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

今天早上,同學跟我說瞭標題那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然後就查瞭一些全文和出處。出自《莊子集釋》卷六下《外篇·秋水》。原文全文是:說人話,翻譯過來大意是這樣的:渤海神若說:“對

今天早上,同學跟我說瞭標題那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然後就查瞭一些全文和出處。

出自《莊子集釋》卷六下《外篇·秋水》。原文全文是:

說人話,翻譯過來大意是這樣的:

渤海神若說:“對井裡的蛙不可與它談論關於海的事情,是由於它的眼界受著狹小居處的局限;對夏天生死的蟲子不可與它談論關於冰雪的事情,是由於它的眼界受著時令的制約;對見識淺陋的人不可與他談論關於大道理的問題,是由於他的眼界受著所受教育的束縛。

這句話的啟示,我想有這些:

單純就“夏蟲不可語冰”來說,指的是不能和生長在夏天的蟲談論冰。比喻時間局限人的見識。也比喻人的見識短淺,不懂大道理。不難發現,整段話的意思也基本上是這樣的。但是會擴展到眼界(井底之蛙)、思維思考能力(圈層界限)等方面。

其實大都能理解這句話的都是智者。當一隻四季蟲在侃侃而談的時候,夏蟲很難理解到夏之外的景色,就像哥白尼或者伽利略在發現新的科學發現後,四周卻很難有理解他們的人,於是盲者嘲之。木耳永遠都分辨不出低音和高音,如果夏蟲能夠多活一季,也許就能多走一步,看出圈外的善惡,懂得更多。

我認為,其實還可以再深入探討一些東西,比如人的心態、地位、思想、學問等方面。

比如:

心態是否開放。其實,我最近心態就不是太開放,看到一些不是那麼順的事情或者順眼的東西,就會自己默默和自己較勁。後來,我也開始慢慢想明白瞭:沒有人會在意你的,隻有你自己。至於心太開放的好處,有時間的各位,百度能看到很多“大傢都懂得道理”的,就不多說瞭。

地位看高看低。企業、社會,甚至傢庭中,太看重地位的人,一定會從自身角度出發,對他人指指點點,也很難聽進去下位者的話。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吧?當然,國內外也有一些新的組織形式和思考理念和方式(比如青色組織、美好組織等),也在打破這個現象。教育領域,對於教育要順應孩子身心發展,自古就有孔子的因材施教,當下也會有很多教育理論支持從孩子身心發展規律出發。

思想和學問。我想不必多言,抱有包容性的思想,學問肯定會在長久的積累中大放異彩的。你看柳比歇夫,就沒有將自己限定在某一領域——昆蟲學傢,在哲學和數學領域都有不小的建樹。柳比歇夫也會和其他科學傢在不同領域相互探討,當面或者以信件方式。當然,這或許得益於他其他的記錄時間開銷的方法。

最近遇到幾件事,也和大傢聊一聊,我覺得和這句話很貼。

反向印證這句話的事情

本碩博的區別(很喜歡的例子)

這是一組非常生動的圖畫,最後那張圖更是“意外結局”的典范。它讓人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對於走在碩博道路上的人來說是非常必要的提醒:不要因為推動瞭一點邊界而洋洋自得,也不要一味沉浸在自己的領域中,忘記瞭這個世界的遼闊和豐富。

1.想象這個圓圈代表瞭人類的所有知識。

2.你小學畢業時,瞭解瞭其中一小部分。

3.高中畢業時,瞭解瞭更多。

4.拿到本科學位後,你有瞭自己的專業。

5.碩士學位讓你對自己的專業有瞭更深的鉆研。

6.繼續閱讀學術論文,你會逐漸抵達人類知識的邊界。

7.一旦抵達瞭邊界,你便專註於此。

8.你花幾年的時間試圖突破邊界。

9.終於有一天,你推動瞭它。

10.這個突出來的部分,讓你獲得瞭博士學位。

11.當然,對你而言,這個世界看上去不一樣瞭。

12.但別忘瞭全局是長這樣的。

最近參加的社區以及活動(如EFG)

我在公眾號文章中,已經幾次推薦 EFG 瞭,今天再來介紹一下。這是一個非常開放的社區,因為這個社區,我也結識瞭國內外,教育領域不同方向的優秀的朋友。大傢在交流中,其實是相互促進的,並且也會有反駁和互懟,大傢也都能坦然處之。

關於 Ed for Growth

Better Education, Better Us

Ed for Growth旨在將全球各地高等院校在校生、畢業生和教育界人士連接起來,搭建穩定、持久的教育圈人脈網絡,為參與者提供一個分享和交流自己的知識、技能、想法和經歷的學習平臺。我們希望更多教育者被聽見,被看見!

Ed for Growth聚合瞭超過6000位全世界不同地區的教育者,目前我們有終生發展、Coaching、教師發展、女性領導力、教育科技、博物館教育、TESOL、導師制和行業研究等不同領域的九個社群。

正向印證這句話的事情

平時的對話,不能促進和激發他人思考

和 EFG 相反的例子,是我最近在群內的一次討論。這讓我在思考,我的方式似乎也是存在問題的。主要的問題是,對社群討論的引導不足,Coaching 都白學瞭,需要加強。

當然,很多人基本上也會成為話題終結者的吧?或許我自己也屬於這種類型,還是修煉不夠啊。

不平等的地位、心態,沒有開放進取的精神等等

這種事,在上面提到的企業、社會、傢庭中尤為明顯。

我想很多人都會相互斥責,對方沒有理解自己吧。那,大傢真的放開瞭,真的有坦誠不公的溝通過嗎?

答案是肯定的:NO。

又要怎麼處理呢?

其實,全文給瞭方向的,但是要怎麼做,需要各自去體會瞭。

再讀一遍試試看,說不定就找到方向和方法瞭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