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易醫仙草】清熱潤燥之寶(5)知母的功效以及在易醫茶療小方上的運用

尊敬的同修們、道友們,我最親愛的小夥伴們,大傢好!那麼今天這篇文章,就站在易醫、道醫角度來跟大傢聊一聊這個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寶物——知母。知母,大傢知道是什麼東西嗎?先給

尊敬的同修們、道友們,我最親愛的小夥伴們,大傢好!那麼今天這篇文章,就站在易醫、道醫角度來跟大傢聊一聊這個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寶物——知母。

知母,大傢知道是什麼東西嗎?先給你們做一個小小的匯報。知母,也叫毛知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中國各地都有栽培,最主要的產區是在河北。

知母的種植是在每年的春秋兩季,種子種植一般需要四年才能采收,秧苗繁殖,需要兩年以上才可以采收。知母的適應性很強,野生於向陽山坡地邊草原和雜草叢中,土壤多為黃土及腐殖質土壤上。

知母比較耐寒,北方可在田間越冬。喜溫暖,耐幹旱,除幼苗期須適當澆水外,生長期間不宜過多澆水。特別在高溫期間,如土壤水分過多,生長不良,根狀莖容易腐爛。低窪積水和過勁的土壤均不宜栽種。

知母的花期呢?是在每年的5~6月份;果期呢?是在每年的8~9月份。采摘期可分春秋兩季,春季可在3~4月份,秋季可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采摘後,除去須和泥沙及外皮,曬幹。切片入藥,生用,或鹽水炙用。置通風幹燥處,防潮,以備切片入藥。

據官方記載,知母這味中草藥的味苦,甘。

大傢想沒想過,知母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按道理來說應該酸甜苦辣都應會具備?可為什麼,它的味道卻隻有苦、甘呢?它可播種於秋,也可采摘於秋冬,根據以往的經驗推理,知母應該是苦與辛,甘味的合和體,可為什麼知母這味中草藥,卻沒說有辛味呢?

關於味“甘”的這個部分,我覺得不需要我過多解釋,為什麼呢?9~10月,正是戌土當旺之月,戌土對應的是人體的胃,味甘也非常正常。那麼它的味苦呢?

其實關於這個部分,我也是仔細研究瞭一下,知母的最大藥用價值和桔梗一樣,也是在皂苷D上。據科學研究,知母的皂苷類成分含量差異較大,每年的5、9、10月采收的含量最高。

這說明什麼呢?它也是以吸納夏秋兩季能量為主的,夏主苦,秋主辛,故而知母味苦,但也是隻有微微的苦。至於辛味,雖然在現代的中醫藥大學教材上沒有體現,但很多中醫古典是都有記載的。

隻不過記載的,也都是隻有微微的辛味。

據官方記載,知母的藥性歸經是歸於肺經、胃,腎經

在傳統的中醫學當中,知母的歸經是歸於肺、胃、腎三經,大傢知道這是為什麼嗎?我覺得,主要是在結果和采收季這裡的。

知母是幾月結果幾月采收,大傢還記得嗎?結果是在每年的8~9月份,采收是在每年春季的3~4月份,秋季的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8~9月,正是辛金、戌土當令的季節,辛金對應的正好是人體的肺臟,戌土呢?對應的也正好是人體的胃,所以,它歸於肺、胃也很正常。那麼它為何還會歸於腎經呢?

我們來看看11月對應的是人體的什麼呢?是人體的膀胱。我想看到這裡一定會有同修、仙友心裡產生疑惑,對呀,十一月對應的是膀胱,為何又說入腎經呢?我是這樣想的。

學過傳統中醫的人都知道,腎與膀胱是互通表裡的關系。相對於腎來說,膀胱屬陽,腎屬陰,知母呢,又屬寒藥,寒藥入寒臟也是有理可講的。

其實呢,很多醫書也有記載知母入心經,但為什麼中醫藥大學的教材不這麼寫呢?我想他們可能擔心不利於學習,故而隻寫重點吧。

但是,作為經常用藥的人來講,就應該瞭解的更加細致。為什麼呢?中草藥就是這樣,彼此之間都有相同之點,但也都有略微的不同。用藥如用神的精髓在哪裡呢?其實就是在這小小的不同這裡。一藥多治,量小效果卻非常強大。

據官方記載,知母這種中草藥的藥性微寒。

那麼知母為什麼會藥性微寒呢?這也很好理解嘛。首先,它耐寒啊,東北的冬天那麼寒冷,它可在田間過冬,這說明什麼?自身黑才看不到別人黑嘛,說明它本身就是聚寒氣之物。

其次,它的采摘期也是在春季解凍和秋季上凍之時,據資料記載,春天的產量要比秋季多(未經考證,我隻是在網絡上查詢到的)。那麼藥農為什麼會在這個季節采摘呢?說明這個季節的果實最為榮盛。

那麼為什麼知母春季的產量要比秋季多呢?我覺得是因為知母喜寒,大量吸收瞭子醜之月的大寒之氣所致,故而,知母性寒。

那麼寒藥能治什麼病呢?大傢記住,一定是能治熱病。

中草知母的官方簡介(以全國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為準)

知母:知母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幹燥根莖,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其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熱瀉火 滋陰潤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肺胃氣分實熱、肺熱燥咳、骨蒸潮熱內熱消渴、腸燥便秘、肝腎陰虛火旺等病證。

【性能】苦、甘,寒。歸肺、胃、腎經。

【功效】清熱瀉火,生津潤燥。

【禁忌】脾胃虛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用法】內服煎湯,6~12g,或入丸、散。

【應用】

(1)熱病煩渴。本品味苦甘而性寒質潤,苦寒能清熱瀉火除煩,甘寒質潤能生津潤燥止渴,善治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者,常與石膏相須為用,如白虎湯。

(2)肺熱燥咳。本品主入肺經而長於瀉肺熱、潤肺燥,用治肺熱燥咳,常配貝母用,如二母散;若配杏仁、萊菔子,可治肺燥久嗽氣急,如寧嗽煎。

(3)骨蒸潮熱。本品兼入腎經而能滋腎陰、瀉腎火、退骨蒸,用治陰虛火旺所致骨蒸潮熱、盜汗、心煩者,常配黃柏、生地黃等藥用,如知柏地黃丸。

(4)內熱消渴。本品性甘寒質潤,能瀉肺火、滋肺陰,瀉胃火、滋胃陰,瀉腎火、滋腎陰,可用治陰虛內熱之消渴證,常配天花粉、葛根等藥用,如玉液湯。

(5)腸燥便秘。本品功能滋陰潤燥,可用治陰虛腸燥便秘證,常配生地黃、玄參、麥冬等藥用。

站在易醫角度對中草藥知母主治簡介

(尚仙玄凈原創)

我知道很多仙友對官方數據看不太懂,就比如氣分實熱、肺熱燥咳 骨蒸潮熱,內熱消渴、腸燥便秘、肝腎陰虛火旺等等,寫的都非常模糊,其實我看著也心煩頭亂,但為瞭本著對大傢負責的原則,我不能不上傳官方數據。

不過接下來,我就站在易學角度,玄學角度來給大傢介紹一下知母這味中草藥的主要療效。我們還是先回顧一下官方對知母這味中草藥主治功能的詮釋。

中草藥知母,主治氣分實熱、肺熱燥咳 骨蒸潮熱,內熱消渴、腸燥便秘、肝腎陰虛火旺等病

腸燥便秘:指的是腸道缺水導致大便幹燥,排便不暢。

熱病煩渴:指的是因熱病引起的口渴,需要不厭其煩的喝水。

內熱消渴:內熱消渴一般指陰虛生內熱,從而引起來的一系列消渴癥狀。

肺熱燥咳:癥狀主要是由於肺被熱邪所侵犯,病人出現咳嗽、咳痰,以黃痰為主,口幹、口渴、怕熱、不怕冷、舌紅少苔、鼻塞、流鼻涕、喘促等情況,這些就是肺熱燥咳的癥狀。

骨蒸潮熱:是中醫的一個術語,就是描述一種熱象,像潮水一樣,陣發性的,規律性的發作,這種熱的性質是從骨頭裡頭往外熱,就像骨頭放在蒸籠上蒸一樣,而測體溫又正常,就將其稱之為骨蒸潮熱。這種情況多由腎陰不足,陰虛火旺所致,就是陰液不足,陽氣相對偏亢。

綜上述,我們不難看出,知母這味中草藥味寒,入的是肺、胃、腎三經,主治的是什麼呢?其實就是這三個臟腑陰虛導致的陽亢燥熱之病,尤其適合糖尿病患者。那你心火旺盛治不治呢?我用過,效果那也是非常非常棒的。

“知母”

在空間小方、易醫茶方的運用

【一言仙草】 清除外焦上部空間的熱量,並有滋津生液的作用

【歸 區】歸於太陽區域空間。

【功 效】清除消滅太陽區空間熱度和多餘的能量。增加水分,暢通督脈,使脊椎兩側能量清除。作用區在太陽區內側。

【臨床應用】治療太陽區能量積聚、淤滯、不通暢引起的一系列疾病。能清熱、涼肺、涼胃,增加胃部 督脈的津液,治療積熱所致的病變。能清實熱,又能清虛熱,使心火下降,增加腎臟津液,使省腎水上升,故治療腎炎。

對各部位的骨質增生、脊髓炎、頸椎病有特效。能疏通五臟與太陽區能量交換的通道,從而減輕各臟腑的壓為,使物質能量進行轉化、混化、吸收,恢復臟腑功能,故治療范圍非常廣泛,其作用被選入通天湯。

【舌 辨】苔黃苔厚者用之;無苔、舌質發紅者用之。

【兩 便】 便幹用之。

【禁 忌】有滑腸作用,故脾胃虛寒引起的便溏,腹瀉者禁用。

【用 量】 1~7克。(0.1~0.7)

【配 伍】

知母配白頭翁:清膀胱後側濕熱。知母配杜仲:治療督脈引起的一起病變。如頸椎病、腰椎骨質增生等。

知母配羌活:可使背部能量橫向運動、輻射。

知母配公英: 紫石英:治療下焦病變及婦科病。

知母配大貝 桔梗:治療上焦部疾病:肺炎、肺熱咳嗽、喘。

知母配烏賊骨 薄荷檳榔:治療中焦的病變:肝病、胃病、胰腺病、糖尿病等。

知母配烏賊骨 薄荷:使中焦的能量疏散運動,治療糖尿病,增加津液。

知母配瓜蔞大貝:治療胃熱、黃痰、咳、喘或陰虛 燥咳 幹咳等。

知母宣竅湯:麻黃 桂枝 公英 知母。打開人體各部位的關竅,使能量運動疏散,從而恢復正常。

玉液湯:知母 花粉 葛根。治療津液缺乏引起的一系列癥狀。

本文為尚仙玄凈(ztengxianan)原創作品,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