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九篇雪》:李娟的阿勒泰與阿勒泰的李娟

有文學大師的地方真是幸運。經過作傢筆觸的渲染、描寫,原本隻是自然地理存在的地方,就有瞭生命,在世人眼裡就有瞭不一樣的感覺。比方說魯迅的紹興、沈從文的湘西、莫言的高密東北鄉、

有文學大師的地方真是幸運。經過作傢筆觸的渲染、描寫,原本隻是自然地理存在的地方,就有瞭生命,在世人眼裡就有瞭不一樣的感覺。

比方說魯迅的紹興、沈從文的湘西、莫言的高密東北鄉、陳忠實的白鹿原等,又如雨果的巴黎、狄更斯的倫敦、哈代的威塞克斯、梭羅的瓦爾登湖、福克納的約克納帕塔法、馬爾克斯的馬孔多等等。——當然,像白鹿原、約克納帕塔法、馬孔多,已經不是寫實的地域,而是作傢在一定的現實基礎上再建構出來的。

另一方面,有一片故鄉作為依托的文學傢也是幸運的:文學舞臺已經為他(她)搭建好,他(她)隻需要發揮他(她)的天才,在這一片熱土上發現、熱愛,揮灑自己的天才與汗水,就可以瞭。

在當代文學中,李娟和阿勒泰,就是這樣相得益彰、相互成全的一對兒:沒有阿勒泰,就沒有李娟;而沒有李娟的阿勒泰,在當代文學版圖上的地位就會小很多。——至少對於我來說,在讀過李娟之前,阿勒泰不過是中國地圖上那公雞尾巴尖上的一小塊土地罷瞭。

當代散文傢李娟,1979年出生於新疆,生長在四川。她曾有過一段在阿勒泰山區跟著母親做裁縫、賣小百貨,與牧民一起轉場的生活經歷。於是,阿勒泰成為她文學創作的起點,也是她二十多年來一直不斷回味、勾畫與充實的文學世界。

從《九篇雪》開始,到《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冬牧場》,一直到最近出版的《遙遠的向日葵地》,她為阿勒泰傾註瞭她全部的生命體驗,使得阿勒泰立體地的呈現在讀者目前。

《九篇雪》是李娟的成名作,也是最早一批關於阿勒泰的文字,初版於2003年,收錄的是她從1998年到2001年間的作品。李娟對這本書的態度是“悔恥少作,羞於多談”,但“卻阻止不瞭這本書在世上走過瞭這麼些年仍沒能停下腳步,沒能熄滅火苗”。所以,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再版瞭這本書。

乳燕初聲,綿延不絕至今,充分證明寫作者文字的力量。就讓我們一起隨著李娟的筆觸,體驗一下這個不一樣的阿勒泰吧!

一、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阿勒泰?

在阿勒泰,李娟和母親主要是靠做裁縫、賣小百貨為生,他們的客戶主要是流動的牧民,要經常與牧民一起轉場。

這樣的生活自然是顛沛流離、漂泊不定的。就是在這樣的生活中,李娟熟悉瞭這片土地,並用一種飽含激情與深情的筆觸,為讀者勾勒出阿勒泰的樣子。

阿勒泰山區的氣候是變化無常的:

在阿勒泰,交通不便,行走困難。這給他們一傢帶來商機,也為他們造成瞭很多困難。他們進城提貨,哪怕隻有幾箱子蘋果也得折騰好幾天,時間全花在等車和坐車上瞭。即使平常的出門,也充滿瞭意想不到的困難:

他們經常搭乘汽車進貨,不得不忍受那些豪放的司機的折騰與冒險:

在阿勒泰,吃得很單調,冬天隻能吃肉,夏天才能補充蔬菜;

夏天的野菜,也能補充一部分菜類的缺乏:

在阿勒泰,他們一傢住得簡陋。她們母女搭的帳篷,除瞭他們自己誰也不敢進去,客人們在外面寒暄幾句就離去,因為那個柱子不到三天就傾斜瞭。居住起來,感覺如何呢:

在這樣的環境中,作者居然也能找到美感:

我傢床底長滿瞭青草,盛放著黃花,屋頂上停滿瞭鳥兒。那些鳥兒的小腳印細碎閃爍地移動著,清晰可愛,給人“嘰嘰喳喳”的感覺,雖然它們並沒有嘰嘰喳喳地叫。

有時候,竟然還會隔著帳篷,捉住一隻這樣的小鳥。她們還經歷過在睡夢中屋頂被掀跑瞭的情況。

你很難想像,在流動的沙海上能長出美麗鮮艷的花朵;同樣不可思議的是,在這樣顛沛流離的環境下,竟然養育出這樣一位文筆細膩情感豐富的散文傢來。

不能不感嘆:文學這東西,是要天賦的!與學歷、出身無關,甚至與讀書都沒有太大關系!

二、阿勒泰的人

一個地方對作者有意義,自然環境當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人。

在阿勒泰,李娟是和媽媽、外婆一起生活的。媽媽有著極為陽光的性格,她喜歡玩耍:

她喜歡大自然,喜歡小動物。媽媽曾經找到一個麻雀窩,經常去看望它們,在大雨的天氣裡,跑過去為它們遮風避雨。但當李娟去尋找的時候,卻隻找到一窩蛇。

媽媽與姥姥一樣,都可以與動物之間建立起一種直接的、默契的聯系:

李娟用文字描繪這個倔強而又有趣的媽媽。在媽媽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把她推薦給這個世界。

於是阿勒泰的風景畫中,有瞭鮮活的人物形象。就像山水畫中的人物一樣,使得山水有瞭生氣。

當然也少不瞭很多當地的人物,像那個聲音響亮、可愛快樂的男孩努爾楠,盡管聽不懂他的話,作者能感受到他的悲喜與寂寞;在河邊洗衣服時,她遇到的一位哈薩克小孩,兩個人在語言不通的情境下,相互陪伴度過瞭一下午的曼妙時光。

她們的生計是開百貨店,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可避免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這些人也被李娟寫到她的文字中來:那些總是帶著酸奶來購物的哈薩克族的主婦們,那些酗酒鬧事、賒賬賴賬的飲酒者們,等等。

盡管生活艱難,但當地人們的熱情,或許能抵償部分的艱苦:

從文學地理學的觀點來看,作傢、文藝作品的風格,與其成長、產生的地理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對於李娟來說,阿勒泰的山山水水、人情世事,滋養瞭她的文學才華,提供給她豐富的文學素材。

攜著阿勒泰自然壯美的畫卷,與邊疆少數民族的熱情,李娟走上瞭文壇。到目前為止,李娟都還在那裡生活、體驗,源源不斷輸出與阿勒泰有關的文字,充實當代文學的疆域。

三、散文的使命是感應與訴說世間萬物之美好

很多人瞧不上散文,覺得不夠厚重。但我一直認為,散文作為一種文體,它的使命就是感應與訴說世間萬物的美好;而隻有那些能真正感悟到萬物美好的人,才能寫出好的散文。

李娟恰恰是能完成這個使命的人。從她這些無師自通寫下的文字裡,你能感受到一個思維細膩、感觸敏銳的人,是如何與大自然的息息相通,感悟萬物之美好的。——所以,她被稱為“阿勒泰的精靈”。

她會為大雪感嘆:“雪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一種事物!”她能感受到不一樣的下雪:

甚至在沒有雪的日子,她也能感受到雪的氣息:

走在大森林裡,她能夠感受到不一樣的海的氣息:

在黃昏的時刻,在顛簸的路程中,感受自然的壯美:

在她的筆下,一切的一切,都是有靈性、有生命的,因為她本人就是來自阿勒泰的“精靈”。

王陽明曾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的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李娟之於阿勒泰,正如這樣的一位“看花人”,在她的文字裡,阿勒泰的山水便“一時明白起來”,不僅有瞭自己的顏色,還有瞭自己的性格、脾氣,從此不再是孤寂於心靈的存在。

面對李娟的文字,以及文字裡透露出的靈性,隻能叫人感慨:這是大自然借她的手在向人世間傳遞他的啟示。讀懂瞭李娟,你就讀懂瞭阿勒泰,讀懂瞭那一方山水的韻律。

《九篇雪》這本書涵蓋瞭作者早期創作的篇目。多數篇目已經展現出作者的才華與激情,也預示瞭今後她創作的方向。當然,有些篇目的探索,如小說、故事類的幾篇,則不如散文那樣成功。

《九篇雪》裡的文字存在著過多的認真與執拗,透露著作者當時紛亂的急於奪門而出的情感,從技巧上來看,還沒有《遙遠的向日葵地》裡那樣成熟與圓潤,但其富含的生命激情,足以彌補瞭。正因為如此,讀者也可以從這裡窺見一個優秀作者在其早期文學探索中的樣態。

參考文獻

金克木:《文藝的地域學研究設想》

曾大興:《文學地理學概論》

梅新林 、葛永海:《文學地理學原理》張曉勇:《文學地理學和空間理論視閾下的西部空間敘事研究》,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新時期文學西部空間敘事話語研究”(YB135)階段性成果。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