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歷代傳承——蘇/俄海軍歷史上的“瓦良格”號

歷代傳承——蘇/俄海軍歷史上的“瓦良格”號作者:北方機械生產聯合體(筆名:施展)本文節選自筆者發表於《海陸空天慣性世界》雜志2017年02月號(總第170期)上《赤色威嚴—

歷代傳承——蘇/俄海軍歷史上的“瓦良格”號

作者:北方機械生產聯合體(筆名:施展)

本文節選自筆者發表於《海陸空天慣性世界》雜志2017年02月號(總第170期)上《赤色威嚴——蘇聯海軍58型肯達級導彈巡洋艦》一文,嚴禁商業轉載或抄襲。

“瓦良格”(Варяг)一詞源於東斯拉夫人對來自瑞典的北歐海盜(Viking)——瓦裡亞基人(Varangian)的稱呼。他們在公元8世紀開始出沒於東歐平原,以性情彪悍、能征善戰、掠奪財物以及擄掠奴隸而聞名。公元862年,他們在征服瞭東斯拉夫人後,建立瞭俄羅斯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留裡克王朝。經過時間的推移,瓦裡亞基人後為斯拉夫人所同化,並最終融入瞭俄羅斯民族。而“瓦良格”這個名字也成為瞭搏擊風浪、開拓進取的象征,被俄羅斯帝國、蘇聯海軍和俄羅斯聯邦海軍用作戰艦的名字歷代傳承。

復原的瓦裡亞基人肖像

蘇/俄海軍歷史上先後有5艘艦隻被以“瓦良格”來命名。第一代“瓦良格”號是1862年在俄國造船工程師Н.А.阿爾采烏洛夫的監督下在芬蘭的奧盧建造的一艘風帆蒸汽混合動力三桅輕巡航戰船,1862年建成。該艦排水量2156噸,全長68.3米,寬12米,吃水5.6米,發動機功率662馬力,航速11節,艦員編制340人。艦上起初安裝瞭17門196毫米炮,1870年後換為5門152毫米炮和4門87毫米炮。

第一代“瓦良格”號是一艘三桅輕巡航戰船

1863年7月19日,“瓦良格”號首次從雷瓦爾出航,在波羅的海分艦隊的С.С.列索夫斯基海軍少將(Лесовский)指揮下隨同“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號、“佩列斯維特”號、“奧斯利亞比亞”號巡航艦以及“勇士”號輕巡航戰船通過丹麥的大貝爾特海峽,隨後橫渡大西洋駛往美國,9月12日抵達紐約。

1866年,“瓦良格”號被編入太平洋分艦隊,後來的俄國著名海軍將領和海軍戰術專傢、С.О.馬卡羅夫也曾作為航海員學校的畢業生搭乘該艦出過海。在遠東短暫停留瞭一年後,“瓦良格”號在1867年又回到喀瑯施塔得,1870年又前去巴倫支海和白海,後來成為海軍學校的訓練艦,1886年除籍。

第二代“瓦良格”號是一艘一等防護巡洋艦,1898年10月在美國費城的“威廉·克朗普父子”船廠鋪設龍骨。該艦在1899年10月31日下水,1901年1月2日交付給帝俄海軍。“瓦良格”號巡洋艦排水量6604噸,全長129.65米,寬15.9米,吃水5.94米,艦員570人(其中軍官20人)。主機為2臺三脹往復式蒸汽機,功率20000馬力,設計航速24.59節。艦上的火炮包括12門152毫米主炮,12門75毫米副炮,8門47毫米炮和2挺7.62毫米機槍,此外還載有2門巴拉諾夫斯基式63毫米炮。水魚雷武器有6具381毫米魚雷發射管(備有12枚魚雷)和24枚錨雷。

第二代“瓦良格”號為1901年在美國建成的一等防護巡洋艦

由於朝鮮半島的形勢危急,隸屬於駐旅順口的第1太平洋分艦隊的“瓦良格”號巡洋艦與“高麗人”號炮艇在1904年1月18日抵達仁川港,保護俄國駐漢城使館及當地僑民,當時港內還有英國、法國、美國和意大利等列強的海軍艦艇。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後,日軍封鎖仁川港並向俄國軍艦發起攻擊,“瓦良格”艦英勇還擊,終因寡不敵眾耗盡炮彈且受到重創,為防止爆炸損傷中立國艦艇而自沉。戰後,“瓦良格”號被日本打撈,作為訓練艦,命名為“宗谷”號。由於一戰期間日俄同屬協約國陣營,1916年“宗谷”號又被沙俄贖回,重新命名為“瓦良格”號。十月革命後,正在英國接受改裝的原沙俄海軍“瓦良格”號巡洋艦被拘留,1920年出售,1925年被解體。

被英國政府扣留的“瓦良格”號巡洋艦在1920年被解除武裝出售

第三代“瓦良格”號就是58型肯達級導彈巡洋艦4號艦。該艦最初是驅逐艦名“靈敏”號列編海軍艦艇名錄的,而這個艦名繼承是自1941年建成的一艘7У型火炮驅逐艦,隸屬於黑海艦隊的該艦在1943年3月1日獲得近衛稱號。58型導彈巡洋艦4號艦在從“靈敏”號改名為“瓦良格”號後也繼承瞭原來“靈敏”號的近衛稱號,“靈敏”這個艦名則用來命名另外一艘61型大型反潛艦。於是自4條58型導彈巡洋艦經歷瞭改名一事之後,“靈敏”號的近衛稱號就分為兩條路線來繼承,一條線是7У型“靈敏”號驅逐艦——61型“靈敏”號大型反潛艦——20380型“靈敏”號輕型護衛艦;另外一條線則是從58型“瓦良格”號導彈巡洋艦開始的三代“瓦良格”號。

采用艉靠泊法的蘇聯太平洋艦隊水面艦群,註意“瓦良格”號艦艉鐫有聖喬治絲帶的蘇聯海軍旗,亦即“近衛蘇聯海軍旗”(Гвардейский военно-морской флаг СССР,左上小圖)

58型“瓦良格”號導彈巡洋艦在1990年4月19日退役後,其艦名在同年6月19日被用於命名正在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廠建造的11436型重型載機巡洋艦(建造編號№106),從“靈敏”號那裡獲得的近衛稱號也一並由後者繼承。11436型“瓦良格”號近衛重型載機巡洋艦是11435型“蘇聯海軍元帥庫茲涅佐夫”號重型載機巡洋艦的姊妹艦,但配置上略有簡化。該艦1985年12月6日開工時被命名為“裡加”號(Рига),1988年11月25日下水,原本計劃1993年交付蘇聯海軍,但偉大國傢的解體和俄烏兩國在建造費用上分歧使“瓦良格”號的技術準備程度(即完工度)最終停留在瞭67.7%這個數字上,1995年被除名。

之後的故事,想必各位讀者都耳熟能詳。1998年,澳門創律公司以改造為“海上賭場”的名義用兩千萬美元購得“瓦良格”號,經輾轉多年被拖往中國大連造船廠進行續建工作,2012年9月25日正式定名為“遼寧”艦交付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她承載著“瓦良格”號的榮耀,為中國海軍開拓瞭一條起點頗高的航母發展道路。

停泊在烏克蘭尼古拉耶夫南佈格河邊無人看管的“瓦良格”號,照片攝於1997年,一年後她被中國澳門的創律集團以海上賭場的名義用2000萬美元買下

第五代“瓦良格”號原名為“紅色烏克蘭”號,是在尼古拉耶夫61個公社社員造船廠建造的1164型導彈巡洋艦的3號艦(建造編號№2010),1979年7月31日開工,1983年8月28日下水,1989年12月25日交付,1990年2月28日服役於太平洋艦隊。該艦在所有同型艦中,是唯一一艘在建成時就已經裝備瞭最新的П-1000“火山”型重型超音速反艦飛航導彈(3М70)和МР-750“軍艦鳥-МА”型雷達。

在帶著充滿蘇維埃色彩的艦名航行瞭3年後,“紅色烏克蘭”號從退役的1143型“明斯克”號重型載機巡洋艦手中接過瞭太平洋艦隊旗艦的位置。1995年12月21日,也就是前一代“瓦良格”號被宣佈放棄的那年,“紅色烏克蘭”號更名為“瓦良格”號,並繼承瞭光榮的近衛稱號成為1164型“瓦良格”號近衛導彈巡洋艦。

從空中俯拍的“瓦良格”號近衛導彈巡洋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