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全國各地19年高考作文導寫:例文6篇

2019年高考已經快結束瞭,全國總共有8套高考語文卷子,8道作文題目,這些題目各有亮點。總結起來我認為是兩個總體的趨勢:1)審題難度降低(除江蘇卷外)2)相比於去年,在寫作

2019年高考已經快結束瞭,全國總共有8套高考語文卷子,8道作文題目,這些題目各有亮點。總結起來我認為是兩個總體的趨勢:1)審題難度降低(除江蘇卷外)2)相比於去年,在寫作中個人經驗的加入變得異常關鍵,是寫作寫好的一個關鍵點。

這應該也是以後命題的兩個趨勢。

那些隻會寫套話,而根本不從根子上去提高寫作的同學,可能參加考試會面臨很大的問題。

現在對江蘇卷、全國III卷、全國I卷、全國II卷、上海卷、浙江卷這6套卷子進行一些分析,並嘗試著寫瞭一下。北京卷和天津卷較為簡單,以後有機會再說。


1、江蘇卷

| 原題: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物各有性,水至淡,鹽得味。水加水還是水,鹽加鹽還是鹽。酸甜苦辣咸,五味調和,共存相生,百味紛呈。物如此,事猶是,人亦然。

| 解析:

這道作文題目是江蘇卷一慣的出卷風格。審題最為重要的是把這段話理解瞭。第一句話要說明的就是“物各有性”,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性質、天性、本性、個性、特點。第二句話“水加水還是水,鹽加鹽還是鹽”,說明的是同一類事物相加,可能產生出來的能量不是很大,無法碰撞出更多的東西,還是這類事物。第三句話“酸甜苦辣咸,五味調和,共存相生,百味紛呈”,說明的是各類不同的事物可以相互調和在一起,可以共存相生,產生非常好的局面,而且具有多樣性。第四句話是說明,上面說的這些道理,物有體現,事情有體現,人有體現。第四句話是在幫助考生拓寬思維,可以從這三個方面去想一想。

那麼看懂這些之後,其實整篇文章最好的就是把第三句話給說明白,說的方向可以非常非常多。比如說:

  • 一部成功的小說(電影),是不同的人物調和在一起,共同演繹精彩的故事,可以某一部你熟悉的小說為例寫。(文藝作品方面)
  • 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多種多樣的生物共同演繹的。(自然方面)
  • 一個社會要良好運行,是要各種各樣的人組合在一起。(人,社會方面)
  • 一個人的人生,是需要酸甜苦辣都有,來調和成的。(人,人生方面)
  • 做一件事情,是各種復雜的感情合在一起的。

等等,這些都可以去寫。隻要把材料中體現的意思寫到,說明白瞭就可以。所以寫作的場域非常廣。文體可以用記敘文,也可以用議論文,也可以寫散文,自己擅長什麼就可以寫什麼,覺得想說的話題適合什麼,就可以寫什麼。

下面就是我寫的一篇啦!

大地上的智慧

文/松松

父親是一個農民,貼著土地活瞭一輩子,他告訴瞭我很多大地上的智慧:

父親說,今年這片地種大豆,明年最好種玉米。如果繼續種大豆的話,產量不佳。大豆和玉米交替種,在這片土地上互相調和,地就一直肥著哩!

父親說,一片山,不能隻栽一種樹,要是鬧起瞭蟲災,打藥也弄不住。要各種類型的樹都栽,山才穩重,樹才長久,蟲子來瞭,也有其他蟲啊、鳥啊來把它吃瞭。樣數多瞭,林子也就熱鬧瞭,各自制約就多瞭,就井井有條啦!

父親說,六月裡啊,這天真曬,一直不下雨,可苦瞭農民瞭,不知道多少莊稼要嗚呼哀哉。老天下點雨多好呀!父親又說,十月裡啊,陰雨綿綿,這天不晴一下,可把農民愁死瞭,田裡熟瞭的谷子都倒瞭抽芽瞭。晴天雨天要調和,風調雨順,這地裡的莊稼才長得好呀!

父親的這些話被我牢牢記住,以前不是很懂。後來我漸漸在自己的經歷中體會瞭這裡面深刻的奧妙。

我愛讀書,在讀瞭《人間失格》以後,一時走不出來,充滿瞭負能量,覺得世界太復雜,活著就是一場負累,扯著一個虛偽的面具,不可逃避。但這種情緒在史鐵生的《我與地壇》裡得到瞭釋懷,史鐵生的“活著不是為瞭寫作,而寫作是為瞭活著”一下子點醒瞭我,讓我知道如何 “真誠而坦然”地活著。要是沒有遇到《人間失格》,我可能不會思考關於“活成人質”這個話題,在讀《我與地壇》的時候也不會有那麼深刻的感受。要是沒有讀《我與地壇》,我可能走不出《人間失格》的那份情緒。《人間失格》和《我與地壇》不正和大地上的智慧一樣嗎?具有截然不同的格調、氣質和思想,但是互相調和,讓我不斷練就一顆理解、豐富、包容和堅固的心。

不光是閱讀,與人交往不也是嗎?從大地上的智慧中學來,我知道要和不同類型的人交流,傾聽他們的想法和意見,走進不同人的生命,才可以對事物有更加全面的理解,才有一個包容的人格。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存在著,讓我們看到生命的多樣性和可能性,原來在同一片大地上,生命是可以多麼多姿多彩,生活可以是那麼異質紛呈。

語文考試之後我要給父親打一個電話,我會對他說:我把你寫進高考作文啦!

依父親的性格,他可能會說:我有什麼好寫的呀!

我已經想好怎麼回答瞭:這是大地上的智慧!樸素的、一生的智慧。

用時43min


2、全國III卷

| 原題:

閱讀下面的漫畫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據“小林漫畫”作品改編)

| 解析:這道題審題幾乎沒有任何難度,隻要寫師生,然後有畢業前最後一節課的聯系,就是切題的。比如下面方向可以考慮:

  • 寫畢業前最後一課老師的講課,以及自己(和同學)的感受
  • 寫自己和老師以往的互動交流
  • 寫老師對自己的教誨,自己從老師這裡學習到的東西

等等,所有這些都是可以寫的。

在文體上,這篇更適合寫記敘文,而且寫的時候,最好可以加入議論,加入思考。

定會盡量在場

——給林老師的一封信

文/松松

親愛的林老師:

您好!

我是李華,今天的第三節課是您給我上的最後一課瞭。下課之後我想瞭很久,決定給您寫這封信。

您剛來我們班做班主任的時候,我成績很差,一心隻想著打遊戲,晚上熬夜,上課睡覺。第一周您給我們佈置的作業,是寫“對高二的自己說幾句話”。我當時在作業紙上寫的是四個歪歪扭扭的大字“無可奉告”,瀟灑地署上瞭自己的名字,以為這很酷、很有個性。

過瞭幾天,您把我叫到辦公室,我以為您還是和其他老師一樣,會把我訓一頓,但是您沒有。您笑著對我說:“來,坐下,我們的一起讀一下《聽客溪的朝聖》這本書的前幾頁,好嗎?這本書還挺好看的。”

在那個大課間,我們隨著安尼會面瞭公貓、錨屋、溪流、林鴨、風、青蛙,在反舌鳥自由沖下之後,安尼說瞭一句:“美和天道兀自展現。我們隻能盡量在場。”

那時我被這句話吸引住瞭,您停住瞭,說道:“李華,你要記住這句話,美就在那裡,不管你在不在,它都在那裡,我們能夠做到就是盡量在場。你知道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嗎?不是說我們為父母,為老師,是為自己,是為瞭自己有發現美、找到美、創造美的能力而學習,是為瞭自己能夠在場。老師並不在乎您成績考多少,但是您一定要增強自己的理解力,拓寬自己的知識面,能夠有發現美的能力。”您見我並不言語,又繼續說道:“這本書要是喜歡,你拿回去看,以及你的‘無可奉告’很有個性,也是一種行為藝術嘛!下次要是願意說點什麼,可以再寫。”

這就是您和我的第一次交談,我回去想瞭很久,花瞭幾天看完《聽客溪的朝聖》,我覺得這是對我的某種意義上的啟蒙。讓我知道自己還可以和外界、和知識發生這種從“自身生命意義、生命價值的延伸”上出發而產生的關聯,我知道這值得我一生去慢慢將其變成某種基本的信念。

您最後一節課這樣說:作為一個老師,帶瞭你們兩年瞭。這兩年也教瞭一些東西,但我不確定這些東西是否值得教,也不確定自己的教的方法是否合適,傳遞的方式是否有效。作為一個老師,我最想告訴你們的是,你們有無限的潛力,有無限的可能,去看到人生中最為美好的東西,千萬莫辜負。

老師,我想告訴您的是,在我身上,您傳遞瞭很多值得教的東西,您把學生放在和自己平等的地位,和我交流,就像親切的大哥哥。

最後一節課下課鈴響的時候,我知道我畢業瞭,要去更遠的地方,去“在場”更多的“美與天道”!

雖然我成績依舊不好,但是我會努力的。謝謝您,林老師。以及您說的“再看看我們”一定還會再看到的,我們還要畢業聚會呢!

李華

2019年6月5號

用時38min


3、全國II卷

| 原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際,中國青年學生掀起瞭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1949年,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瞭!新中國青年投身於祖國建設的新征程。1979年,“科學的春天”生機勃勃,莘莘學子胸懷報國之志,匯入改革開放的時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國凱歌前行,新時代青年奮勇接棒,宣誓“強國有我”。2049年,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中國青年接續奮鬥……

請從下列任務中任選一個,以青年學生當事人的身份完成寫作。

① 1919年5月4日,在學生集會上的演講稿。

② 1949年10月1日,參加開國大典慶祝遊行後寫給傢人的信。

③ 1979年9月15日,參加新生開學典禮後寫給同學的信。

④ 2019年4月30日,收看“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後的觀後感。

⑤ 2049年9月30日,寫給某位“百年中國功勛人物”的國慶節慰問信。

要求:結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切合身份,貼合背景;符合文體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 解析:這道題我感覺是出得較好的一道題。大傢可能押題把這些時間點都押過瞭,但是這道題的巧妙之處在於要放置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去寫,要放置在那個時間語境下去寫,而不是以現在人的身份去寫(除瞭④ ),這個也是審題的關鍵,如果註意到這一點,這道題審題也非常簡單。

走向我們的時代

——開國典禮後給哥哥的一封信

文/松松

親愛的哥哥:

我現在無法抑制自己的欣喜之情,我是哭瞭,我又笑瞭,你知道嗎?這種時刻過於神聖,仿佛是世上總是黎明,亮堂堂的,開闊的,希望的,青春的,激烈的,動人的,所有這些詞,都無法表達毛主席在天安門廣場上說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瞭!”這句話時,我內心的澎湃和激蕩。

終於是盼望到瞭!這是一段多麼艱難的旅程啊!

多少戰士為瞭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國民黨反動政府而浴血奮戰,子彈穿行在空氣中“呼呼”的聲音仿佛就在耳邊;多少傢庭為瞭今天,失去瞭自己的孩子,又有多少孩子失去瞭自己的父親。今天的榮光,是他們用生命澆築出來的。讓我們記住吧!

不過終於是盼到瞭。哥哥,新中國成立瞭!我的筆竟然有些顫抖。和我一起參加開國大典的同學狂呼:“往後是我們的時代瞭!”我們一起在大街上跳躍著。

是啊,祖國剛剛建立,還處在戰爭的一片廢墟之中,一切百廢待興,一窮二白。你看看我們村吧,吃不飽飯的人還是一大片,吃瞭上頓沒下一頓;大傢的文化教育水平都不高,識字的沒有幾個;生病瞭資源匱乏,不知上哪看病;爸媽老說我們傢路難走,巴掌大的小路,走人都難……我們村,就是我們這個新的國傢大部分地區的真實寫照啊!

我們這個國傢需要改變的地方,哪裡都需要人才,哪裡都需要添磚加瓦,哪裡都需要我們這些年輕人揮灑青春。戰爭是取得勝利瞭,但是未來的征途才剛剛開始。

我現在還在學校,一定會好好學習,學習有用的文化知識,你告訴我的:“自強不息,厚積薄發”我時刻記在心裡呢!做一個人格健全、知識豐厚的人,沉下心來做事,做實事,做好事,做真事,長成一個男子漢。

你現在在老傢做幹部,需要去對這個國傢、這個社會做出深刻的觀察,隻有這樣,才能和群眾在一起,知道群眾要什麼,可以做什麼,要往哪裡去。我想你一定可以做人民群眾的好幹部,做祖國的好同志!

哥哥,往後是我們的時代!讓我們在祖國的大地上,迎接燦爛吧!隨信寄出的還有一本我最近看的馮志的詩集,裡面有幾句我非常喜歡:“我們整個的生命在承受,狂風乍起,彗星的出現。”我們現在就穿行在這“奇跡”之中,走向屬於我們的輝煌時代!

弟弟李華

1949年10月1號

用時49min(這道題我用時最久,中間有些地方想瞭一下,是因為要代入到這個情境之中,是比較困難的,是由於經驗上的差異。)


4、全國I卷

| 原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興夜寐,灑掃庭內”,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綿延至今。可是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學不理解勞動,不願意勞動。有的說:“我們學習這麼忙,勞動太占時間瞭!”有的說:“科技進步這麼快,勞動的事,以後可以交給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說:“勞動這麼苦,這麼累,幹嗎非得自己幹?花點錢讓別人去做好瞭!”此外,我們身邊也還有著一些不尊重勞動的現象。

這引起瞭人們的深思。

請結合材料內容,面向本校(統稱“復興中學”)同學寫一篇演講稿,倡議大傢“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並提出希望與建議。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 解析:這道題審題也非常簡單,需要註意的是這是演講,要註意演講的一些代入,然後主題就是“熱愛勞動,從我做起”,要把這個說明白,你可以從這些入手:

勞動的價值(對個人,對社會、對文明)

在科技發展得情況下,勞動的意義何在

等等,但是要談好這些,不流於表面,還是很考驗功夫的。這道題看似好寫,要寫得出彩需要思考一會。

勞動帶來的可能

——從我自己談勞動

文/松松

親愛的同學們:

大傢早上好!我是來自高三(6)班的李華同學,很高興能夠為給大傢做今天的分享,今天我的演講題目是“勞動帶來的可能——從我自己談勞動”。

有些同學認為勞動對自己根本無益,隻是占用學習的時間。但真的如此嗎?我是農村長大的孩子,從小開始就幹農活,挖地、插秧、鋤草、割稻子、打豆子……所有這些我都幹過,也比較熟練。這些農活對於我來說,隻是流汗浪費時間嗎?非也。

在幹這些農活的時候,我完成瞭和自然親密的交流,和大地深切的對話。或許有人會說,我走進自然,去公園裡轉一轉,凳子上坐一坐,看看樹,看看草,不也可以完成和自然的交流嗎?但是這樣很難真正體會到自然的力量是什麼,也很難遇到自然的驚喜。比如我有一次在挖地的時候,突然之間一大群螞蟻湧瞭出來,原來是我挖到它們的巢穴瞭。它們慌亂、失措、到處亂撞,流著汗的我看著眼下的一切,思考的是我們和自然的關系,人類的存在和自然的關系。雖然這個問題非常復雜,很難想明白,但是在勞動之中,和自然發生的這種關系,一下子可以把我領到這個問題之中,讓這個問題對我而言,是活生生的,是有價值和意義的。

通過勞動的方式和自然、和大地建立的聯系,並非隻是單純的“觀看”和“被觀看”的關系,而是一種切實的在身體上產生聯系,而這種身體上的聯系,又會給精神內部帶來撼動。這種聯系,是切實地走進大地,產生情感。

而且在勞動的過程中,我聽到瞭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瞭幾千幾萬年的人類生存的聲音。我是在理解一類人,他們是廣大的勞動人民,用自己的勞動、汗水、勤奮,創造出自己的生活和幸福,還有那厚實的文明。我們學習的過程,就是理解的過程,學習化學理解化學反應,學習物理理解事物運行的客觀規律,那我們如何去理解這些用自己勞動來創造生活的人民呢?如何進入到他們的世界,體會他們的酸甜苦辣呢?如何看到他們的生存方式,擴充自己的對這一領地的認知呢?親身去勞動,感受勞動中的苦與樂,體會勞動給你身體帶來的一切細微的作用,我們就更能理解我們今天的文明,以及參與創造今天的文明的廣大的勞動人民,這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有時間的時候,去體會勞動吧,去和自然,和那些勞動人民,產生更為深入的對話與交流,讓勞動帶來更多的可能。

謝謝大傢!

寫作時間:22min


5、浙江卷

| 原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有一種觀點認為:作傢寫作時心裡要裝著讀者,多傾聽讀者的呼聲。

另一種看法是:作傢寫作時應該堅持自己的想法,不為讀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創造生活的“作傢”,你的生活就成瞭一部“作品”,那麼你將如何對待你的“讀者”?,

根據材料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看法。

【註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選,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 解析:這道題審題是需要註意的,一定要看清楚整個材料,肯定有很多同學看完兩段之後就開始寫瞭,就寫作傢和讀者的關系去瞭,但是第三段非常重要。這個作者不是寫文學作品的作傢,而是創造生活的作傢,其實概括起來就是要寫這樣一個問題:在生活在之後,對待他人意見,我們是要堅持自己想法,還是傾聽?

然後整個篇章,圍繞著回答這個問題,就是切題的。這樣看,審題也是非常簡單,但是沒有寫生活,就是偏題作文瞭。

你可以寫多傾聽,也可以寫堅持自我,也可以說要在這兩者之間尋求平衡,都是可以的。

生活篇章,如何作文?

文/松松

生活篇章,如何作文?

是多聽別人意見、隨時修正,還是堅持自我、不顧他人?要確定一個確切的答案,難!

小時候,我們什麼都不懂,關於這個世界有太多的不知道,這時正是接受教育的時光,當然是要多聽別人意見,形成自己的知識,逐漸對這個世界有自己的理解。

等我們漸漸長大,對事情有瞭一定的認識,可以自己拿定主意瞭,這時是不是就不要聽取意見呢?並非如此。任何人都不可能認識到事情的全部真相。我們隻能從一個一個角度去認識事物,年紀小就可能從更少的角度來認識事物,瞭解到的就比較片面和膚淺。所以,我們還是要多聽長者的、知識更加豐富的人的經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就是這個道理,通過理解別人的想法,來加深對事物的認識,看到更為“整全”的事物。

有時這些意見可能與我們原有的觀點不同,甚至是相反,可以不要急著反對,而是退一步想一想。這或許正是拋棄自己偏見,修正自己觀點的大好時機。有句話說:有些人在二十七歲的時候已經死瞭,隻是在七十二歲的時候下葬。說的正是失去瞭反思自己,放棄自己偏見的能力。隻有不斷拋棄偏見,吸取新的見解,生活才有可能迎來新的可能,更上一層樓。

那是不是別人的意見都要吸收呢?也並非如此。對待別人的意見,我們先要理解對方說瞭什麼,表達瞭什麼意思。理解瞭之後,我們需要判斷他人的意見對我們是否有增益,是否是促進我們人格的健全,是否讓我們加深對事物的認識,是否給人生向上的力量。如果有悖於這些,是反人類的,反社會的,是邪惡的,是將我們拉向深淵的,我們就要加以摒棄,甚至與這種“讀者”絕交。

生活篇章的書寫過程,就是在和讀者不斷對話、聽取意見或者拒絕意見的過程。篇章難寫,好讀者也難遇。一個好的讀者,可能是一本書,一首音樂,一幅畫,一首詩,一個歷史中的人物,現實中的親人、朋友、老師。他對人生產生的影響,可能可以和書寫者相提並論,作傢葦岸遇到瞭他的“讀者”——梭羅。梭羅通過《瓦爾登湖》給他提瞭諸多人生的意見,改變瞭葦岸的一生,之後他寫下瞭《大地上的事情》,成瞭趴在大地上聽其心跳的人。所以我們要多接觸“可能的讀者”,爭取遇到一些可以走進“自己生命”的讀者。

是瞭,生活篇章,如何作文?對於現今的我而言,遇到好讀者,一起寫。

用時26min


6、上海卷

| 原題

傾聽瞭不同國傢的音樂,接觸瞭不同風格的異域音調,我由此對音樂的“中國味”有瞭更深刻的感受,從而更有意識地去尋找“中國味”。

這段話可以啟發人們如何去認識事物。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

解析:有些同學看到這個傻瞭,音樂一點都不懂怎麼辦?但是這道題不要求寫音樂,音樂隻是一個載體,真正的含義是說,看到一個異域的東西,才真正體會瞭這個是什麼。這是這句話最主要傳遞的一個觀點,在考試的時候,就可以把這個抽離出來寫,而且題目當中的“這段話可以啟發人們如何去認識事物”也明確要求寫作方向是指向這個的,就是從認識事物的角度出發寫。當然,可以就音樂談,是非常好的。而且也不一定是音樂,你還可以談美食,談文化,談畫,談書,談任何這種差異有主意認識的。都是可以的。所以寫作路徑也非常廣。

差異:作為一種方法

文/松松

聽瞭別國的音樂,方知“中國味”的音樂是什麼。確實是這樣,隻有深刻體驗瞭和這個事物有差異的東西,我們才能更加認識到原來的事物是什麼樣子。差異可以作為一種認識事物的方法。

有一個學科叫做人類學。經典人類學的研究方法是研究者到田野中去,這個田野可以是島上的一個部落,也可以是其他的一個族群。研究者深入到這一人群的內部,看他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通過對這種和自身差異性很大的存在方式的瞭解,可以加深對研究者自身的社會的理解,也可以碰撞出很多奇妙的知識。差異作為一種方法,是人類學這個學科的出發點。

中國有句古話,“身在福中不知福”,說的正是這樣一個道理。要如何更好地去體會“福”呢?就是對“不幸”有一個體會,就知道“身在福中”不是應當的,也不是天然就是這樣的,而是需要珍惜的。

美國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在兒子的畢業典禮的演講中有這樣幾句:“我希望你們在未來歲月中,不時遭遇不公對待,這樣才會理解公正的價值所在。願你們嘗到背叛滋味,這會教你們領悟忠誠之重要。抱歉,我還希望你們時常會有孤獨感,這樣才不會將良朋摯友視為理所當然。”通過不公,知道公正;通過背叛,知道忠誠,通過孤獨,知道友誼……這些其實都是通過體驗差異,來加深對事物的理解,知道事物真正意味著什麼。

但是現實生活當中,很多人並無法接受差異。他們不去瞭解、領悟差異,而是一見到與自己已有的觀點和期待不符的時候,就拒絕,就逃避。他們永遠無法走出自己的小世界,認為自己掌握瞭一切正確的事物。這種人不在少數,網上的鍵盤俠有多少是會包容差異的呢?

要將差異作為一種方法實踐起來,要求我們打開自己的心,去瞭解和包容不同的事物,這些事物可能與自己已有的接受的觀點相反。隻有以這種開放的心態去對待事物,才有可能對事物有更深的理解。而且正如聽瞭異國音樂才更有意識地尋找“中國味”一樣,對差異的瞭解不一定是要排斥原有的事物,可能還是和原有的事物建立更深感情呢!

作為一個正在學習和成長的年輕人,把差異作為一種方法特別重要,這樣事物才可以向我們打開,展現其豐富的生命力。

用時 37min


高考就此拉下瞭帷幕,畢業的學生不管考得怎麼樣,都不要氣餒,好好填專業,或者考慮好要不要復讀,你們還有很廣闊的未來。學習是一生的事情,而非一時的事情。見:學習的意義

祝一切順利!

其他考生好好備考,好好體會這些題目。

以及歡迎報名7月份暑期網課:【2019暑期課】高考作文滿分教程

以及歡迎點贊分享

關於關註微信公眾號:松松作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