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中國各省地級市溯源(十五):海南

海南是中國最年輕的省。此前,一直歸廣東管理(宋元兩代歸廣西)。明代之前,都是流放犯人的地方,就跟澳大利亞之於英國一樣。既然一直歸廣東管轄,那海南應該說粵語吧?偏偏不是。海南

海南是中國最年輕的省。此前,一直歸廣東管理(宋元兩代歸廣西)。明代之前,都是流放犯人的地方,就跟澳大利亞之於英國一樣。

既然一直歸廣東管轄,那海南應該說粵語吧?偏偏不是。海南主體的方言是閩語,稱為海南話。

奇怪,海南離廣東那麼近,捷足先登的不應該是廣府人麼?

又錯瞭。離海南近的,不是廣府人所在的珠三角,而是雷州半島。雷州半島的主體方言也是閩語。換言之,雷州半島和海南島,都是福建人從海路遷徙而來。

乖乖,福建人為什麼這麼強大?能夠越過廣府人,占領一塊塊飛地?

那是因為,福建的開發比較早,唐和五代是開發高峰,宋代的福建,已經是人文鼎盛,堪比中原瞭。福建本來就九山半水半分田,隨著人口的增加,人地矛盾變得非常突出。所以宋代開始,福建人就開始往外移民瞭。明清更甚。也因此,兩個大島,臺灣和海南,全是福建人的天下。潮州、雷州、廉州,這些非珠江流域的沿海地帶,也都是福建人的天下。

而廣東,一是平原面積比較大,人口承載能力更強;二是開發比福建更晚,明清兩代,才真正發展起來。因此,廣東人就慢瞭福建人一拍瞭。

當然,海南島上也不是全無廣東人落腳之處。儋州一帶就說粵語,稱為儋州話。可能是唐代就從梧州雷州一帶遷過來的。而被稱為疍傢的漁民,也說粵語,可能是清代才遷過來的。三亞一帶的邁話,也是粵語的分支。

客傢人來的更晚,大部分是清代兩廣土客械鬥之後才遷入的。主要在儋州附近。建國後,從東南亞歸來的華僑,也有很多客傢人。據說現在合計有30多萬。

而土著的黎族,當然說黎語瞭,可想而知,都被壓縮在大山深處瞭。

臨高一帶,則說臨高話,和壯語比較近似,是秦漢以前兩廣百越的一支人所使用的語言,據推測,臨高人約於兩千多年前從大陸移居海南,比黎族晚瞭一千多年。臨高人也差一點被認定為壯族。

昌江和東方一帶,則說仡隆話,和仡佬族同源,據說是夜郎國後裔。秦末移居海南。仡隆人和臨高人一樣,都被認定為漢族。

大山深處,不止有黎語,還有苗語。what?怎麼會有苗族?這是明代以夷制夷,從大陸遷來制衡黎族的。而且他們說的其實是瑤語(好混亂)。

三亞一帶,還有人說回輝話。是從越南遷過來的占城穆斯林的後裔。

而零散的軍話區,據說是明代軍屯留下來的後裔。

海南方言分佈

從這麼復雜的語言分佈可以看出,海南也像兩廣一樣,是後發的。或者說,是華夏化很晚的地區。

很久很久以前,海南島和廣西以及越南是連在一起的。後來北部灣裂開,和大陸才分開。

蠻荒時代,黎族先民,從兩廣遷入海南(黎族一般認為是百越之後)。春秋戰國時代,臨高人先民(和壯族同源)遷入海南。秦末,仡隆人(和貴州仡佬族同源,傳說為夜郎後裔)先民遷入海南。這是海南的三個土著人群。其中臨高人居於瓊北,仡隆人居於瓊西南昌化江下遊,其他地方為黎民。

漢代,海南歸入中華版圖。但也就是在靠近大陸的沿海地區設立幾個縣而已。其後,還經常廢除郡縣,進行“遙領”(也就是拋棄瞭)。直到南朝梁代,冼夫人申請重設崖州,海南,才算真正重歸中華。

隋唐兩代,海南真正開始開發,環島平原地帶都納入瞭管轄范圍,東南部也開始設州縣(唐代全島設四州,北部崖州,東部萬安州、西部儋州、南部振州)。但整體水平仍舊非常低下。編戶人口,也不過才5-8萬。

宋代在全島設一州三軍(北部瓊州;東部萬安軍;南部吉陽軍;西部昌化軍)。隸屬於廣西。而且開始對黎民進行招撫征討。編戶人口,和唐代相差無幾。到南宋,閩南人開始大規模遷入海南。

到元代,征服瞭五指山地區,並進行屯田,將大量黎民納入戶口統計,編戶人口達到16.6萬。但管理方式上,又從宋代的流官改回土官。整個元代,黎亂頻發。

明代初年,設瓊州府,下轄三州十縣。海南開始有一個統一的管理機構。因為廣西沿海地區劃歸廣東瞭,連帶著海南也劃歸廣東瞭。明初大力改土歸流,到永樂年間,又改為土官制度(但和元代有所差別。元代的土官,幾乎是土皇帝。明代的土官,權力要小得多)。明代中後期,黎亂不斷。但總體上,移民仍在增加,編戶人口更多,永樂年間已達到34萬。但黎民仍非常多,道光年間的瓊州府志記載,明代瓊州府有黎民村峒(一個峒包括十幾個村,可以理解為鄉鎮級單位,大者千餘傢,小者百餘傢)1203個。就算一個村峒300人左右,全島也有將近40萬黎民。比漢民的人口還要多(更何況編戶人口當中,有很多所謂熟黎)。

從漢代到元代,流放海南,都是對官員極大的懲罰。不過早期海南的開發,也多賴於這些流放的官員。因此早期海南的文化,也被稱為貶官文化。到明代,有一個極大的轉變。從朱元璋開始,就不再把海南當做蠻荒之地,而是著力開發。因此,明代的海南,逐漸變成人文鼎盛之地。海南漢族人口占到多數,可能也是在明清之際。換句話說,海南的華夏化,在明清之際才真正完成。

清代海南區劃清代南海

清代,區劃沿襲明代,為廣東省瓊州府,下轄三州十縣:崖州(三亞)、萬州(萬寧)、儋州;瓊山、澄邁、定安、文昌、會同(瓊海東北)、樂會(瓊海東南)、臨高、感恩(東方)、昌化(昌江)、陵水。到雍正年間,開始改土歸流。同時,有意識的從大陸吸引移民,福建人口更大規模依據海南。人口從康熙年間的幾十萬,增加到嘉慶年間的150萬。客傢人在兩廣土客沖突之後,也有部分移居海南。清末總人口已突破200萬。而黎族人口,道光十五年的統計為25萬。已經是少數民族瞭。

鴉片戰爭以後,海南人口開始大量地移居海外,也因此,東南亞有很多華僑,母語都是海南話。

民國年間,繼續對五指山地區改土歸流,設三縣。同時,有更多的人移居海外。人口停滯不前。

1948年,人口已經下降到185萬。建國以後,從53年到82年,各國營農場、工廠,從內地大量招收員工,多達80多萬。到1982年,全島已經有581萬人瞭。1988年,海南被設為經濟特區,獨立建省。流入人口就更多瞭。也因此,海南被調侃為黑龍江省海南市。

海南地形圖

海南孤懸海外,因位於大海之南,故稱海南。離最近的雷州半島,有20公裡。整體形狀像一個梨,梨頭在東北方向,梨尾巴在西南方向。島中央偏南是山地(由西往東是雅加大嶺、黎母嶺和五指山)。環島臨海為丘陵和低地。靠近大陸的東北方向,低地比較多。

其中,南渡江(北)、昌化江(西南)、萬泉河(東),號稱海南三大河。建國後,又修建瞭松濤水庫和松濤幹渠,將南渡江水引往西北部。

也因此,海南的開發,也是從東北往西南、從沿海往內陸遞進的。農業時代,海南無足輕重,畢竟,我天朝不差這麼點地的。到瞭海洋時代,海南就舉足輕重瞭。守衛南海諸島,威懾東南亞,海南首當其沖。也因此,海南會有一個孤懸海外的三沙市。

海南政區圖

海南是從地區直接升為省的,也因此,海南大部分地方都是省直轄縣的。目前,海南有4個地級市,15個縣和縣級市。其中,在1952-1987年之間,曾經存在一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轄白沙、保亭、樂東、陵水、崖縣(三亞)、瓊中、東方、昌江八個縣。自治州撤銷後,東方和三亞之外的六個縣,都變成瞭自治縣。

海口,從海南設治起,就是海南的首府。位於南渡江入海口。面朝大陸,而腹地又多是平原。但此前治所設在瓊山。海口市區所在地,自宋代辟為港口。鴉片戰爭以後,海口被辟為通商口岸,日趨繁華。民國期間,一度準備從瓊山縣獨立出海口市。到建國後,海口建市。建省後,海口變為省會。2002年,將瓊山並給瞭海口。海口因位於南渡江入海口,在宋代就稱海口浦。而海南的簡稱瓊,是因為瓊山縣而來(縣內有山,故名瓊山)。

三亞,地處海南最南端,天涯海角所在。隋代設州縣。宋代改稱崖州,一直沿襲到清代。一度有轄縣,但大部分時間為散州。和海口一樣,此前治所設在崖城。三亞為崖州下轄的一個鎮。明清兩代,商戶雲集,逐步變成繁華市鎮。建國以後,崖縣縣政府便搬到瞭三亞。三亞逐步變成海南南部的客運中心。1984年,撤崖縣,設三亞市。87年升為地級市。14年撤鎮設區。三亞,因地處三亞河口而得名。

儋州,地處西北方向,唐代設儋州,宋代改昌化軍。明清仍稱儋州。但和海口三亞一樣,此前儋州的治所,在北門江入海口的中和鎮一帶。民國年間,遷往新州鎮。1958年,才搬到現在的地方(可能和松濤水庫有關)。2015年升為地級市。能夠升為地級市,可能還真和身處內陸有關。儋州是最靠近南部山區的縣市瞭。應劭曰:“儋耳者,大耳種也,渠率耳尤緩,下肩三寸。”黎人喜戴巨大的耳環,使耳孔拉長,漢因置儋耳郡,唐置儋州。

三沙,地處南海。理論上來說,管轄西沙南沙中沙所有群島。但實際上,主要人口在西沙永興島。2012年成立。早期,由市政府直接領導村。到現在,也不過就十幾個村子,兩三千漁民。三沙者,西沙中沙南沙是也。(那東沙呢?東沙臺灣管著)

這四個地級市,一個在最北面,一個在島中央,一個在最南面,一個在群島上,是掌控海南的重心所在。除瞭這四個地級市,剩下的都是縣和縣級市瞭。

萬寧,地處東海岸,古稱萬安,唐代開始,就一直都是州城。是海南東部的中心。明代改稱萬州。民國,因與重慶萬州重名,改稱萬安。沿襲至今。1996年縣改市。不出意外的話,海南下一個地級市應該是萬寧。

文昌,地處海南島最東部,唐代設縣,初名武德縣,後取“偃武修文”之意,改名文昌(另一說是因文昌江而得名)。沿襲至今。1996年縣改市。文昌是海南著名的僑鄉,比如鼎鼎大名的宋氏三姐妹,就祖籍文昌。

瓊海,地處東海岸,萬泉河入海口,是由樂會縣和會同縣合並而來。樂會縣設於唐代,會同縣設於元代。建國後,兩縣合並。因位於瓊州東海岸,故名瓊海。1992年縣改市。鼎鼎大名的博鰲,即在瓊海。

臨高,地處北海岸,縣前江入海口。唐代設縣,名臨機。後更名為臨高(縣內有山,名高山)。因襲至今。

澄邁,地處北海岸,隋代設縣。縣治在臨海的老城鎮一帶。因為海盜猖獗,經常被毀。因此,從明代開始,就準備遷往內陸。直到光緒年間,才遷往現在所在的南渡江流域的金江鎮。澄邁取澄江、邁山首字而得名。

定安,地處南渡江中遊,元代設縣。意為從此境地安定,黎庶安寧。沿襲至今。

東方市,其實是在海南島西海岸,從之前的感恩縣母體中脫胎而來(先從感恩縣拆分出東方縣;之後兩縣合並為東方縣)。1997年撤縣建市。所以現在的東方市並不在之前的感恩縣城,而是在八所。之所以會在八所,可能是因為之前是把昌江、東方、白沙三縣合並在一起,八所在三縣中心。後來昌江和白沙又獨立瞭。東方市民風彪悍,2009年,曾經上演一場震撼全國的兩村千人械鬥。東方市,因縣城所在地東方村而得名。

昌江,地處西海岸,昌化江入海口,隋代設縣,名昌化。民國,因和他省重名,改為昌江縣。87年撤銷自治州後,改為自治縣。現在的昌江縣城,也從沿海的昌化鎮搬到瞭內陸的石碌鎮。

陵水,地處東南,陵水河入海口,隋代設縣。因縣城東北有陵楠水而得名。沿襲至今。87年撤銷自治州後,改為自治縣。

五指山地區,位於南部,民國時改土歸流,設白沙(因縣內的軍事駐點薄沙營而得名)、保亭(因清朝曾設寶亭營而得名)、樂安(因樂安水而得名。後因和他省重名,改樂東)三縣。其中樂東地處昌化江上遊;白沙地處南渡江上遊;保亭地處陵水河上遊。建國後,設立海南黎族自治州,州治設在保亭縣通什鄉。87年撤銷自治州後,三縣改為自治縣。而州政府所在的通什,位於昌化江上遊,在1986年,設立通什市。2001年,改名五指山市(蹭五指山的名聲)。

瓊中,位於萬泉河上遊,1948年中共設立。因位於海南中部而得名。87年撤銷自治州後,改為自治縣。

屯昌,位於南渡江上遊,1948年中共設立。原名新民縣。因和他省重名,1952年改名屯昌。

海南能夠建省,是鄧公當時想和臺灣一較高下。結果證明,失敗瞭。一場房地產泡沫,讓海南好多年都沒緩過來。其實海南和臺灣相比,地理條件很相似,面積、耕地都相差不大,但臺灣的位置,比海南要好得多。臺灣東北方向是日韓,正東方是太平洋,南方是菲律賓和東南亞,西面是大陸,可謂是海上樞紐。而海南,太靠近北部灣,不在國際主航道上。也因此,大航海時代開啟,荷蘭和西班牙人,首先占領的不是海南,而是臺灣。馬關條約以後,日本要割讓的,也是臺灣。內戰之後,常凱申要退守的,依然是臺灣。

2020年,海南變成自由港瞭。不知道這次會有什麼結果。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