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攜炬而行開發日志#2旭日東升之地

歡迎大傢閱讀CtT攜炬而行模組的第三篇開發日志。雖然之前預告第三篇日志將是介紹中國相關,然而日本組進度喜人,且中國日志還在緊鑼密鼓的排版,所以本篇日志將介紹日本。今天是日本

歡迎大傢閱讀CtT攜炬而行模組的第三篇開發日志。雖然之前預告第三篇日志將是介紹中國相關,然而日本組進度喜人,且中國日志還在緊鑼密鼓的排版,所以本篇日志將介紹日本。今天是日本關東大地震100周年,關東大地震對近代日本的發展造成瞭深遠的影響,不僅震碎瞭日本一戰以來的大正繁榮,震中震後的不幸事件也為所謂 “大正民主”刻下瞭深刻的陰影。在這個值得紀念與思考的日子,我們謹以日本日志#0以饗讀者。

日本地區重置起點

在鋼鐵雄心4的架空世界大戰mod中,東亞通常都是重要性較低的部分,尤其以日本——三十年代東亞的主導性力量——為甚,其設定往往不是對現實日本歷史的照搬,就是完全脫離實際的東方主義想象。可以理解的是,日本近代特殊的歷史經緯與其政治多樣性、復雜性、且對熱衷於HOI4架空的主要語言群體來說欠缺可被廣泛閱讀的歷史資料,提高瞭架空的難度,使日本更加缺少被討論的意願,最終在類KR模組的東亞中往往淪為一個類似於刷經驗的boss(對於中國勢力而言)抑或是地圖邊緣的隱士(對於其他大洲的勢力而言)勢力。正因如此,攜炬而行(CtT)模組中對日本的完全重制,不僅僅是為瞭配合中國重置,同時也是希望盡我們所能彌補上述這些架空日本內容的通病,讓玩傢在遊玩中能夠感受到日本作為這個遊戲中的主要強國之一應有的架空歷史趣味性與敘事性。

CtT的日本左翼

天皇制與政治——日本近代歷史之醍醐味

所謂日本天皇制,簡單來說就是以「對天皇的忠誠」為權力、社會秩序中心的政治體制,憑借這種「忠誠心」的全民信仰,實現民族凝聚與國傢動員。最早是明治維新後由幕府將軍、地方藩主勢力手中奪權的倒幕派中下層士族為樹立自身合法性依據締造的制度,也被具備相似階級屬性的「自由民權運動」所共識,所以日本的議會制度與天皇制是天然相容的。

1889年頒佈的明治憲法將近乎一切國傢權力都溯源到天皇身上,可以說是建立在天皇主權之上的憲法——盡管如此,在政治實踐中真正從任命到決策最接近天皇的政治機關,是僅有數十人的「內大臣府」。

正如北一輝對天皇制的評價那樣「什麼都是天皇的權力,天皇的禦寶,這也好那也好全部歸到天皇那裡去,這種歸權的結果是,天皇明顯是個傀儡(木偶の坊),接下來就該哐當哐當地倒掉瞭。」(北氏門生寺田稻次郎回憶),以西田稅為中心的軍部天劍黨運動也主張,不能寄希望於少數同志中的精英,或某位殿下(秩父宮親王)的密約使天皇發動大權,期待得到亡國階級傀儡的皇室錦旗不過是庸人的幻想罷瞭,問題的關鍵是以我黨的革命精神引導和指揮國民,以超法律的運動和正道的專制解放這個國傢,正因如此,天劍黨的目的是以黨派化的軍隊武裝奪取政權,成就熱血青年拋頭顱灑熱血的偉業,切不可坐等大命降下。

這實際上意味著,盡管日本帝國的政治是建立在天皇主權之上的,但絕大多數有志於相位的政治傢,包括北一輝在內,都或多或少是「天皇機關說」的潛在擁護者,他們對奪取權力、實現自身政治理念的期望明顯高於對「天皇的忠誠」,再加上大正時代對天皇地位事實上經歷的削弱,昭和天皇又被視為一個在跨意識形態譜系廣受尊重(不含左右翼激進派),但自身政治理念含糊不清的人物,「天皇主權」「天皇機關」的鬥爭實際上成為瞭日本宮廷政治的暗線,這部分內容至今還有許多有爭議的地方。

有趣的是,正是在這種天皇主權的國體下誕生的日本議會政治,成為瞭體制內「國體」「忠誠」要素最不明顯的部分。這主要是因為最初希望利用「天皇忠誠心」的藩閥政府並不得到大部分國民的擁護,於是帝國議會在一邊提倡尊皇主義、一邊代表地方精英、小民利益與中央藩閥勢力的鬥爭中積蓄瞭極大的勢力,最終憑借伊藤博文組建政友會及桂園時代「政友會、藩閥官僚」的情投意合,使眾議院成為事實上的政治博弈中心——直到大正時代平民階級渴望的大部分政治改革得到實現,中央藩閥體制沒落被延續瞭官僚、黨務精英、財閥合作路線的政黨取代,日本政治又在嶄新的社會、經濟改革及外交事務的爭議中走向新的前途,但這也是後話。

我們對日本架空的設想

長期以來各種mod對近代日本的描述大多流於表面,不是因慎重態度而幾乎對otl日本政治全盤照搬,就是各種日本歷史「招牌要素」雜糅到一起的空想性組合。這或許是日本歷史在大眾認識中的特質造成的——盡管它出名的事件與歷史名詞不少,但對日本政治有其全貌與底層邏輯的理解的卻少之又少,日本政治在他們眼中不是復雜變動的機制,而隻是各種一幕幕浮光掠影的集合體。對日本人民族性與日本刻板印象的病態般過分強調又加重瞭這種對日本歷史的認識濾鏡。有些mod甚至不理解日本歷史為什麼會出現這些歷史行動,隻是試圖去模仿這些過往的歷史行動的表面來制造日本架空mod,以至於出現一位首相領導的內閣倒臺四次這樣的劇情。對此,我們希望以客觀詳實的史學態度來進行日本架空制作。

日本架空素以其對現實性與有趣性的難以兼顧而具有獨有的制作難度,祇因近代日本已有其獨特其近乎唯一固定性的發展路徑。在本日本mod中,我們希望展現:

「翼贊軍國主義的社會主義者」——歷史上的社會大眾黨,他們的政策與思想是如何呈現的;

「虛幻的民主勢力」——歷史上的立憲政友會、立憲民政黨這些議會立憲政黨,他們內部的鬥爭與蠅營狗茍是如何運行的;

「神之國」——近代日本雖然由天皇名義上控制一切大權,事實上卻並非如此。這個明治時期就創造出來並日益崩壞的體制是如何體現的;

「瘋狂的軍部」——所謂「憂國軍人」的真相與真實想法是什麼樣子、他們又計劃如何去行動。

「年功序列的政治」——因人而成事的貴族院與樞密院,如何與天皇,政黨互動,成為國體最頑固的守護者的。

以上,就是本mod大致希望呈現的重點。

日本制作主軸與設定要點

本設定背景已完全重置,與KR最主要的區別在於本設定的日本民主政黨政治始於昭和年間而非大正年間,長期政壇霸權立憲政友會已經相當虛弱,且四分五裂,而反對黨立憲民眾黨雖然內部派系眾多,然而一致團結針對政友會。日本政治正處在一個轉折點上,遊戲開始後不久可能會實現第一次政權交代。而日本在國際上依然話語權輕微,惡名不顯,首先是因為英帝國崩潰以來,日本逐漸淪為以德國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邊緣國傢,其次是日本飽受大戰結束以來的長期經濟衰退,直到1933年才逐漸好轉,最後是日本還未占領中國東北與中國交惡。宇垣一成在1929年後長期把持陸軍,因此宇垣軍縮對設定中日本軍事造成瞭極其重要的影響,但是反對宇垣一成的軍部內勢力不在少數,隨著宇垣一成下臺或者死亡,陸軍的枷鎖將被打破,軍部將會有能力幹預日本政治。而長期的經濟衰退,使得OTL華盛頓海軍條約之下日本的海軍假日在CtT的日本依然存在。

1.戰前日本不存在現代人幻想中的「民主勢力」,什麼所謂的封建軍閥毀滅資本主義民主是錯誤的,議會與軍部從來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日本的近代與古代二者不能混淆,近代日本不是封建國傢,他的政治發展道路恰合其天皇制資本主義的制度設計。

2.日本軍部的激進思想將有他實現的可能。

3.日本不存在不進入大東亞戰爭的可能,日本在東亞的擴張絕不是一帆風順,可能會被他的野心耗盡活力;日本就算是達成瞭他擊敗歐洲殖民主義制霸東南亞的目標,也不會為亞洲帶來繁榮。

4.近代日本乃至所有國傢並不是全民一體化、同質化的共同體,各個階級、各方勢力的暗湧才是國傢政治的意味。

5.日本與中俄美德的政治狀況密切相關,絕非世界孤立一角。

6.日本戰敗情況分多種,也許有的會讓日本人民如釋重負,也許有的會讓日本陷入萬劫不復。

7.近代日本政治的特點決定瞭社會主義者不可能獲得成功,社會主義者想要取得運動成果的唯一選擇是拋棄社會主義的外衣。

日本背景劇情

寺內正毅內閣

1917年

由於美國不願向協約國提供大額無擔保貸款,英國戰時財政開始困難,不得不大量拋售海外資產,寺內內閣以西園借款誘使段祺瑞政府為日本財團收購英國在華優質資產提供方便。

1918年

寺內決定出兵西伯利亞,導致米騷動,內閣引咎辭職。

原敬內閣

1919

朝鮮三一運動

日本與德國單獨媾和退出一戰,德國割讓青島與太平洋島嶼、轉讓山東權益與日

日本承認未來德國獲取協約國遠東利益的正當性,德國承諾戰後不會在東亞增加武裝,德日承認彼此亞洲利益的互相門戶開放",導致日英關系急劇降溫,日德進入蜜月期

原內閣試圖以名義向中國歸還青島,實際保留並擴大日在山東特殊權益的方式處理山東問題,並承諾向北京提供金援,然而中國爆發五七民族主義運動,使得日中換約交涉停擺

選舉法改正,原敬通過有限擴大選舉權和建立小選區制,使選舉制度有利於政友會

1920年

日軍因廟街事件占領北燁太,日俄沖突,原敬內閣決定從庫頁島以外的俄羅斯遠東地區撤軍

1920年日本國會選舉在小選區制,3日元選舉權條件下舉行,政友會取得勝利

1921年

世界大戰時高速發展的日本經濟開始進入戰後蕭條

原敬刺殺事件,政友會高橋是清組閣

高橋是清內閣

1922年

1922年6月,高橋是清內閣在保守派、改革派內鬥中辭職,松方正義和牧野伸顯趁傾向政友會改革派的元老西園寺公望病重,強行指定憲政會的加藤高明組閣,雖是眾議院少數派,加藤高明任內與政友會改革派接近,厲行財政整頓與經濟通縮,取得瞭一定成果

加藤高明內閣

1922年7月,日本共產黨召開一大,宣告成立。

1922年8月,加藤高明內閣解散國會重新選舉,政友會大量喪失議席,但依然保持眾議院相對多數,政友會落選者中,多數是以中小城市選區為核心的政友會改革派,導致加藤高明與橫田千之助等人的關系出現裂痕。

1923年

關東大地震,政府救災不力,加藤高明為轉移民間註意力,決定在尚未奪取眾議院多數的情況下強推普選法案,在政友會改革派支持下,外界普遍對普選法案通過抱有十分樂觀的態度

1924年

1924年3月,普選法案通過失敗。在加藤內閣得到政友會改革派支持的情況下,外界普遍對普選法案通過抱有十分樂觀的態度。然而在表決前夜,政友會改革派倒戈(橫田千之助被床次竹二郎在料亭說服),導致翌日普選法案通過失敗,輿論為之嘩然,大手報紙紛紛開始批判,國民情緒開始升溫。

加藤高明決定解散眾議院,重新大選,確立憲政會在眾議院的主導地位,與希望暫緩普選法案上程的宮中三人幫(山本權兵衛、清浦奎吾、牧野伸顯)發生摩擦加藤高明決定解散眾議院重選,受到山本權兵衛、清浦奎吾、牧野伸顯為首的宮中勢力阻攔

加藤奔赴全國開展競選運動,大開演說會,煽動國民情緒,同時憲政會壯士團也開始大舉運動。

1924年5月,一群憲政會系的早大學生來到千葉召開「政友會打倒國民大會」,結果演變為警官與群眾的大亂鬥,一名學生在混亂中彈身亡。「千葉事件」引發全國普選運動升溫,普選運動開始失去加藤控制,開始不斷爆發民眾運動。、

1924年6月第15回眾議院議員總選舉,在政友會激烈的做票、賄選、選舉幹涉,乃至動員鄉紳樁腳強迫農民投票,政友會維持原有席位,憲政會大敗,加藤內閣總辭職。加藤高明發表國民演說,強調特權階層綁架天皇阻止普選法案通過,引爆『東京騷亂』,東京市民包圍國會議事堂,要求與天皇直接對話,全國各地爆發群眾遊行示威

1924年9月,『東京事變』爆發,上原勇作領近衛師團進入東京,武力鎮壓騷亂。

1924年10月,大命降下,上原勇作成為首相,聯合政友會保守派組閣,上原軍政府開始,頒佈緊急敕令,全國戒嚴。

上原勇作內閣

英國革命和美國經濟大恐慌的沖擊波接連襲擊日本,日本陷入大正恐慌,國民生活窮困化,八八艦隊造艦案半途而止,城市罷工、農民運動、農村騷亂不斷爆發

1925年

1925年3月,第一次共產黨事件。內務省對日共進行大搜捕,野坂參三,宮本顯治被逮捕,黨員幾乎被一網打盡,同月緊急召開日共三大,山川均成為日共中央委員長,可日共實際上已經解體。

1925年6月,受英國革命後德國出兵英屬香港的刺激,上原內閣出兵“保護”英租威海衛,日德圍繞對英帝國遠東利益的瓜分出現矛盾對立。

1925年8月,日共中央意見分裂,分為以近藤榮藏為首主張將黨遷往巴黎和中國的近藤派,以山川均為首主張暫時解散日共的日共東京派與主張留在日本發動農民運動的日共大阪派。近藤派大多在碼頭被捕,少數經中國逃亡歐洲。

1925年12月,東京派與大阪派各自召開日共四大,一派在熱海召開,一派在淡路召開,熱海派宣佈日共解散,淡路派宣佈要繼續堅持鬥爭。

1926年

1926年1月,日共淡路派發動轟轟烈烈的香川農民運動,黨員大多數犧牲,其餘成員被軍政府逮捕判刑。

1926年8月,上原勇作內閣總辭職。大命降下,後藤新平組閣。

後藤新平內閣

任命高橋是清為大藏大臣,高橋對農村實行財政交付政策,拒絕撥款救濟,造成農村危機進一步深刻化,佃農運動進入高峰期,名望傢秩序加速解體。

1928年,經過與德國的長期談判,在高橋主導下簽訂日德貿易協定。為瞭換取對外貿易突破,作為讓步高橋將紡織業與煉銅業以外的大量產業暴露在德國資本傾銷下,造成本就脆弱化的中小商業大量破產,產生大量失業貧民。同時高橋加強軍備投資與產業升級,發展化工產業。因為這一時期經濟數據不斷好轉,人民生活卻每況愈下,被稱為「虛幻景氣」(幻の景気)。

上原軍政府倒臺後陸軍內派系發生巨變,田中義一去世後宇垣一成逐漸崛起,到1930年代初在陸軍內建立瞭宇垣閥的霸權。

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逝世,昭和天皇即位

1927年

1927年3月,宣佈廢除緊急敕令與軍政府狀態

1927年4月,修改眾議院議員選舉法,將選舉財產限制由3日元下調至1日元,宣佈一年之後重開選舉

1927年7月憲政會黨魁競選中,在是否要堅決抵制政友會的議題上,安達謙藏與若槻禮次郎產生矛盾,最終若槻禮次郎勝出,安達派隨即退黨。

1927年8月,在打倒政友會、反對貴族院、反對樞密院的旗幟下,安達派團結瞭革新俱樂部左派等黨人革新派(包括中野正剛、永井柳太郎、清瀨一郎),謀求建立一大新黨。因為治安維持法,左翼無法單獨建立獨立的合法的社會主義政黨,在麻生久等日勞系的串聯下,社民系(包括總同盟)、日勞系(控制全農)也參與建立新黨,一大左翼新黨——立憲民眾黨成立,安達謙藏擔任黨魁。革新俱樂部右派與憲政會右派流入政友會,政界二分局勢形成。

1927年9月,反對立民的日本左翼自建一獨立左翼政黨,即勞動農民黨。該黨內部分歧嚴重,總罷工革命派與深入農民深入建黨實現革命的兩派戰略對立,承認天皇制與不承認天皇制的兩派觀念對立,以及日共殘餘的巴黎派與非日共的本土派的對立,明治派與大正派的代際對立。派系則分為,希望可以暫且擱置天皇制問題(不發表反對意見)而進入議會放緩地下鬥爭的大山鬱夫派,從巴黎回國並且希望很快實現總罷工革命的國際派,繼承瞭香川農民暴動的遺緒,希望深入廣大農村,逐步發展黨組織進行農村革命的稻村隆一派(本土派)。其中國際派掌握勞農黨中央,又稱中央派。該黨為第三國際支部,因此在治安維持法體制下,依然為一非法政黨。

1928年

1928年4月,第16回眾議院議員總選舉,政友會大勝,立憲民眾黨獲得91個議席

1928年5月,勞動農民黨二大召開,會上國際派與大山派分裂。

1928年7月,府縣會議員選舉,在後藤內閣的選舉肅正運動下,立憲民眾黨大勝

1928年8月,日德貿易協定簽署

1928年10月,政治道德化運動 後藤新平開展阻止政友會大物到官僚界進行獵官運動的運動,引發黨內激烈沖突。

1929年

1929年2月,鐵道黑霧事件,政友會鐵道貪腐事件爆發,立憲民眾黨議員接機抵制國會運營,使得後藤內閣國政運營陷入僵局

1929年3月,勞動農民黨三大召開,本土派與國際派分裂。勞農黨分裂為三個中央。

1929年4月3日,後藤新平在議會質詢時猝死。

1929年6月,床次竹二郎上臺。

床次竹二郎內閣

政友會保守派領袖床次竹二郎在派閥鬥爭中勝出,當選首相,任命南次郎出任陸軍大臣,宇垣一成為朝鮮軍司令官。宇垣閥崛起。

床次上任後將自己親信任命為大藏大臣,同時美國共和黨上臺大幅提升關稅,日本對美出口再受重挫,引發經濟下行加劇,人稱床次蕭條。這一時期農村危機進一步深化,作為保護網的都市雜業層也陷入崩潰之中,民眾貧窮化進一步加劇。

1929年10月開始,加強內務省警察專政,嚴打左翼運動,使得日共全軍覆沒,但緊繃的社會氛圍也激發市民反感,1930年末開始立憲民眾黨開始發起反治安維持法的鬥爭。

1929年10月,日本勞動農民黨遭內務省大搜捕,集體入獄。

1930年

1930年4月,政友會與貴族院第一會派——研究會合並,將貴族院納入政友會勢力范圍

1930年11月,勞動農民黨水野成夫,佐野學,春日莊次郎等人在獄中發表聲明,宣佈擁護天皇制社會主義,公開轉向。受此刺激,大批勞農黨員改投立憲民眾黨。

1931年

1931年3月,袴田裡見重建勞動農民黨。該黨內部一致要求通過地下手段發動武裝革命,並堅決否認天皇制。

昭和行政大刷新,開展市町村大合並(昭和大合並),在選區重畫中進行傑利蠑螈行為

1932年

1932年1月,濟南事變爆發:中國國民革命軍北伐進入山東半島,與日軍師團爆發沖突,經激烈戰鬥後,在美國公使調停下雙方停火,日軍撤往青島。

1932年2月,琵琶湖事件,床次竹二郎遇刺身亡,其屍體直到一個月後才被找到。

1932年3月,追責濟南事變責任人,真崎甚三郎和荒木貞夫被轉入預備役,永田鐵山因為投靠宇垣派及時逃過一劫。

1932年6月,第17回眾議院議員總選舉,政友會大敗,立憲民眾黨獲得164個席位,政友會中間派的望月圭介成為首相。

望月圭介內閣

1933年

1933年4月,對華外交總整理的主要成果-為其3年的《日中貿易關稅協定》簽訂。日本方面通過允諾中國未來訂立關稅的自主權,換取瞭協定期限內日本對貿易的優惠條件。由於同期中國內戰結束,國傢大體統一,商貿活動復蘇迅速,日本借此加強對華出口傾銷,得以脫出蕭條,一轉景氣(ダンピング景気)

1933年6月,望月內閣發動六月大搜捕,勞動農民黨再次瓦解。

1934年

1934年2月,爆發「二月政爭」,政友會研究會系、保守派陷入大亂鬥,導致國會停轉六十天,望月內閣失腳。

1934年7月,爆發「七月事件」,二月政爭中,大川周明的國傢社會黨試圖與橋本欣五郎等人發動兵變,建立宇垣軍政府。已經掌握陸軍霸權的宇垣一成一開始有所意動,但在看到二人的粗糙計劃,以及加入瞭鶴見擁立計劃的陰謀後選擇放棄參與其中。得不到宇垣支持的大川與橋本在7月6日孤身發動政變,但隻以東京街頭發生短暫槍戰、幾人死亡告終。事後大川、橋本兩人被捕入獄。

1934年8月,日德貿易協定到期不再續簽,日本要求重新談判以獲得更公平互惠的貿易條件。

1934年10月,政友會內部政爭結束,政友會改革派得到宇垣一成背書而勝出,鶴見佑輔成為首相。

鶴見佑輔內閣

1935年

1935年1月,“鶴見旋風”,鶴見佑輔訪問莫斯科,實現日俄友好邦交

1935年4月,鶴見佑輔訪問華盛頓,提出建立日俄美太平洋同盟

1935年7月,鶴見佑輔訪問上海,與汪精衛會面

1935年8月,尾崎行雄成為立憲民主黨黨魁,以政權交代為目標,努力捏合兩派

1935年12月,日德香港會談失敗

附錄:立憲民眾黨政治鬥爭史

1927年8月建黨,黨綱中註明:

一、我黨,代表勞動者、農民、勤勞市民等一切受壓迫大眾的利益,為瞭擁護、伸張(這些利益)而鬥爭。

二、我黨對特權階級壟斷的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文化的諸制度徹底改革,從而為勤勞階級的涵養、解放,日本國民的團結、振興奮鬥。

這份同時抱有「社會主義」詞句與熱愛大日本帝國、熱愛天皇、對外強硬的黨綱,後來被黨內左派、黨內右派各自解讀

1927年-1932年

出任黨魁的安達謙藏起用山道襄一、富田幸次郎等保守派牽制革新派與左翼,但保守派的山道執行部因面對大蕭條無法推出有吸引力的社會政策而失去黨內凝聚力,安達被迫任命中野正剛等革新派出任執行部要員,希望可以借他們牽制左翼。然而隨著社會危機持續化,民眾運動不斷高漲,左翼勢力持續壯大,革新派與左翼(特別是日勞系與總同盟)聯合起來,同床異夢的二者先是奪取瞭支部聯合大會,繼而在1932年立民五大上正式奪取瞭政黨指導權。

1932-1936年

1932年中野正剛成為黨首、以安達謙藏為首的保守派敗走後,在立民下層組織中實力雄厚——尤其是1930年第一次勞動農民黨崩潰後大量活動傢轉投立民——的左翼活動傢們越發要求踢走革新派,建立真正的社會主義新黨,黨內摩擦越發嚴重。就在1933年黨大會前,極左派的活動傢們串聯起來,希望在支部聯合大會提出明確的社會主義綱領。然而就在左翼-革新派關系即將破裂時,大會召開前兩個月,望月內閣出於保守派壓力,發起瞭針對左翼工農運動的嚴打,導致左翼活動傢大批被捕,剩下又有不少左翼活動傢轉投日勞系,立民極左派遭到嚴重削弱。

1933年大會上,意識到這種黨內分裂危機的麻生久與中野正剛為瞭發明可以凝聚全黨的意識形態,合作提出「社會自由主義」,本質上是天皇制國傢主義色彩極其濃鬱的社會改良主義,與復興經濟的經濟新政二者結合,隨即得到瞭日勞系與黨人左派的支持。在這場大會上極左派按計劃提出要求麻生辭職的請願書,但因人數不足被否決——同樣,因為其他派系決定按兵不動,他們也無法阻止在這場大會上,「社會自由主義」實際上得到瞭官方意識形態的地位。

1934年大會上,隨著此前日勞系與革新派的融合,新誕生的中野派取得多數地位,在選舉後幾乎控制瞭黨的大部分職位,迫使社民系、保守派與剩下殘留的極左派(加藤勘十等)聯合起來,借助麻生久的親軍立場發言——「必須聯合社會上包括軍人在內的一切革新勢力完成社會革新」,對麻生、中野進行攻擊,組成瞭反軍派。反軍派反對議會政治傢與軍部奪權,要求堂堂正正地走議會路線上臺。

隨著二月政爭後政友會幾十名議員叛逃立憲民眾黨,保守派勢力增強,黨內親軍派(中野派)與反軍派相持不下。最終1935年尾崎行雄出任黨首,開始彌合全黨兩派矛盾,率領立民走向政權交代。

立民九宮格

1936年的日本帝國

日本經濟

1936年的日本經濟正是烈火烹油,錦上添花。對華傾銷的主導地位使得日本經濟前景不斷向好,前十年的經濟緊縮讓國民過夠瞭節衣縮食的苦日子,而難得的好光景,鼓勵他們今朝有酒今朝醉。這種消費觀鼓勵瞭日本服務行業的快速增長,日本的市民社會好像在三年裡面就形成瞭,咖啡廳,小說,爵士樂,無不塑造著昭和浪漫的風潮。在音樂界,留聲機的大量銷售推動瞭音樂的發展。1936年年初的這部曲子,就是這個年代的最佳寫照。

浮華年代的剪影

帝國軍部

大日本帝國軍部以倒幕戰爭中的薩長土閥始,然而皇軍決稱不上《軍人敕諭》過去強調的那般純粹,也不似宇垣掌權的今日這般平靜。

在歐戰堪堪結束的1919年,軍人正經受著日俄戰爭以來前所未有的指責。在出兵西伯利亞的過程中,陸軍聲勢浩大地動員瞭數十萬人幹預俄國局勢,然而軍費的沉重負擔、出兵中的醜聞和恥辱、急劇惡化的戰後日俄關系帶動瞭一系列影響,即使是不關心政治的城市市民也參與瞭“米騷動”。日本的市民開始參與瞭政治,皇軍在戰爭中積累的威望幾乎要被一掃而盡,軍人被蔑視為社會上的蛀蟲,不從事生產的閑人。然而在上原勇作時代,軍人的形象更加敗壞——在政友會失能的大背景下,陸軍元帥大將上原勇作自領大命,以近衛師團發動瞭對國民的鎮壓和屠殺!

在七月事件中,激進分子的密謀震驚當局。橋本欣五郎與大川周明代表著社會上的一股激進思潮,對天皇制下的議會和民主制度不再存有幻想,而是希求由陸軍的強力人物來奪取權力,正如上原勇作一般獲得大命,改革國政。而在當時,他們所指望的“將軍”,便是宇垣一成!

然而在日本,被擁立為領袖很大概率隻會是真正註視者的傀儡罷瞭。宇垣一成盡管有意掌權,但無心通過如此不合常理的方式來出頭,這樣隻不過是淪為上原勇作一般遭人嫌惡的國民屠夫罷瞭。他在政友會的分裂中尋求到瞭機會,支持瞭他中意的領袖——後藤新平的長女婿,鶴見閣下。軍部的穩健者與議會的保守派合作,國政終於穩定,而宇垣也作為如今的軍部唯一領袖掌握大權,推行改革。在山縣有朋故去的今日,帝國軍部以宇垣一成的獨霸為標志,歸於瞭所謂的“太平之秋”。

在橋本與大川等謀逆分子被捕後,宇垣一成持續推行著肅軍與改革。在濟南事變中,妄自行動的陸軍激進派令皇軍聲望遭受瞭打擊,蒙受瞭重大損失的同時還連累瞭當局,時任首相床次便因此而被殺。在追究責任的過程中,宇垣一成更是發揮瞭自己對於政治的理解,將激進分子調離一線或強制退役,持續削減部隊員額,順應瞭當時日本蕭條的局勢而裁剪累贅的編制,這樣識大體的舉動為他贏得瞭許多支持。宇垣軍縮總體而言得到瞭順利推行,提升瞭帝國軍隊的總體戰力。若不出意外,宇垣閥的改革將會繼續,並由他麾下的新人——永田鐵山所繼承。

在軍部內,支持瞭當初所謂的“濟南進軍”的荒木貞夫成為瞭頭號責任人,終於被打倒。其人在俄國內戰中對於出兵西伯利亞的鼓吹實在是妄語,宇垣一成對其的打擊可謂是大快人心,但是過多對於青年將校的壓制實在是令人懷疑他的用意。

宇垣閥獨霸軍部、連結政友的今日,對其不滿的反對派自然會加入另一派橫跨政軍的黨人聯盟。他們將走向何處,很可能是宇垣本人無法控制的……當然宇垣本人也不一定見得到那一日。

整個日本都在靜待變革時分的來臨……

日本帝國的政治派系

立憲政友會——伊藤博文的理想,日式民主的結晶

立憲政友會,是以士族豪農階級為基礎誕生的日本最早的立憲民主政黨,見證瞭日本由落後農業國向半發達工業國的轉型,時至今日,它的內部結構經過多次轉換,支持者群體換瞭一批又一批,但核心思想依然維持不變。

以「一國之公黨」自居,與中央官僚與強者結盟,維護地方的自治傳統與農村、中小城市利益利益——在國傢公黨身份掩護的表面下,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維護地方鄉土集團利益,即使這麼做會讓他們與現代民主理念相差甚遠,但沒有地方精英階級的利益,也不會誕生日本的民主。

自1927年以來,立憲政友會越發成為瞭國會政治中的保守代表。原敬、床次竹二郎兩代黨魁主導的政友會、研究會合並更是增進瞭這一趨勢,使政友會成為立憲民眾黨支持者眼中橫跨貴眾兩院,代表鄉紳、華族階級利益的「特權政黨」。政友會內也不是沒有反對這種趨勢的改革派,以大正時代新興的地方中小城市選民、政治傢為後臺,批判金權政治與特權主義的明星藩閥政治傢後藤新平在1927年被公推為政友會黨魁,雖然其改革措施使政友會在地方中小城市大受歡迎,但也激怒瞭鄉村地區的保守派選民,政友會內圍繞改革派、保守派的分歧越來越嚴峻。

1929年後藤死後,他的女婿鶴見佑輔成為政友會改革派的新領導人,卻不敵保守派的床次竹二郎,後者立即大肆推翻過去的改革成果。這種倒行逆施的做法不僅激怒瞭政友會改革派,也刺激瞭因長期經濟蕭條被壓抑的輿論,最終床次竹二郎被刺殺。中立派的望月圭介試圖調停兩派矛盾,但無法控制政友會的兩極化發展,在平沼騏一郎、鈴木喜三郎的介入下,貴族院舊研究會系對政友會眾議院黨團事務的幹涉越來越積極,而改革派開始謀求有意通過政友會主導帝國政治的陸軍大將宇垣一成的支持,得到瞭後者的大力贊助,這一矛盾終於發展為1934年百日政爭,大批中立派黨員退黨,政友會到瞭瀕臨崩潰的邊緣。

最終,在宇垣一成的斡旋下,保守派同意妥協,允許政友會改革派的鶴見佑輔被組閣,政友會改革派又得到瞭一次以改良手段拯救日本政治、社會危機的機會,代價是宇垣一成在日本政治生活中的存在感越來越強。以外交為本的自由主義者鶴見頻頻外出訪問,與美國、俄羅斯、協約國成員加強合作交流,國內內政則由宇垣一成的「朝鮮幫」人士與改革派政客主持,使得政友會政府統制經濟的色彩漸濃,宇垣本人更是有意打破政友會多年的傳統,成為該黨第一名軍人黨魁,導致一部分過去傾向改革派,但厭惡統制經濟與軍部的政友會人士深感失望——正因如此,政友會的政治新星鳩山一郎正嘗試以「保守自由主義」的理念吸引兩大派系內的聽眾,尤其在政友會眾議院黨團內的保守派內越來越受歡迎,期待著下一次反攻。

權力鬥爭是無情的,每個人都相信自己是為瞭公益,但誰也不會放過彼此。

立憲民眾黨——若憲政不為人人,則人人可反憲政

1924年東京爆發瞭捍衛普選權的大規模市民暴亂,值此危難時刻,以安達謙藏、中野正剛為代表的黨人左派與來自新人會的新生左翼運動傢們堅定地站到瞭市民一方,打出瞭反對政友會、反對貴族院、反對樞密院的旗號。而高壓下反彈的市民怨恨與蹶起的工農運動,也為日本左翼運動提供瞭源源不斷的滋長力量。這兩股反體制力量,很快走到瞭一起。

東京事變

1927年軍政府時代結束後,在「徹底貫徹民本主義」與三反主義的旗幟下,以安達謙藏為首的黨人為瞭挑戰政友會霸權,決然發起新黨運動。他們不僅成功團結瞭憲政會、革新俱樂部左派,還博取瞭日勞系為首的日本左翼人士的支持而得以組建一大革新政黨,將自己的勢力幾乎延伸到瞭日本政治改革派的整個光譜之上。盡管如此,這種黨內的超級多元氛圍,還是在黨綱的這些字句下團結瞭起來:

一、我黨,代表勞動者、農民、勤勞市民等一切受壓迫大眾的利益,為瞭擁護、伸張(這些利益)而鬥爭。

二、我黨對特權階級壟斷的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文化的諸制度徹底改革,從而為勤勞階級的涵養、解放,日本國民的團結、振興奮鬥。

盡管在1928年的眾議院選舉席卷都市選區而嘗到瞭勝利的滋味,同年年末山道襄一控制的立民執行部依然對大蕭條束手無策而遭到黨內彈劾,導致立場保守的安達派在的凝聚力開始不斷衰退。而黨人左派中的新星中野正剛在社會主義者、工會運動傢麻生久、西尾末廣支持下成功進入執行部。中野正剛依靠兩人對全農與總同盟的控制讓立民逐步深入基層、擴大自己的社會基礎,而左翼則依靠立憲民眾黨進行公開活動。左翼與革新派雙方於1929年初正式達成合作,並通過逐步擴張黨部與奪取地方黨部領導權,通過地方支部大會形成瞭對保守安達中央執行部的圍攻之勢。到1932年眾議院選舉前,安達謙藏因為床次竹二郎的醜聞陷入經濟醜聞,被迫辭職,中野正剛則在五月的立民十大上正式成為黨首。

盡管合作奪權,然而雙方齟齬不斷,立憲民眾黨僅靠反對政友會,反對保守派是維持不瞭團結的。最終中野正剛與麻生久合作,正式提出瞭「社會自由主義」並對政友會的反軍氣氛爭鋒相對地提出瞭親軍主張,結果引發黨內保守派與左派一片嘩然,二者聯合形成瞭立民反軍派,立民陷入第二次分裂。盡管因為政友會政府的彈壓,失去極左派活動傢支持的反軍派一時淪為少數派,而1934年的「七月兵變」暴露瞭親軍派依仗的激進軍人的脆弱,政友會內部的分裂更讓反軍派得以增強勢力。雙方勢均力敵之下,共同針對政友會,要求通過普選等法案的需要,最終使他們不得不握手言和。

1935年作為雙方妥協,原革新俱樂部左派領導人,在歷次護憲、反軍民主運動中積累深厚威望的尾崎行雄在兩派邀請下出任立憲民眾黨黨魁,希望暫時彌合雙方沖突,團結全黨勢力,在明年的大選中實現政權交代。

十年來的努力,隻為瞭此時此刻,讓日本成為真正的憲政主義、「民本主義」國傢。

大日本國傢社會黨——無論幾度風暴吹,固守決然正義伸,可行之道唯此方

失敗的亞細亞主義、夢碎的皇道理想、殘敗的經濟與城市中小資產階級的怒號,作為猶存社、天劍黨與鄉詩會運動的直接成果,興亞主義、陸海軍、媒體界及其他民間右翼內不同譜系的激進國傢主義者終於聯合瞭起來。日本國傢社會黨是個雙元結構明顯的政黨,表面上看,日本國傢社會黨隻是個以合法學生運動、激進思想結社與浪人組織為基礎的激進反議會主義政黨,他們不參加國政選舉,但以下中彌三郎的平民社、寺田稻次郎的「日本國民黨」為代表在地方縣會有不少席位。

然而,在合法參政、守法批判的表象下,是大批受《軍人敕諭》限制不能公開參與政治活動的現役軍人。在北一輝、西田稅、大岸賴好領導的「天劍黨運動」中,大日本國傢社會黨的力量在軍部內以驚人的速度增長,近來更是有向預備役軍人組織「在鄉軍人會」發展的趨勢。

1925年以來,大川周明作為激進右翼的公認領袖與北一輝密切合作,使民間右翼與軍部右翼互為表裡,共同推進國傢社會主義事業,終於在1931年成立瞭統一的日本國傢社會黨。起初,在立場保守、主張與軍部上層合作的大川周明指導下,該黨將擁立宇垣軍政府作為實現國傢革新首要事業。

然而,因為宇垣閥的消極應對,該黨準軍事化武裝與軍部上層力量在1934年七月兵變中蒙受慘痛損失,大川本人也因煽動叛亂被捕,導致日本國傢社會黨內被壓抑已久的反宇垣情緒徹底激發,支持北一輝的激進思想教育傢滿川龜太郎取代大川出任國傢社會黨新任黨魁後,馬上開始向黨員提倡拋棄一切幻想,實現徹底維新革命的必要性。

一場危險的社會革命正在醞釀,殘留在日本國傢社會黨內,以北一輝為首的少壯軍人及以石原莞爾為首的佐官維新派都對立憲政壇上的「政友會-宇垣體制」缺乏好感,這意味著任何從民間、軍部體系內清理國傢社會黨影響力的嘗試都是極度危險的,即使宇垣一成看到瞭政變的危險性,但也無意貿然與國傢社會黨公開翻臉。何況,國傢社會黨也已經通過密室關系與立憲民眾黨親軍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瞭。

不過,雖然大日本國傢社會黨對議會體制與軍部舊秩序有著團結一致的憤恨,維持該黨存續的最大危機在其內部的雙頭體制。北一輝與石原莞爾在關於國傢改造的許多問題上各執己見,不願妥協,兩派的明爭暗鬥也未曾停歇。

——當然,隻要「皇祖肇國、一君萬民」的旗幟依然與「天業恢宏、解放亞細亞」的理想同在,日本脆弱的議會體制真的能看到運動自然解體的那天嗎?

政權交代

在鶴見檢討外交政策以後,就要著手準備1936年4月的第十八回眾議院選舉。這一次選舉對兩黨來說都極其重要,政友會第一次面臨生死存亡之戰,黨內保守派不斷對鶴見施壓,要求他采取慣用的行政措施與金元攻勢,來確保政友會在鄉村名望傢間的優勢得以利用。然而革新選舉是黨內改革派長期以來的願望,也是向國民承諾的執政綱領。鶴見可以在以下國策顯示的方案中進行選擇,從而影響選舉的結果。

顯然,政友會改革派會選擇右線,盡管這將導向立憲民眾黨的勝利。這意味著日本第一次政權交代的成功,是昭和民主綻放的第一朵花。

部分立憲民眾黨可用顧問:

上任伊始的立憲民眾黨,將要面對黑色星期一與中原大戰導致的金融動蕩與市場萎縮,但是危機也給瞭他們推進改革的絕好機會。以應對危機為名,立憲民眾黨政府將會推進一系列清潔政治,統制經濟,鼓吹改革的措施,為接下來的”尾崎新政“打好基礎。

在初步解決經濟動蕩,向國民展示立憲民眾黨政府的威信以後,立憲民眾黨將攜帶三大法案——普通選舉法案,治安維持法修正案,勞動農民組合法案呈交國會,能否通過讓我們拭目以待……

結語

內部派系張力不小而執政能力可疑的立憲民眾黨,將如何在1936年大選中勝利後面對日本國內政壇的深淵呢?這些問題請期待我們的下一篇日本日志揭示。

彩蛋:

完 全 勝 利

以上便是攜炬而行(CtT)的第三篇開發日志,感謝您的閱讀。下一篇中國日志將在本月上旬發出。

如果你有興趣參與更深入的討論,可以加入我們的水群:715679019

如果您有興趣參與制作,且有相關知識或技能,歡迎私信我加入我們的開發!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