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明朝開國六公爵,僅一個傳承到明朝末年

朱元璋以一介貧農出身,經過15年的打拼終於建立瞭大明王朝。洪武三年(1371年)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其中有6人被封為公爵,分別是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鄭國公常茂、曹

朱元璋以一介貧農出身,經過15年的打拼終於建立瞭大明王朝。洪武三年(1371年)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其中有6人被封為公爵,分別是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鄭國公常茂、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這六個公爵僅一個傳承到明朝末年,與大明同在。

1、韓國公李善長

李善長堪比朱元璋之“蕭何”,在朱元璋率部平定天下的過程中長期留守後方,為前線輸送糧草。

李善長從小就喜歡讀書,有智慧和謀略,朱元璋率部平定滁州時,李善長前來拜見,因朱元璋知道他是當地年高有德之人,於是就把他留下來掌管文史書籍。

在之後的道路上,李善長一直跟隨著朱元璋,隨著朱元璋勢力的增大,李善長的地位也越來越高而且他長期留守後方,為部隊提供糧草,所以稱他為朱元璋之“蕭何”毫不為過。

影視劇中的李善長形象

公元1368年朱元璋即皇帝位建立大明王朝後,追封自己的先祖及冊立後妃、太子、諸王都是由李善長來主持大典的。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時說道:“李善長雖無汗馬功勞,但跟隨我多年,供給軍糧,功勞很大,應當晉封大國”。於是授於他為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封為韓國公,年祿四千石,子孫世襲。並授予鐵券,免李善長二死,其子免一死。當時授予的六公之中,李善長居於首位。

後來李善長的權勢更是達到瞭極點,他本人也變得傲慢起來。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受胡惟庸案的牽連,李善長以謀反罪連同其妻女弟侄七十餘人一並被處死,終年77歲。

李善長因為是被以“謀反罪”的罪名被殺的,所以他韓國公的爵位也被朱元璋取消瞭,也就談不上傳承瞭。

2、魏國公徐達

如果說李善長是文臣之首,那麼徐達就是武將之首。

徐達和朱元璋是光著屁股一起長大的小夥伴,長大後投入到郭子興的軍中開始瞭自己的軍旅生涯。在朱元璋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徐達長期處於“帥位”,指揮大軍作戰。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鄱陽湖大戰中打敗陳友諒,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率部滅掉張士誠,旋即出任征虜大將軍,與副將常遇春一起率領大軍北伐,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元朝滅亡。之後又率大軍與殘部北元作戰,將王保保趕回北元老傢。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授於徐達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右柱國、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改封魏國公、歲祿五千石、賜世襲文券。之後的數年徐達仍領兵與北元殘部作戰。

影視劇中的徐達形象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達因病去世,終年53歲。朱元璋親至葬禮以示悲瘍,把他列為開國第一功臣,追封他為中山王,謚號“武寧”,贈三世皆王爵。賜葬鐘山之陰,禦制神道碑文。

徐達死後,他的魏國公的爵位由其長子徐輝祖繼承,代代相傳一直傳到明末,最後一代魏國公也即第十一代魏國公徐文爵被南明弘光帝冊封,同年他歸降清朝。值得一提的是徐達後代中還新增瞭一支公爵(定國公)也傳到瞭明末。

第一代定國公徐增壽本是徐達第四子,他沒有資格繼承徐達魏國公的爵位,可是在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時,徐增壽私下向朱棣傳遞消息,被建文帝所殺,朱棣登基後贈徐增壽欽承父業推誠守正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進爵為定國公,子孫世襲。這一支也傳承到明朝末年。最後一代也即第九代定國公徐允禎於崇禎三年(1630年)繼承爵位,崇禎十七年被大順軍所殺。

3、鄭國公常茂

鄭國公的爵位本來是常遇春的,可是他去世比較早沒有趕上朱元璋大封功臣,朱元璋為感念他的功勞,所以冊封他的兒子為鄭國公。

常茂

常茂並沒有繼承父親的軍事才能,卻養成瞭一般官二代的驕傲自大。馮勝是常茂的嶽父,常茂跟著嶽父一起出征納哈出,在軍營裡根本不受軍規管控。納哈出投降後,常茂在宴會上得知納哈出準備逃跑,卻不按馮勝的指令行事,擅自行動,導致納哈出部潰散,朱元璋為此動怒,將他安置到龍州。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常茂病逝,因其無子,爵位由他弟弟常升繼承,後來爵位也被剝奪。

4、曹國公李文忠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十二歲那年他母親曹國長公主去世,李文忠便跟著父親李貞在亂世之中流浪,兩年後才見到朱元璋,而朱元璋見到他後也非常喜歡他並把他收為養子。

之後李文忠便跟著朱元璋南征北戰,參加瞭與陳友諒和張士誠的作戰。洪武二年(1369年),李文忠以偏將的身份跟隨常遇春北上,逼近上都趕走瞭元順帝。常遇春突然病逝後,李文忠受命代替常遇春統帥部隊與徐達匯合。

洪武三年李文忠到京城奉獻捷報,朱元璋禦臨奉天門接受朝賀。大封功臣,李文忠功勞最大,被授為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大都督府左都督,封為曹國公,參與軍國大事,每年的俸祿三千石,並被授予世襲憑證。

李文忠

洪武十七年(1384年)李文忠因病去世,年僅46歲,朱元璋親自寫文致祭,追封李文忠為岐陽王,謚號武靖。配享太廟,肖像掛在功臣廟,位列第三,其子李景隆繼承曹國公爵位。

靖難之役時,李景隆雖然率領朝廷的軍隊與朱棣作戰,但是他屢戰屢敗,最終在防守南京城時還獻城投降,因此到朱棣登基時保留瞭他曹國公的爵位,可是永樂二年(1404年)他就以“大逆不道”的罪名被削去曹國公的爵位。嘉靖十一年(1532年),李文忠的六世孫李性封臨淮侯,可畢竟不是公爵瞭,曹國公已無。

5、宋國公馮勝

元朝末年時,馮勝與其兄馮國用結寨自保,後來兄弟二人一起投靠瞭朱元璋並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在與陳友諒的作戰中,馮勝的功勞僅次於常遇春,因功升任右都督。明朝初年,馮勝跟隨徐達北征,攻下瞭山東駐州郡。

馮勝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時,馮勝被授為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參與軍國大事,並封為宋國公,年祿三千石,並被授予世襲憑證。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馮勝遭到朱元璋的猜忌無端被賜死,死後沒有進入功臣廟,他的兒子們也被朱元璋明令禁止不得繼承其爵位。直到崇禎十七年(1644年),南明弘光帝追補開國名臣贈謚,馮勝獲贈寧陵王,謚號“武壯”。

6、衛國公鄧愈

鄧愈16歲時就領兵抗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鄧愈率領萬餘人投奔朱元璋,鄧愈參與瞭與陳友諒的鄱陽湖大戰,協助朱文正堅守洪都城85天,之後又率部平定瞭江南諸郡。

明朝建立後,鄧愈又率部先後征討瞭北元、平定吐蕃。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時,鄧愈被授為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參與軍國大事,並封為衛國公,年祿三千石,並被授予世襲憑證。

鄧愈

洪武十年(1377年),鄧愈在班師回朝途中病逝,朱元璋聞訊大哭,停止上朝三天,親迎靈柩祭奠,並追封鄧愈為寧河王,謚號武順,肖像掛在太廟中享祭。鄧愈死後,其子鄧鎮繼承其爵位並改封為申國公,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受李善長牽連被殺,爵位也被廢除(鄧鎮的妻子是李善長的外孫女,李善長因胡惟庸案被滅族,鄧鎮也受到牽連)。

小結:

朱元璋冊封的開國六公爵,在朱元璋征戰天下的過程中都立下瞭汗馬功勞,被授予公爵也是他們應得的,然而在明朝建立後,六個公爵五個先後被廢除,僅徐達的魏國公爵位一直傳到明朝末年,同時徐達後代中還新增瞭一支公爵——定國公,這支也傳到瞭明朝末年。定國公一系跟隨朱棣遷到北京,而魏國公一系則一直留在南京,一門兩國公,分居兩京,伴隨大明朝到最終。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