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光圈科技打工記》:把馬桶做成炮臺並非我本意

對,是那個“光圈科技”,不過不是《傳送門3》。為瞭給剛剛上市的掌上遊戲機Steam Deck做做宣傳,Valve公司制作並在幾天前免費發佈瞭模擬遊戲《光圈科技打工記》(Ap

對,是那個“光圈科技”,不過不是《傳送門3》。

為瞭給剛剛上市的掌上遊戲機Steam Deck做做宣傳,Valve公司制作並在幾天前免費發佈瞭模擬遊戲《光圈科技打工記》(Aperture Desk Job)。它的定位有點像之前PS5發售時自帶的《宇宙機器人:無線控制器使用指南》或者Switch上的《1-2-Switch》,最基本的作用是展示新設備的功能。跟“小機器人”裡展示PlayStation系列的歷史一樣,Valve也在這個《光圈科技打工記》裡讓本公司遊戲歷史上的一些“老夥計”露瞭個面,比如“傳送門”系列裡的“光圈科技”和它們的小炮塔——當然,這時候它還不是炮塔。

炮塔就是這種小機器人,會從眼睛裡發射激光

作為宣傳主機功能的遊戲,《光圈科技打工記》不免得要跟《宇宙機器人:無線控制器使用指南》《1-2-Switch》,甚至《Wii Sports》拎出來比比。相較之下,《光圈科技打工記》展示的東西比較少,隻有觸摸屏、麥克風、陀螺儀、虛擬鍵盤,都是老功能瞭,在新鮮感上和Switch的HD震動、PS5的自適應扳機存在差距。

《光圈科技打工記》的流程也比較短,30分鐘的線性敘事,其中大部分時間是聽NPC說話。當然,我們用評價60美元全價遊戲的眼光看一款宣傳用免費遊戲不太合適,Steam Deck也並非PS5等級的產品。劇情,或者說情懷,是《光圈科技打工記》中最重要的部分,在2011年的《傳送門2》之後,玩傢們已經有十多年沒見過這幾位老夥計瞭——炮塔、絮絮叨叨的機器人、凱夫·約翰遜……雖然你有可能不太想見到這些傢夥,尤其是作為敵人的炮塔。

丨 《光圈科技打工記》

“傳送門”系列由V社創造,最初的《傳送門》於2007年跟隨《橙盒》遊戲包上市,是一個體量不算太大的第一人稱解謎遊戲,跟Valve的著名遊戲系列“半衰期”共享同一世界觀,說是衍生遊戲也可以。它本來是《橙盒》裡的一個小品,上市後卻因為獨特的玩法和幽默感收獲大量好感,後來在2011年推出續作《傳送門2》,沒有第3部——是的,V社的遊戲沒有第3部。

人們都愛“傳送門”和“半衰期”。Valve這兩個系列在過去20多年間被各種網站評為“史上最好的某幾款遊戲”之一,在評分網站Metacritic上,“傳送門”的兩作分別拿到瞭90和95分,“半衰期”的兩作則是兩個96,算上VR“續作”《半衰期:愛莉克斯》的話,就是96、96、95。

獲得過如此高的評價,但通過Steam和《DOTA 2》等遊戲賺瞭大錢之後,Valve似乎也沒什麼心思開發遊戲瞭。苦苦等待的玩傢們一邊念叨著“V社不會數3”,一邊對任何這兩個系列的相關消息視若珍寶,比如VR遊戲《半衰期:愛莉克斯》和《半衰期2:第三章》泄露的遊戲劇本大綱。當然,他們也會註意到《光圈科技打工記》這種不那麼重要,卻是由Valve第一方產出的作品。

《半衰期2》在故事、玩法上都是新世紀FPS的一大裡程碑,順便也是在推銷Valve當時非常看重的Source引擎《半衰期:愛莉克斯》幾乎是最迷人的VR遊戲瞭

“跟《傳送門》處於同一世界觀”是《光圈科技打工記》相比“小機器人”和《1-2-Switch》們最大的優勢。雖然遊戲不一定好玩,但每一點關於這個世界的故事都令人神往。

《光圈科技打工記》的故事發生在《傳送門》之前,算是前傳,補全瞭光圈科技創始人凱夫·約翰遜的一些故事背景。

光圈科技是這個世界觀下一個挺重要的公司,凱夫是它的老板。這傢公司最初做浴簾起傢,但凱夫的科學愛好和不良的精神狀態讓光圈科技開始點一些歪門邪道的科技樹,比如他們制造的浴簾實際原理是搭建簡易的小型量子隧道,幫助人們更自在地進出浴室。後來成為遊戲重要實驗道具的凝膠,最初是作為減肥產品發明的。

凝膠是“傳送門”系列的重要組成元素

你能從這一點設定中感受到“傳送門”開發團隊的某些無厘頭的幽默感,玩過的話就更容易體會瞭。這種幽默感在整個“傳送門”系列中都有體現,當然也包含在《光圈科技打工記》裡面。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光圈科技的技術變得危險起來。與此同時,它的競爭對手“黑山研究所”同樣開始研究危險的傳送門科技。於是某一天,它們兩傢同時捅出瞭大簍子。黑山研究所的反物質實驗室事故引發瞭“Xen生物”的入侵,並最終導致聯合帝國的外星人占領地球,奴役人類。在地下研究所裡,光圈科技造出來的人工智能“GLaDOS”展現出瞭驚人的攻擊性,她(GLaDOS的聲音像女性)利用神經毒氣殺死瞭研究設施中的絕大部分人,並把少數幸存者圈養起來當作小白鼠。這兩場事故中,地表的外星人入侵是“半衰期”系列的故事,地下則是“傳送門”系列的部分。看起來,未來這兩個故事有可能會合二為一……我是說,如果有續作的話。

“G胖不會數3”已經成瞭遊戲界的名梗,不過我們還是希望有朝一日能玩到3代的,不管是“半衰期”還是“傳送門”

在故事背景中,光圈科技從浴簾生產商轉型成為一傢科技公司,並生產出瞭諸多產品。其中相對出名的一個是炮塔,全稱“光圈科技哨兵炮塔”。除瞭守衛限制區域外,炮塔還被用來做各種測試,包括測試受試者,也就是“傳送門”的主角雪兒。玩過《傳送門》和《傳送門2》的朋友應該對炮塔留有深刻的印象。

“傳送門”中的絕大部分機器人都有自己的人格意識,像是系列反派GLaDOS就有不止一個人格,其中一個負責用自己的傻×想法拖慢GLaDOS思考速度的人格還當上瞭2代的大Boss……總之,炮塔也有自己的人格意識,會說話,有禮貌,偶爾還能唱歌。2代中還有一個卡住的炮塔試圖喊你救它,被拒絕之後會說“無論如何還是謝謝你瞭……”,挺可愛的,跟平常用激光殺人的印象相比,有一種反差的美感。

不過,之前的作品中並未提到炮塔的來源,實際上,這種萌萌的殺人機器來源於——呃,一個馬桶。

就是這樣的馬桶,或者說就是這個馬桶

《光圈科技打工記》的背景設定在炮塔出現前,當時光圈科技還是個相對正常的公司,流水線工人每天負責給馬桶做質檢,看看沖水好不好、壓力測試通不通過、沖洗功能是否正常之類的。創始人凱夫雖然消失有一陣子瞭,但公司裡四處播放他的錄音,存在感還挺高的。

凱夫雖然沒在《傳送門》和《傳送門2》中以真人形象正式出現過,但依然是劇情中的重要角色。考慮到時間線的問題,即使遊戲出第3部,凱夫也不太會露面瞭,因此這個角色的劇情補完就交給瞭《光圈科技打工記》。

但這畢竟是個30分鐘流程的遊戲,我好像已經快把全部內容說完瞭。總之,主角是個光圈科技的新員工,馬桶質檢員,全部的工作就是使用工作臺(手柄)上的各種按鈕測試馬桶是否合格。一次意外事故中,玩傢意外發明瞭一個會開槍的馬桶,你和你的機器人主管Grady——他話很多,絮絮叨叨的,跟《傳送門》《傳送門2》裡的反派GLaDOS和Wheatley一樣,似乎這系列裡的每個機器人話都挺多的——就萌生瞭把馬桶改裝成炮塔的想法。

機器人主管Grady,長得跟以往的人工智能核心差不多

在跟隨Grady改裝的過程中,玩傢偶爾需要幫忙測試火力,偶爾也會因為打壞瞭倉庫的貨品而入獄。這些流程主要的目的是展示Steam Deck的功能,比如在監獄裡時要用麥克風說出自己的名字、用觸摸屏手寫簽名,後面還有陀螺儀射擊的關卡。

最後,你們倆試圖把成品獻給大老板凱夫看看,但凱夫已經消失有一陣子瞭,Grady決定去他辦公室碰碰運氣。

不用Steam Deck的話,隻能用鼠標簽名

當然,玩傢知道凱夫現在已經死瞭。《光圈科技打工記》裡描述說,凱夫的意識在死後被上傳到瞭一個金屬巨頭(Giant Head)裡,他不斷喊人來瞭結自己永恒且無聊的生命,剛好碰上瞭這個馬桶炮塔。

雖然這不是《傳送門3》,但《光圈科技打工記》總算是給凱夫這個重要角色的結局做到瞭遊戲裡。之前,外網玩傢通過解包《傳送門2》發現瞭某個被刪除的場景腳本,玩傢操控的雪兒和被裝進土豆裡的GLaDOS(當時叫PotatOS)一塊發現瞭一個重量儲存方塊,其真身是凱夫意識上傳後的容器。在那段被刪除的劇情中,除瞭凱夫和GLaDOS(GLaDOS實際上是凱夫的秘書兼伴侶卡羅琳意識上傳後,改造形成的產物)彩蛋般的對話外,就是凱夫要求玩傢殺死自己瞭。

玩傢F2NKe根據解包數據還原瞭這個場景

因此,我們也可以說,《光圈科技打工記》把《傳送門2》的某個廢案重啟並做成瞭一款引導遊戲,給現有的“傳送門”劇情做瞭一次補全。

丨 Steam Deck

很抱歉我現在才開始提Steam Deck,在這裡我也不會太多地談論它,主要原因是我們還沒有收到實機,等它漂洋過海到來也不知要到什麼時候……因此,我這次用瞭Steam之前推出的官方手柄Steam Controller進行《光圈科技打工記》的操控,除瞭沒有觸摸屏外,陀螺儀、背鍵都有,算是最接近Steam Deck的體驗瞭。

高性能便攜掌機的市場最近不斷擴大,產品方面則是有喜有憂。我們去年關註瞭AYA掌機的誕生和Smach Z的失落,還有大廠參與制作ONEXPLAYER的事,就連Valve也加入進來,做瞭個Steam Deck,這在從前是想不到的。

Steam Deck長這樣

從玩傢角度來說,Steam Deck這類“大廠”制作的遊戲機自然靠譜一些,包括這次《光圈科技打工記》的誕生也讓玩傢對Steam Deck更有信心,認為Valve會更認真地對待這臺掌機。

目前,Steam官方推出瞭遊戲檢測功能,你可以清楚地查看哪款遊戲能在Steam Deck中完美運行,哪些遊戲需要做出手動調整,哪些又不支持。目前,這份完美支持的遊戲清單還不算長,不過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遊戲加入針對Steam Deck的優化——這也是它相較於其他開源掌機的優勢。

《光圈科技打工記》作為Steam Deck的首發引導遊戲,體驗還算不錯。它的優點集中在討好“傳送門”老玩傢上,至於遊戲本身的部分,算是無功無過吧。如果某一天《傳送門3》發售瞭,人們又想起瞭凱夫這顆沒有死成的“巨頭”的話,也許《光圈科技打工記》會被再次翻出來回味一遍,誰知道呢?

巨頭(Giant Head)可能代表瞭凱夫龐大的自我

丨 胖炮塔不唱歌就不是結束

最後,附上《傳送門2》被取消對話的原文和我簡單的翻譯,這段對話來自於凱夫(Cave)和GLaDOS(PotatOS)。你可以把這一章當作《傳送門2》的“炮塔歌劇”環節——這個梗來源於“胖女人出來唱歌之前,歌劇還沒有結束”,調侃歌劇永恒不變的結尾。在《傳送門2》通關後,玩傢也會觀看一場炮塔演出的歌劇,並最終離開光圈科技的地下設施。

《光圈科技打工記》的結局裡同樣有炮塔歌劇的環節,沒死成的巨頭凱夫跟掉到地下的一堆馬桶型炮塔為你演出瞭遊戲的最後一幕。

歌劇演出結束瞭

原文鏈接:


關註觸樂專欄,閱讀更多優質遊戲文章與深度報道。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