的單元組合起來,以米為單位構建更大的功能性結構,如拱門和應急避難帳篷,形成大型充氣結構系統。

圖|雙穩態和充氣折紙構造原理(來源:Nature

這些不同三角形的面板可以由特殊的材料板制成,用來保障其堅固性、隔音性和保溫性等,然後由相對柔性的 “鉸鏈” 拼接在一起,根據空間和預期的模型形狀變化,推算這些三角形的大小和排列組合,以創建單一穩定或者多穩定性的結構系統。

在研究人員的演示中,他們制作瞭一個高 20 厘米、寬 30 厘米的折疊結構,其充氣後可膨脹成為高 60 厘米寬 150 厘米的充氣拱門。

圖|折紙帳篷和拱門的結構拆解圖(來源:Nature

另外一個作品是,折疊後尺寸隻有 1.0 米 ×2.0 米 ×0.25 米的扁平壓縮包,展開後是一個內部空間達 2.5 米 ×2.6 米 ×2.6 米的帳篷,由於多穩態結構設計,在不影響結構完整性的情況下這個帳篷的一個面還可當作 “門” 被打開,從而使帳篷易於進出,非常具有實用價值,用完之後,再拿真空吸塵器抽一下內部空氣,小帳篷即可以自主折疊回扁平狀態。

迄今為止,有關折紙的大部分作品基本都留在厘米級尺寸,但科學傢們利用其中的設計理念,將折紙的幾何形狀推向瞭新的極限,從而能變得大得多,而且結構十分穩定。

充滿想象的用途

研究人員在論文結論中表示,這一成果展示瞭如何有效地利用幾何學來實現壓力展開折紙結構,且同時實現兩種能力配置:一個是緊湊和一個是擴展。如果需要考慮到負載條件和制造方面的挑戰,這種設計方法還可以擴展到更大或更小的規模。

由於這種折紙結構是多穩態的,因此它們可以設計成實現不同部署目標的序列,通過引入兩個以上不同面的構建模塊,進一步擴展其可實現形狀的范圍。

作為這項研究的補充,研究人員開發瞭一個能夠預測全能量景觀的力學模型,這提供瞭一個有效的工具來指導更多有趣的相關探索。此外,這項研究成果所發明的設計規則,也可以推廣到任意折紙多面體上,並結合隨機優化算法求解逆設計問題,進而有效計算出能在目標穩定狀態之間切換的可展開結構。

圖|新型 “折紙” 帳篷與傳統帳篷比較(來源:Nature Video)

把折紙技術整得這麼高級有什麼用呢?顯而易見,以上述能折疊的小帳篷為例,貧困地區和受災地區緊急避難所的人們十分需要它,這個 “折紙帳篷” 就像一個小房子,相比容易被吹倒、吹翻的自建帳篷,以及繁瑣的搭建過程,這種折疊帳篷隻需要一個人和一臺氣泵,充一次氣就能快速展開,而且結構穩定,便於大量運輸,不需要持續進行充氣。災區物資支援人員充完一個再去充下一個,效率會十分高,快速部署給災民提供庇護。

研究人員對這種技術還有更多展望,比如可以用作防洪屏障、音樂廳中的可變回音板,甚至是航天器上所需的復雜折疊結構。

在建築設計領域,這種結構理念可能也是一種新穎的建築輔助方式,與傳統的建築材料和空間搭配,能夠形成一個可變的空間系統,比如下圖所展示的會議室和創意建築,堪稱滿滿的幾何美學和藝術感。不過,大跨度結構在部署的階段需要有更牢固和抗老化的結構,以滿足建築法規的要求。

這不禁令人感嘆,藝術和科學一定程度是相通的吧,誰能想到,不起眼的折紙手藝還能這樣玩?

來自普林斯頓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的專傢 Sigrid Adriaenssens 在評論這項研究時表示,這種折紙結構優點多多,例如節省儲存空間、運輸成本和搭建時間,自動展開鎖定,還能確保展開後結構牢靠等特性,值得稱贊。

但在大規模投入使用前,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比如大型物體可能更易受到壓縮和拉伸應力以及變形的影響。另外,因為 “鉸鏈” 通常是任何工程設計中最昂貴和最脆弱的元件,所以最小化折痕的數量或將有助於降低制造成本,進一步加強折紙結構。

參考資料: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407-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6fKoqKEKo&t=159s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1-04/hjap-bps042021.php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