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1 永生的定義

本文試圖從語義和概念上分析永生一詞的含義,並給出一個可能的永生的定義,以方便後續的討論。什麼是永生?顯而易見,永遠地活著。但是,如果進一步思考,會發現永生是一個不太容易簡單

本文試圖從語義和概念上分析永生一詞的含義,並給出一個可能的永生的定義,以方便後續的討論。


什麼是永生?顯而易見,永遠地活著。但是,如果進一步思考,會發現永生是一個不太容易簡單定義的概念,因為它涉及到兩個尚未得到準確解答的問題:什麼是永遠(永恒)?什麼是活著(生命)?

當我們談論永恒時,實際上是在談論“時間”。而時間,是一個尚未被物理學充分研究的概念。雖然自大約二十世紀始,一些新理論將對時間的描述從牛頓經典體系下的線性一維范式擴張到一些新的可能[1],但至今仍沒有一個可確證的理論體系能對時間的本質作出準確解答。

當我們談論生命時,實際上是基於“可操作性原則”以方便實踐的目的去定義的,並且大多定義是將所歸納的“生命屬性”加以組合,沒有觸及生命本質。生命的定義在學界缺乏共識,但在主流的直觀認知中,一般認為:生命的最小單位是生物,生物是由一個或多個細胞組成,能夠新陳代謝、維持恒定、成長、響應刺激以適應外界環境,繼而繁殖產生後代並演化;生命以植物、動物、真菌、原生生物、古菌和細菌等形式存在;以碳和水為基礎的細胞構成,並包含有可遺傳信息[2]。

事實上,生命的定義在不斷變化,並隨著新的科學發現不斷推翻現有認知。例如非細胞生物[3]的發現打破瞭生物都由細胞組成的固有認知。也曾有定義包含瞭對普遍觀察到的生命進程的總結,認為出生、成長、衰老、死亡是所有生命必經的四個過程屬性,但隨著一些並不會死亡的生物[4]被發現,該定義也隨之失去準確性。此外,如果認為生物實際上是一臺遵循物理規律的生化分子機器,和一些無機物構成的動態系統沒有本質區別(其實這可能是生命的起源和演化過程),那麼定義生命會變得更為困難。人們對生命的思考方向,也受到當前科技樹走向的影響,例如道金斯認為生物是自然選擇塑造的信息、David Krakauer等認為生物個體是能將自身信息從過去傳播到未來並保持一定時間完整性度量的集合體[5]。人工智能的討論也和生命的本質相關:通用人工智能(AGI)是有生命的嗎?意識該怎麼定義?甚至可以想象,隨著太空探索和文明擴張,會不會發現宇宙中以能量體形態存在的"生物"(例如其實可以修改定義認為黑洞是生物 [5])?

總體來看,人類現有的認知和文明程度尚不足以解答關於生命的種種問題。如果想一想時間尺度就會意識到,人類的存在最多不過百萬年,人類文明存在也不過幾萬年,這與宇宙現有年齡及其繼續存在的可能時間相比,實在是極其微小。如果將宇宙目前的年齡和人類的演進時間線壓縮到一年來看(圖1.1)(從1月1日到12月31日),人類開始直立行走是在最後一天晚上9:25,而公元第一年直到最後幾秒鐘才開始,更別提近現代的科學探索的開始時間瞭。

圖1.1:宇宙現有年齡(約138億年)壓縮到一個地球公轉周期和智人歷史時間線對比。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smic_Calendar

建立這種直觀感受後,我們至少可以產生如下結論:

  1. 近現代科學的年齡不過幾百年,人類目前隻探索到極少量的知識(在當代,知識增長的速度已經大於瞭人類個體獲取知識的速度,如果不得到解決,必將導致文明危機,之後會討論)。
  2. 在未來漫長到難以想象的時間尺度下(宇宙是否會如一些現有科學模型[6]所預言的一樣最終會死亡是另一話題,暫不討論),必然會經歷無數新的生命形態演變,導致我們(人類文明會存在多久是另一話題,暫不討論)不斷產生新的認知。

雖然對生命的理解會不斷變化,對時間也尚無準確定義,但是為瞭便於討論,我們仍舊需要一個暫時的定義,這個定義需符合直觀認知,並且具有可操作性。至此,我們可以考慮如下定義:

永生是實體在無限時間至少保持著最小生命體征的狀態。

這裡的可操作性體現在定義中涉及到的子概念都可以用人類目前主流的認知來理解。這個(暫時的)定義涉及到瞭實體、無限、時間、至少、保持、最小、生命、體征、狀態這些子概念。其中無限、最小、至少的概念可以使用高等數學分析和集合論中的定義;實體、保持、狀態、體征可能涉及到哲學和語義學。但是時間、生命這兩個子概念又需繞回最初的問題,屬於是自循環瞭,因此它實際上繞開瞭時間和生命如何定義這兩個難問題。

另一個問題在於,“最小的生命特征”該怎麼定義?或許可以考慮“意識”。但是,並非所有生物都是具有意識的,或者說在現有科學范式中還並不存在一個判定生物是否具有意識的準確方法,因為人類目前甚至不知道意識到底是個什麼東西。鏡子測試(Mirrot test)是一個大致可以判斷動物是否具有意識的方法,但目前隻有較少動物通過,有很多動物並未通過[7]。

但是,正是因為意識的(可能的)稀缺性,加之這一概念本身發軔於人類對自我的認識,以及對於我們自身而言,我們主要關心人類而不是其他生物的永生,因此在可操作性的層面,當我們主要指人類永生時,可以認為(對人類而言)“最小生命體征”是意識。對於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最小生命體征”則是一個不定性的動態概念,但不妨礙我們從直覺上大致理解它。

總的來講,如果要嚴格定義永生,就需要嚴格定義時間和生命,但它們暫時沒有答案,所以為瞭便於討論,我們可以先使用上述定義:

永生是實體在無限時間至少保持著最小生命體征的狀態。

參考

  1. ^相對論,量子力學
  2. ^維基百科:生命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4%9F%E5%91%BD
  3. ^非細胞生物(Non-cellular life)是沒有細胞結構存在的生命;其首要候選者是病毒,但目前對於病毒是否為一種生物,學界仍有爭議。部分學者也用此術語來指合胞體生物,因為它們含有多個細胞核,核之間沒有細胞膜。非細胞實體(Non-cellular entity)此術語為更客觀嚴謹的用詞,主因是對於病毒或其他實體是否為“生物”、“生命體”,或具有“生命”,科學界仍無共識。非細胞實體不需攝食排泄,也不會生長,隻有在遇到寄主時才有繁殖能力。它們由蛋白質外殼包圍其中的遺傳物質所組成。一些假設的人工生命,以及能夠自我復制的晶體,通常不被認為是生命。 https://zh.m.wikipedia.org/zh/%E9%9D%9E%E7%BB%86%E8%83%9E%E7%94%9F%E7%89%A9
  4. ^例如燈塔水母(Turritopsis nutricula),海月水母(Aurelia coerulea),綠水螅(Hydra viridis)等
  5. ^為什麼有意識的物體(生物)都會死亡? – 趙泠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740276/answer/1650121087
  6. ^例如大撕裂(Big Rip)和大擠壓(Big Crunch)
  7. ^已知的通過鏡子測試的動物:螞蟻、寬吻海豚、亞洲象等。已知沒有通過的動物有:貓、狗等。雖然鏡子測試具有缺陷(例如不能排除被試對鏡子不感興趣、難以定義被試是否“知道”鏡子中的生物就是自己等),但目前對意識的判斷方法是稀缺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