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貴婦還鄉》是如何通過悲喜兩條線,展示資本主義的怪誕世界的?

《貴婦還鄉》被視為德語當代喜劇的裡程碑,其作者迪倫馬特是有著”最偉大的德語戲劇傢”之稱的迪倫馬特。迪倫馬特的喜劇是能夠表現對環境無可挽回的東西的想象和出人意料的睿智,他的喜

《貴婦還鄉》被視為德語當代喜劇的裡程碑,其作者迪倫馬特是有著"最偉大的德語戲劇傢"之稱的迪倫馬特。

迪倫馬特的喜劇是能夠表現對環境無可挽回的東西的想象和出人意料的睿智,他的喜劇"不是為現存的世界加磚添瓦, 而是展現著那基石上的千瘡百孔;它所追求的不是對存在的證明, 而是要采用誇張性的模仿去諷刺、去嘲弄、去重新創造。它表現著變化的東西, 而自身同樣處於變化之中"。

迪倫馬特的喜劇沒有傳統喜劇文學中善與惡的直接渲染或者皆大歡喜的圓滿,而是以怪誕的藝術思維模式,立足於反映一個充滿怪誕的、讓人無所適從的世界。

他的喜劇不像傳統喜劇那樣讓人賞心悅目,而是使"笑"的藝術趨於多層次,變得凝重和深沉。

人們能從他的喜劇中體會出悲劇性的東西,感受到令人毛骨悚然的時刻,看到張開的萬丈深淵。

1、怪誕的故事

怪誕是迪倫馬特喜劇創作的核心。

迪倫馬特認為怪誕並非是不合邏輯的非理性的東西,而是合乎邏輯的、在現實中必然遇到的矛盾體。

《貴婦還鄉》正是從奇特的視角, 以獨到的結構和怪誕的描寫集中地體現瞭迪倫馬特這種別具一格的審美情趣。

《貴婦還鄉》寫的是第二次大戰後發生在歐洲一個叫居勒的小城裡的故事。45 年前,被伊爾誘奸的查哈娜西亞被迫離開瞭傢鄉,而今她作為擁有億萬財產的貴婦又回到瞭故鄉。

這座破敗不堪的小城期盼著因她的回鄉給所有人帶來好處。查哈娜西亞慷慨地表示願意為這座小城捐 贈10億巨款,但她要求以處死當年傷害過她的伊爾做為條件。

一開始, 小城的人們拒絕瞭她的要求。然而全城的氣氛隨著查哈娜西亞的到來,變得愈來愈不可名狀。小城的人們最終殺死瞭伊爾,換來瞭10 億巨款。

《貴婦還鄉》通過查哈娜西亞復仇欲的滿足,控訴瞭資本主義制度下金錢萬能的黑暗現實,展示瞭金錢腐蝕下資本主義道德的淪喪及大資產階級倚仗金錢為所欲為的事實,形象地描繪瞭資本主義社會險惡的人際關系及法律的虛偽。

2、怪誕的世界

《貴婦還鄉》從頭至尾都體現著怪誕的氣息。

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貧困的小城居倫,這個小城的人們都是毫無個性思維的群體。劇中的居倫人沒有姓名,隻有編號,連重要人物也隻是以職業進行稱謂。

這種姓名的缺失暗示著小城人民人格的缺失。

居倫這個小城發展的唯一希望就是擁有數十億財富的查哈娜西亞。因此整個城市都在向她獻媚,把她看作比上帝更加重要。

以市長為首的居倫人,為瞭迎候這位富婆的到來,佈置瞭一個殷切而寒滄的歡迎場面。在準備歡迎的儀式上,市長裝模作樣,教師賣弄風雅, 神甫滿嘴仁義道德,人人都沉浸在將要獲得拯救的希望之中。

隨著富婆的一聲急剎車,引發瞭小城人的混亂。

貴婦意外的提早到來,獻給貴婦的合唱和體操表演都沒有來得及就位, 迎接的鐘聲也沒有敲響,這滑稽的一幕隱寓著小城破敗的現實非但不能因貴婦的還鄉而消除,反而埋伏下小城人們精神的喪失和人性的扭變。

查哈娜西亞是大資產階級的代表。

她是億萬富翁,也是一個復仇狂。因為有錢,所以她能為所欲為。伊爾遺棄瞭她,她便要讓伊爾用性命補償;有人替伊爾作過偽證,她便要閹割他們。

她說過:"這個世界既然把我變成 瞭一個娼妓,我就要把這個世界變成一個大妓院"。

她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她可以把拉火車的緊急制動視為兒戲,可以買通法律,可以隨意地結婚離婚,可以控制記者、大使乃至總統與國王,甚至可以買通公道。

她像是一位執掌命運的女神,自從她來到居倫,這個小城人的命運便操縱在她的手裡。除瞭金錢和復仇欲,她的一切都是假的。

與其說她是一個"人",還不如說她是一種象征,一種大資產階級哲學觀、人生觀和道德觀的象征。

3、怪誕的內心

查哈娜西亞的到來讓每一個居倫人的心態都發生瞭變化,畢竟她的捐贈可以大大改善小城所有人的生活。正如那位老師說的:"這個誘惑實在太大瞭,而我們的貧窮也委實太難耐瞭。"

所以查哈娜西亞在居倫人心中的地位就如同上帝,所有人的心都受其控制。

這個貴婦從一出現就帶有神奇的色彩,她既顯露出不同凡響的優雅,又不乏令人可笑的怪誕。

她的手是假的,腿也是假的,是一個喪失瞭個性的人, 一個由假肢體組合而成的龐然大物,甚至連隨身不離的轎車也成瞭假軀體的延伸。

她集中瞭一切互相矛盾的、引起恐懼的東西集於一身,決定著整個情節的展開,決定著小城每一個人的命運。

因此處死伊爾,贈給居勒人 10 億成為不可更改的判決,決定著居勒人的行為,制造瞭他們的種種怪誕表演。

查哈娜西亞宣佈要用錢買伊爾的命,這個要求一開始引起瞭居勒人極大的憤懣。市長以人道主義的名義拒絕瞭她的要求:"我們是基督的信徒,我們寧可窮,也不願沾染血腥。"

但是在金錢的魔力作用下,居勒人的思想和行為正在發生變化,人們演繹出瞭一幕幕怪誕的情節。

包括伊爾傢人在內的居倫人形成瞭一個站在伊爾對立面的集體,雖然沒有人願意伊爾死於自己的手裡,但是他們都堅信伊爾遲早會被別人殺死。

最後,伊爾被迫走進由所有居倫人組成的一條窄巷,並在裡面被無聲地殺害。

伊爾一死,醫生馬上診斷伊爾為心肌梗死,市長表示伊爾是興奮致死,而新聞媒體則稱其為"生命寫下的最美的故事"。

人們如願得到瞭十億美元,沒有人想起伊爾,也沒有人想到那被他們曾奉為準則的"道德"。在一片歡樂的氣氛裡,居倫人的人性已經扭曲,人性世界的怪誕昭然若揭。

在這個怪誕的故事中,在金錢在和道德的較量中,毫無意外的占據瞭上風。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誰勝誰敗的問題,而是資本主義社會裡"人 "的價值問題。

小城的人們以伊爾的死為代價換來瞭物質繁榮,回鄉的貴婦像復仇女神一樣帶著裝著伊爾屍體的棺材飄然而去,故事就此結局。

在這部作品裡,我們能感受到迪倫馬特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厭惡憎恨,但是他卻無法為我們指明"人類的出路在哪裡"這樣一個問題,因為作傢本人也處在難以解脫的困惑和矛盾之中。

4、怪誕的矛盾

迪倫馬特在《貴婦還鄉》中設置瞭三個充滿矛盾、又讓人覺得真實的怪誕情節:伊爾爾意識到威脅後,先後去求助於警察、市長和神甫, 結果卻適得其反,反而加速瞭自身的死亡。

這些情節使得《貴婦還鄉》變得更加怪誕,伊爾的命運越發不可扭轉。

伊爾是一個拜金主義者,他遺棄查哈娜西亞另娶馬蒂爾德的原因,不過是貪圖馬蒂爾德的那間小小百貨店。

在查哈娜西亞剛回鄉時,伊爾在歡迎的隊伍裡表現也最活躍。他為自己與貴婦的曾經戀情而自豪,幻想著能在查哈娜西亞身上分一杯羹,甚至擔負起居倫復興的光榮使命。

但是查哈娜西亞提出的條件,讓伊爾站到瞭整個小城人的對立面上,成為居倫人接受十億巨款的直接障礙。

伊爾也由趾高氣揚變得懦弱、猥瑣。他也試著自救,向警察請求逮捕查哈娜西亞,希望得到保護,希望居倫人向著自己,也做過出逃的嘗試,但都失敗 瞭。

最後,他終於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勞、毫無意義的,於是不再掙紮,在居倫人的"公審會"上從容死去。

有一個情節很有意思。伊爾求助於市長時,嘴上叼著高檔香煙的市長堂而皇之地拒絕瞭, 因為" 我們生活在一個具有人道主義傳統的城市裡"。

可是市長昨天可以以人道主義的名義拒絕貴婦的怪誕要求,今天也是能以同樣的名義拒絕給伊爾提供保護。

在金錢的魔力下,從市場的行為反差中,自然而然地展現出瞭人性被收買、被異變的怪誕。就連代表道德的神甫也勸伊爾別再掙紮,伊爾這才愕然地發現代表資本主義道德的神甫和其他人也沒有什麼兩樣。

在自我否定的矛盾中,市長和神甫都成為這個怪誕故事的附庸,顯得更加怪誕可笑。

伊爾有罪,但罪不至死。但是查哈娜西亞要他死,他不得不死。在資本主義金錢崇拜祭壇上,伊爾隻不過是一隻任金錢擺佈的祭品。

伊爾的命運實際上是資本主義制度下,迪倫馬特心中"人"的命運,伊爾的死並是某種道德的升華,而是對"萬能"的金錢的無可奈何。

5、深邃的思想

《貴婦還鄉》既是一出喜劇,也是一出悲劇。伊爾受迫害而死,結局是悲劇性的;居倫人接受瞭十億巨款,個個歡呼雀躍,是一出"喜劇" 。

因此,《貴婦還鄉》是一部充滿悲劇色彩的諷刺喜劇,迪倫馬特本人也用"悲喜劇"去定義這部作品。

全劇以怪誕的藝術安排,使可悲的命運與怪誕的正義概念之間的沖突難分難割,別具特色地揭示出瞭人性異化的悲哀。

《貴婦還鄉》有兩條鮮明的線索:伊爾的悲劇線和居倫人的喜劇線。

悲劇線是伊爾被圍困和絞殺的過程,喜劇線是貴婦與居倫人置伊爾於死地的過程。如果沒有伊爾的悲劇性命運,就沒有居倫人的喜劇性收尾。居倫人的"喜"是建立在伊爾的"悲"的基礎之上的。

同樣,沒有居倫人的喜劇性結尾,也就映襯不出伊爾悲劇性的命運。《貴婦還鄉》把悲劇與喜劇融為一爐,寓喜於悲,悲中見喜,形成 瞭"欲喜還悲、欲悲又喜" 的獨特戲劇效果。

"怪誕"構成瞭《貴婦還鄉》的審美核心,它既是作者對現實的理解和對現代人的認識,又是表現這種理解和認識的手段。

二者在《貴婦還鄉》中自然和諧,相得益彰,深深地滲透著作者對現代喜劇"悲劇性的東西就是從喜劇裡產生出來的"審美意識。

當怪誕的正義概念以怪誕的藝術方式如願以償地實現時,《貴婦還鄉》表現的這個世界的一切便赤裸裸地暴露在怪誕的燈光下,成為讀者或者觀眾嘲笑和思考的對象。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