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明緬戰爭和清緬戰爭的比較——明軍操作猛如虎·一看戰績零杠五

乾隆“十全武功”最被人詬病的是“清緬戰爭”,然而,清緬戰爭的結果是清朝收復瞭明朝萬歷年間在明緬戰爭中被緬甸侵占的孟養、蠻莫、木邦等土司。反觀明緬戰爭,不管是劉鋌還是鄧子龍,

乾隆“十全武功”最被人詬病的是“清緬戰爭”,然而,清緬戰爭的結果是清朝收復瞭明朝萬歷年間在明緬戰爭中被緬甸侵占的孟養、蠻莫、木邦等土司。

反觀明緬戰爭,不管是劉鋌還是鄧子龍,他們雖然屢屢“以少勝多”,但基本都是在明朝控制區進行。

一、明緬戰爭

從萬歷十一年到萬歷十二年,1583至1584年,在劉綎、鄧子龍明軍的反擊下,明軍基本收復瞭被緬甸東籲王朝占領的土地,包括孟養、木邦、孟璉等處。

但是,從萬歷十三年開始,明軍逐漸不支,又丟掉瞭孟養、木邦等地區。

明軍在取得短暫的勝利後,隨即節節敗退。

而且,雲南巡撫陳用賓還因為萬歷三十二年丟掉木邦遭下獄論死。

《明神宗實錄》卷457記載:“辛未,公訊滇城諸失陷罪,巡撫陳用賓、總兵沐春、知府陳典、知縣毛文彩,並論斬。”

從嘉靖朝開始,一直到萬歷三十二年結束的明緬戰爭,持續瞭五十多年,基本上明朝一直處於“以少打多”,本土防禦的作戰態勢。

而且,即使明軍在萬歷十一年到十二年間的勝利也非常不徹底,並沒有把東籲王朝打疼。

這之後,緬軍繼續大規模入侵雲南邊境地區,而彼時的明軍已經無力再戰。

萬歷十三年、十六年、十七年、十九年、二十年、二十一年,緬軍幾乎年年入侵雲南,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明軍反擊不利,戰果甚微。

而在萬歷二十一年的作戰中,明軍大部隊被緬軍擊敗,損兵折將。

此後,邊境地區的孟養、木邦等地紛紛丟失,雲南受到極大的削弱,時人沈德符言道,“雲南自此虛耗矣。”

由於主要戰場都在明朝控制區,導致緬軍每次入寇禍害的都是中國人。按照《明神宗實錄》的說法“傷殘數郡,蹂躪一方”,“白骨青磷,數年後人猶切齒”。

因此,明緬戰爭呈現出典型的“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戰績零杠五”的態勢。

明軍“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可最終的結果卻是丟掉瞭雲南大片土地。

明軍劉綎、鄧子龍短暫的勝利未能打痛緬軍主力。此後,緬軍幾乎年年入寇,歲歲入侵!

明緬戰爭的結果是明朝喪失瞭對於邊境地區的控制

所謂的騰躍八關其實就是邊疆日縮。

1594年,雲南巡撫陳用賓“築八關於騰沖之邊,曰萬仞、曰神護、曰巨石、曰銅壁、曰鐵壁、曰虎踞、曰天馬、曰漢龍,每四關設一守備戍之”。

八關之設,雖意在抵禦緬甸東籲王朝的侵擾,然從所設地望可知,明朝八關已將明初在中緬交接之處所設之木邦、孟密、孟養、蠻莫、八百、孟艮、老撾等土司儼然拒之關外,預示著明朝統治者主觀上放棄瞭對以上地區的控制權。

而且,“八關”雖遏控要道,然佈防兵力有限,“以上營房,俱有營房二十五間”,“一關設兵把隘,不過二三十名”。

可以說,“八關”兵防是有名無實。

二、清緬戰爭

最開始,清王朝應對緬甸的方法和明朝沒有什麼兩樣,乾隆帝甚至都不知道是緬軍入侵,還以為是土匪作亂,所以他隻是讓雲南巡撫劉藻自行處理。

結果,雲南綠營軍屢戰屢敗,而前後兩任的雲南地方最高官員劉藻和楊應踞又屢屢謊報軍情,諱敗為勝。

乾隆帝仔細審查,這才發現原來是自己國傢被緬甸入侵瞭,赫然震怒!

從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開始,乾隆調伊犁將軍明瑞南征,意味著清朝已經決心和緬甸展開一場“大戰”。

這之後的戰爭就是在緬甸國內燃燒瞭。

1767年十月,明瑞僅率一千多八旗兵和幾千綠營軍一直打到瞭距離緬都阿瓦隻有70裡的象孔。之後,因為孤軍深入,後勤被緬甸切斷。

十二月,小孟育突圍戰,明瑞和領隊大臣觀音保僅率幾百名八旗兵殿後,硬生生在五萬緬軍的包圍中殺出一條血路,清軍大部隊得以生還,退回雲南宛頂。

最後,明瑞力戰殉國,觀音保以最後一支箭刺喉自殺。

1769年二月,清軍新任征緬統帥傅恒從北京出發。

臨行前,乾隆將自己的甲胄賜予傅恒,並許以先斬後奏之權,第二次征緬戰爭正式打響。

順便說一句,清軍的對手——緬甸貢榜王朝是緬甸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緬軍大量裝備瞭英式燧發槍和法式火炮,已經連續攻滅瞭暹羅和老撾。

乾隆為傅恒準備瞭一個全明星陣容:以名將阿裡袞、阿桂為副將軍協助傅恒,後勤專傢舒赫德為參贊大臣,鄂寧為雲貴總督。

在軍隊方面:

一、原來跟隨明瑞出征的滿洲八旗兵,所剩千餘人俱歸傅恒節制;

二、調特種部隊:京師健銳營1500人從征;

三、調東北索倫兵、錫伯兵各1000人從征;

四、調厄魯特蒙古騎兵(即準噶爾騎兵)1000人從征;

五、調3000貴州藤牌兵從征;

六、考慮到緬軍艦隊強大,特從臺灣調2000水師從征。

清軍總兵力31000餘人,因為傅恒提前出師,實際上到達前線作戰的大約一萬八千人。

七月二十日,傅恒出征。

八月初二,傅恒率八千餘兵自戛鳩渡大金沙江,深入緬屬孟拱、孟養土司地帶。

之後,傅恒以剽悍的索倫兵和錫伯兵打頭陣,沿途緬軍紛紛潰敗。

十月的新街之戰,阿桂指揮清軍部隊一舉擊潰緬甸宰相、大城征服者諾爾塔率領的緬軍主力。大城即暹羅(泰國)首都。

清軍順利進抵緬軍最後的據點——老官屯要塞。

老官屯橫跨伊洛瓦底江,由東、西、江心島三大部分構成,極為易守難攻。

清軍集中兵力攻擊江東岸的緬軍大營。

緬軍為瞭救援江東大營,出城與清軍野戰,結果再次被索倫兵斬殺數千人。

最終,清軍順利攻陷緬軍老官屯大寨的江東大營,老官屯大寨隻剩下江西大營負隅頑抗。

而此時的緬軍已經被清軍打怕,雖有人數優勢,卻隻是堅守不出。

傅恒指揮清軍對老官屯大寨再次發起進攻,阿桂督造的3000斤“神威大將軍”重炮日夜轟擊老官屯大寨內的緬軍,緬軍傷亡慘重。

貴州藤牌兵蟻附先登,攻上寨墻,但緬軍殊死抵抗。

之後,清軍火炮攻勢日夜不停,老官屯內的緬軍神經極其緊張,接連有緬軍逃出大寨向清軍投降。

緬甸宰相諾爾塔知道再這樣下去老官屯遲早不保,於是私下派遣使者到清軍大營求和。

但是,中南半島的瘴氣和瘧疾也讓清軍非常難受,清軍非戰鬥減員嚴重,戰死不到1000人,病死的卻已經過萬。

於是,傅恒同意瞭諾爾塔的求和,但要求必須見到緬王的國書,諾爾塔遂偽造緬王國書對大清帝國稱臣納貢,並聯合老官屯內所有的緬軍高級將領與清軍簽訂合約。

傅恒趁勢收復瞭明末以來被緬甸侵占的西雙版納等地27萬平方公裡故土。

清軍征緬,嚴重打擊瞭緬甸貢榜王朝的實力,特別是當時緬軍已經占領瞭暹羅,但因為與清軍的戰爭,緬甸不得不抽調暹羅占領軍與清軍作戰,暹羅王鄭信遂趁機復國,中南半島重新回到瞭緬甸、暹羅、越南三強鼎立的均勢狀態,緬甸試圖統一整合中南半島的努力付之東流。

這之後,暹羅有感於清軍復國之恩,成為大清在東南亞忠實的藩屬國,緬甸則因為在戰爭中見識到大清帝國的強大,在1780年代也正式對大清稱臣納貢。

加上之前就已經對大清稱臣的越南,中南半島三大強國全部成為大清的藩屬國,乾隆一手構建瞭屬於他的東南亞新秩序,中南半島也進入瞭一段難得的和平時光。

中南半島恢復瞭緬甸、越南、暹羅三足鼎立的局面。

清緬戰爭中有個有趣的事:清軍曾俘獲瞭大批緬軍戰俘,乾隆對他們的處理頗為有意思,他將這些生長在熱帶雨林的武士,流放到唐努烏梁海的冰天雪地裡為大清戍邊,不知道這些人見到大雪是什麼反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