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開局三年,英特爾超能雲終端3.0如何繼續攪動萬千行業?

前段時間,我看到瞭一份來自IDC的《下一代計算機超能雲終端白皮書》。其實按照IDC的數據,2021年中國大陸超能雲終端市場的總量就已經達到瞭35.1萬臺,他們同時又預估未來

前段時間,我看到瞭一份來自IDC的《下一代計算機超能雲終端白皮書》。

其實按照IDC的數據,2021年中國大陸超能雲終端市場的總量就已經達到瞭35.1萬臺,他們同時又預估未來該市場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穩定增長,按照IDC的說法,這一市場至2025年,總量將超130萬臺,2021-2025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9.2%。

至此,可見此機構對超能雲終端前景的看好,也引發瞭我的好奇心,畢竟如此增長不可能僅靠單一產品就能驅動,它需要技術方案不斷的推陳出新和穩定迭代。

畢竟,市場變革的節奏在不斷加快,企業對業務穩定性和連續性要求的苛刻程度也在愈發變化,特別是經歷近幾年的黑天鵝洗禮之後,企業對未來業務的不確定、敏捷性和靈活性需求,都在驅動著超能雲終端這一品類加速規模化升級和落地應用。

其中,英特爾超能雲終端這些年的變化可以映證我如上所說,也最具代表性:

簡單來說,最初的英特爾超能雲終端的還隻是基於滿足各行業客戶終端的基礎需求。而隨著時間推移和行業發展,越來越多的場景需要用到超能雲終端所承載的不同的技術。同時為瞭降低用戶的開發成本,一年之後的英特爾超能雲終端2.0選擇順應雲邊端深度融合的過程。

比如最早期發佈的1.0版本超能雲終端所包含的兩個技術,TCI和IDV,不光在雲端有兩套不同的管理系統,在終端也有兩套不同的架構。那麼在實際使用時所歷經的鏡像分發、涉及管理的中間環節,等同於被割裂開來。

後來英特爾超能雲終端的 2.0版本迭代,實際上就是為瞭解決這個問題,整合瞭雲端的管理控制臺以及終端,連同中間銜接的架構機制,包括鏡像分發等都做瞭進一步的深度融合,以方便降低開發成本,同時提高運維效率。

也就是說,每一次英特爾超能雲終端的迭代都是為瞭解決上一個版本所未能全面完善的問題,那麼,到瞭三年之後的第三代,也就是英特爾超能雲終端3.0,它又能為我們帶來什麼呢?

簡單匯總一下,便是——雲邊端協同管理升級、集中管理與個性化環境的矛盾解決、安全性升級、兼容煥新等等。

——雲邊端協同管理升級

對於企業而言,要應對海量的數據,單憑雲計算,經常無法滿足其需求。而與此同時,有越來越多的信息數據是在本地產生也在本地消化,大量的邊緣設備閑置著一部分計算和存儲資源並沒有得到充分開發。所以,邊緣計算的想法和概念早就產生——簡單且需要實時計算的那部分放到離終端設備更近的地方,提高數據處理的實時性。

邊緣計算隻是個開始,現在這一形態概念已經進化成瞭“雲邊協同”,其含義類似於邊緣計算,但是更為強調“雲-邊-端”架構,其中終端負責感知,邊緣負責局部數據分析和推理,雲端匯集所有邊緣的感知數據、業務數據以及互聯網數據,完成態勢感知和分析。

在“雲-邊-端”架構的架構裡:

“雲”是傳統雲計算的中心節點,管控邊緣計算;

“邊”是雲計算的邊緣側,分為基礎設施邊緣和設備邊緣;

“端”是終端設備,如手機、各類傳感器攝像頭等。

而這次英特爾超能雲終端3.0的一大變化,就是將統一管理能力擴展到公有雲,支持通過廣域網部署管理服務器,實現從雲端到邊緣端的分級管理。

隨著這個變化,在這個體系裡,邊緣計算與雲中心是互補協同的關系,邊雲協同將放大邊緣計算與雲計算的應用價值:邊緣計算既靠近執行單元,更是雲端所需高價值數據的采集和初步處理單元,可以更好地支撐雲端應用;反之,雲計算通過大數據分析處理優化輸出的業務規則或模型可以下發到邊緣側,邊緣計算還能基於新的業務規則或模型運行。

總之,如此一來,英特爾超能雲終端3.0相比較上一代以及初代,都更加機動,也就能更好地支持跨地域部署和總部與分支機構分級管理等應用場景,打造更靈活的雲終端管理體系。

——集中管理與個性化環境的矛盾解決

在企業內部署超能雲終端能夠實現對 IT 資源的集中管理,從而大幅提升 IT 部門的工作效率,為企業節約大量的 IT 成本。然而,在應用當中,這種數字化解決方案經常要緊密結合復雜的實際業務,需要業務部門完整地梳理業務流程中涉及數字化內容,對包括諸如電子資產、數據、人、實物資產、程序、具體技術等對象給到明確的定義。

事實上,企業內部的部門分支錯綜復雜,業務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地動態變化,有時即使在簡單決策中,也很難判定某個獨立的登陸需求是否具備足夠的授權。更復雜的情形包括,涉及法律層面,在合同中規范一個外部公司是否有權從合作夥伴或供應商處獲取某項數據。

IT管理員在設定授權的過程中需要與業務部門密切配合,對業務中下至接收一臺筆記本電腦,上至利用自然語言查詢系統處理非結構化數據的內容實現有效的數字化管理。在這一過程中,IT 管理員不僅作為一個職能部門發揮作用,同時還是看護公司資產的授權管理者。不僅需要實現有效的內部管理(對內的服務),還需要管控對外的服務類產品,明確地辨別哪些服務可以在哪些條件下,在什麼樣的范圍內提供給誰。

所以對企業IT管理來說,完全的集中管理或者完全的個性化環境是不存在的,

對於IT管理員來說,訴求是希望一套體系能很好的支撐集中管理的需求,尤其是提供操作系統補丁、升級軟件,他們更關心面向所有最終用戶的企業設置。同時,但凡面向所有最終用戶,各個最終用戶自身的業務流程、模式、發展階段都不相同,內部成熟度是不一樣的,同時,個性化、差異化也很可能是這些最終用戶的剛需之一。

而這種個性化、差異化,註定需要努力去平衡個性化和集中管理這個矛盾點。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是超能雲終端成長必須邁過去的坎。

這個問題是否有解?有——答案就是個性化增強系統架構。

在這種背景下,英特爾超能雲終端3.0的個性化功能得到全新升級,使用瞭白名單機制,在系統更新時依然可以保留主要的用戶個人設置和應用程序,即使管理員對公共鏡像進行升級也無需重新進行設置和安裝:

系統映像:基於Block IO,實施集中管理

用戶數據:基於文件,由單個用戶管理

二者分離又可後期綁定:滿足集中管理與個人用戶雙方要求

——安全性升級

就像Android的世界裡,有很多類似MIUI、one UI、ColorOS、OriginOS等無數再發行版本一樣——在服務器的世界裡,也有很多基於Linux的各種發行版,如Fedora、Debian、CentOS、Ubuntu等等。

在基於Linux內核的操作系統裡,Ubuntu是其中最受歡迎的一個,它是免費和開源的基於Debian的Linux發行版,現在已經成為瞭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Linux工作站平臺。

正是開源的原因,Ubuntu的代碼一直都在經歷社區成員的審查。因此,任何安全漏洞都可以被快速發現並解決。這樣一來,就服務器這個領域來說,與其他操作系統相比,Linux發行版的安全缺陷較少。

更重要的是,Ubuntu采用瞭AppArmor,這是一種內核增強功能,可以限制程序的行為方式並限制其資源。當用戶在內核中插入配置文件時,它就會發揮作用。這些文件由包含每個應用程序的訪問規則的文本文件組成,減少安全漏洞。

所以,英特爾超能雲終端3.0選擇將服務器操作系統遷移到瞭Ubuntu,基於以上所述,能夠有效保護服務器在公有雲環境下的數據安全。同時在終端支持安全引導、TPM模塊以及BitLocker等功能。

其中,TPM是主板上的一個安全模塊硬件,用於提高電腦的安全性。它由BitLocker驅動器加密等服務用於安全地創建和存儲加密密鑰,以及確認設備上的操作系統和固件符合要求,並且未被篡改。通常,它是單獨的芯片,但TPM 2.0標準允許Intel將TPM構建到芯片組中,也就並不需要單獨的芯片。

這樣一來,綜合服務器操作系統遷移到瞭Ubuntu的操作,以及TPM模塊、BitLocker等諸多動作,英特爾超能雲終端3.0可為終端數據提供更全面的防護。

這樣一來,用戶不僅可以選擇正常啟動,也可以自行選擇安全啟動,尤其是終於得到瞭從PXE、高清、USB設備安全啟動的安全保護,另外也可以選擇使用OEM密鑰,除此之外也就還可以選擇安全模塊硬件TPM的安全保護,以及Bitlocker對硬盤數據的安全保護。

——兼容煥新

英特爾超能雲終端背後所依托的英特爾一直都有著特殊的行業地位,它不僅僅提供超能雲終端,也不單純是一傢芯片供應商,它同樣會涉足諸多開源項目、底層軟件的行業開發需求,並從中深耕,尤其廣泛活躍在Linux、OpenStack、Apache、GNOME等無數個開源項目當中,更是Linux、ChromiumOS、OpenStack的最大貢獻者之一,同時還是開放數據中心聯盟、開放結構聯盟、開放虛擬化聯盟等無數開源組織的重要組成者。

由於英特爾在生態的長久深耕,造就瞭英特爾在linux內核上超過10%的總體貢獻度。雲計算廠商們當年為什麼會大費周章從IBM的UINX+POWER遷移到intel+linux,即便出於各種原因想離開intel的處理器時,卻又因為生態而遲遲無法撇開,以至於仍在鞏固著intel在服務器市場常年95%以上的基本盤,任其它平臺有多麼大的吸引力,都難以動搖其根基。

所以,英特爾超能雲終端3.0毫不意外地支持瞭自傢第13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以及微軟的Windows 11 操作系統。這不光與處理器平臺為自傢提供有關,還包含著諸多開源項目的成果因素。

——寫在最後

當然,無論是1.0時代還是2.0時代的英特爾超能雲終端,都會根據每一個行業的實際應用需求和使用場景去做一些軟硬件層面的配置,不同行業、不同需求之間所使用的超能雲終端就會天差地別。

3.0時代的英特爾超能雲終端在此方面仍然不會有所變化——中小企業可以有一個專屬的英特爾超能雲終端標準版,開箱即用,快速批量部署,能夠通過合作夥伴的雲服務,實現廣域網遠程運維,滿足各種中小企業的等場景。

以此類推,3.0時代的英特爾超能雲終端仍具備著豐富充足的可定制空間。

從開始到現在,英特爾超能雲終端也一直都給我一種Demo示范的感覺,提供給各個行業,給後者以該如何充分利用芯片基礎特性的啟示,並一代接一代完善補足、豐富新特性,這可能也是英特爾堅持下來向外繼續延展業務的重要一步。

我曾經預想英特爾超能雲終端沒準就是商用PC下一次演進的最終形態,這種雲邊端深度融合的產品形態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在不顛覆現有PC產品形態和用戶使用習慣的前提下,就能帶來管理便利性、穩定性,外設兼容性以及個性化配置方面的優勢提升,現在這個趨勢越來越明顯。

整體而言,3.0時代的超能雲終端更適合更多企業組織數字化轉型增效瞭。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