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心若菩提》讀後感

強烈推薦此書。一直以來對曹德旺接受采訪時候表達出來的坦誠和睿智折服,看到出自傳,尤其是他自己還說“不喜歡那些寫手代寫,文字很漂亮華麗,但是不真實,就決定自己寫”,每次都覺得

強烈推薦此書。

一直以來對曹德旺接受采訪時候表達出來的坦誠和睿智折服,看到出自傳,尤其是他自己還說“不喜歡那些寫手代寫,文字很漂亮華麗,但是不真實,就決定自己寫”,每次都覺得這個大哥,好不謙虛,說話犀利。

對他印象很深的采訪有幾次:① 坦白自己有情人,差點就離婚,後來經過很多的實際調研發現大部分人的婚姻都並沒有覺得多幸福,加上感恩妻子的付出,就放下瞭;② 有個記者問他是不是看衰國內經濟?他一頓搶白把小記者給懟瞭,大意就是,本來沒什麼事兒,就有這些像這個小記者這樣的人喜歡挑起事端~~我被逗死瞭;③ 談到企業傳遞給兒子的時候,說到也想過交給職業經理人,但江湖不同意啊,他調研瞭世界上很多的百年企業,大部分都還是傢族企業。所以還是希望自己兒子(曹暉)接班,而曹暉開始不同意,後來自己創業吃點苦之後也逐漸接受瞭。

讀完還是一貫的風格,很坦誠。因為其中強烈的個人成長感悟/與改革開放齊頭並進的創業背景等,讓我覺得這是幾個不同角度的線索,加上他做的又是我熟悉的汽車行業,所以就精讀瞭一下,決定寫個讀後感出來。

坦誠之處在於:他數次經歷人生的彷徨,36歲至46歲的十年時間去石竹山算命就算瞭四次;他的創業歷程從頭至尾都充滿瞭和地方政府的配合協作,他悉數寫進瞭書裡;他曾因整風運動被搞的很慘,他如實記錄;在與地方政府合作的過程中,難免有官員幹預決策,借權力拿業務,後來出瞭問題,甚至還有打官司的經歷,他也如實寫;坦誠做慈善之初是因為被人整,自己意識到自己賺太多的錢會有人眼熱,於是思考後調整路線–繼續前行,但是多做慈善,利益回饋社會。

我把全書分為幾條線:

一、自我成長與領悟。把這條線放在最初,是因為的人的主觀能動性是驅動事業成功的最重要因素。真正事業成功的人,最根本上是因為“他想成功”。曹德旺個人的發展可以簡單的概括為:小商小販–去工地幹活–加入農場–不想做農業,想做工業–鼓動鎮政府做企業–鎮政府做不起來,自己承包–承包有短期逐利問題,改合資–嘗試外資–試水多元化經營,失敗–預測,平安渡過經濟危機–借助新加坡投行資金–發行股票–上市–長春、重慶等建廠,貼近主機廠–爭奪定價權–得到安永企業傢獎項

十年的四次石竹山算命,可以看到曹個人的心路歷程:

1980年,曹36歲,第一次拜訪石竹山,陪著朋友老潘去的。曹初次步入玻璃行業是找到機會,股東鎮政府建廠,職位差點也沒撈到,後來另外倆搞技術的執意安排,才成瞭采購員。其實這裡可以看出,鎮政府根本不認為曹的技能是替代不瞭的,他不過就是攢瞭個局,這也是我們文化中經常被忽略的技能,就是組織協調。看起來搞技術的搞技術,搞管理的搞管理,其實沒有組織協調的人,常常啥也幹不成(此處,給我的老本行項目管理加硬廣)。曹幹著采購員,也沒賺到什麼錢,於是曹順便問一下自己要不要去香港發展。老道士說去香港會傢破人亡,不要去;此處可以看出曹的個人強大的生命力,就是一直不斷的嘗試,不斷找出路。即使到後來主業確定就是玻璃,汽車玻璃,他還是像雷達一樣不斷搜尋機會,不斷找到可用資源,給自己的主業添磚加瓦。1984年,第二次拜訪石竹山,此間在1983年他承包玻璃廠一年賺瞭六萬,此時曹又迷茫,要不要離開高山廠。(合夥人不想繼續承包,政策不明朗,他有些舉棋不定)老道士答:留下;1987年春節,第三次拜訪石竹山,問的是“將工廠搬遷到宏路好不好”,此時經歷瞭1985年被整,說服瞭縣裡領導基於現有鋼化玻璃,繼續增加夾層玻璃項目。老道士解卦:運氣到瞭,做什麼都能成,不要再來瞭。第四次拜訪石竹山,1989年,覺得自己生活沒什麼意義,每天工作16小時,想效法李叔同出傢,被老道士勸阻“有佛報,沒佛緣”,自此斷瞭出傢的念頭。

前後四次算命,在曹36歲至46歲的十年期間。這個階段他的事業有非常快速的發展,是真正創業的黃金十年,老道士的答案其實每次都一樣,就是堅持,hold on,每一次在他想放棄或者轉換車道的時候,老道士都叫他堅持。90年後,曹進入到利用資本的快車道瞭,90年得到新加坡投行的發行股票的建議,91年發行股票,93年股票上市流通。在多元化經營的短暫失敗的探索後,進入到發展的質變階段–專攻汽車玻璃領域,多地佈局,拿到定價權。

曹的三次比較集中的學習階段分別是:

會計學:做采購員的時候,不忙,天天四處找書看,遇到一位朋友,建議他學會計學,這在他後來承包工廠的時候起瞭很大作用;藏鋒芒:第一次被搞,有朋友建議他守雌,低調做人。他自己落實成”分利“,即做慈善,有些人搞他是因為他獲利別人眼紅,但是這些利益就應該都歸他嗎?也未見得,所以做慈善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對策,堵住悠悠之口,又能繼續結交重要的關系,捐錢做教育的人,在哪個地方都是受歡迎的;企業管理:總經理做瞭一段時間,但是心理對自己采購員出身做總經理不是很自信,與人交流後,自學MBA課程;多元化經營後的困惑,調整回專業之路:公司上市後,募集很多錢,走多元化經營路線,看起來很熱鬧,但是不賺錢,通過調研,學習,參觀博物館等,決定走專業化路線。93年上市後的短暫失敗探索:”迅速開公司,但是卻沒有多少利潤,曹做瞭很多的調查,學習,讀書,請教,參觀福特汽車博物館,結果指向專業化經營。經過一年多的反省與調研,逐步形成方案:一、要對福耀進行一場以高段位為目的的全面重組與改造;二、明確汽車玻璃為專營主業;三、清理掉遍佈於全國的幾百傢銷售部;四、改組公司董事會,引進董事制度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強大的執行能力讓這些藍圖一一落實。“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日常讀書,結交不同的朋友,在書中有表露過。

曹的學習非常接地氣兒,他的很多次困惑,尋求答案,都是調研,充分尊重事實,人性,規律的思考和總結,給對策。這是實幹傢的特點。


二、緊貼時代政策的勇敢探索

曹最初做小商販是繼承瞭父親的業務習慣又想有所改進–做政府允許的事情,而不是倒賣煙絲被抓。倒賣木耳被沒收後去工地幹活賺錢,工地遇到王以晃,去農場做果木銷售–賺錢,對農場管理問題很失望,覺得沒有前途,回傢。找做工業的機會,鼓動鄉鎮辦廠,鄉鎮工廠管理不善年年虧損(這個期間曹做采購員,結交上海人脈,各地政府人脈,因為計劃采購問題需要串換指標而得到的機會),後得到承包機會,合資路線,借用外資,上市,拿下廣泛市場,爭奪定價權。

在市場還沒開化的時候,就開始做生意賺錢(雖然最後父親被抓)1976年,四人幫被粉碎,緊跟著鄉鎮企業的政策–可以嘗試辦工廠,就攢瞭一個機會,進入工業領域;承包是鎮政府無奈的舉措,鎮政府給瞭民間一條路,也是給自己一條路(否則會入不敷出),曹其實沒出錢,隻是完成後上交利潤。曹的智慧–要求鎮政府派一個會計,不然肯定將來懷疑他的賬目,不知道誰給支招的;1983年開始與鎮政府合資,承包模式,曹不是所有者,而合資就是瞭,合資是長遠利益考慮,也說服瞭鎮政府同意–此處還特意強調,南方政府比較開明,不太拘泥於條文規定,曹貸款(政府擔保)進行瞭投資,這也是全國首例;1985年,試水汽車玻璃,利用耀華國企的一些資源,技術,人員,設備,撿瞭;1987年被整事件後,依然沒有退縮,隻是調整瞭方向,依然不斷向前;1987年,與耀華,縣政府合作,成立福建耀華,後來利用外資(新加坡),與國外合資,融資租賃1990-1993年搞股票上市,也是福建省首例,不怕沒經驗,勇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此後的種種,都是在當時的新嘗試,每一步都是站在政策的最前沿,推動著政策的落實。

這不是摸著石頭過河,這是自己找石頭扔進河裡踮腳,再過河。


三、資本運用

最初股東鎮政府辦廠,曹自然不用出錢;承包的時候,是整年利潤分成,其實也沒出錢;合資的時候,自己成瞭半個主人,用房子抵押貸款進行的(自己也承擔瞭一點風險,但是這個時候已經很有信心瞭),合資做水表玻璃,汽車鋼化玻璃(利用耀華的很多資源,人,技術,淘汰的設備,等等,雖然耀華淘汰瞭的技術,但是市場上還可以做幾年);搬遷,跟縣裡合資,拉上上海耀華(技術方)做汽車夾層玻璃;借助新加坡投資銀行資金,上HTBS項目,收回投資6個月(投資拉動增長的時代);聽從新加坡投行建議,發行股票,股票上市。股票上市借助瞭一個中汽協的獨立董事(北京官員)

其中對於其個人來說比較冒險的有兩次:剛開始跟鎮裡合資,用自己和父親的房子抵押做貸款(鎮裡給做的擔保,因為他已經將自己的利益和鎮裡的利益深深綁定瞭),股票發行後不好流通,自己進行回購,負債幾百萬。股票上市後價值2億,就翻身瞭。最後決定曹翻身或者叫勝利的,兩大重要事件:股票上市,拿到市場上的定價權。


四、人脈/朋友影響

正面的朋友:王以晃是第一個貴人,工地路邊遇到的,介紹其去瞭農場做銷售;做采購員期間,結交各地采購員,各地方政府,學習瞭會計學;施能享,萬能玻璃模具;投行經理對管理MBA的介紹,學習管理;上海耀華石頭總,一直支持曹,後來耀華參與合資;上海耀華李維維(工程師);福建南平政府(串換指標結交的);潘姓朋友–石竹山–後來一次次堅定他的信仰;

負面的朋友:翁縣長,替他外甥拿業務,還不好好幹,濫用權力替某些人謀職位;閩侯人,承包退土方工程,低價拿標又不開工等;黃照滿,欺詐,曹把他教訓瞭;

重點描述一下曹怎麼建立自己的人脈關系網絡的,書中65頁開始,第二章第三節,誠交天下士。曹作為玻璃廠的采購員,大部分時間就泡在福州,泡溫泉。高山廠需要平板玻璃,需要指標。指標來源於政府計劃,之後是市場調劑–各企業采購員各顯神通。一個采購員能不能在江湖上混,就看你能不能將別的企業手中富餘的指標拿來,能不能從政府機構拿到批件。張鐵幹(福州儀表廠的采購科長)帶他入局。曹隻要在福州,每天去報道,清大傢抽煙喝茶吃小吃。玻璃,水泥,鋼鐵,木材的指標,統統能拿到。請客花的過往積蓄–要大方。資源交流的過程中,順便其他單位甚至政府相關部門的,也順帶著解決瞭。認識瞭省化建公司鄭寶貴,代表福建省物資廳的身份。曹住到上海外灘,以福建省物資采購員的身份,結交華東六省一市的采購員,先交朋友,再談要解決的事。還順便解決瞭南平,三明的水泥,鋼材調配問題。曹充分發揮瞭他的組織協調能力。南京軍區,南平市政府等,都對曹表示感謝。(有些事情,官方不方便出面做,曹從效率和雙贏的角度都解決瞭)

最重要的是,這幾年的經歷,讓曹積攢下非常關鍵的人脈關系網。此後做事多有人幫忙。

再看曹的個人經歷,每一步都有關鍵的人的支持,每一個機會都藏在人背後的世界裡:小商小販(跟父親學)–去工地幹活(被抓走充勞力)–加入農場(因為遇到瞭王以晃)–不想做農業,想做工業(遇到兩個大學生)–鼓動鎮企業辦做企業(方仁欽)–鎮政府做不起來,自己承包(公社施副書記)–承包有短期逐利問題,改合資(鎮政府)–上汽車鋼化玻璃(農業銀行施所長,石頭,鎮政府)–嘗試外資(新加坡投行)–與耀華合資(石頭)–試水多元化經營,失敗(縣政府,黃照滿)–預測金融危機,平安渡過經濟危機–發行股票(省政府)–上市(省政府)–長春、重慶等建廠,貼近主機廠(因為自身業績良好,各地政府官員爭相把工廠賣給曹德旺)–爭奪定價權(分銷商,價格司)–得到安永企業傢獎項

這裡沒寫他遇到的各位賞識他的政府官員。也有一些人最後驗證是騙子,或者名不副實,但是是少數。比如,黃照滿,搞事的副縣長,其實這裡也可以說,其他官員可能也牟利瞭,但是做的還過得去,曹沒有與其鬧翻。一個成事的人關鍵是平衡瞭各方的利益,把事情做下去。

最後,我覺得每一個企業傢,或者想創業的人都應該讀一遍此書。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